200字范文,内容丰富有趣,生活中的好帮手!
200字范文 > 经验 | 鳗鲡养殖常见细菌性疾病——烂尾病的病因 主要症状 危害与防治

经验 | 鳗鲡养殖常见细菌性疾病——烂尾病的病因 主要症状 危害与防治

时间:2023-07-07 12:31:27

相关推荐

经验 | 鳗鲡养殖常见细菌性疾病——烂尾病的病因 主要症状 危害与防治

烂尾病

病原或病因

烂尾病(Tail- rot disease of eel)病原体为柱状嗜纤维菌(Cytophage Columnaris)和嗜水气单胞菌( Aeromonas Hydrophila)等。病原体特征如前所述。

主要症状

病鳗表现为体弱,于水面缓游,反应迟钝,食欲不佳。病鳗首先表现为尾部黏液脱落,色发白,喜悬挂于栖息台或饵料台,病灶处黏脏,尾部表面呈黄色,进而病灶处皮肤出血、发白及溃疡,皮肤表面溃疡后,细菌进一步感染真皮及肌肉,使肌肉溃烂,严重时尾部皮肤肌肉组织溃烂脱落,仅剩符椎骨外露,受碰撞后尾椎断裂。细菌经创伤处组织感染全身,使病鳗伴有烂鳃及胸鳍、臂鳍充血现象。内脏器官中肝脏、肾脏肿大,肠道无食物,肠道壁充血,肾小管上皮细胞相互融合,部分肾小球坏死,心脏水肿,具结疖状坏死灶,鳃上皮细胞相互融合,部分鳃丝溃烂,胃黏膜层黏液增生,血细胞浸润结缔组织。

流行及危害

鳗鲡烂尾病主要流行春夏及秋季,冬季发生少。在各养殖期中,白仔鳗发生最为严重,其次为黑仔鰻或幼鳗,成鳗发生少。欧洲鰻鲡、日本鳗鲡及美洲鳗鲡均会发生。该病主要诱发因素为养殖过程中操作对鱼体造成的机械损伤,尤其在白仔鳗培育期,水位浅,大多幼小鱼体在池底活动,清扫池底时方式不正确会造成鳗鲡体表损伤;有些养殖场在加热管周围未加护网,不加热时少量鳗鲡喜吊挂在加热管口,一旦加热,会烫伤鱼体皮肤;排污换水过程,水流太急,水量大,少量鳗鲡被水流卷入池的中央尾绿部倒插入排污栏而引起机械损伤;使用氧化能力强的药物时,未驱赶水面游动的鱼或未充分稀释后全池泼洒,导致鳗鲡皮肤损伤后受病原体感染。部分鱼体感染病原体,从而导致病原体在养殖有池中大量繁殖或直接接触感染健康鰻鲡而导致健康鰻幅发病。往往1-2天能感染全池鳗鱼60%左右,规格较小的鳗鲡易引起大量死亡,大规格鳗鲡日死亡率不高,但该病不易彻底治愈。

诊断

①鰻鲡尾部皮肤黏液脱落,色发白,溃疡黏脏,肉眼可见尾部皮肤及肌肉溃烂,可初诊;

②尾鳍充血,刮取尾部体表黏液,制水封片观察,可见大量杆状细菌或活动短杆菌可确诊。

预防

①清洗池塘时,洗池刷紧贴池底向前缓推,不要来回洗刷;

②排换水时,勿敞开排污管,减轻水压,勿使鳗鲡被水流冲进排污栅;

③加热管周围要加防护栏,不要使鳗鲡被烫伤;

④使用氧化剂时,应充分稀释并驱赶水面鱼体后,全池均匀泼洒。

治疗

①食盐0.5%-0.7%与土霉素10-15毫克/升浸浴48小时;

②有机碘1-2毫克/升与土霉素3-6毫克/升,每天1次,连续2-3次。经上述处理后,再持续使用含氯消毒剂消毒2-3天,并内服维生素E、维生素C及土霉素或复方新诺明,使鳗鲡完全恢复。

注意事项

烂尾病的预防及治疗,首先应避免操作引起的鳗鲡损伤,其次当外观症状消失后,仍应使用药物控制病原体或对皮肤加以保护,确保鱼体皮肤恢复正常后再停止用药。

加入鳗鱼养殖技术交流群

了解鳗鱼养殖、交易、行业最新信息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