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字范文,内容丰富有趣,生活中的好帮手!
200字范文 > 香港金像奖史无前例的危机 易烊千玺来拯救?

香港金像奖史无前例的危机 易烊千玺来拯救?

时间:2024-01-26 21:27:06

相关推荐

香港金像奖史无前例的危机 易烊千玺来拯救?

闵思嘉

第39届香港金像奖在昨天公布了提名。香港电影界对疫情拿出了自己最迅疾的响应——取消今年的实体颁奖典礼。

这是个史无前例的决定,颁奖典礼的意义并不只是典礼而已,它还是一场业内盛会,一次鼓舞电影初心的士气动员,想想曾经多少人借金像奖颁奖礼的舞台喊出与香港电影共荣的口号你就能明白它的这种特殊性。

再者颁奖礼本来就是一个电影奖项最重要的标志性盛会,一个没有颁奖礼的电影奖,在普通人心中可能就直接等于不存在,做出这个决定的金像奖关注度、影响力,都将遭受史上最严峻的考验。

在这样的危机下,双提最佳男主角和最佳新演员的易烊千玺则为金像奖扳回了一分,大家都在探讨这位第一次出演电影的内地少年,是否会成为史上最年轻的金像影帝,也就无形中为金像奖拉回了很多的关注度。

设想一下,假如最终《少年的你》和易烊千玺大获全胜,那当然会大大提升金像奖在内地年轻人心中的分量和关注度,这位年轻的演员也将因为金像奖的提携,拥有同辈致力转型的流量明星所难以企及的机会,毕竟他的表演绝非浪得虚名。金像奖到底能不能重现当年把最佳女主角颁给春夏那样的魄力,就要看几个月之后的结果了。

来看看提名名单——

最佳影片入围

1.《少年的你》

2.《叔·叔》

3.《花椒之味》

4.《麦路人》

5.《新喜剧之王》

最佳导演入围

1. 曾国祥(《少年的你》)

2. 周冠威(《幻爱》)

3. 杨曜恺(《叔‧叔》)

4. 麦曦茵(《花椒之味》)

5. 叶伟信(《叶问 4 完结篇》)

最佳编剧入围

1. 林咏琛、李媛、许伊萌(《少年的你》)

2. 曾俊荣、周冠威(《幻爱》)

3. 杨曜恺(《叔‧叔》)

4. 麦曦茵(《花椒之味》)

5. 黄绮琳(《金都》)

最佳男主角入围

1. 易烊千玺(《少年的你》)

2. 古天乐(《犯罪现场》)

3. 太保(《叔‧叔》)

4. 朱栢康(《金都》)

5. 郭富城(《麦路人》)

最佳女主角入围

1. 周冬雨(《少年的你》)

2. 蔡思韵(《幻爱》)

3. 郑秀文(《花椒之味》)

4. 邓丽欣(《金都》)

5. 郑秀文(《圣荷西谋杀案》)

最佳男配角入围

1. 姜皓文(《犯罪现场》)

2. 卢镇业(《叔‧叔》)

3. 张达明(《麦路人》)

4. 万梓良(《麦路人》)

5. 张琪(《新喜剧之王》)

最佳女配角入围

1. 区嘉雯(《叔‧叔》)

2. 赖雅妍(《花椒之味》)

3. 鲍起静(《金都》)

4. 刘雅瑟(《麦路人》)

5. 蔡卓妍(《圣荷西谋杀案》)

最佳新演员入围

1. 易烊千玺(《少年的你》)

2. 刘俊谦(《幻爱》)

3. 区嘉雯(《叔‧叔》)

4. 鄂靖文(《新喜剧之王》)

5. 李宛妲(《叶问 4 完结篇》)

最佳摄影入围

1. 余静萍(《少年的你》)

2. 司徒一雷(《幻爱》)

3. 谢忠道(《犯罪现场》)

4. 叶绍麒(《花椒之味》)

5. 郑兆强(《叶问 4 完结篇》)

最佳剪接入围

1. 张一博(《少年的你》)

2. 罗永昌、邹耀衡(《犯罪现场》)

3. 张叔平、陈序庆(《叔‧叔》)

4. 张叔平、钟家骏(《金都》)

5. 张嘉辉(《叶问 4 完结篇》)

最佳美术指导入围

1. 梁鸿鹄(《少年的你》)

2. 陈七(《犯罪现场》)

3. 张兆康(《花椒之味》)

4. 文念中、利国林(《麦路人》)

5. 麦国强(《叶问 4 完结篇》)

最佳服装造型设计入围

1. 吴里璐(《少年的你》)

2. 潘燚森(《叔‧叔》》)

3. 张兆康(《花椒之味)

4. 文念中、陈宝欣(《麦路人》)

5. 利碧君(《叶问 4 完结篇》)

最佳动作设计入围

1. 黄伟亮(《犯罪现场》)

2. 钱嘉乐、钱家班、黄伟辉、邓瑞华、吴海堂(《使徒行者 2 谍影行动》)

3. 董玮(《征途》)

4. 韩平、吴海堂(《扫毒 2 天地对决》)

5. 袁和平(《叶问 4 完结篇》)

最佳原创电影音乐入围

1. 贝尔(《少年的你》)

2. 波多野裕介(《花椒之味》)

3. 林二汶(《金都》)

4. 金培达(《麦路人》)

5. 川井宪次(《叶问 4 完结篇》)

最佳原创电影歌曲入围

1. Fly(《少年的你》)

2. 好好说(《花椒之味》)

3. 金都(《金都》)

4. 兄弟不怀疑(《扫毒 2 天地对决》)

5. 灰色星尘(《麦路人》)

最佳音响效果入围

1. Victor Ray Ennis(《中国机长》)

2. 杜笃之、吴书瑶(《幻爱》)

3. 杜笃之、江宜真(《花椒之味》)

4. 聂基荣、叶兆基(《扫毒 2 天地对决》)

5. 李耀强、姚俊轩(《叶问 4 完结篇》)

最佳视觉效果入围

1. 潘国瑜(《中国机长》)

2. 谭启昆、吴家龙、钟家豪、杨起超(《使徒行者 2 谋影行动》)

3. 徐建、魏明、李帅(《征途》)

4. 黄宏达(《烈火英雄》)

5. 余国亮、马肇富、梁伟民、何文洛(《扫毒 2 天地对决》)

最佳视觉效果入围

1. 潘国瑜(《中国机长》)

2. 谭启昆、吴家龙、钟家豪、杨起超(《使徒行者 2 谋影行动》)

3. 徐建、魏明、李帅(《征途》)

4. 黄宏达(《烈火英雄》)

5. 余国亮、马肇富、梁伟民、何文洛(《扫毒 2 天地对决》)

新晋导演入围

1. 文伟鸿(《使徒行者 2 谍影行动》)

2. 黄绮琳(《金都》)

3. 黄庆勋(《麦路人》)

4. 梁国斌(《狮子山上》)

5. 卓翔(《戏棚》)

香港金像奖之所以选中这些影片,是因为这些影片代表了它所需要的那种「香港精神」,最终的奖给谁或者不给谁,并不削弱这种香港精神的代表性。

换句话说,这些提名的影片,就是过去一年香港电影的缩影。

《少年的你》是今年的大热门,15.58亿的票房表现让它成为了今年所有的提名者中最为特殊的、叫好又叫座的那一个。也不由得让人想起几年前的《七月与安生》,都是曾国祥,都有周冬雨,都是大陆少年故事,何其相似。

香港金像奖上叫好又叫座的影片不少,这和它本身就一直在维护商业电影制作传统有关,但《少年的你》的特殊之处在于,它并非是《红海行动》《无双》这种强类型片,又出现在一个特殊的时间段。

青春片之于华语电影的热潮是从两岸刮到大陆的,从九把刀的初恋故事到赵薇的处女作,青春片在华语电影中的确经历了一段蜜月期,但之后很快就因为洒狗血而触底。

而这一类型两次的「触底反弹」都出自同一批团队之手,《七月与安生》加上《少年的你》,导演曾国祥的背后站着的是香港电影里的中坚力量。

不管从制作组成层面还是从作品质感上来说,曾国祥都有种「陈可辛系」的意味,《少年的你》虽有关照到校园霸凌等现实议题,但整体的呈现依然是煽情式的,这是陈可辛式的浪漫主义。

在陈可辛已经全面北上创作之后,他的弟子也融入了这种合拍大时代中,《少年的你》显然已经不那么「港味」。

但它打动人的部分,可能也恰恰是它底色中的那种港味质感,那种根源在「九七」时代的,以浪漫关系写现实况味的表达方式。

这其实就带来了一个问题,香港电影如何在合拍片时代保留「港味」?

这可能已经是个伪命题了,因为新一代的观众可能对「港味」已经完全没有感知和经验。换到实操层面而言,倒不如说合拍片时代香港电影应该如何有效使用那些「港味」。

《少年的你》便是个成功案例。

但结合这次提名中的其他商业戏电影来看,那种对「港味」的使用,似乎就不是那么奏效了。

最佳影片提名中叶伟信的《叶问 4 完结篇》、周星驰的《新喜剧之王》,古天乐提名最佳男主角的《犯罪现场》,刚好代表了港片极盛时代中的功夫、喜剧、警匪三大类型,其间透露出的也是一种合拍潮下的尴尬创作境地。

三部影片的口碑都不算理想,所谓港味基本也都只局限在最表层的创作者熟面孔层面。甄子丹作为打星的形象和叶问符号是这种「熟」。《新喜剧之王》虽然用的是新人,但也是炒冷饭的老段子,观众们要看的都是周星驰。《犯罪现场》依然是香港电影半壁江山的古天乐。

尤其是当你再去看香港本土电影票房前列的时候,这种大商业类型片青黄不接,总是那些老面孔的感觉就会更加明显,票房前十的电影里,简直有一半都是古天乐。

《叶问 4》刚好是一个系列的终结,作为功夫片而言,它不仅不算是甄子丹的上乘之作,就算是在整个叶问系列里也算不上优秀,把它和《新喜剧之王》放在一起来就更有一种两相对照的意味。

「炒冷饭」这个评价或许有些过了,但我们的确不能否认它们对既有元素的重复使用,它们所折射出来的,是香港电影在这些大类型片上面对的压力,合拍片时代带来的是资本和市场,也有对类型元素的挤压和束缚。

具体到不同影片,面对的问题又不同。

比如《新喜剧之王》面对的,是以周星驰为代表的喜剧创作人,在合拍片时代如何让港式喜剧跨越文化障碍,继续发挥其疯癫感染力的问题。饶是《新喜剧之王》用了王宝强这样的内地喜剧符号,似乎也没能解决这个问题。

不仅仅是《犯罪现场》,只要算算你去年在大银幕上看过几次古天乐你就能明白近年来一众合拍警匪片(甚至不仅止于这一类型)的严重同质化。

同样在提名名单中闪现的《使徒行者 2 谍影行动》《扫毒 2 天地对决》,名字、故事、演员都有种串场的感觉。

这一方面是尺度空间的限制,从港岛来到大陆的犯罪题材作品在提升自己影像质感的同时,也必然面对话语的挤压,随之而来的便是人物角色的脸谱化和类型化。

再筛选下适龄演员,基本就只剩下那些人,最终导向面对观众的结果,就是这种看起来都差不多的同质感。

奖项提名落点也体现了出来,这些类型片基本只能拿到技术类的提名,给到四大奖的提名基本也就是种安慰老牌选手的雨露均沾。

这是大类型片在合拍片时代必然面对的归化趋势。

而《叶问4》所透露出来的意味,则和它本身的「终极之战」构成了呼应的关系。

与功夫片的下坡路所并行的,是功夫打星的瓶颈。走到第四部的叶问系列,在影片主题上依然是「打洋人」的矛盾,动作打法上因为叶问和咏春的绑定也不能再带来新的惊喜。

「叶问」这个宗师的故事可以以终极之战作为悲情传奇的结尾,但华语功夫片不能。

新一代华语功夫片如何重新找到和历史、民族、时代精神共鸣的新叙述,是个无法在「宗师」身上找到答案的问题。香港电影曾经在这个问题有过气贯长虹的回应,但在过去这一年里,《叶问4》没能,诸如《九龙不败》《肥龙过江》这些功夫片也没能。

比起这些更加商业流的作品,这次金像奖提名里的另一批影片,便可以说是更「港味」的某些侧面。

比如《金都》关注到的大龄女性婚恋抉择困境,又或者是《幻爱》中的精神分裂症康复者,这些香港本土故事在直接摆出普通人的人生问题时,也试图借由这些问题去捕捉个体与环境间的关系,去透视当下香港的现状。

《花椒之味》是比较典型的家庭剧,麦曦茵将两岸三地的关系和家庭结构、火锅意象做了勾连,虽然在具体实现层面上有些煽情过度,不少人可能不喜欢这种过分直白且功能化的明喻。

但《花椒之味》至少为我们提供了一种看待今天的创作者们可以更直接去切入三地关系的视角,而类似的表达,在此前的香港电影中总是一种更加暧昧的体现,由《无间道》所引领的卧底故事就是最好的例子。

杨曜恺的《叔·叔》则可被放到最近一系列同性议题的影片中来审读,香港电影对于性少数群体的关注,已经开始着眼于更为深远的焦点。

去年的《翠丝》转向了性别认同议题,而《叔·叔》则以极少被关注到的老年男同性恋群体为主角,亦涉及到同妻、父子伦常等更加复杂纠结的境地。这是港片在华语电影中所拥有的突破性视角,也是它们自己独特的社会语境所培养出来的视野,带有强烈的社会关照意识。

《叔·叔》

相比之下,黄庆勋的《麦路人》可能是主要入围作品中社会性最强的一部,他所关注到的每晚借宿在麦当劳的「无家者」群体,是这座超级都市飞速发展过后被抛下的那批人。

也有很多人批评《麦路人》浪费了如此好的一个现实性题材,过于煽情苦难而显得失真,但这其实刚好是顺应了我们上面所说「港味」式的创作路径。香港电影一向擅长以浪漫化和戏剧化的手法来处理那些现实故事,把苦难的控诉转换为癫狂过火嬉笑怒骂。

从这个角度上来说,《麦路人》反倒是很「港味」了。

纵观今年的金像奖提名,香港电影的那种摇摆感依旧很强,一面是以商业片为主的票房胜利者,更是一众大导北上创作的时代产物;另一半则是聚焦本土故事的现实主义叙事。

金像奖始终在维护着构成自己骨与血的那部分商业电影传统,在这之外,左翼影人南下为香港电影带来的那条浪漫化的本土现实主义脉络也始终在生长着。

这两股力量之间并不是竞争关系,在构成如今香港电影整体性的同时,它其实代表了两种立场,在合拍片走到第16个年头的当下,香港电影人要如何在创作中去处理融合与本土?在港味浪漫失效的时候,如何再去有效地重启那些打动过几代人的香港程式?

在这样的矛盾之下,金像奖提名覆盖到的这些影片、这些创作者、这些话语生态,其实是比奖项的落定更为重要的。

奖项结果总有它的偶然性,包括每个人心中的最佳影片都各色各异,那是种群体的选择。但这份提名名单所体现出来的总结意味,是香港电影的时代选择。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