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字范文,内容丰富有趣,生活中的好帮手!
200字范文 > 朱良志 | 没有真伪之辨 其他研究都是“空中楼阁”

朱良志 | 没有真伪之辨 其他研究都是“空中楼阁”

时间:2020-11-17 09:25:28

相关推荐

朱良志 | 没有真伪之辨 其他研究都是“空中楼阁”

清初的天才艺术家石涛,在一则题跋中说:

“文章笔墨是有福人方能消受,年来书画入市,鱼目杂珠,自觉少趣,非不欲置之人家斋头,乃自不敢作此业耳。”

石涛名气大,不少人学画从石涛起。由于作品被大量模仿,伪作太多,石涛甚至萌生过不再做画的想法。

传世石涛作品的伪作情况极为严重。大到博物馆,小到私人藏家的石涛款藏品都有伪作。甚至一个拍卖行的一个拍卖季上拍的十余件石涛款书画都是伪迹。历史上曾经出现过专门以石涛为伪造对象的作坊,还有专门以托迹石涛而名世的大家,比如张大千。

北京大学哲学系朱良志教授,长于以哲学、美学治艺术,对文人画、对石涛素有关注,曾历数年专门深入研究石涛和八大山人。他很早就对《石涛画语录》有兴趣,因钻研石涛绘画理论涉及《画谱》。因考证《画谱》的伪作特性,开始涉略石涛作品和相关文献,触及流传石涛款作品的真伪问题。6月,其所著《传世石涛款作品真伪考》终于出版。书中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对传世石涛款作品的真伪进行考订,最大程度的还原石涛生平创作基本面貌,为石涛研究奠定更加扎实的基础。全书考证了千余件作品,厚度如一本现代汉语字典。这些作品来自世界各地的博物馆、拍卖机构和藏家,编辑撰写难度及学术价值可见一斑。

《石公种松图卷》局部

清代画家中,石涛是一座绕不过去的高峰。年仅三十多岁的他,便已名重当时——几个世纪以来,他的作品始终为世人所追慕,他的画语录被人们反复引用。今天,石涛的作品既存于世界知名博物馆,也出现在各大拍卖行上。单是近二十年来,大陆和海外拍卖行出现的石涛款作品,就有数百件之多,可谓庞杂,人们甚至以“真伪参半”来形容其作品的存世情况。

就是在这样的情形下,北京大学美学与美育研究中心主任朱良志教授推出了新作《传世石涛款作品真伪考》,6月份由北大出版社同期推出的还有朱良志的《石涛研究(第二版)》及《石涛诗文集》。无疑,“石涛三书”的面世,对于学术界还是艺术品市场而言,都具有追本溯源的积极意义。就此,本报记者采访了朱良志教授,就石涛作品辨伪问题,进行了深入交流。

朱良志

朱良志,1955年生,安徽滁州人。现为北京大学哲学系教授,美学与美育研究中心主任。长期从事中国传统美学和艺术观念研究,近年来又多在中国传统绘画研究方面投入心力。出版有《南画十六观》《八大山人研究》《真水无香》《中国美学十五讲》《曲院风荷》等著作。

石涛“伪作”数量大流传广

1000多页的《传世石涛款作品真伪考》,是朱良志用了几年时间才完成的。在此基础上,朱良志又完成了《石涛诗文集》。同时,他将此前《石涛研究》中约三分之一的内容重新加以修订,这样合起来成为石涛研究三种。这三本书的成稿时间,前后横跨了时间。那么,石涛这一个案为何让朱良志如此“沉醉不知归路”呢?

朱良志表示,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原因:首先,在中国绘画史上,石涛是一个多面手,可谓十八般武艺样样精通。在山水画上,石涛取得了极高成就;在花鸟画方面,他也是清代的代表性画家之一;同时,他又是一个非常杰出的人物画家,虽然存世量不多,但吴湖帆甚至认为,石涛画作中,人物为第一。这样一位画家,研究价值极高。

其次,石涛在艺术上的卓识洞见,可以跟苏轼、董其昌等媲美。他的“搜尽奇峰打草稿”、他的“笔墨当随时代”,到今天都是不刊之论。

第三,很少有书画家像石涛一样,有那么多伪作传世。石涛作品的流传非常特殊,从他年轻时候起,就有很多藏家喜欢他的作品,拜倒在他门下,这样一来,伪造他的作品就特别多。历史上曾经出现过专门以石涛为伪造对象的作坊,包括“扬州造”“广东造”“苏州造”等,也有一些大家以伪托石涛而名世,如张大千伪造的石涛作品在百件之上。今天,世界各大博物馆和私人藏家的石涛款藏品,拍卖行中经拍的石涛名下作品,真正为石涛所作的,总起来看不到半数。甚至出现过一本书影印的石涛款作品都是伪品、拍卖行一个拍卖季上拍的十余件石涛款书画都是伪迹的情况。其实,石涛在世时,伪造其作品的情况就比较严重了。他在一则题跋中就谈道:“文章笔墨是有福人方能消受,年来书画入市,鱼目杂珠,自觉少趣,非不欲置之人家斋头,乃自不敢作此业耳。”由于伪作太多,他说自己都觉得无趣,已经不想画画了。郑板桥平生非常仰慕石涛,绘画受他的影响很大,当时扬州流传的许多石涛款作品,都有郑板桥的题跋。但这样一位挑剔的艺术家,他所题的很多石涛款画作竟然也是伪品。对于绘画史研究来说,伪作就是“伪史料”,据此进行的研究就会是“伪研究”,得出的也将是“伪结论”。为了根治这一“绝症”,必须对石涛款传世作品进行深入清理,才能为理论研究提供比较可靠的文本。

“鉴赏鉴赏,无鉴何赏。对于传统绘画尤其是卷轴画来说尤其如此。这就像考古一样,从地下发掘出来一件东西之后,首先是真伪和时代考辨,没有这一研究,其他研究都是空中楼阁。”朱良志说。

《传世石涛款作品真伪考》书影

“扬州造”作伪水准高,张大千仿作属中等水平

广州日报:您谈到过,仿八大山人和仿石涛的作品都很多,但八大山人的伪作容易分辨,石涛的伪作不容易判别,这是为什么呢?

朱良志:石涛的个性跟八大山人很不一样。八大的创作路径非常单纯,而石涛在世的时候就有大量作品进入市场,求他画的人多,他的交际面远比八大要广。这样他应付起来精力就不足,同时他有收学生的习惯,因此有一大批人跟他学画并代笔。譬如《苦瓜和尚画语录》的画谱本,盖有石涛的印章,此前被认为是石涛的定本,其实就是他的学生伪作的,因此有石涛的真章。石涛有过一百多枚印章,不知道最后被他的学生们弄到哪里去了,现在竟然很少被发现。

另外,八大作品的造型精准度非常高,他笔下的一只鸟,有时候精确到跟工笔画差不多,要仿作极不容易。而石涛作品的写意性比较强。八大在书法上的成就也比石涛高,作伪者要达到八大的那种运笔韵味,非常困难。当然,要达到石涛的高度也不容易,但相比而言,八大更不可企及。

还有,江西的经济发达程度不及扬州,在作品的流传上,石涛的作品会不断转易流通,八大的作品只有一些最顶级的鉴赏家会收藏。

这些原因使得虽然近现代以后也有仿八大的作品,但还是比较容易辨别的。

广州日报:您谈到历史上石涛的伪作有“扬州造”“苏州造”“广东造”之分,这三种伪作有没有区别?哪个地方的伪作更高明些?

朱良志:历史上石涛作品的作伪有三个高峰期,一是石涛去世前后到乾隆时期,作伪地点以扬州为中心。这一时期他的学生、代笔者乃至仰慕者成了这批伪品的主体,我甚至怀疑郑板桥都干过这事儿;二是清代嘉庆、道光年间,伴随着沿海经济的发展,广东成为石涛作品主要收藏地,所谓“石师遗墨,粤中独多”。此中也出现了大量伪作石涛的作手。但这些画家的水平并不高,个人风格比较明显,很容易“暴露”;三是清末到民国初年。这时期石涛作品声誉日隆,伪品频出。作伪地点以上海、苏州等江南地区为中心,画好后不少放到北京琉璃厂卖。

可以说,“扬州造”的作伪水准是比较高的,有的伪作连一些大鉴定家也被“打眼”了。张大千认为他仿石涛的水平挺高的,但我认为属于中等,总体而言,他对石涛的笔墨虽然熟悉,但很难达到石涛的程度,伪作以临摹为主。

广州日报:您书中所涉及的石涛款存世作品,有不少是在拍卖市场上流通过,甚至拍出很高价位的,您直指其为伪作,对市场反应是否会有所担心呢?

朱良志:作为一名非博物馆从业人员,这本书中所涉及的话题,有些人可能不太喜欢听。但做学问,从实际出发,重视科学性,这是基础,我在写作的时候也尽量慎重。学术研究,以事实考据为基础,跟市场价格高低没有关系。这是我的一家之言,别人是否愿意采纳,那不是我考虑的事。当然,很多伪作本身就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譬如像王季迁先生所藏的《江山揽胜图》,虽非石涛原作,但作品本身也很好。像张大千仿作的石涛作品,有的藏家也可能更愿意认定其为仿作,因为张大千作品的市场价位,目前或许比石涛作品还要高些。但这些都不是我所关注的。

《江山揽胜图》

风格易借鉴,境界难模仿

广州日报:在做石涛款存世作品辨伪过程中,您是否也会采纳一些科学鉴定手段呢?对科学鉴定手段,您是怎么看的?

朱良志:个别有,但比较少。我想科学鉴定在未来应该会更有意义,尤其是对现当代画家而言,如果能在用墨用色等方面建立起科学的数据库,将是有效的比对手段。但对于传世的古代作品,主要还是靠研究者进行目鉴,再辅助一些科学的手段,通过绘画作品本身、文献资料、流传秩序等做综合分析。

广州日报:您是如何进行目鉴的,可否举一两个例子?

朱良志:譬如香港艺术馆收藏的《翠蛟峰观瀑图轴》,这件极为精致的细笔之作,历来被当做石涛的代表作之一。张大千不仅鉴定为石涛真迹,还有很长的题跋,刘九庵先生也曾专门撰写《原济翠蛟峰观瀑图读记》,对其推崇备至。我看到这件作品,一开始感动不已。后来又觉得这件作品有点拘谨、板滞的感觉,似乎像某几件存世作品。经过仔细研究,首先发现论画一段,和广西壮族自治区博物馆所藏的石涛书画卷中一段书法题识完全相同。广西所藏作品作于1683年,而《翠蛟峰观瀑图轴》因为有“大涤子”款,定是在1697年以后。十几年过去,完全抄录前期作品的题识,对于石涛这样的绘画高手来说,简直太不可思议了。再做细致甄别,又可以看出整件作品,乃是作伪者“拼贴”石涛诸作而成的。其为清代道光以后伪作的,模仿水平很高。

广州日报:您在《传世石涛款作品真伪考》的序言当中,提到了风格和境界问题。境界要比风格虚,那您是如何来把握的呢?

朱良志:境界虽然是一个很虚的东西,但却是区别一个大家和普通画家最重要的评判标准。风格学是从西方舶来的,风格包括了作品的题材、基本构图方式、绘画语言的组织习惯等,譬如画家从关仝那里拿来一点,从董源那里拿来一点……这是基础性的研究,但鉴定像石涛这样的大家作品,只关注这些是远远不够的。像石涛为代表的中国后期艺术,特别强调自我瞬间的体验,其中包含画家自我的生命感觉,这便是境界了。按照金农所讲,也叫“风格”,但金农指的是画面的“风神格调”,而不是西方的style。

如全世界各大博物馆存有不少石涛的山水长卷,非常精彩,他很重视泼墨的那种感觉,有自己很长期形成的构图习惯,这虽然属于风格学范畴,但他所呈现出来的那种气格、境界,是别人模仿不了的,在这点上,几乎可以称之为“画仙”。张大千认为,石涛这一点超过徐渭。所以,石涛的作品表面上比较容易伪造,但真正懂石涛的人,还是可以一眼感受到其境界的高下的。

(原刊《广州日报》5月29日,采写:江粤军)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