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字范文,内容丰富有趣,生活中的好帮手!
200字范文 > 涪陵区农业综合开发项目建设情况调研报告

涪陵区农业综合开发项目建设情况调研报告

时间:2019-09-22 06:12:56

相关推荐

涪陵区农业综合开发项目建设情况调研报告

发布人:系统管理员 来源: 作者: 发布日期:-06-27 点击:1297 次 【字体:大中小】

近年来,我区农业综合开发工作,围绕“质量管理有新突破、农业开发有新局面、综合效益有新提高”的总体目标,以实施土地治理项目为核心,大力提高工程建设质量;立足产业化龙头项目建设,紧密结合本地产业生产经营的实际情况,勇于创新、大胆实践, 不断加大对农业综合开发产业化经营项目的争取和实施力度,扶大扶强了一批产业化龙头企业。

一、我区近年农业综合开发项目开展情况

近五年来,我区农业综合开发土地治理项目共投入资金4167万元,其中中央财政资金1888万元,市级财政资金762万元,区级财政资金514.2万元,群众自筹1002.8万元。共改造中低产田5.55万亩。产业化项目共投入农业综合开发资金11352.08万元,其中中央财政资金2163万元,市、区级财政资金1322万元,业主自筹7867.08万元。项目建设对我区农业结构调整,农业农村经济发展和农民增收等方面起到了较大的促进作用,取得了较好的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

--扶持了一批龙头企业,通过项目辐射带动作用,形成了产、加、销一条龙服务,推进了项目区农业产业化进程。按照农业产业化的要求,我们坚持项目建设要带动农户发展生产,走企业化经营、社会化服务路子,为农民提供产前、产中、产后服务,解决一家一户难以解决的问题。先后利用项目资金重点扶持了重庆新盛祥食品公司、重庆桂楼食品有限公司、重庆涪陵辣妹子集团有限公司、涪陵榨菜集团公司及涪陵种畜禽场等龙头企业。

--建成了一批规模较大、有地域特色的生产基地。围绕资源优势和区域特色,先后建立李渡十里花苗柑桔种植基地、南沱高效生态农业园区、龙潭和罗云优质稻米基地、李渡优质生猪养殖基地、三峡库区优质瘦肉猪种源基地、10000吨低盐绿色榨菜生产基地、生猪产业化深加工基地、无公害榨菜种植基地和优质肥肝鹅养殖等一批优质特色生产基地。

---在不断改善农业生产基本条件,努力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的基础上,推动了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一方面项目区经过改造, 消除了制约农业生产发展的主要因素,基本形成了旱能灌、涝能排、田成方、林成网、渠相通、路相连的标准农田格局,达到了“一地多种、一田多收”的生态立体开发标准。另一方面在农业综合开发项目区,重点扶持农业示范推广和优质粮、果、菜主导产业生产,以点带面,积极推动农业结构调整。在稳增粮食的基础上,因地制宜,发展立体种植、间、套、混种,扩大经济作物面积。项目区累计发展优质榨菜3万亩,瓜菜2万亩,优质水果0.5万亩。

二、主要工作措施

(一)加强领导,落实责任

农业综合开发是促进农业持续、稳定、健康发展的一项战略性举措,是实现农业增产、农民增收、加快农民脱贫致富奔小康的重要途径。我区十分重视农业开发工作,成立了专门的项目实施领导小组,由分管付书记、付区长任组长、付组长, 领导小组负责项目区的部门协调、人员组织,以及建设过程的监督、检查、验收和资金的筹集、使用等,从技术、资金等方面提供强有力的支撑。在技术服务上,以农业综合开发部门为主体,成立农业综合开发项目区建设技术指导小组,负责为总体规划、设计等方面提供全面指导和服务。同时在项目区建立项目工程指挥部和办事机构,从区农综办抽调人员,分片包干,长期驻点,督促工程进度和检查工程质量。尤其在管理上一改过去仅下达任务与目标的做法,以合同方式明确各方权、责、利关系,落实具体责任人员,实行定任务、定投资、定质量、定时间、定效益、定奖惩的“六定”责任制,把项目建设的目标任务完成情况纳入政绩、业绩考核内容,有效避免了在项目建设中出现问题时互相推诿扯皮和责任不落实现象的发生。

(二)坚持围绕主导产业重点投入、连续扶持

推进农业综合开发必须有产业龙头带动。为了使农业综合开发扶持产业化经营有序的进行,组织编制了阶段性的农业开发扶持产业化经营的总体规划,根据全区农业资源状况和产业化经营的发展状况,确定围绕优质稻米、优质榨菜、花卉苗木、生猪产业四大主导产业,进行重点扶持。通过项目财政资金的投入,一方面是“做大”,就是增加基础设施建设和设备的配套,扩大生产规模,增加生产能力;另一方面是“做强”,就是通过科技措施投入,加强技术改造,提高科技含量,进行农副产品的深度加工,提高农副产品的附加值,提高产品的市场竞争能力,增强企业的实力。如通过对涪陵榨菜集团、辣妹子集团公司等榨菜产业龙头的扶持,使农民种植绿色食品榨菜原料青菜头人均纯收入达到142.6元/年,最终带动整个涪陵区60万人按绿色食品种植榨菜40万余亩,提高整个涪陵区榨菜原料种植技术水平,同时也带动了涪陵及周边县榨菜产业的发展,有利于移民安置及解决移民就业。通过对桂楼食品公司的扶持,引进繁殖饲养长白纯种猪及杜洛克纯种猪12230头,商品仔猪36000头。企业年增优质猪肉22500吨,使企业年屠宰加工优质生猪能力达70万头,项目达产后实现销售收入65000万元,实现利税4500万元,带动生猪规模饲养户3000户。

(三)坚持标准建设,按计划组织实施

我们高度重视项目的实施工作,并采取有效措施高标准建设项目。首先按照项目计划组织编制好项目实施方案。项目实施方案由区农综办聘请专家编制,同时由市级进行审核批复。其次,明确实施主体地位。项目乡镇或企业成立专门班子,负责项目的实施建设, 农综办明确专人加强联系和督查指导,从组织上保证项目顺利建设。第三,根据实施进度,进行有偿资金拨借和无偿资金的报账。无偿资金采取单项工程完工报账制,有偿资金在项目实施前或实施过程中履行必备的借款担保抵押手续后,借拨给企业使用。第四,加强项目实施的督查。根据项目实施方案,项目管理部门对项目建设的进度、质量进行跟踪督查,同时为项目实施单位进行力所能及的服务,保证项目按时竣工,达到设计标准。

(三)坚持规范管理,提高项目资金投入效益

按照农业开发项目管理的有关要求,采取得力措施,抓住关键环节进行项目的管理。一是加强计划管理,保证项目计划的严肃性。项目计划一般不作调整,如因客观情况,确需调整的,坚决履行调整手续,逐级申报审批。二是严格执行管理制度,保证管理的规范性。做好项目公示,接受社会监督;对基础设施工程建设,必须进行招投标,并加强监理。三是规范财务和项目档案资料。产业化项目龙头企业对项目资金进行单独建账,并按计划使用资金,土地治理和产业化项目的无偿资金实行县级报账;做好项目档案资料的收集、整理和装订,全面真实地反映项目建设的全过程,接受监督检查。

三、存在问题

一是在项目的选择和扶持上,规模和亮点还不够突出,资金投放较为分散,未达到农业综合开发整体效益的最大化;二重项目建设管理,轻后期日常维护。在项目建设过程中,已建立了一套较完善的管理制度,涵盖立项、招投标、监理、质监、竣工验收、资产移交。但对于项目移交后的管理,缺乏明确的职责分工和有效的控制,且经费微乎其微,无法得到保障。在实地察看近年来完工的土地治理项目时,发现一些项目区已出现破损,但未及时保养、维修,影响了效益发挥。

四、农业综合开发在我区新农村建设和农村发展中发挥的作用

通过多年的农业综合开发投入,为我区新农村建设发挥了重要作用。一是农业基础设施得到了明显改善。集中农业综合开发资金重点建设和完善了项目区农田排灌体系、便民路、排灌站、机耕路、人行桥等农业基础设施。通过治水、改土、通路等基础条件的改善,解决了项目区农民长期想办而又办不了的难题,保证了项目区内旱能灌、涝能排、渠相连、路相通,林成网,方便了农田排灌、机械作业和耕作,实现了项目区内耕地田园化、灌溉水利化、耕作机械化、种植标准化、经营产业化、服务社会化的格局,为农业的发展提供了有力的基础保障。二是以扶持产业化龙头企业和农民合作经济组织为手段,带动农民增收,促进生活宽裕。农业综合开发重点扶持辐射带动能力作用比较强的产业化企业和农民合作经济组织,大力推进产业化经营,提高农业生产组织化程度和农业整体效益。龙头企业吸纳农村劳动力就业,使农民直接受益。与龙头企业紧密相连的特色农产品基地和销售市场又积极地带动了农民增收。龙头企业与农民结成了生产、加工、销售一条龙的利益共同体。所以,农业综合开发扶持龙头企业和农民合作经济组织就等于扶持农民。如我区扶持桂楼生猪产业化项目,吸纳劳动力500人,直接受益农户可达8000户,带动当地农民人均增收400元以上。

三是农业经济提高,农民收入明显增加。项目区通过水渠工程、道路工程、土地平整和田间配套工程的建设,有效地降低了农业生产成本,提高了劳动效率,增加了农作物的产量和效益。同时,通过项目区的建设,推进了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和新品种、新技术的更新带动了民营资本的积极参与,使农业生产的经济效益明显提高,项目区农民每年人均可增收250—300元。四是农业生态环境得到了明显的改观。项目区经过综合治理,有效地控制了区内水土流失,提高了资源的利用率;通过花卉苗木、经济林果的结构调整和农田林网化,增强了绿化覆盖率;通过项目区的标准化建设,树立了优质的项目形象,为现代农业、生态农业、高效农业的发展创造了良好的条件。所取得的这些成效,充分说明了农业综合开发是我区新农村建设中的一支重要力量,在我区的新农村建设和农村经济全面发展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五是不断强化制度创新,规范资金和项目管理,促进管理民主。农业综合开发项目从投入、立项、建设、管护等各个环节都体现了民主管理的要求。在投入机制上,实现“国家引导、配套投入、民办公助、滚动开发”。项目的立项坚持以“农民要办”为前提,须经三分之二以上农民签字同意或村民代表大会讨论通过,农民在项目中的筹资投劳严格按“一事一议”制度办理,做到了充分尊重农民意愿。另外,项目规划、建设验收、工程管护等均有农民代表参与,发挥了农民群众在农业综合开发中的主体作用,成为了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主体力量。

五、对策和建议

一是整合涉农资金,提高农业项目开发整体效益。做好涉农资金的整合文章,向投资整体要效益。建议在不改变投向的前提下,按照“渠道不乱、用途不变、优势互补,各尽其力、各记其功”的原则,将农业开发资金与扶贫、国土整治、农业科技推广、林业和水利建设等其他涉农资金实行捆绑使用,以有效解决农业建设资金投入不足和项目建设交叉布置,重复检查,多头管理,资金分散,影响工程质量、工程效益等问题,提高涉农资金的整体投资效益。

二是做好农业项目储备,扩大开发规模。做深做细项目前期准备工作,提高选项立项的准确性和成功率。从项目入库、申报、评审、到立项的各个关口都要严格把关,真正实行公开、公平竞争立项的制度,对那些开发潜力大、带动作用强的项目在经过专家论证后优先申报,争取立项。对镇乡、村组干部群众积极性高、自筹资金能够足额落实、产业开发有条件的地方项目给于优先立项。

三是扶持农业龙头企业,推动产业发展。坚持扶优扶大扶强的原则,扶持壮大一批农产品加工企业,培育发展一批有特色优势的农产品种养业基地,发挥辐射带动作用,促进农民收入水平的不断提高。要重点支持带动力强、科技含量高的农产品精深加工项目和外向型龙头企业。区政府应设立专项资金,奖励支持发展快、成长好、贡献大的农业龙头企业。同时要加快产业基地建设,继续推行“公司+基地+农户”的运行机制,让农民在扶龙头、建基地中得到更多的实惠。对龙头企业实行动态管理,对那些运行质态好、发展潜力大、带动农民增收强的企业,坚持重点扶持、连续扶持,实现做大规模、做优产业、做响品牌的目的。

四是加强农业现代农业园区建设。按照“面向大市场、建设大基地、形成大产业”的思路,把建设现代农业园区作为农民增收的支柱产业来抓,制定现代农业园区发展规划。在花木产业发展上,力争用三年时间,在义和建成5000亩花木基地,形成花木产业带。

涪陵区农业综合开发办公室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