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字范文,内容丰富有趣,生活中的好帮手!
200字范文 > 冷战时美苏的核动力飞机计划(中)[苏联篇1] -

冷战时美苏的核动力飞机计划(中)[苏联篇1] -

时间:2020-03-04 21:16:04

相关推荐

冷战时美苏的核动力飞机计划(中)[苏联篇1] -

冷战时美苏的核动力飞机计划(中)[苏联篇1]

二、米亚西舍夫的核动力飞机方案

“需求是最大的推动力”,由苏联“原子弹之父”库尔恰托夫领导的苏联科学院第2实验室从1947年就开始探索如何将核能应用在舰船、潜艇和飞机上。当时美国在欧洲、中东和远东拥有数十座空军基地,其战略轰炸机一般航程为5000-10000公里,在轰炸完苏联境内任何一处目标后都可以返回。而苏联根本没有能飞行那么远的轰炸机,苏联领导人非常希望设计师们能研发出一种可以飞抵美国领空(最好还能返航)的轰炸机,但如果依靠常规动力,这一愿望几乎不可能实现。

主要负责这项工作的是阿·帕·亚历山大罗夫。经过反复探索,1952年,他在报告中写道:“近期,我们在核能应用方面取得一定进展,在未来几年内我们可以开始研制核能发动机,这种发动机可以应用到重型飞机上。”可是,满心欢喜的苏联领导人等了3年却没有一点关于核能发动机的消息。而此时苏联已在莫斯科郊外建成世界上第一座核电站,并开始建造第一艘核潜艇。苏联克格勃也获悉美国正在研制一种名为B-36的核动力飞机,且进展顺利。于是苏联领导人真的坐不住了。

1955年8月12日,苏联部长级会议下令国内几大飞机设计局联手进行核动力飞机的研究。 结果是:安德烈·图波列夫设计局(OKB-156设计局)和弗拉基米尔·米亚西谢夫设计局(OKB-23设计局)成为项目的首席设计单位,由库兹涅佐夫设计局和AM留利卡设计局负责飞机的核动力系统的研发。相对应的是,图波列夫设计局的方案采用库兹涅佐夫设计局的动力系统;米亚西舍夫设计局采用AM留利卡设计局的动力系统。

光是这些军迷们耳熟能详的名字就足以让你血脉贲张了,而这些设计局间的龙争虎斗更是精彩纷呈,让人唏嘘不已。

说起米亚西舍夫,许多人都会觉得很陌生,他没有图波列夫、米高扬、苏霍伊那样的显赫的知名度,甚至在苏联1974年出版的I7卷大百科全书中都没有米亚西舍夫的名字,这位在生时名不见经传的飞机设计师,死后才有专业丛书介绍他对前苏联航空航天事业所作的杰出贡献及其多坎的经历。米亚西舍夫一生才华横溢却命运多舛,他的许多设计构思之大胆之新奇,而被屡屡认为“太狂妄”用于生产不实际。

50年代初紧迫的需求下,米亚西舍夫和他的同僚用了仅仅不到两年就为苏联研制出了第一种喷气式战略轰炸机,野牛是苏联航空工业的一项伟大成就,甚至超过了图波列夫飞机设计局,但此举也招来了一些人的妒忌,那时的米亚西舍夫还是个年轻的工程师,个人威望和关系根本无法与图波列夫等同,面对新喷气式战略轰炸机的一些指责,苏联部长会议最后把研制重型轰炸机的任务交给了图波列夫与伊留申飞机设计局,这对米亚西舍夫是一个沉重的打击,部分M-4和3M也逐渐被改为加油机,以提升图-95K等机型的战斗力。

米亚西舍夫不得不改行与科罗廖夫去设计航天器,在1957米亚西舍夫就帮科罗廖夫开发一种载人的空天飞行器。以便用R-7洲际导弹发射。最后设想出了一种单人星型飞行器。它被成为VKA,实际上是一种空天飞机,利用激波原理,即超高速飞行中所产生的激波的巨大能量,使飞机就像海边冲浪的人们一样借着这股巨大的能量顺利飞抵数千千米之外的目标。由于技术太过超前而被放弃。

米亚设计局又设计了一种代号为Buran(暴风雪)的导弹,但在1957年11月,暴风雪导弹即将开始它的首飞的时候,米亚设计局的工程却下马。因为拉沃契金的Burya导弹捷足先登。苏联最高当局认为没有必要同时发展两种类似的导弹。米亚设计局后来又研制了新的导弹的空射型号M-44,在此基础上米亚西舍夫开始研究一种高中发射的无人驾驶高超音速飞行器。这是米亚西舍夫设计第一种高超音速轰炸机,M-50。在这种巨大的三角翼飞机的基础上设计了RSS-52空天飞机。RSS-52包括由M-50发展而来的M-52载机。M-52机身上有一个巨大的凹陷,用来装载M-44冲压飞行器。该飞行器是由下马的M-42发展而来。M-52从基地起飞后进入高超音速,并释放M-44,而M-44将提高到极超音速,进入轨道,在巡航之后落入大海。一个无线电发射器将指引救援船回收该飞行器。但他遇到了一系列不可逾越的障碍。米亚西舍夫也被人指责他没有能力继续领导该项目的能力。

由于研究的过于古怪而备受批评。米亚西舍夫只好重新设计,在1960年3月到9月,他设计出来了两种型号的飞机。第一中是利用激波原理的亚轨道飞行器。另一种是相对保守的设计。但由于得不到军方的支持,米亚设计局于1960年10月关闭。

1966年米亚西舍夫飞机设计局重组后,与图波列夫设计局、和苏霍伊设计局再次展开了对大型战略轰炸机项目的招标竞争,米亚西舍夫设计局提出的设计称为M-18方案设计漂亮优美.薄机身、双尾翼.可变翼,由列什特足科夫上将领导的鉴定委员会对这一设计极为赞赏,当时空军认为M-18设计方案是比较好的,但是考虑到TU被列夫设计局具有大型轰炸机的设计经验和生产能力,所以最后决定还让图波列夫设计局在M-18方案的基础上研制图-160战略轰炸机,这对米亚西舍夫本人来说是极为不公平的,至今人们无人不晓“海盗旗”是图波列夫的杰作,殊不知是来自米亚西舍夫的心血设计。

这次竞争的失利对米亚设计局无疑是致命的,米亚西舍夫最后是在中央茹科夫斯基空气流体动力研变所所长的位置上退休的,他没有失败。他是个极其谦虚的人但不能容忍胡说八道和空头支票,从不阿谀奉承和卑躬屈节。人格的独立性,直言不讳和原则性也是他命运坎坷的原因之一,但是众多的挫折并未击败他,直至他生命的最后一刻他仍在继续从事着自己的创造设想制造超音速的客机,这在当时已不是简单的幻想他已准备好制造此种飞机。人们记得他去世前的一次谈话,有人问他中央茹科夫斯基空气流体动力研究所是否是他的地下设计届时他回答道:“地下的?这个说法很好,我想工作但无法进行,因为人们不接受我的观点,与自己的同行有分歧我不认为是坏事。”

符拉基米尔·米哈伊洛维奇·米亚西舍夫,苏联航空史上的一位极具创造的怪才,由于时代的局限虽然在他一生中研制的绝大部分设计都未投入生产,但对他那种敢于断创造与大胆探索的精神永远值得后人尊敬。

航空天才符拉基米尔·米哈伊洛维奇·米亚西舍夫

老对头安德烈·图波列夫,设计中规中矩,加上善于攻关,所以一路青云

1955年夏天,由米亚西舍夫设计局负责的核动力飞机项目在稳步推进。1955年5月19号苏联部长级会议通过了订购米亚西舍夫设计局的超音速核轰炸机的决议。这无疑给计划注入一针强心剂——米亚西谢夫设计局在此后的设计进度远远快于大名鼎鼎的竞争对手图波列夫设计局。

局内代号为M-60的设计第一稿早在1956年7月即全部完成。与此同时,与之合作的AM留里卡设计局的新发动机的设计也即将完成。这种核/涡喷发动机所需热量由经过核反应堆从而被加热的空气提供。强大的“心”足以给M-60的49600 磅推力。按照设计要求,飞机起降过程均使用常规动力。

前卫的米亚西舍夫设计局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M-60巡航的动力完全由核动力部分负责;经过一系列的改进后, M-60必须达到2马赫的速度。 座舱这次被移到了机身中段,防辐射的设计与图波列夫120号完全一致。

最早的M-60设计图

由于安装了厚重的防辐射部件,座舱显得很狭小而且视野也不好。反应堆的放置同图波列夫设计局一样,置于机尾。最初飞机采用超薄梯形翼和T形尾翼的设计。为了将核/喷气发动机并排安放在机尾,机身也进行了延长,达到了169英尺。翼展则有86英尺之多。 米亚西舍夫设计局为了成功中标,先后提出多种方案。在第一稿的基础上,设计局对M-60的气动布局做了较大修改,绘成了后掠翼版M-60的图纸。

第2稿M-60设计图

1957年12月,在革命热情的鼓舞下,设计局干脆放弃第一稿的设计,又完成了新飞机的设计。这次的代码也变了,叫M-50。M-50的尺寸在M - 60的基础上进一步缩小,改用三角翼并将发动机移于置于翼下挂架,动力系统的辅助部分以尖端吊舱的形式布置在两翼。 经过广泛的测试,米亚西舍夫局选定了定了合适的反应堆。这种动力十足的战略轰炸机速度可达1989英里/时,作战半径15500英里和升限65600英尺。看上去一切至此都很顺利,但不知是苏联更加愿意相信图波列夫设计局,还是M-60、M-50制造难度过大,两种方案于1959年取消。

带有核动力方案的M-50

这是留里卡为米亚西舍夫设计的核-涡喷发动机СКБ-500。苏联工程师们对几种类型的核动力发动机进行了测试,包括冲压发动机,涡轮旋桨发动机机和涡轮喷气发动机。工程师对各发动机的不同传输机制进行了反复测试,其中重点验证各方案转递核反应堆产生的热能的情况。经过广泛的试验和各方案发动机、传送系统之间的反复对比,苏联工程师们的结论是:直接循环的涡喷发动机是最好的选择。设计人员决定采用直接循环的方式进行能源传输方式。这种方法将使用反应堆作为动力装置的能源,以取代喷气式发动机使用的燃烧。

在直接循环能量传输装置内,进入的空气进首先入涡喷发动机的压缩机,然后,通过一个引导空气通往反应堆堆芯的通风道。这个时候通入的空气中作为反应堆冷却剂的同时正在不断升温。离开后核反应堆堆芯后的空气又回到另一个通风道,并从那里经由发动机的涡轮喷出。

下图为发动机结构:1 -电启动,2 -控制阀,3 -冲压发动机管外壳 4 -压缩机5 -燃烧室6 -飞行控制系统 7 -燃料组件

在第一稿的M-60,采用了如下设计方式来分布发动机和反应堆:1 - 机舱控制,2 - 反应器,3 - 发动机

后来修改的设计:

M-60设计采用四台核发动机,为了减轻核辐射对机组人员的影响,发动机分成上下两层,并排安装在飞机尾部的隔离舱里。导弹和炸弹则直接安装在悬挂架上,部署在机舱内部。

而人员的防护更是重点,因此两家设计局都做了大量工作,最后的乘员舱成了下面这个样子:1 - 仪表板2 - 弹射舱,3 - 逃生舱口,4 - 舱口进出座舱和弹射位置,5、6 - 铅防护层 7 - 舱门驱动系统

尽管M-60、M-50被停工,米亚西舍夫局没有放弃,把大部分研究成果转入M-30计划,希望通过自筹资金完成核动力飞机项目以争取日后军方重新考虑该计划。 尽管设计局的主要精力投入在了M-30上 ,但为了稳妥起见,设计局沿着M-60的设计思路另一手推进M-62计划。后者于1961年年初完成了设计工作。设计局的执着甚至惊动了赫鲁晓夫。他听闻该项目耗资甚众而且技术难度过大后,立即要求米亚西舍夫设计局停工。1961年年底米亚西舍夫设计局失去了M-30和M-62首席设计和生产单位的资格。这实际上宣告了两计划的“死亡”。最后,这位被任命为中央茹科夫斯基空气流体动力研究所所长的“另类”被迫关闭了设计局。

M-30设计图

M-30核动力发动机配置

米亚西舍夫甚至设计了水上核动力飞机的保障系统

地面核动力飞机地勤系统构想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