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字范文,内容丰富有趣,生活中的好帮手!
200字范文 > 展览推介 | 邸晋军:迎向灵光消逝的年代——中国早期摄影术艺术展

展览推介 | 邸晋军:迎向灵光消逝的年代——中国早期摄影术艺术展

时间:2021-04-14 21:12:41

相关推荐

展览推介 | 邸晋军:迎向灵光消逝的年代——中国早期摄影术艺术展

迎向灵光消逝的年代

手刷银盐、银盐装置、湿版、明胶银盐、

宝丽来移膜、显影绘、晒蓝、瓷装置。

—— 中国早期摄影术艺术联展

策展人:邸晋军

8月19日即将迎来了摄影诞辰180周年,同时也是第八届大理国际影会开展第三天。值此影像盛会,中国早期摄影术展《迎向灵光消逝的年代》诚邀各界摄影人士到【垒翠园——曼陀花雨厅】参加展场摄影交流会,届时著名摄影师邸晋军将与大家共享影像艺术技法。

展场交流会时间:8月19日

下午3:00——5:00

摄影虽然来源于科学,由他而产生的影像作为一种达到目的的手段,却包含不同的途径,不同的途径会带来截然不同的结果。这些都需要创作者不断探究,才能提供创作上更多的可能性。

在早期摄影里,由于感光材料的不确定性和成像的缓慢过程,也使的早期摄影具备了独特的美感。瓦尔特·本雅明(Walter Benjamin)在其名作《摄影小史》中多次提到“灵光”这个词,他说:“长时间的曝光过程使得被拍者并非“活”出了留影的瞬间之外,而是“活”入了其中,在长时间的曝光过程里,他仿佛进到影像里头定居了”。摄影刚传入中国时则截然相反,人们把它看做是一门巫术,认为他将摄取人们的魂魄。摄影发明者们认为他们从自然中发现了摄影术,所以他们更希望把这些许“灵光”留存于照片之中,在我们离开这个世界之后,通过摄影留存下的“灵光”,依然能观看世界和我们的观者对话。

本雅明穿过时光的隧道预见了我们的现实,他说到“摄影术对黑暗的控制和掌握无意间丧失了图像的“灵光”,我们大量的拍摄照片,却失去了留住被摄体“灵光”的能力,时代的“灵光”只存在于它时代的记录者,并不存在于时代的发展”。消费主义极大的伤害了我们回归自然的道路,数字影像的泛滥已经令“灵光”难以成为日常。

在《论摄影》中苏珊·桑塔格(Susan Sontag)看来,摄影是一种“挽歌艺术”。通过凝结一个时刻,照片展示出主体的必死命运与变化的不可抗拒性。摄影的崛起恰逢各类自然及人造和社会实体大崩坏之时。她说人们在工业化社会中已经沦为了“图像依赖者”,需要照片所确认的现实和经验。“最终,拥有一次体验等于拍摄一幅有关它的照片……”。玛丽·沃纳·玛利亚(Mary Warner Marien)同时也在《摄影与摄影批评家--1839至1900年间的文化史》中无不忧虑的提到:“在20世纪的最后25年中,摄影不仅代表着大众传媒,也代表着被处理过的现实体验。摄影的状况预示着人类状况的恶化:伊甸园式的自然景象已经被摄影所处理过的景象所改变,大众传媒对和人和社会的影响几乎成了后现代的同义词,与过去最终决裂的意识产生了启示性的愉悦与怀旧之情”。

当代艺术摄影蓬勃发展,人们过于重视影像的当代性实验而忽略了摄影材料的呈现。普遍也缺少早期摄影技术的学习途径,很多技术在我国都没有进行相应的实践。在理论研究和艺术实践上都相当匮乏。而当今国际著名的影像艺术家都结合了早期摄影的特有技术在当代创作中进行了多种多样的尝试,这对当下的创作起到了很好的指引作用。中国没有欧美经历的十九世纪的早期摄影生活经验,所以缺少早期摄影进入大众生活的知识和消费实践,这对于如何认识早期摄影的技术发展,以及自我呈现和交织于生活的密不可分的大众消费文化都需要更加深入的理论研究。

也许只有正式面对这些问题,从摄影的原点出发了解早期摄影的如何产生以及材料的特性,特有的成像原理。才能更好的面对当今影像社会的冲击,在创作中找到自己的方法。重新认识早期摄影的技术以及艺术表达语境才能成为摄影作为艺术向前发展的重要支点。

参展艺术家

陈农 手刷银盐手工着色

邵文欢 银盐装置

邸晋军 湿版

路泞 明胶银盐

马跃 宝丽来移膜

孙彦初 显影绘

张大力 晒蓝

张卫星 瓷装置

《丝绸之路系列》——摄影:陈农

创作,材料:水彩紙手刷银盐着色,

尺寸:每幅50cmx60cm,限量10版

摄影师简历

的春天我们一行两人先行探路。经甘肃往新疆,特别选择了玄奘当年西行的路线,先到敦煌莫高窟,在洞窟中,当头灯打到岩壁上,一千六百年前北魏时期的壁画象影片回放的画面,一帧帧地叠映在岩壁上,身体象似充电一般好似进入了另一个空间,你甚至可以感觉到古人挑着油灯在岩壁上作画身影,,壁画神奇地将时间停滞下来压缩延续。这样的感觉是博物馆里阵列不具。经过嘉峪关,玉门关,吐鲁番,在沙漠腹地感受了魔鬼城天然由风口侵蚀的城堡,戈壁荒漠中的行走象似闯入了混沌末开的始前世界,人类的文明,历史和生命在这里显得多余的存在。这一次定下了拍摄的主题巜丝绸之路》,接下来两年两次去莫高窟临暮半年壁画,基本上完成了草图定稿,拍摄地点选在吐鲁番的唐遗址高昌故城,昌吉沙漠自然风化的魔鬼城。此系列共十六张,以陆上、海上丝绸之路为母题,以经世匡时的历史神话故事为蓝本(比如张骞出使西域、文成公主入藏、万国来朝、焚书坑儒、诺亚方舟等),以时间为脉络、以生命为线索展开关于人与自然环境、人与历史文化、人与商业经济、人与权力意志、人与和平暴力的视觉象征描述,探讨关于生与死、精神与信仰、历史与未来,以及绝望与希望的一系列命题。整个系列充斥着隐喻性的象征符号,并用静帧画面的独立形式,串构成首尾呼应、起承转合的长卷。

请将手机调至横屏观看为最佳

▼《丝绸之路》▼

《无头佛像》之二 ——摄影:邵文欢

新媒体装置(编程LED,摄影,灯片输出等)

尺寸:64x64x26cm -

西千佛洞窟在党河岸边,涨水的时节据说佛窟会遭遇到侵蚀,年代久远,窟室的前厅已经崩塌,所以开启洞门的一霎那,佛像在窟外光束中扑面而来,没有过渡。佛像没有头,从脖颈处伸出一根红柳根。这是我观佛像最惊心动魄的一次,也是无头佛像作品的源起。

▼《无头佛像》之一▼

摄影:邸晋军—— 顺治皇帝《归山词》

湿版火棉胶锡板 共印:3版

尺寸:63.4cm x 78.5cm x 8cm x 6

效果展示

寻找故去的中国,在仿造与伪装之间迂回前进。通过古诗词的形式暗示可识别的信息,图像持续地被语言“纠绊”。多种早期摄影术工艺材料的应用,探寻不同时期材料对影像呈现的影响。

将真实的表面与暗示性的语言场景纠缠到一起,模糊时间性,通过不同时代拍摄的风格和观看方式的改变探讨当代的视觉语境。踏上先贤踪迹,瞥见当下寻常。

▼《故国3D No.001》▼

▼《故国3D No.002》▼

▼《故国3D No.003》▼

路泞 —— 《梅子湖口之二》

冬明胶银盐纸基/22.7×18.7cm

用相机的时候,周遭的世界就是一些照片。失手的不一定失败。确定的,就是真实吗?又很难明确的割裂来看——缝隙又是明摆着的。为了“照片”的“摄影”,像漫步与歇息。把时间捡回来再打磨一遍,从现实到另一个维度的现实,各自独立——消失与存在。

照片不是在纪念漫步,漫步不为摄影去寻觅

这点儿照片就是一次次的“造物”,一些终究无所作为的纸制品,把过程与结果扭结成一体,应和着流逝与惋惜,还有于循环的嗟叹。照片作为终点,被一再抵达,惴惴不安的反复着,背向遥遥长路。面对的我自己的、这个世界的摄影,照片不需要外向的意义,属于个人的偏颇,想丢下和想携带,是一回事。

照片是“一个个”的东西,不试图让感受膨胀——尝试做东西,是物质,由手艺锤炼。让它来自客观存在,成为客观存在的组成部分,与我并置成为这个世界的微不足道,终究逝去。

▼《梅子湖口》之一▼

明胶银盐纸基/25.2×20.3cm

▼《梅子湖口》之三▼

明胶银盐纸基/22.7×18.7cm

摄影:马跃—— 《梵高的斑点狗》

创作时间:孤版

作品尺寸:560×750毫米

工艺:宝丽莱8×10英寸相纸后期多图叠拼移膜工艺(独创)

马跃,1976年开始摄影。

1980年创办“北京广角摄影学会”

1989年获建国30年文艺作品征集大赛摄影类一等奖、三等奖、优秀奖各一枚。

1992年创办《中国经营报》及后来的副刊《精品购物指南》任摄影部主任。

11月参加中国宝丽莱摄影家代表团访问欧洲,并在柏林,巴黎举办《中国宝丽莱大画幅摄影作品展》。

5月6日至16日,参加法国阿尔勒国际人像人体摄影节。

9月参展平遥摄影节《尺度_大画幅摄影在中国》

3月宝丽莱810移膜作品被邀请参加广东大画幅摄影协会举办的全国大画幅摄影精品展。

8月9日,‘天使圆桌论坛’’记中法艺术大师对话,中方艺术大师。

9月,马来西亚皇家摄影学会高级(A级)会员。

10月12日_22日,北京国际摄影周"中国首届即时影像联展"策展人。

10月14日欧洲艺术影像协会北京王府10号培训基地,首席摄影师。

12月,连州国际摄影节邀请参展摄影师。

12月宝丽莱作品《空》系列(1)(2)参加华辰拍卖影像秋拍。

1月,欧洲艺术影像协会中国区副会长兼国际培训部主任。

12月,参加第十三届全国大画幅年会,被评为年度十佳大画幅摄影师。

7月《中国大画幅摄影与古典影像优秀作品展》总策展人。

▼《艺术茄子》▼

宝丽莱8×10英寸相纸后期多图叠拼移膜工艺(独创)390×530毫米

▼《鱼鲜》▼

宝丽莱8×10英寸相纸后期多图叠拼移膜工艺(独创)330×470毫米

▼《天马行空》▼

宝丽莱8×10英寸相纸后期多图叠拼移膜工艺(独创)330×470毫米

摄影:孙彦初—— 《坐虎岩》

独版明胶卤化银

孙彦初,1978年出生在河南周口,现工作居住于河南郑州。

近期的展览有:“显影绘”个展,北京东景缘画廊,上海M97画廊“显影绘”个展和香港巴塞尔的“暗房里的自大者”个展,“中国摄影:二十世纪以来”三影堂摄影艺术中心。其作品为艺术机构与个人收藏。在中国的摄影界,孙彦初有一双慧眼。他通过相机镜头架构出的眼中世界有着绘画般的美感。时空的一瞬吸引着他,例如暴虐的天气和险恶的人类情感,就像特纳(Turner)痴迷于那些极为狂野和无拘无束的元素一样。对于焦虑不安等深度人类体验的传递,这个摄影师却在自然中找到了无数的可能性:云、雨、夜以及各种不同的光线,等等。——凯伦.史密斯。其作品《沉溺于此》及《虚构集》分别在和由假杂志出版。曾获集美▪阿尔勒发现奖提名、谷仓摄影样书:马丁·帕尔评审奖大奖、连州国际摄影年度新摄影奖及日本MIO 摄影奖评审员(森村泰昌)特别奖。

▼《兰石》▼

独版明胶卤化银

▼《独树》▼

独版明胶卤化银

▼《暮光》▼

独版明胶卤化银

摄影:张大力—— 《松树》

-4亚麻布蓝晒

尺寸:265X148cm

1842年,在摄影术正式发明后的第三年,John Herschel 发明了这种能持久保存的蓝色照片摄影工艺,它是第一个使用铁盐(Argentoype),而不是银盐的摄影工艺。蓝晒成像法不需要用相机,而是将柠檬酸铁铵与铁氰化钾混合试剂涂抹在画布的表面上,然后曝光于太阳下,紫外线与试剂发生反应产生氯化铁,没有受光区域的影子形成白色,而曝光部分则会变成蓝色,仿佛X光片。7月,我开始用蓝晒法进行影像记录的试验,我记录下各种不同形式的花草的影子,效果令人惊叹。在这个世界上,除了各种各样的实物,我发现了一个经由实物与影子互相组成的世界,这让我思考到我们的眼睛始终被实物所吸引,却往往忽略了影子存在于这个世界的现实,其实它们是和实物不可分割的整体,也是现实世界的组成部分。

这种技术可以记录下真实物体的轮廓而且与物质原大。我记录下了我工作室周围那些将很快消失,然后又在其他地方重新生长出来的野草,进而我又开始急切的记录下我周围日常生活中的人与物,这就是“世界的影子”。

▼《竹子》▼

-8亚麻布蓝晒250X134.5cm

张卫星—— 《记忆的温度03》

-陶瓷、摄影、绘画

尺寸:23 x 18 x 2 cm

无用之用(节选)

博尔赫斯(Jorge Luis Borges)说过:“我的大半辈子都花在阅读、分析、写作(或者说试着让自己写作),以及享受上,我发现最后一项其实才是所有之中最重要的。”既然智者认可的享受,卫星也身体力行着享受自己玩儿的过程,那么我们也大可不必过于严肃和学术着去观看,而是用一种轻松的方式去“享受”并感受艺术。无论卫星用一贯自己擅长的物影手法再现自然景观,还是用自我习得的烧瓷技艺固化物事,都只是为了发现和表现寻常事物平庸状态下的质朴和不寻常,而之前一切状似“玩闹”的技术尝试和试验过程,最终成全为“无用”之下的有用。这几年,卫星大部分时间居留在河南嵩山,处在一种陶然自得的状态,做事全凭兴趣和兴起,且“见异思迁”,貌似一种自我放逐,遭人羡慕嫉妒恨。或许他脑海里那根创作的思弦,几近被调试得过于松懈,全然没有其他艺术家该有的紧绷,这使他的观看和思考一直处于玄览和悬想的发散层面,以致这些作品也少了表象的主线和体系。卫星尝试着用现实主义多头并叙的作品类型和呈现方式,捕捉这两年在嵩岳风土中所感受到的那无形无象、不可名状的某种天地间的氤氲之气,并牢牢扎根在中原的厚土之上。值得一提的是,卫星这些年还一直参与小朋友假期的训练营活动,辅导小朋友们“玩”摄影,也常多识于鸟兽草木之名,并与他们玩得不亦乐乎,可谓某种意义上纯任自然的思无邪。

———陈海燕

▼《记忆的温度06》▼

-陶瓷、摄影、绘画尺寸:45 x 18 x 2 cm

▼《记忆的温度09》▼

-陶瓷、摄影、绘画尺寸:45 x 18 x 2 cm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