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字范文,内容丰富有趣,生活中的好帮手!
200字范文 > 「托泥」在中国传统家具中的文化释义 [一点资讯]

「托泥」在中国传统家具中的文化释义 [一点资讯]

时间:2024-05-10 22:33:52

相关推荐

「托泥」在中国传统家具中的文化释义 [一点资讯]

众所周知,中国古代家具以其造型绮丽,雕饰雅贵,结构精巧绝伦,材质雍容华美等特点闻名于世,其中诸多精心打造的细节部件,更是决定一件家具作品成败与否的关键环节。“托泥”作为家具最下方的细节部件,既承接着主体结构,也承载着深厚的文化内涵。

从建筑台基到家具托泥

我国古代建筑源远流长,传统建筑和家具可谓同根同源,家具和建筑在发展中是作为一个整体形式而存在的,因此提及家具的托泥,就不得不先提及建筑中的台基。每座建筑物都有台基,用以承托建筑主体,一般用砖石砌成。《老子》一书载“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台”即是台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精彩图片

托泥是中国传统家具中在结构功能上与台基最相似的构件,受到早期的建筑造型影响,就如同昨日谈及的家具的“束腰”形态与须弥座的造型相似。在后期的制作实践过程中,托泥的形态又有了独立的发展和改良。总而言之,在家具的腿足不落地的情况下,随附在腿足下一圈的木框结构作为承托,此木框即为“托泥”。同台基的功能作用相似,托泥的设计使家具的底部抬高于地面,提高了腿足的防潮和通风性能。

结构需求的产物

托泥的形式一般分为两类,一种托泥属于垫木形,是用一长条方木装在家具足下。另一种是框型,包括正方形、长方形、六角形、圆形及梅花形等。框形托泥多用在有束腰家具上,有束腰家具多用抱肩榫,这种结构的牙板只起支撑的作用,而控制脚足部位的拉力实际却很弱,所以单就这种结构来说是不完备的,为了弥补它的不足,则采取在足下装托泥或安置脚枨的做法,这样从家具各部位相互配合的角度分析,腿足顶端有板面控制上端整体,足端有托泥管束所有腿足,使其受力一致,中间的牙板只起支撑的作用,整个体系不论是整体还是局部,都是比较科学合理的一体形态。

↑「大家之家」圆形托泥结构

→「大家之家」方形托泥结构

中国古典家具很讲究因形施艺,因此,托泥的形状主要是根据家具面板的形状而定。方形结构的家具常有方凳、书桌、供桌等,此类家具下端的托泥是用四根木材以格角榫攒边法制成的。圆形结构的托泥出现在家具上常有圆桌、圆凳、香几等,下面用的是嵌夹榫舌或者楔钉榫的做法,这样便于把弧形弯材对接到一起。

托泥的作用还在于一件家具如因陈设时间过久,加之使用频繁,接触地面的部分难免受潮腐烂或因挪动而磨损,从而影响家具的使用寿命。一旦出现这种情况,只需更换托泥即可得到解决。

实用与审美并行

托泥在不同家具的设计上都起着加固和装饰的作用。例如在有束腰的家具上,腿部制作通常为“鼓腿膨牙”和“三弯腿”造型,前者一弧到底,后者中途又向外弯出,都能产生浑然秀雅的美感。托泥是在马蹄下增加一圈线条,则使家具的平面横廓在接地处又一次的显现。这与上部构造形成呼应关系,而且并不只是单一的重复相同造型结构,而是增加了视觉节奏上的变化,在造型变化的同时又不失整体平衡,既牢固又富于变化的美感,起到了点缀整体的效果。

也许大多数人都有过这样的记忆片段,幼小时期坐在家里摆放的中式圈椅上,脚底踢踏着满是斑驳痕迹的托泥木板,望向屋外的四合院内。这样一幅场景展现着人与家具、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边缘被踩踏到变形甚至有些圆润的托泥,呈现着生活质感的同时,也承载着坐过它的一代又一代人对与中国古代家具新的认知与理解,这可能也正是中国古代家具所能传承于世的意义所在。喜欢文玩,喜欢红木可以关注小编或搜索三三二零九八六五九三,持续分享红木行业资讯和红木家具采购和保养知识。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