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字范文,内容丰富有趣,生活中的好帮手!
200字范文 > 中药学——化痰止咳平喘药(一)

中药学——化痰止咳平喘药(一)

时间:2022-11-17 00:14:45

相关推荐

中药学——化痰止咳平喘药(一)

青医君整理知识点,必须学习

1、治疗风热咳嗽、痰热咳嗽均适宜的药组是

A、浙贝母、前胡

B、瓜蒌、天竺黄

C、竹茹、桔梗

D、白前、荆芥

E、旋覆花、半夏

2、用治肺虚久咳、痰少咽燥之证,宜选的药物是

A、浙贝母

B、川贝母

C、陈皮

D、黄芩

E、半夏

3、与乌头相反的药物是

A、贝母

B、海藻

C、天南星

D、甘遂

E、昆布

4、以下药物中既能用于蛇虫咬伤又能用于破伤风的是

A、半夏

B、白前

C、旋覆花

D、白芥子

E、天南星

5、旋覆花的用法入煎剂应

A、先煎

B、后下

C、冲服

D、包煎

E、另煎

答案分析

1、【正确答案】 A

答案解析:浙贝母、前胡

浙贝母主治风热、痰热咳嗽。本品功似川贝母而偏于苦泄,归肺经,长于清肺,为治疗肺热咳嗽之常用药物,多与黄芩等配伍;若治风热咳嗽,则常配伍桑叶、前胡等。前胡主治痰热喘满、咯痰黄稠、风热咳嗽痰多者,效果为佳。

2、【正确答案】 B

答案解析:川贝母

主治:虚劳咳嗽,肺热燥咳。本品苦寒能清热化痰,又味甘质润能润肺止咳,尤宜于内伤久咳、燥痰、热痰之证。

3、【正确答案】 A

答案解析:此处是对十八反内容的考查。甘草反甘遂、大戟、海藻、芫花;乌头反贝母、瓜蒌、半夏、白蔹、白及;藜芦反人参、沙参、丹参、玄参、细辛、芍药。

4、【正确答案】 E

答案解析:天南星

主治病证:湿痰,寒痰证;风痰眩晕,中风,癫痫,破伤风;痈疽肿痛,蛇虫咬伤。

5、【正确答案】 D

答案解析:旋覆花

用法用量:煎服,3~10g;由于其有绒毛,易刺激咽喉作痒而致呛咳呕吐,故宜包煎。

化痰止咳平喘药

细目一 概述

要点一 化痰止咳平喘药的性能特点, 功效、主治病证

化痰药主治痰证。痰,既是病理产物,又是致病因子,它“随气升降,无处不到”, 所以痰的病证甚多,如痰阻于肺之咳喘痰多,痰蒙心窍之昏厥、癫痫;痰蒙清阳之眩晕,痰扰心神之睡眠不安,肝风夹痰之中风、惊厥,痰阻经络之肢体麻木,半身不遂,口眼歪斜,痰火(气)互结之瘰疬、瘿瘤,痰凝肌肉、流注骨节之阴疽流注等,皆可用化痰药治之。

止咳平喘药用于外感、内伤所致各种咳嗽和喘息。

要点二 化痰止咳平喘药的配伍方法

使用本类药物,除根据病证的不同,有针对性地选择相应的化痰药及止咳平喘药外,还应根据痰证和咳喘的不同病因和病性进行配伍,以治病求于本,标本兼顾。

如外感所致者,当配解表散邪药;火热而致者,应配清热泻火药;兼里寒者,配温里散寒药;如属虚劳者,配补虚药。此外,如癫痫、惊厥、眩晕、昏迷者,则当配平肝息风、开窍、安神药;属痰核、瘰疬、瘿瘤者,配软坚散结之品;阴疽流注者,配温阳通滞散结之品。

治痰证除分清不同痰证而选用不同的化痰药外,应据成痰之因,审因论治。“脾为生痰之源” ,故常配健牌燥湿药同用,以标本兼顾。又因痰易阻滞气机,“气滞则痰凝,气行则痰消”,故常配理气药同用,以加强化痰之功。

要点三 化痰止咳平喘药的使用注意事项

某些温燥之性强烈的刺激性化痰药,凡痰中带血或有出血倾向者,宜慎用;麻疹初起有表邪之咳嗽,不宜单投止咳药,当以疏解清宣为主,以免恋邪影响麻疹之透发,对收敛性及温燥之药尤为所忌。

细目二 温化寒痰药

1.半夏

[性能]辛,温。有毒。归脾、胃、肺经。

[功效]燥湿化痰,降逆止呕,消痞散结;外用消肿止痛。

[应用]

(1) 湿痰,寒痰证。本品味辛性温而燥,为燥湿化痰、温化寒痰之要药。尤善治脏腑之湿痰。治痰湿壅滞之咳嗽声重,痰白质稀者,常配陈皮、茯苓同用,如二陈汤;湿痰上犯清阳之头痛、眩晕,甚则呕吐痰涎者,则配天麻、白术以化痰息风,如半夏白术天麻汤。痰饮内盛,胃气失和而夜寐不安者,配秫米以化痰和胃安神。

(2) 呕吐。半夏味苦降逆和胃,为止呕要药。各种原因的呕吐,皆可随证配伍用之,对痰饮或胃寒所致的胃气上逆呕吐尤宜,常配生姜同用,如小半夏汤;配黄连,则治胃热呕吐;配石解、麦冬,则治胃阴虚呕吐;配人参、白蜜,则治胃气虚呕吐,如大半夏汤。近代以本品制成注射液肌注,用治各种呕吐。

(3) 心下痞,结胸,梅核气。半夏辛开散结,化痰消痞。治痰热阻滞致心下痞满者,常配干姜、黄连、黄芩以苦辛通降,开痞散结,如半夏泻心汤;若配瓜蒌、黄连,可治痰热结胸,如小陷胸汤;治梅核气,气郁痰凝者,配紫苏、厚朴、茯苓等,以行气解郁,化痰散结,如半夏厚朴汤。

(4) 瘿瘤,痰核,痈疽肿毒,毒蛇咬伤。本品内服能消痰散结,外用能消肿止痛。治瘿瘤痰核,常配昆布、海藻、贝母等;治痈疽发背、无名肿毒初起或毒蛇咬伤,可生品研末调敷或鲜品捣敷。

[用法用量]煎服,3~10g。一般宜制过用。炮制品中有姜半夏、法半夏等,其中姜半夏长于降逆止呕,法半夏长于燥湿且温性较弱,半夏曲则有化痰消食之功,竹沥半夏能清化热痰,主治热痰、风痰之证。外用适量。

[使用注意]反乌头。阴亏燥咳、血证、热痰、燥痰慎用。

2.天南星

[功效]燥湿化痰,祛风解痉;外用散结消肿。

[主治病证]湿痰,寒痰证:风痰眩晕,中风,癫痛,破伤风;痛症肿痛,蛇虫咬伤。

[用法用量] 煎服,3-10g,多制用。外用适量。

[使用注意]阴虚燥痰及孕妇忌用。

[鉴别用药]半夏与天南星,二药均辛温有毒,均能燥湿化痰、温化寒痰,主治湿痰、寒痰证,炮制后又能治疗热痰、风痰;外用均能消肿止痛,用治疮疡肿毒以及毒蛇咬伤。但半夏善治脏腑湿痰,并能降逆止呕、消痞散结,常用于多种痰湿证、呕吐,以及痞证、结胸等病证;天南星则善治经络之风痰,并能祛风止痉,多用于风痰眩晕、中风、癫痫以及破伤风等病证。

3.白芥子

[功效]温肺化痰,利气散结,通络止痛。

[用法用量]煎服,3~6g外用适量,研末调敷,或作发泡用。

[使用注意]本品辛温走散,耗气伤阴,久咳肺虚及阴虚火旺者忌用;消化道溃疡、出血者及皮肤过敏者忌用。用量不宜过大。

4.旋覆花

[功效]降气化痰,降逆止呕。

[主治病证]咳嗽痰多,痰饮蓄结,胸膈痞满;噫气,呕吐。

[用法用量]煎服,3~10g; 本品有绒毛,易刺激咽喉作痒而致呛咳呕吐,故宜包煎。

[使用注意]阴虚劳嗽,津伤燥咳者忌用。

5.白前

[功效]降气化痰。

细目三 清化热痰药

1.川贝母

[性能]苦、甘,微寒。归肺、心经。

[功效]清热化痰,润肺止咳,散结消肿。

[应用]

(1) 虚劳咳嗽,肺热燥咳。本品性寒味微苦,能清泄肺热、化痰,味甘质润能润肺止咳,尤宜于内伤久咳,燥痰、热痰之证。治肺阴虚劳嗽,久咳有痰者,常配沙参、麦冬等以养阴润肺、化痰止咳;治肺热、肺燥咳嗽,常配知母以清肺润燥,化痰止咳,如二母散。

(2)瘰疬,乳痈,肺痈。本品能清化郁热,化痰散结。治痰火郁结之瘰疬,常配玄参、牡蛎等药用,如消瘰丸;治热毒壅结之乳痈、肺痈,常配蒲公英、鱼腥草等以清热解毒,消肿散结。

[使用注意] 反乌头。脾胃虚寒及有湿痰者不宜用。

2.浙贝母

[性能]苦,寒。归肺、心经。

[功效]清热化痰,散结消痈。

[应用]

(1)风热、痰热咳嗽。本品功似川贝母而偏于苦泄,归肺经,长于清肺,为治疗肺热咳嗽之常用药物,多与黄芩等配伍;若治风热咳嗽,则常配伍桑叶、前胡等。

(2)瘰疬,瘿瘤,乳痈疮毒,肺痈。本品苦泄、清解热毒,化痰散结消痈,治痰火瘰病结核,可配玄参、牡蛎等,如消瘰丸;治瘿瘤,配海藻、昆布;治疮毒乳痈,多配连翘、蒲公英等,内服外用均可;治肺痈咳吐脓血,常配鱼腥草、芦根、桃仁等。

[使用注意]同川贝母。

[鉴别用药]川贝母与浙贝母均能清热化痰、散结,用于治疗热痰以及瘰疬瘿瘤等。但川贝母微寒,味甘质润,长于润肺,故多用于治疗燥痰,咳嗽痰少以及肺燥干咳和肺虚久咳;浙贝母苦寒,长于清热,性偏于泄,故多用于治疗热痰之咳嗽痰黄粘稠,以及肺热咳嗽和风热咳嗽。清热散结之功二者均有,但以浙贝母为胜。

编辑:刘玄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