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字范文,内容丰富有趣,生活中的好帮手!
200字范文 > 经侦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课程体系构建目标与策略

经侦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课程体系构建目标与策略

时间:2022-12-01 17:48:02

相关推荐

经侦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课程体系构建目标与策略

【摘要】目前公安院校经侦专业课程体系缺乏系统性和科学性,存在课程设置不规范、不合理,公共基础课程与专业基础课程设置比例不当,专业课程设置与公安实战结合不紧密,对实践教学环节不够重视,以及教学大纲的制定和使用存在误区等诸多问题。因此导致了经侦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偏差。针对上述问题,在明确经侦专业课程体系构建目标的基础上,采用“培养目标顺时实施与课程设置逆向构建”的策略,通过构建“四个教学平台、八个课程模块”的课程体系,兼顾本科教育的基础性和公安高等教育的职业性,适应了公安院校应用型本科教育质量要求,确保了经侦专业课程设置的规范性、科学性和课程内容的正确性、适用性,为培养应用型经侦专业人才奠定了坚实基础。

【关键词】应用型;经侦专业;课程体系;目标与策略;

近年来,公安高等教育有了长足的发展,一大批公安专科院校升为本科院校。但是仍然有一些影响公安教育健康发展的深层次问题未能得到有效解决。其中根本的问题之一是人才培养系统性的偏差,集中体现在人才培养的效果与公安一线业务部门需求之间的偏离较大。而导致这一偏差的最直接原因是课程体系的构建存在诸多问题。经侦专业课程体系是指公安院校为了实现经侦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将经侦专业相关课程按照统一有序、相互联系、循序渐进的原则组合而成的有机课程系统,是经侦专业教学内容和进程的总和。这一课程体系决定了学生通过学习将获得怎样的专业知识。本文针对目前公安院校经济犯罪案件侦查专业(简称经侦专业)课程体系存在的问题,仅从构建基于培养应用型人才经侦专业课程体系结构的目标和策略等方面进行探讨

目前公安院校经侦专业课程体系存在的问题

目前,全国公安院校经侦专业课程体系存在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课程体系结构缺乏系统性和科学性

主要表现为一是课程体系结构或过于简单、或过于繁琐和混乱;二是既无统一标准,又无统一共识。如有的公安院校将经侦专业课程体系结构只分为理论课程、实践教学环节两个部分,或者公共课、专业课、选修课、实践教学环节四个部分;也有的公安院校将经侦专业课程体系结构分为公共基础课(包括思政理论教育、大学文化素质和公安基础三个部分)、专业基础课(包括公安业务基础和专业基础两个部分)、专业课、专业选修课、公共选修课、实践教学环节等几部分。前者过于简单,而后者又过于繁琐和混乱。甚至后者将专业基础课分为公安业务基础课和专业基础课两个部分,公共基础课中又包括公安基础课。暂且不说这种分类是否科学,起码来说无此必要,造成课程体系结构混乱。另外,将实训或实验课作为理论课程的内容,笔者认为也不够严谨。全国有17个公安院校设有经侦专业,但培养方案中课程体系结构几乎各不相同,这也说明在经侦专业课程体系构建上既无统一标准,又无统一共识。

课程设置不规范、不合理

1.课程设置比较混乱,随意性大

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个方面是课程性质和作用分辨不清,缺乏逻辑性,课程之间联系性不强;另一个方面是课程程设置随意性大,因人设课、因业务设课现象较多。因人设课有两种表现:第一种是为了某人设置不该设置或可以不设置的课;第二种是因为师资不足,该设置的课不设置。因业务设课是指公安业务需要相关知识,但由于时间问题和实践积累问题,无法形成一门完整的知识体系(或课程体系),而匆忙设课。

2.课程设置比例不够平衡

与专业联系不紧密的公共基础课设置比例较高,与专业联系紧密的专业基础课设置比例较低;必修课设置比例较高,选修课设置比例较低;公共选修课设置比例较高,专业选修课设置比例较低;跨学科、跨专业的选修课设置比例更低。

3.课程开课时间安排不科学

不同性质的课程开课时间设置存在问题。如专业基础课排在专业课后开设,对专业课无法起到很好的支撑作用。

公共基础课与专业基础课程设置比例不当

1.公共基础课设置较多或课时较多,挤占了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的设置或课时

公共基础课根据国家、行业及学校整体培养目标设定。主要由国家强制性必修课程、行业基本素质和基本知识要求课程、办学特色和方向课程等构成。但由于因人设课以及应对公务员考试等原因设置的一些课程,影响了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的设置或课时。

2.专业基础课程设置不足或课时较少,使学生专业基础知识不够扎实

经侦专业的发展离不开相关背景学科的支持。专业基础课是专业课的基础和支撑,专业课则是对专业基础课的拓展和公安专业化。经侦专业课程如果在具有针对性和基础性的专业基础性课程上设置不够,就会造成学生专业基础知识不够扎实,从而使学生在后续的专业课学习中,对有关知识内容不能融会贯通地进行深入学习和理解,甚至浅尝辄止。学生在这种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的学习模式下,无法培养出创新性能力,最终无法很好地适应实际工作。

专业课程设置与公安实战结合不够紧密

专业课程设置与公安实战结合不够紧密,课程实践教学效果不明显。一是专业课程建设水平较差,课程设置与行业需求匹配度不强,教材建设相对滞后;二是实践教学环节课程设置数量、课程设置内容相对不够,覆盖面不广;三是普遍存在对实践教学模式与课堂教学模式认识不清,或以课堂实训代替实战实训;四是由于实践教学条件较差,实践教学场所较少,造成在实践教学中基本实训内容较多,密切联系实际的实训较少。

缺乏对实践教学环节高度重视的理念

实践教学是培养应用型人才教学体系中极其重要的一个环节,对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实践能力以及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具有理论教学不可替代的特殊作用。而设有经侦专业的公安院校在实践性教学课程设置、教学内容安排上缺乏系统性和针对性,缺乏实践教学环节培养目标和培养标准,缺乏实践教学指导材料,甚至为了满足公务员考试或者毕业论文撰写和答辩的需要,随意改变实践环节教学计划。实践教学环节存在为实践而实践的问题。实践流于形式,实践教学体系尚未真正建立。

另外,还存在有的公安院校经侦专业课程设置在很大程度上沿用原有的经侦专业方向课程设置的内容、频繁修改专业培养方案、课程教学大纲的制定和使用存在较大偏差等情况,从而造成课程体系结构和课程设置的混乱。这些都是亟待解决的问题。

基于培养应用型人才经侦专业课程体系构建的目标

制定经侦专业课程体系的构建目标,即为保障完成和达到经侦专业人才的培养目标:“培养政治立场坚定,具有良好的职业、科学和人文素养、法治理念、实践和创新能力,系统掌握经济犯罪案件侦查专业的基本知识、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能够在公安机关等政法部门,从事经济犯罪案件侦查及相关工作的应用型专门人才。”明确经侦课程体系构建的目标,有助于更好地理解和更有针对性地设计经侦专业课程体系。

必须满足社会的实际需要

在当今市场全球化明显增强的社会环境下,随着市场经济机制的高度扩张,经济犯罪活动的空间将进一步拓展。尤其是在财税、金融等核心经济领域内经济犯罪激增,蓄积运行风险,威胁国家经济安全,甚至影响社会政治稳定。这就要求公安院校经侦专业在课程设置和教学内容上要以满足社会的实际需要而构建,从而为预防和解决这一社会问题起到积极促进作用。

必须满足一线经侦工作的实际需要

从事经济犯罪案件侦查的一线民警专业知识结构,已不适应应对经济犯罪发展的新形势和新要求,这是目前影响经侦工作有效开展的主要问题之一。“以一线经侦业务工作实际需求为导向,以能力为核心,面向职业技能,面向应用,培养应用型专业人才”,已是当前确立应用型公安院校办学理念的依据,更是经侦专业课程体系构建的目标和方向。

必须满足培养应用型经侦专业人才的需要

作为以培养应用型公安业务专门人才的公安高等教育,其培养人才的根本目标应是以基本业务知识和基本应用技能为核心。因此,经侦专业的学生通过对专业知识的系统学习,最终要掌握经侦工作的基本业务知识和基本业务技能。这就要求我们在经侦专业课程体系构建中努力寻找经侦职业需求与培养应用型经侦专业人才的最佳结合点。

必须满足体现课程自身开放性、动态性的需要

从宏观方面来说,经济犯罪是法定刑。经济形态的变化和新的经济形态的出现,经济违法犯罪行为和经济犯罪罪名就会随之变化,或消失或增加。从微观方面来说,随着经济违法犯罪行为和经济犯罪罪名的消失或增加,专门侦查活动和打击预防机制也会随之消失或出现。另一方面,传统的经济犯罪行为和手段也会随着社会的发展、科技的进步而发展变化,这也促使经侦专业技术和专业能力处在不断的更新之中。经侦工作只有与时俱进,才能有效打击和预防经济犯罪。这都要求经侦专业课程设置在时间、空间和内容上开放和动态更新。

必须满足解决经侦专业课程体系目前存在的问题的需要

一是解决一线经侦工作人员的知识结构已不适应经济犯罪发展新形势的问题;二是解决目前经侦专业的课程体系结构和课程设置缺乏系统性和科学性的问题;三是解决专业课程设置与公安实战结合不够紧密,与行业需求匹配度不强的问题;四是解决实践教学流于形式,实践教学体系尚未真正建立的问题;五是解决在校学生专业不专、应用型无法应用的问题。

基于培养应用型人才经侦专业课程体系构建的策略

采用“培养目标顺时实施与课程设置逆向构建”的策略

1.培养目标顺时实施与课程设置逆向构建的内涵

基于培养应用型人才的经侦专业课程体系的构建,可以采用“培养目标顺时实施与课程设置逆向构建”的策略。“培养目标顺时实施”即依据社会需求、业务和专业需要制定培养方案,依据培养方案设置教学课程,依据教学课程编制教学大纲,依据教学大纲编写教材或选定教材,并以此为依据和载体,创新日常教学模式。即建立“专业课程及部分公安业务课程教学实行理论、实践与实战三结合方式进行教学,教师授课实行学校教师与一线民警或民警教官双组合方式进行授课(理论教学习与实践教学主要由学校教师组织实施,实战教学主要由一线民警或民警教官组织实施)”的日常教学模式。“课程设置逆向构建”就是以经侦工作岗位要求为起点,具体策略逻辑思路为:首先根据行业或职业岗位要求,分析确定该专业人才应具备的关键职业知识和技能,据此设置出所需的核心理论课程和职业技能课程,构建专业课程群;其次根据核心理论课程和职业技能课程构建的专业课程群的需要,在加强学科间逻辑联系、形成相互支持和依托基础上,构建经侦专业和公安业务基础课程群;然后根据经侦专业课程群、经侦专业和公安业务基础课程群的需要,并从公安教育对学生的政治思想、人文、心理、身体、职业等素质的全面要求出发,构建公共基础课程群;最后根据经侦专业课程、经侦专业与公安业务基础课程和公共基础课程三个课程群,构建相应的拓展课程群(即选修课程群,包括必选课和任选课)和实践课程体系,作为职业必备知识和素质的补充、丰富、发展及职业技能的提高。

2.构建经侦专业课程体系的逻辑思路

“培养目标顺时实施与课程设置逆向构建”的策略,明确了构建经侦专业课程体系的基本逻辑思路。其所依据的人才培养目标是通过对经侦一线业务工作进行综合分析和充分调研来确定的。并通过对经侦一线业务工作的进一步检验和跟踪调查,预测经侦一线业务工作需求的变化,从而奠定经侦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的现实基础。“培养目标顺时实施与课程设置逆向构建”的策略,也从方法上保证了“以经侦一线业务工作需求和培养应用型人才”这一导向。

构建“教学平台—课程模块”的课程体系结构

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核心问题是培养理念、课程的设置、课程内容的设计及教学体系的构建问题。为了达到经侦专业课程体系构建的目标,可以采用“培养目标顺时实施与课程设置逆向构建”的策略,构建以培养职业应用技能为核心的“教学平台—课程模块”的经侦专业课程体系结构。

1.构建“四个教学平台,八个课程模块”的经侦专业课程体系结构

构建“教学平台—课程模块”的课程体系结构可以用“四个教学平台,八个课程模块”来概括。“四个教学平台”,即公共基础教学平台、业务与专业基础教学平台、专业教学平台和实践教学平台;“八个课程模块”,即公共基础课程模块、公共基础选修课程模块、公安业务与经侦专业基础课程模块、公安业务与经侦专业基础选修课程模块、经侦专业课程模块、经侦专业选修课程模块、实训或实验课程模块和教学实习课程模块。其中公共基础教学平台下设公共基础课程和公共基础选修课程两个模块;业务与专业基础教学平台下设公安业务与经侦专业基础课程模块、公安业务与经侦专业基础选修课程模块两个模块;专业教学平台下设专业课程和专业选修课程两个模块;实践教学平台下设实训或实验课程和教学实习课程两个模块。也就是说,设计以“四个教学平台,八个课程模块”的结构来构建基于培养应用型人才的经侦专业课程体系。

2.“四个教学平台”与“八个课程模块”的关系

“四个教学平台”是由一个学校的软硬件两部分构成的。软件是指教学体制、机制和教师队伍等,硬件是教学设施、设备和场所等;“八个课程模块”由实现相同教学目标的不同课程群构成。“四个教学平台”的建设是“八个课程模块”实现相同教学目标的基础和载体,“八个课程模块”的科学构建是“四个教学平台”发挥作用与效果的延伸和展现,是实现教学目标的根本保证;“四个教学平台”的建设体现在宏观层面,“八个课程模块”的建设体现在微观层面;二者目标一致,相辅相成,互为支持和依托。

结束语

高等学校对人才的培养,主要依靠学生对课程的系统学习和实践来完成。因此,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主要体现为课程体系的改革。公安院校基于培养应用型人才的经侦专业课程体系建构也是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内容之一,也应当与时俱进,积极、主动地适应应用型本科教育改革的发展要求。为此,本篇文章还有以下几点需要说明:

首先,此文仅是探讨培养应用型经侦专业人才课程体系构建的目标和策略,对具体的课程设置、课程开设时间顺序、课程内容设计(优化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以及每门课程与课程群、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的课时分配等内容还会继续进行专门探讨。

其次,应用型公安本科院校的课程体系构建与高职高专院校的课程体系构建有本质的不同,不应予以混淆。笔者认为,二者的关键区别还是在于宽厚基础和培养复合型人才两个方面,对此认识将会另行撰文商榷。

最后,刚升为本科的公安院校办学时间短,办学历史积淀少,应用型本科办学观念模糊,致使本科专业的课程体系规划还缺乏必要的科学论证。正基于此,在兼顾本科教育的基础性和公安高等教育的职业性方面,如何适应应用型本科教育质量要求,确保课程体系结构的系统性和科学性、课程设置的规范性和逻辑性、课程内容的正确性和适用性,是升本办学后公安学校必须思考与解决的重要课题。

(作者:孔庆波)

(来源:辽宁公安司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