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字范文,内容丰富有趣,生活中的好帮手!
200字范文 > 一直逃避 智慧无从生起

一直逃避 智慧无从生起

时间:2022-06-15 23:24:55

相关推荐

一直逃避 智慧无从生起

编者按:修行这份工作是没有上班下班的,它是世上最难的工作,也是最有趣的工作,因为觉察无时无刻的,无空间,无地点,也没有线上线下,时刻都要观照这颗心,在任何环境下不能逃避只能面对。 有时候我们遇到困难或挫折采取躲避或不敢真实面对自己内心,有些人怕别人打扰,卸载软件,不看微信。现在觉得封闭的心态很难进步,开放的心态反而能成长。信息化时代我们不可能避免用微信联系,唯一只要保持觉察。不是进入修行圈就该闭门省思,什么也不看,不聊了,也不联系才是修行,我有时候看看网络新闻与信息能帮助了解自己,有些磨练能引导心领悟,进步更快。——小编省思今天小编推送阿姜查尊者这篇开示,很适合我们每个修行人看看。

一直逃避智慧无从生起(阿姜查尊者)防护并非意指不看、不听、不闻、不尝、不触或不想任何事,若行者不了解这点,一旦见闻到什么,就退缩逃避,以为只要这么做,那件事最后就会丧失控制的力量,然后他们就能超越它。但往往事与愿违,他们根本无法超越任何事。若他们逃避而未了知实相,相同的事不久仍会生起,一样得再面对。例如那些永不满足的行者,在寺院、森林或山中受持头陀支(Dhutanga),他们到处行脚,东看看、西瞧瞧,认为如此就能获得满足。他们努力爬上山顶:「啊!就是这里,现在我没问题了。」感到几天的平静后,就对它厌烦了。「哦,好吧!下山到海边去。」「啊!这里既舒适又凉快,在这里修行一定很好。」不久后,他又对海边感到厌倦。对森林、山顶、海边厌倦,对一切厌倦。这并非正见,不是厌离的正确意义,而仅仅是感到乏味,是一种邪见。当他们回到寺院:「现在,我该怎么做?每个地方都去过了,却一无所获。」因此他们弃钵、卸袍而还俗去了。为何要还俗?因为他们不了解修行,不晓得还有什么事可做。他们去南方、北方、海边、山顶、森林,仍不了解任何事,因此结束一切,他们便「死」了。事情的演变就是如此,因为他们一直逃避事物,智慧便无从生起。

从心里跳脱不是逃避面对事情再举另外一个例子。假设有个比丘,下定决心不逃避事物,要勇敢面对它们。他照顾自己,并了解自己和他人,持续努力地解决各种问题。假设他是位住持,经常得不断面对需要注意的事物,人们一直来询问,因此必须时常保持觉醒。在可以打瞌睡之前,他们就会再用另一个问题唤醒你。这让你能思惟、了解所面对的事物,你变得会以各种的善巧方式处理自己与别人的问题。这技巧从接触、面对、处理与不逃避事情中生起,我们不是以身体逃避,而是使用智慧,从心里跳脱,靠当下的智慧而了解,不逃避任何事。这是智慧的源头,每个人都必须工作,必须和其他事物联系。例如,住在大寺院中都必须帮忙处理事情,从某个角度看它,你可能会说那些都是烦恼。和许多比丘、比丘尼、沙弥住在一起,在家众来来去去,可能会生出许多烦恼。但为了增长智慧、断除愚痴,我们必须如此生活。我们要选择哪一条路?是为了消除愚痴,或为了增加它而生活?

SĀDHU! SĀDHU! SĀDHU!

往期文章回顾:

别将你的心沦为战场 |一行禅师慈心禅 Metta/Love Meditation | 一行禅师花供养 (Puppha Puja)_黄慧音慈爱唯一的地球一行禅师:遇见童年的自己一行禅师:你可以,爱活在当下,转化你根深蒂固的习气恰宓长老:开示慈心禅简要(朗读:妙誉)关于法句经故事的来源【法句经故事集】.272 |不可以殴打阿拉汉【法句经故事集】.271 | 隐士并不一定就是比库【法句经故事集】.270 | 佛陀的荣耀即刻观照认知实相切断心路过程中造业的锁链修行只有一件事修慈心要懂得维持自主性【慈心禅】精选集(推荐缅甸莫比恰宓禅修中心慈心禅活动(推荐)恰宓禅师:内观方法入门( 标清)智光禅师四念处答疑与慈心禅开示合集修习慈心 (巴汉英对照+音频)佛陀传(故道白云)电子版全集禅者的生活方式增强体质的第一张处方遇见佛陀,遇见真相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