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字范文,内容丰富有趣,生活中的好帮手!
200字范文 > 不看不知道 原来端午节张家港有这么多习俗~

不看不知道 原来端午节张家港有这么多习俗~

时间:2021-10-06 09:10:39

相关推荐

不看不知道 原来端午节张家港有这么多习俗~

端午节,又称端阳节、重午节、龙舟节、正阳节、天中节等等,与春节、清明节、中秋节并称为中国民间四大传统节日。

端午节,起源于中国,最初是上古先民以龙舟竞渡形式祭祀龙祖的节日。因传说战国时期的楚国诗人屈原在端午抱石跳汨罗江自尽,后来人们亦将端午节作为纪念屈原的节日;个别地方也有纪念伍子胥、曹娥及介子推等说法。也有古人认为整个五月是不祥之月,原因是地气上升,疫疠侵袭,虫兽侵入。《荆楚岁时记》中说:“五月,俗称恶月,多禁忌曝床,荐席及盖屋。”潘荣陛的《帝京岁时纪略》则说:“京俗,五月不迁居,不糊窗格。名曰‘恶五月’。”

由于这些俗说,使各地端午节产生了多种风俗。清代的钱陆灿在《常熟县志》中记载道:“端午,家饷角黍,饮雄黄菖蒲酒,缚艾虎,刻桃核,杂彩制作囊盛雄黄,门贴灵符,皆以辟邪。小儿系彩于臂,祝长寿;乡民或赛龙舟以祈年。”张家港地区端午古风犹存,并也别有一番风俗。

端 午 习 俗

吃粽子

粽子的前身是角黍,古代又称糉子,是用芦叶壳裹成的各种形状、各种材质的粽子。宋祝穆的《事文类聚》讲到:“端午粽子,名品甚多,形制作不一,有角粽、锥粽、菱粽、筲粽、称锤粽、九子粽等名。”可见古代粽子名目繁多。

据刘敬叔的《异苑》谓:“粽子,屈原姐始作。”指屈原投江后,其姐以芦叶包米煮熟投江祭屈原而成俗。唐文秀《端午诗》:“节分端午自谁言?万古传闻为屈原。堪笑楚江空渺渺,不能洗得直臣冤。”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说:“今俗五月五日以此为节物,相赠送。或言为祭屈原,作此投江,以饲蛟龙也。”旧时,张家港市沿江地区的老人嘱咐儿孙们一定要将从粽子上剥下的芦叶丢到江河里喂水族,不让水族吞噬屈原的躯体,就是这种遗风。裹粽子吃,从喜迎农时农事、纪念古人到作为吉祥礼品相赠,是个长期演绎的过程。

赛龙舟

旧时,端午节这一天,张家港港口地区会在加禁桥至禁关桥,里许长的三让浦河上举办龙舟竞赛。恬庄在坊池至河阳桥一段也进行龙舟赛。这种活动彰显了吴越远古龙蛇图腾的遗风。

龙舟赛一般有冶塘、大义、王庄、顾山等周围乡镇参加,临近的四月十三、十四日还有高神堂庙,也有赛龙舟。据《港口志》作如下描述:“舟作龙形,饰以彩色,舟上旗伞鲜明,锣鼓喧腾,演各戏文,习各武艺,众桨齐划,驶行如飞,入夜更换夜色旗伞,搭架灯棚,乐声和鸣,山歌合唱,真是有声有色。各舟奋勇争先之际,往往首尾相接,远望如像一条火龙。”真是昼夜洋溢着民族文化的灿烂辉煌。

饮雄黄酒

据冯慕罔在《月令广义》记载:“五日,用朱砂酒辟邪,解毒,余酒染额、胸、手足心,无虺蛇之患。又以洒墙壁、门窗,以避毒虫。实丹砂也。”朱砂与丹砂是同一种红色矿物,中医用作镇静剂,外用可治疥癣等皮肤病。而吴越地方的雄黄酒使用普遍,为端午节中的佳品,雄黄是桔黄色的矿物,入药能解毒,中医也叫雄精。每年四月,张家港河阳地区家家用雄黄适量加菖蒲浸酒,一个月后即成,在端午中饭人人饮之,说是能避虫毒的侵害。又用艾叶菖蒲捆扎,悬于大门之上,可驱蚊蝇,还可驱除毒气。再用晒干的艾叶菖蒲用脚炉煨烟,在屋里蒸熏。又用雄黄涂于手脚之上,小孩涂于额上,写成一个“王”字。一些虫毒闻到雄黄之气味,就会显形而死。

做香包

旧时,在端午前几日,张家港地区的妇女们要用丝线、零碎的丝绸边角料做成香包,香包有鸡心、腰果等形状,内装雄黄及其他中药香料。端午节拿出来挂在大人小孩的胸前,可以辟邪毒的侵袭。少女们会在荷包上绣满了桃花、牡丹、鸳鸯等送给情人。

挂艾叶菖蒲

端午节通常在公历的五六月间,是蚊蝇孳生的季节。古人相传而来的习俗是,到了这一天,家家户户门前都要挂上艾叶、菖蒲、蓬蒿和大蒜头,这些植物都含有芳香和辛辣气味,是杀菌消毒的中草药。由于端午过后就要进入盛夏,这时大家还要点起由除虫菊制成的土制蚊香,达到灭蚊的效果。

吃和菜

张家港杨舍地区有个习俗,叫“端阳吃和菜”。和菜,就是把多种菜肴,混在一起炒制而成的一种菜。它以时令的豆芽、韭菜、粉皮等为主,或加上肉丝、笋丝、蛋皮丝,或拌和肉丁、鸡丁蛋丁,如果再添进几只油爆虾或撒上一点虾籽的话,那就更显得色彩丰富、嫩脆鲜香,诱人食欲,是下酒、吃饭两相宜的富有季节特色的家常菜。一般人家除端阳节外,逢到农忙请工,或是亲朋上门,摆出四盘六碗的筵席时,其中也必定有这道“和菜”据说这吃和菜,是明朝嘉靖年间开始的,一直流传了六百年。

关于和菜有一段有意义的故事。明朝嘉靖年间,暨阳古城还在海边,每年春夏季节,常有倭寇上岸来抢劫,暨阳城居民深受其害。那时城内很少官兵,所以倭寇一上岸,就烧杀抢掠,无恶不作,暨阳百姓及四邻农村深受其害每次倭寇从海上上岸,从谷渎港口上来,一直杀到暨阳城及周边农村。群众对倭寇恨之入骨,又怨官军庸碌无能,大家商量,求人不如求已,还是自己组织起来抵抗倭寇,保卫家乡。这天正逢端阳佳节,家家正忙着过节,突然谷渎港口传来消息,倭寇又杀奔暨阳来了。一时间暨阳城和四周的三乡八镇,鸣锣报警,催促青壮男丁集合抗敌。由于时间紧迫,人们便将准备过节的各种菜肴,不分荤的素的,搅和在一起,一锅煮熟,送给出征的亲人。乡兵们饱餐顿之后,精神抖擞,拿起梭镖大刀、钉耙锄头、竹篙大棒、铡刀鱼叉,一齐奔向战场。这次在谷渎港口一仗,乡民个个奋勇争先,合围倭寇,大获全胜。从此以后,吃和菜成了暨阳地区特有的习俗。每到五月端午,各家都要炒制和菜一盆,一来纪念抗倭胜利,二是怀念阵亡的英烈。这个风俗就此相沿,流传至今。

吃“五黄”

在江浙一带,端午节除了吃粽子,还要吃“五黄”,即黄鱼、黄瓜、黄鳝、鸭蛋黄、雄黄酒。端午为何要吃“五黄”?比较普遍的一种说法是为了养生。雄黄酒的功效上文已经说过,而黄鱼肉鲜美香甜,蛋白质以及钙、磷、铁、碘等无机盐含量都很高,易于消化吸收;黄瓜具有除湿、利尿、降脂、镇痛、促消化的功效;民间一直有“小暑黄鳝赛人参”的说法,这一时节的黄鳝最肥,肉嫩鲜美,营养丰富;咸蛋黄具有一定的防暑、开胃的作用,久而久之人们就养成了吃“五黄”的习惯。

原文摘自《张家港风俗》,有删改。

图片来自网络,侵删。

- END-

┃来源:张家港史志

┃综合整理:张家港凤凰山景区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