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字范文,内容丰富有趣,生活中的好帮手!
200字范文 > 中药学综合知识与技能 高频考点

中药学综合知识与技能 高频考点

时间:2020-11-27 16:43:04

相关推荐

中药学综合知识与技能 高频考点

中药学综合知识与技能1. 病——即疾病的简称,如 感冒。2. 证——即证候,是疾病过程中某一阶段或某一类型的病理概括,证候是病机的外在反映;病机是证候的内在本质。如 风寒表实证。3. 症——即症状和体征的总称,是疾病的外在表现。如 发热、恶寒。4.阴阳偏盛:治则损其有余其病机为 阳盛则热、阴盛则寒。治法分别为 热者寒之、寒者热之。5.凡是剧烈运动的、外向的、上升的、温热的、明亮的或属于功能方面的皆属于 阳。对于人体具有推动、温煦、兴奋作用的物质和功能统属于 阳。6.凡是相对静止的、内守的、下降的、寒冷的、晦暗的或属于有形的物质方面的皆属于 阴。对于人体具有凝聚、滋润、抑制等作用的物质和功能统属于 阴。7.阴阳偏衰:治则补其不足其 病机为阴虚则热、阳虚则寒。治法分别为壮水之主,以制阳光,为阳病治阴;益火之源,以消阴翳,为阴病治阳。8.阳中求阴:用补阴药时,须佐用补阳药;阴中求阳:用补阳药时,须佐用补阴药。9.木对应酸、青、生、风、东、春、肝、胆、目、筋、怒、呼。10.火对应苦、赤、长、暑、南、夏、心、小肠、舌、脉、喜、笑。11.土对应甘、黄、化、湿、中、长夏、脾、胃、口、肉、思、歌。12.金对应辛、白、收、燥、西、秋、肺、大肠、鼻、皮毛、悲、哭。13.水对应咸、黑、藏、寒、北、冬、肾、膀胱、耳、骨、恐、呻。14.相生关系的传变:“母病及子”与“子病及母”两个方面。15.相生:滋水涵木法、 益火补土法 、培土生金法、金水相生法16.相克关系的传变:包括“相乘”和“相侮”两个方面。17.相克:抑木扶土法、培土制水法、佐金平木法、 泻南补北法。18.心主血脉,主神志,主管精神活动;为 君主之官。19.肺主气、司呼吸,主宣发肃降,通调水道,肺朝百脉、肺主治节。称为“ 华盖 ”“ 娇脏 ” 。20.脾主运化,主统血。为气血化生之源、为后天之本。21.肝主 疏泄, ,主藏血。①调畅情志②促进消化吸收(促进脾胃运化)③促进血液的运行和津液的代谢。22.肾藏精,主 生长 、 发育与生殖,主水液,主纳气。为 先天之本,为水火之宅,为水脏,为气之根。23.元气:人体最基本、最重要的气是人体生命活动的 原动力。22.宗气:又称“动气”聚集于胸中, 贯注于心肺之脉,行呼吸、气血。23.营气:“荣气”“营阴”,是 与血共行脉中之气,行于脉中。24.卫气:“卫阳”,是 运行脉外之气,分布于全身。生理功能是护卫肌表,防御外邪入侵,温养脏腑肌肉皮毛,控制汗孔开合和汗液排泄,维持体温。25. 气的功能:推动、温煦、防御、固摄、气化。26.督脉(总督诸阳):①调节阳经气血( 阳脉之海)②与脑、髓和肾的功能有关。27.任脉(总任诸阴):①调节阴经气血( 阴 脉之海)②主持妊养胞胎( 任主胞胎)。28.冲脉:①调节十二经气血( 十二经脉之海)②冲为血海,有促进生殖之功能。29.带脉:①约束纵行诸经②主司 妇女的带下。30.偏阳质:指具有偏于亢奋、偏热、多动等特性的体质。31.偏阴质:指具有偏于不足、偏寒、喜静等特性的体质32.风邪:为阳邪,为 百病之长。变幻无常,发病迅速。33.寒邪:为阴邪,易伤阳气。最易损伤人体阳气。34.暑邪:为阳邪,最易伤津耗气。暑必兼湿。35.湿邪:为阴邪,易损伤阳气,阻滞气机。最易阻遏气机。36.暑邪:为阳邪,易伤津液,易伤肺。37.火邪:热为阳邪,易伤津耗气,易生风动血。38. 七情直接伤及内脏:怒伤肝、喜伤心、思伤脾、悲忧伤肺、惊恐伤肾。39. 七情影响内脏气机:怒则气上,喜则气缓,惊则气乱,悲则气消,思则气结,恐则气下。40.阴阳偏 盛:“阴胜则阳病”——阴盛则阳虚;“阳胜则阴病”——阳盛则阴虚。41.阴阳偏 衰:“阴虚则热”——虚热证;“阳虚则寒”——虚寒证。42.亡阳:大汗淋漓,肌肤手足逆冷,脸色苍白,蜷卧神疲,脉微欲绝。43.亡阴:气喘,烦躁不安,手足虽温而汗多。44. 培养正气,提高抗病能力的方法有:重视精神调养,加强身体锻炼,注意生活起居,人工免疫。45. 消灭病邪,防止邪气侵害的方法有:药物杀灭病邪,讲究卫生,避免病邪侵害,防范各种外伤。46.得神:两眼灵活,明亮有神,鉴识精明,神志清楚,反应灵敏,语言清晰。正气未伤,脏腑功能未衰,预后良好47.失神:目光晦暗,瞳仁呆滞,精神萎靡,反应迟钝,呼吸气微, 甚至神识昏迷,循衣摸床,撮空理线,或卒倒而目闭口开、手撒、尿遗。表示正气已伤,病情严重,预后不好。48.假神:不欲言语,语声低弱,时断,时续, 突然转为言语不休者;极度衰颓,意识不清, 突然精神转 “ 佳 ” 者;十分晦暗, 忽然两颧发红如妆者;不想吃饭,忽然想吃。久病、重病、精气极度衰弱( 回光返照)49.神乱即神志异常,常见于 癫、狂、痫的病人。50.望色:青色,主寒证、痛证、瘀血证、惊风证。赤色,主实热、虚热、戴阳证。黄色,主虚证、湿证。白色,主虚寒证、失血证。黑色,主肾虚、水饮、与血证。51.望龈:血虚见龈色淡白;胃火上炎见红肿;胃火伤络见牙龈出血,红肿;气虚、虚火伤络见龈不红而微肿。52.望舌:红舌主热证;绛舌主内热深重;紫舌主病有寒热之分。53.望舌型:热盛津伤可见裂纹舌;脾虚湿盛可见齿痕舌;热邪亢盛可见芒刺舌;脾肾阳虚可见胖大舌;阴血亏虚可见瘦薄舌。54.望舌色:白苔主表证、寒证;黄苔主热证、里证;灰苔主里证(里热证、寒湿证);黑苔主里证,主热极又主寒盛。55.阴虚潮热:每当午后或入夜即发热,属于“阴虚生内热”,且以五心烦热为特征,又称“ 骨蒸潮热”。56.湿温潮热:以 午后热甚,身热不扬为特征。其病多在脾胃,多伴有胸闷呕恶、头身困重、大便溏薄、苔腻等症。57.阳明潮热:是由于 胃肠燥热内结所致,常于日哺阳明旺时而热甚,又称“ 日哺潮热”。常兼见腹满痛拒按,大便燥结,手足汗出,舌苔黄燥、甚则生芒刺等症。58.寒热,是 辨析疾病性质的两个纲领。寒热是 阴阳偏盛偏衰的具体表现。59.属于 正治法的是:寒者热之、热者寒之、虚则补之、实则泻之。60.属于 反治法的是:热因热用、寒因寒用、塞因塞用、通因通用。感冒61.风热感冒:身热较著,微恶风,头胀痛,咳嗽少痰,咽痛咽红,口渴。--银翘散62.风寒感冒:恶寒,发热,无汗头痛,流涕清稀, 痰吐稀白。——荆防败毒散63.时行感冒:突然发热,甚则寒战,高热不退,呈流行性。——清瘟解毒丸64.体虚感冒:发热,恶寒较甚,无汗, 身倦乏力。——参苏饮咳嗽65.风寒犯肺:咳嗽声重, 痰稀色白,口不渴, 恶寒,无汗。——杏苏散66.风热犯肺:咳嗽气粗, 咯痰黏,痰色白或黄,咽痛,兼发热。——桑菊饮67.燥邪伤肺:干咳无痰,并见鼻燥咽干。舌红少津。——桑杏汤68.痰热壅肺:咳嗽气粗,痰多 黄稠,烦热口干。苔黄腻。——清金化痰汤69.肺肾阴虚:干咳少痰或痰中带血, 午后咳甚,或伴五心烦热,颧红。——百合固金汤胸痹70.气虚血瘀:胸痛隐隐,遇劳则发, 神疲乏力,气短懒言, 心悸自汗。舌胖有齿痕。——补阳还五汤71.气滞血瘀:胸痛胸闷,胸胁胀满, 心悸,唇舌紫暗,脉涩。——血府逐瘀汤72.痰瘀痹阻:胸闷痛如窒, 痛有定处,形体 肥胖,肢体沉重, 纳呆痰多。——瓜蒌薤白半夏汤+丹参饮73.寒凝心脉:胸痛彻背,感寒痛甚,胸闷气短,心悸,形寒肢冷,面白。——乌头赤石脂丸74.气阴两虚:胸闷隐痛,时作时止,心悸气短,倦怠懒言,头晕,失眠多梦。——生脉散75.心肾阳虚:心悸而痛,胸闷,甚则胸痛彻背,畏寒肢冷,气短汗出,腰酸肢肿,面色苍白,唇甲淡暗。——附子汤+右归饮喘证76.风寒闭肺:喘咳气逆,呼吸急促, 痰多稀薄而带泡沫,色白质新,恶寒、发热。——麻黄汤合华盖散77.痰热郁肺:喘咳气涌, 痰稠色黄,或夹血痰,有汗, 口渴喜冷饮,咽干。——桑白皮汤78.肾不纳气:喘促日久, 呼多吸少,气不得续,动则喘甚,小便常因咳甚而失禁,或尿后余沥,形瘦神疲, 汗出肢冷,或汗出如油。——金匮肾气汤+参蛤散不寐79.心火炽盛:心烦不寐,口干舌燥, 小便短赤,口舌生疮。——朱砂安神丸80.肝气郁结:不寐,情志变化则加重,平时 情志抑郁,胁肋胀痛,嗳气时作,或胸闷喜太息。——柴胡疏肝散81.阴血亏虚:不寐,健忘,心悸怔忪,虚烦不安,甚则 盗汗、梦遗等。——天王补心丹82.心脾两虚:不易入睡,多梦易醒, 心悸健忘,神疲食少,四肢倦怠, 腹胀便溏,面色少华。——归脾汤胃痛83.寒凝气滞:胃痛暴作,喜温恶寒,得温痛减,口和不渴或吐清水。——良附汤84.饮食停滞:胃痛胀满, 嗳腐恶食,吐食或矢气后痛减,或大便不爽。苔厚腻。——保和丸85.肝胃不和:胃脘胀痛,痛连胁肋,嗳气后胃部胀痛可减轻,生气时胃痛加重。——柴胡疏肝散86.肝胃郁热:胃脘灼痛,痛势急迫, 烦躁易怒,泛酸嘈杂,口干口苦。——丹栀逍遥散+左金丸87.脾胃虚寒:胃痛隐隐,大便溏薄,喜温喜按,空腹痛甚,神疲乏力,甚则手足不温。——黄芪建中汤泄泻88.食伤肠胃:腹痛肠鸣, 泻下粪便臭如败卵,泻后痛减, 泻下伴有不消化食物。——保和丸89.湿热内蕴:泄泻腹痛,泻下急迫,或泻而不爽,粪色黄褐,气味臭秽,肛门灼热,小便短黄,烦热口渴。——葛根芩连汤90.脾胃气虚:大便时溏时泻, 稍进油腻之物,便次明显增多, 面色萎黄,肢倦乏力。——参苓白术散91.脾肾阳虚:黎明之前(五更泻),脐腹作痛,肠鸣即泻,泻后则安,腹部喜温,形寒肢冷,腰膝酸软。——四神丸便秘92.热结肠胃:大便干结,小便短赤,面红身热,舌红,苔黄腻或燥裂。——麻子仁丸93.气滞郁结:大便秘结,欲便不得, 嗳气频作,胸胁痞满,甚则腹中胀痛,纳食减少。——六磨汤94.津亏肠燥:大便秘结,面色无华,头晕目眩,心悸, 口干。——润肠丸95.阳虚寒凝:大便艰涩,排便困难, 小便清长,畏寒喜暖,面色晄白,唇淡口和。——半硫丸、附桂八味丸头痛96.风寒头痛:头痛时作, 痛连项背,恶寒畏风,受风尤剧,口不渴。——川芎茶调散97.风热头痛:头痛而 胀,甚则 头胀如裂,发热或恶风,面红目赤。——桑菊饮98.肝阳上亢:头痛而 眩, 两侧为重,心烦易怒,夜寐不宁,或 兼胁痛,口苦面红。——羚角钩藤汤99.瘀血阻络:头痛经久不愈, 痛处固定不移,痛如锥刺,或有头部外伤史。——通窍活血汤消渴100.阴虚燥热:烦渴引饮,消谷善饥,小便频数而多,尿浑而黄, 形体消瘦。——玉女煎101.脾胃气虚:口渴引饮, 能食与便溏并见,或饮食减少,精神不振,四肢乏力。——参苓白术散102.肾阴亏虚:尿频量多, 浊如膏脂 , 腰酸膝软,头晕耳鸣, 多梦遗精,乏力肤燥。——杞菊地黄丸103.阴阳两虚:小便频数, 甚则饮一溲一,咽干舌燥,面容憔悴,耳轮干枯,腰膝酸软, 畏寒肢冷。——金匮肾气丸淋证104.热淋:小便 频数短涩,灼热刺痛,溺色黄赤。苔黄腻,脉滑数。——八正散105.石淋:尿中有砂石,排尿涩痛。——石韦散106.劳淋:小便不甚赤涩,淋沥不已,时作时止,病程缠绵, 遇劳即发。——无比山药丸痔疮(一)内痔107.肠风下血:大便 带血,滴血或喷射状出血,血色鲜红,或有肛门瘙痒。——凉血地黄汤108.湿热下注:便血, 色鲜红,肛内肿物外脱,可自行回缩,肛门灼热。——脏连丸109.气滞血瘀:肛内肿物脱出,坠胀疼痛,甚至 肛缘有血栓,水肿,触痛明显。——止痛如神汤110.脾虚气陷:肛门松弛 , 痔核脱出,须手法复位,便血色鲜或淡,面白少华,少气懒言,纳少便溏。舌淡胖,边有齿痕。——补中益气汤(二)外痔111.气滞血瘀:肛缘肿物突起,排便时可增大,有异物感,局部可触及硬性结节。——桃仁承气汤112.湿热下注:肛缘肿物隆起,灼热疼痛,便干或溏。舌红, 苔黄腻,脉滑数。——止痛如神汤痤疮113.肺经风热:面部粟疹累累, 色红,疼痛,或有脓疱,伴口干渴、大便秘结,小便短赤。——枇杷清肺饮114.胃肠湿热:颜面、胸背皮肤油腻,皮疹红肿疼痛,伴 口臭、便秘、溲黄。——茵陈蒿汤115.痰湿瘀滞:皮疹颜色暗红,以 结节 、 脓肿 、 囊肿 、 瘢痕为主,或见窦道,经久难愈;伴纳呆腹胀。——二陈汤+桃红四物汤月经先期116.肾气虚:月经提前, 量少色淡质稀,腰酸腿软,头晕耳鸣,小便清长,夜尿频频——固阴煎117. 肝经郁热:经期提前,量多或少,经色紫红,质稠有块,经前乳房、胸胁、少腹胀痛,烦躁易怒,喜叹息。——丹栀逍遥散崩漏118.气血两虚:经血非时而下, 量多如崩,或淋沥不断, 色淡质稀 , 神疲体倦 , 气少懒言 , 面色无华 ,唇舌色淡。——圣愈汤+血安胶囊119.脾不统血:经血非时而下, 量多如崩,或淋沥不断, 色淡质稀 , 神疲体倦,气短懒言,不思饮食,四肢不温,或面浮肢肿,面黄, 舌淡胖。——固冲汤120.肝肾不足:经血非时而下,出血量多,淋漓不尽,色淡质稀, 两目干涩,腰酸膝软,面色晦黯。——调肝汤121.瘀血阻络:经血非时而下, 量多或少,淋漓不净, 血色紫黯有块 , 小腹疼痛拒按,舌紫黯或有 瘀点。——逐瘀止崩汤积滞122.乳食内积:不思乳食 , 嗳腐酸馊或呕吐食物 、 乳片,脘腹胀满, 疼痛拒按 , 大便酸臭或便秘,肚腹热甚,心烦,夜眠不安, 低热,手足心热。——乳积用乳消丸、食积用保和丸123.脾虚夹积:面色萎黄 , 形体消瘦,神疲肢倦,不思乳食,腹满喜按, 大便稀溏腥臭 , 夹乳片或不消化食物残渣。——健脾丸厌食124.脾运失健:纳呆,食无味,或拒食, 形体偏瘦 , 常伴嗳气泛恶,大便不畅,面色少华,而精神状态一般 无特殊异常。——不换金正气散125.脾胃气虚:不思进食,食而不化,面色萎黄, 神倦多汗,大便偏稀夹有不消化食物,面色少华,形体偏瘦,肢倦乏力。——异功散126.胃阴不足:口干多饮,纳呆食少, 皮失润泽,大便偏干,小便短黄,甚或烦躁少寐,手足心热。——养胃增液汤鼻渊127.风热蕴肺:鼻塞, 涕黄稠而量多,嗅觉差, 鼻黏膜红肿,可伴头痛,发热,汗出,胸闷,咳嗽,痰多。——泻白散+辛夷清肺饮128.胆经蕴热:脓涕量多,色黄或黄绿,或有臭味,鼻塞重,嗅觉差,鼻黏膜红赤。伴头痛较剧,口苦,咽干, 目眩,耳鸣,耳聋,寐少梦多, 烦躁易怒,小便黄赤。——龙胆泻肝汤129.引起血清肌酸激酶(CK)增高的疾病是 早期急性心肌梗死。130.具有 宁心安神功效的藏药方剂是八味沉香散131. 护士用药咨询:药物剂量、用法;注射剂配制、溶媒、浓度、静脉滴注速度;输液药物的稳定性;配伍禁忌。132.服药时间:饭后服 — 一般药 、 健胃药 、 对胃肠刺激性较大的药物 ;饭前服 —— 滋补药 ;空腹服 —— 驱虫药 、 泻下药;睡前服--安眠药;抗疟药——发作前 1-2 小时服用;空 腹服 —— 驱虫药 、 泻下药 。133.二门冬:天冬、麦冬;腹皮子:大腹皮、生槟榔;二丑:黑丑、白丑;焦三仙:焦山楂、焦麦芽、焦神曲;二术:苍术、白术;焦四仙:焦神曲、焦山楂、焦麦芽、焦槟榔;二风藤:青风藤、海风藤;全藿香:藿香叶、藿香梗;二母:知母、贝母;猪茯苓:猪苓、茯苓;二乌:制川乌、制草乌;谷麦芽:炒谷芽、炒麦芽;二决明:生石决明、决明子;龙牡:煅龙骨、煅牡蛎;全荆芥:荆芥、荆芥穗;全紫苏:紫苏子、紫苏梗、紫苏叶;棱术:三棱、莪术;二地丁:蒲公英、紫花地丁;砂蔻:砂仁、蔻仁;二蒺藜:刺蒺藜、沙苑子;荆防:荆芥、防风;忍冬花藤:金银花、金银藤;134. 清炒:蔓荆子、苍耳子、牛蒡子、白芥子、紫苏子、莱菔子、谷芽、麦芽、王不留行、酸枣仁 。135. 麸炒:白术、僵蚕、枳壳。136. 炮制:天南星、何首乌、草乌、川乌、附子、吴茱萸、远志、厚朴。137.烫制:龟甲、鳖甲、穿山甲。138.煅制:花蕊石、钟乳石、自然铜、金礞石、青礞石、瓦楞子。139.炭制:干漆、炮姜、地榆、侧柏叶、蒲黄。140.蜜制:枇杷叶,马兜铃。141.醋制:延胡索。142.盐制:补骨脂、益智仁。143.黄酒:大活络丸、牛黄醒消丸、跌打丸、七厘散。144. 姜汤:藿香正气、附子理中。145.淡盐水:六味地黄、大补阴丸。146. 鲜芦根汤:银翘解毒。147. 焦三仙煎汤:至宝锭。148. 清茶:川芎茶调。149.米汤:四神丸、更衣丸。150.含服:速效救心丸、六神丸、西瓜霜片。151.中成药 入汤剂煎煮:六一散、益元散、左金丸、越鞠丸。152. 十八反:半蒌贝蔹及攻乌 藻戟遂芫俱战草,诸参辛芍叛藜芦。153. 十九畏:硫黄畏芒硝(包括玄明粉),水银畏砒霜,狼毒畏密陀僧,巴豆(包括巴豆霜)畏牵牛子(包括黑丑、白丑),丁香(包括母丁香)畏郁金,川乌、草乌(包括附子)畏犀角,芒硝(包括玄明粉)畏三棱,官桂畏石脂,人参畏五灵脂。154.证候禁忌:体虚多汗者 —— 发汗药;邪实而正不虚者 —— 补虚药;表邪未解者 —— 固表止汗药 ;湿热泻痢 —— 涩肠止泻药 ;虚喘、高血压及失眠患者——慎用麻黄;湿盛胀满、水肿患者——忌用甘草;授乳期妇女不宜大量使用麦芽。155.外观性状相似,尤其是 外观形状相似但功效不同的饮片不宜排列在一起:蒲黄与海金沙;紫苏子与菟丝子;山药与天花粉;杏仁与桃仁;荆芥与紫苏叶;大蓟与小蓟;炙甘草与炙黄芪;当归与独活;菟丝子与苏子;熟地与黄精;知母与玉竹;玫瑰花与月季花。156. 先煎:①矿物、动物骨甲类饮片( 鹿角霜)②生川乌、生草乌、制附子。157.后下:①(气味芳香类) 降香 、 沉香 、 薄荷 、 砂仁 、 白豆蔻 、 鱼腥草。②(久煎后有效成分易被破坏的饮片) 钩藤、苦杏仁、徐长卿、生大黄、番泻叶。158.包煎:① 车前子、葶苈子。② 旋覆花、枇杷叶。③ 蒲黄、海金沙、蛤粉、六一散。159.另煎:人参、西洋参、西红花、羚羊角、 水牛角;煎汤代水:葫芦壳、灶心土。160.兑服:黄酒、竹沥水、鲜藕汁、姜汁、梨汁、蜂蜜。161. 不可内服:水银、红粉、白降丹、生雪上一支蒿。162.中药贮藏的环境要求:① 遮光 :用不透光的容器包装 ② 密闭 :防止尘土及异物进入 ③ 阴凉处 :不超过 20 ℃④ 凉暗处:避光并不超过 20 ℃⑤ 冷处:2-10 ℃⑥ 常温:10-30 ℃ 。163. 环境因素对中药质量变异的影响:【 湿度】绝对含水量 7%~13%,贮存环境的相对湿度应控制在35%~75%。75%以上,30℃易发生霉变,且盐类易潮解等。164.【 对抗贮存法】 牡丹皮与泽泻、山药同贮;蛤蚧与花椒、吴茱萸或荜澄茄同贮;蕲蛇或白花蛇与花椒或大蒜瓣同贮;土鳖虫与大蒜同贮;人参与细辛同贮;冰片与灯心草同贮;硼砂与绿豆同贮;藏红花与冬虫夏草同贮。165.合理用药的 基本原则:安全、有效、简便、经济。166.功效类似, 增强疗效:附子理中丸+四神丸;归脾丸+人参养荣丸;脑力清+六味地黄丸。167. 功效不同,辅药 提高主药疗效:二陈丸(主)+平胃散(辅);乌鸡白凤丸(主)+香砂六君丸(辅)。168. 消除偏性或副作用:舟车丸+四君子丸;金匮肾气丸+麦味地黄丸\生脉散\参蛤散。169. 用法不同:艾附暖宫丸(内)+十香暖脐膏(外);六神丸(内)+冰硼散吹喉(外)。170.含“十八反”“十九畏”药味中成药的 配伍禁忌:含附子的大活络丸,尪痹冲剂,天麻丸,人参再造丸,不能与含川贝,半夏的川贝枇杷露,蛇胆川贝液,通宣理肺丸配伍使用;含郁金的利胆排石片,胆乐胶囊,胆宁片,不能与含丁香的六应丸,苏合香丸,妙济丸,纯阳正气丸,紫雪散配伍使用。含海藻的心通口服液、内消瘰疬丸,含甘遂的祛痰止咳颗粒不能与含甘草的橘红痰咳颗粒、通宣理肺丸、镇咳宁胶囊配伍使用。171. 含毒药物中成药的联用:大活络丹不能与天麻丸;朱砂安神丸不能与天王补心丹;复方丹参丸不能与速效救心丸。172. 生姜、大枣联用——外感风寒,脾胃虚寒之呕吐泻泄。173. 黄酒、白酒联用——三七粉、云南白药、三七药伤片、腰痛宁:对于跌打损伤、风寒湿痹等证,以行药势,直达病所。174. 蜂蜜水——联用麻子仁丸:增其润肠和中之效。175. 淡盐水——联用六味地黄丸:以取其引药入肾。176.中西药联合应用 影响药物透过生物膜吸收:含 鞣质(大黄,虎杖,五倍子,石榴皮等,中成药牛黄解毒丸,麻仁丸,七厘散)不宜与红霉素,士的宁,利福平同用;药物炭(蒲黄炭,荷叶炭,煅瓦楞子)不宜与生物碱、酶制剂联用;含有 果胶类(六味地黄丸、人参归脾丸,山茱萸)不宜与林可霉素联用。177.中西药联合应用 影响排泄 :①增加排泄:煅牡蛎、煅龙骨、红灵散、女金丹、痧气散、乌贝散、陈香露白露不宜与(诺氟沙星,呋喃妥因,吲哚美辛,头孢类) 抗生素联用;山楂制剂不宜 红霉素与联用;冰硼散不宜与 青霉素 、 磺胺类联用;乌梅、山茱萸、陈皮、木瓜、川芎、青皮、山楂、女贞子不宜与 碱性药物 类抗生素联用。②减少排泄:含 有机酸中药(乌梅、山茱萸、陈皮、木瓜、川芎、山楂、女贞子)不宜与磺胺类、利福平,阿斯(司)匹林、大环内酯类联用。178. 增加毒性:麝香保心丸与地高辛等强心类药物联合用药。179. 降低疗效 , 必要时间隔服用:抗酸类(胃溃疡药)西药避免与含黄酮类的中药如复方丹参片、复方丹参滴丸、银杏叶片等同时,以间隔 1 小时为宜。180. 婴幼儿患者合理应用中药的 原则:①用药及时,用量宜轻②宜用轻清之品③宜佐健脾和胃之品:山药、山楂、陈皮、六神曲、麦芽、鸡内金、白术④宜佐凉肝定惊之品:钩藤、蝉蜕、僵蚕、地龙⑤不宜滥用滋补之品。181.可致 肝细胞损害的中药:黄药子、苦楝子、蓖麻子、苍耳子、千里光、鱼胆、艾叶、蟾酥、砒石、石榴皮、密陀僧、铅丹。黄药子、苦楝子、蓖麻子超量服用可致中毒性肝炎。182.可致 胆汁郁积性肝炎或混合性肝损害的中药:苍耳子、蓖麻子、望江南子183. 肝、肾均有损害作用的是:蓖麻子、雷公藤、北豆根、铅粉、砒石184.中药不良反应发生的 因素 —— 药物和使用的因素 :①品种混乱②炮制不当③剂量过大④疗程过长⑤药不对证⑥配伍失度。185.含 乌头的药材、中成药:①中药材:川乌、草乌、附子、雪上一支蒿。②中成药:木瓜丸、大活络丹、小活络丹、正天丸、追风丸、追风透骨丸、三七伤药片、祛风舒筋丸、小金丸、祛风止痛片、风湿骨痛胶囊、附子理中丸、金匮肾气丸、右归丸等。186.主要有毒成分为 乌头碱,一般中毒量为 0.2mg,致死量为 2 2 ~ 4mg。187.含 马钱子的中成药:九分散、山药丸、舒筋丸、疏风定痛丸、伤科七味片等。188.马钱子含番木鳖碱即士的宁,毒性大。成人服用 5 5 ~g 10mg 即可中毒,一次服用 g 30mg 即可致死。189.含 蟾酥的中成药:六神丸、六应丸、喉症丸、梅花点舌丸、麝香保心丸、麝香通心滴丸。190.蟾酥毒素有洋地黄样作用, 小剂量能使心肌收缩力增强,大剂量则使心脏停止于收缩期。191.含 雄黄的中成药:安宫牛黄丸、牛黄清心丸、牛黄镇惊丸、牛黄抱龙丸、紫金锭、牛黄解毒丸(片)、六神丸、喉症丸、牛黄至宝丸、追风丸、牛黄醒神丸、三品等。192.雄黄:主含二硫化二砷,首先危害神经细胞, 使中枢神经中毒。193.含 朱砂、轻粉、红粉的中成药:安宫牛黄丸、牛黄清心丸、牛黄镇惊丸、牛黄抱龙丸、紫金锭、抱龙丸、牛黄千金散、梅花点舌丸、天王补心丹、安神补脑丸、朱砂安神丸、苏合香丸、紫雪、更衣丸、复方芦荟胶囊、人参再造丸、磁朱丸。194.含朱砂、轻粉、红粉的中成药,此类药物 含汞,属汞中毒。机体吸收后迅速弥散到各个器官和组织,并 可通过血- - 脑屏障进入脑组织,产生各种中毒症状。195.因服用过量而发生药物不良反应,可致心律失常,心输出减弱、心肌纤颤的中药是 香加皮。196.因服用过量而发生药物不良反应,可致伪膜性肠炎,严重者出现消化道出血,发生急性粒细胞减少、再生障碍性贫血的中药是 雷公藤。197.因服用过量而发生药物不良反应,可致呼吸麻痹而死亡的中药是 苦杏仁和细辛。198.因服用过量而发生药物不良反应,可见黄疸、肝肿大、消化道出血的中药是 苍耳子。199.因服用过量而发生药物不良反应,可致瞳孔极度缩小呈针尖样的中药是 罂粟壳。200. 注射剂的严重 不良反应是各类过敏性反应。201.含有具肝毒性的 黄药子的中成药有壮骨关节丸、白蚀丸。202.含有具肝肾毒性的 雷公藤的中成药有雷公藤片、雷公藤多苷片、昆明山海棠片。203. 对肾功能有影响的含其他成分类的中药有:马兜铃、天仙藤、寻骨风(马兜铃酸)、含蛋白类(巴豆)、挥发油类(土荆芥)、皂苷类(土牛膝)、蒽酰苷类(芦荟)、其他苷类 (苍耳子)。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