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字范文,内容丰富有趣,生活中的好帮手!
200字范文 > 作文构思技法——一虚实结合法

作文构思技法——一虚实结合法

时间:2022-11-22 09:49:14

相关推荐

作文构思技法——一虚实结合法

虚和实是艺术上的一对辨证范畴。在中国传统艺术中,绘画、建筑、文学、表演等都重视虚实结合,虚实相生。文学作品中,实就是实写,即对人、事、景、物的直接描写,描写对象直接出现在作品之中,走上前台,定格量相;而虚就是虚写,即被表现的事物没有直接出场,百是借助其他事物来烘托渲染,对象隐藏在描写文字的背后,有时也借助想象、幻想等手段描绘出与现实世界绝然不同的虚拟世界,构成一种特殊的艺术境界来表情达意,起到实景描写无法达到以一当十以少胜多的作用。虚实结合,虚实相生,能够达到“超以象外,得其 中”(《诗品》)、“神龙见首不见尾”的艺术效果。

刘征的《过万重山漫想》是一篇抒情散文,这篇文章通过自己穿行三峡的所见所闻引起层层联想,在神思飞越、浮想联翩中揣想“第一个穿过三峡”者的艰难,进而想到“第一个使用石器的人,第一个燧木取火的人,第一个弯了射箭的人,第一个骑上马背的人……”正是这无数个“第一个”推动了人类社会的不断进步。“漫想”的目的在于讴歌知难而进奋发有为的首创精神。

《过万重山漫想》将实写和虚写很好地结合起来。夔门外壮丽的三峡风光是作者眼前亲见,属实写,描写出来是为了作为“漫想”的触发点,以引真情上文。第一个穿过三峡的人是谁?穿过三峡是在什么时候?使用什么交通工具?站在船上他会想些什么?这些问题所领起的描写是揣想,属于虚写,层层设想是为了突出首创者知难而进,具有开拓精神为下文议论作铺垫。实写虚写结合,相得益彰,很好地揭示了文章的主题。

[名篇经验]

文1: 书

朱 湘

拿起一本书来,先不必研究它的内容,只是它外形,就已够我们赏鉴了。

那眼睛看来是最舒服的黄色边纸,单是纸色已经在我们的心目中引起一处幻觉,令我们以为这书是一个逃免了时间之摧残的遗民。它所以能幸免而来与我们相见的这段历史的本身,就已经是一本书。值得我们思索、感叹,更不须提起它的内含的真或美了。

还有那一个个正方的形状,美丽的单字,每个字的构成,都是一首诗;每个字的沿革,都是一部历史,飙是三条狗的风,在秋高草枯的旷野上,天上是一片青,地上是一片赭;中疾的猎犬风一般快地驰过,嗅着受伤之兽在草中滴下的血腥,顺了方向追去,听到枯草疯索的响,有如秋风卷过过去一般。昏是婚的古字:在太阳下了山,地面不见人的时候,有一群人骑着马,擎着红光闪闪的火把,悄悄向一个人家走近。等着到了竹篱紫门之旁的时候,在狗吠声中,趁着还未闭,一声喊齐拥而入,让新郎从打麦场上挟起惊呼的新娘打马而回。同来的人则抵挡着新娘的义兄,作个不打不成交的亲家。

印书的字体有很多种:宋体挺秀有如柳字,宁可沙体天娇有如欧字,书法体娟秀有如褚字,楷体端方有如颜字。楷体是最常见的了。这里面又分出许多不同的种类来:一种是通行的正方体;还有一种是窄长的楷体,棱角最显;一种是扁短的楷体,浑厚颇有古风。还有写的书:或全楷体,或半楷体。它们不但看来有一种密切的感觉,并且有时有古代的写本,很足以考证今本的印误,以及文字的假借。

如果在你面前的是一本旧书,则开章第一篇你便将看见许多朱色的印章,有的是雅号,有的是姓名。在这些姓名别号之中,你说不定可以发现古代的收藏家或者是名倾一世的文人,那时候你便可以让幻想驰骋于这朱红的方场之中,构成许多缥缈的空中楼阁来。还有那些朱圈,有的圈得豪放,有的圈得森严,你可以就它们的姿态,以及他们的位置,悬想出读这本书的人是一个少年,还是老人;是一个放荡不羁的才子,还是老成持重的儒者。你也能藉此揣摩出这主人翁的命运:他的书何以流散到了人间?是子孙不肖,将它舍弃了。是遭兵逃反,被一班庸奴偷窃出了他的藏书楼?还是运气不好,家道中衰,自己将它售卖了,来填偿债务支持家庭?书的旧主人是这样。我呢?我这书的今主人呢?他当时对着雕花的端砚,拿起新发的朱笔,在清淡的炉香气息中,圈点这本他心爱的书,那时候,他是决想不到这本书的未来命运。他自己的未来命运是个怎样的结局的;正如这现在读着这本书的人,不能知道我未来的命运将要如何一般。

更进一层,让我们来想象那作书人的命运:他的悲哀,他的失望,无一不自然地流露在这本书的字里行间。让我们读的时候,时而跟着他啼,时而为他扼腕叹息。要是,不幸上再加上不幸,遇到秦始皇或是董卓,将他一生心血呕成的文章,一把火烧为乌有;或是像《金瓶梅》、《红楼梦》、《水浒》一般命运,被浅见者标作禁书,那更是多么可惜的事情啊!

天下事直是不如意的多。不讲别的,只说书这件东西,它是再与世无争也没有的了,也都要受这种厄运的摧残。至于那琉璃一般脆弱的美人,白鹤一般兀傲的文士,他们的遭遇更是不言而喻了。试想含意未伸的文人,他们在不得意时,有的采樵,有的放牛,不仅不异于庸人,并且备受家人或主子的轻蔑和凌辱;然而他们天生性格倔强,世俗越对他白眼,他却越有精神。他们有的把柴挑在背后,拿书在手里读;有的骑在牛背上,将书挂在牛角上读;有的在蚊声如雷的夏夜,囊了萤照着读;有的在寒风冻指的冬夜,拿了书映着雪读。然而时是不等人的。等到他们学问已成的时候,眼光是早已花了,头发是早已白了,只是在他们的头额上添了一些深而长的皱纹。

咳!不如趁着眼睛还清朗,鬓发尚未成霜,多读一读“人生”这本书罢!

[赏析和借鉴]

一般人写“书”往往着眼于书的内容极其价值,但朱湘别具只眼,写“书”,从外形着手,写纸色、字形、字体、书的印章、雅号和姓名。尤其难得的是文中以眼前所见为媒介,引起各种想象和联想,将书的外形要素写得细致而生动,赋予书这种文化载体以深刻的内涵,这种内涵不独见之于书的内容,也同样体现在书的形式上。想象、联想的内容都是虚写。作者释“飙”“婚”不是抽象的定义,而是生动形象的画面描写,想象中的图景印证“每个字的构成,都是一首诗;每个字的沿革,都是一部历史。”对书的主人的身份、命运的揣想,使得每一本书似乎都鲜活起来,成为我们观察和了解作者与作者进行心灵对话的窗口。虚写文字充实了文章内容,丰富了表现的手段,使得文章少了枯燥死板的介绍,而变得灵动细腻起来。

文2: 受伤的快乐

彭志明

正值期终考试,我在批阅试卷,女儿偏叫我个不停。她妈妈正在厨房里忙碌,我刚出院体虚,不能抱她离地,只好和她玩捉迷藏。玩了几次,她有些腻了,便对着书架上我的药瓶叫,我把一个小药瓶给了她,她高兴之后是全身心地玩。我头伏在床沿上叫她她不应声。我便将头抬起,叫她摸胡子。女儿摸胡子很轻柔,眼睛很深情,边摸边甜软地叫爸爸。我常常是闭着双眼享受一双细嫩小手带来的快乐。这次我也是闭着双眼,突然一声响,左眼角一热,我睁开眼见她是用小药瓶击打的,当下不怎么疼痛.我便顺势伏在床上佯装疼痛地叫唤逗她,她在一边快活地笑个不止。我渐渐发现左眼有些异样,用手一抹,满是鲜血,我说傻女儿你把爸爸打出血了。她见我的样子,知道做错了事,便看着我不再作声。我跑进厨房叫她妈帮忙。她妈—见,惊叫不止,顺手拿过几张卫生纸按住伤口。几张纸都浸透了,血才止住,女儿看我疼痛的样子,脸也变了,眼泪也到了眼角。她妈叫我快笑。因为女儿每次看我们痛苦时她也痛苦,我们快乐时她也快乐。她母女俩到医院送饭,如果碰上医生给我打针,她先苦着小脸。护士将针一扎下去我就笑,她也就笑了。后来我们用手指戳她的小屁股说给她打针她也笑。我女儿还没有仇恨或愤怒的表情。她有东西就送给别人,别人不给她也不在乎。她有时受人欺负,东西被人抢去时,她只看一眼对方,不理解为什么会这样,接着又玩得开心。不管别人怎样待她,她都是快乐,她妈说这一点遗传了我的。我不能让她难过,便不再捂住伤口,佯装快乐地笑了笑,她见我笑了脸上也舒展开来。

对着镜子我涂红花油,见眼角伤口较大,四周呈紫乌色。坐在沙发上看电视。双眼睁开便疼痛,只好闭上左眼。一会儿右眼胀痛。晚饭后赶紧批阅试卷,睁一只眼闭一只眼,渐渐是右眼一片模糊。我担心视觉神经受到损坏受到牵连,心想这眼睛完了。我不怕失去它,我整个人都不在乎生死。我只是想到妻子失业,女儿尚幼,要是我的眼睛坏了,不能工作,不能挣钱,以后怎么养得大她。我做了双眼失明的种种设想,心里又生出烦恼,埋怨自己不小心,叹息女儿太小不懂事。一夜无话。

第二天上课,因身体虚弱不能抄近上石阶,只好绕道校外公路再进校园。半睁半闭的眼目中,是凄风苦雨里车来人往的奔忙身影。自己做了父亲,方体会到自己的父亲以前也曾这等辛苦过。这奔忙者原来都负着许多责任。以前见人多以为热闹,喜欢观看,现在却是另一种想法。做父亲真不容易,只要孩子长大,什么苦都能吃。想着想着眼睛一亮,生发了全新感受。

到了课堂,学生们见我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的模样,很是诧异。我打量着他们,想起他们父母也许正在风雨中奔忙,消耗自己的青春与生命,为的孩子长大有个出息,顿时增添了教师的责任。我怕产生误会,先解释了闭眼看人的原因。接着谈了路上生发的感受,我说我女儿打伤了我,着实让我不安了许久。可一想到我女儿能打伤人,证明已经长大了。我现在虽疼痛,心里却很快乐。一个人一生总会有意无意伤害别人,伤害别人怎么得了。我女儿第一个打伤的是我,是爸爸,不是别人,这是最理想的事儿。我的女儿长大了,我高兴。

全场安静极了。有的女同学满眼泪花。“我朦胧中觉得女儿坐在她们中间。突然想到学生们不久也将做父母,而我女儿也在这个人类的其中时,我的心终于大动了一下。

[赏析和借鉴]

受伤竟然是一种快乐,这是本文立意新奇的地方。伤害来自自己女儿的不经意,她的天真圣洁,她的不谙世事给我们带来的是生命的美好无限憧憬。这种意外的受伤引发了作者关于人生的思考,如“双目失明的种种设想”,凄风苦雨中父亲的“奔忙身影”,学生们的“父母也许正在风雨中奔忙”……这些揣测和推想的情景,都是想象的结果,它让“我”看到了生活的意义,明确了自身的责任,正是这样的思考才使我们看到了一颗仁慈博大的心……生命在成长,生命在它无心的过错中成长。对这样的生命,我想每个人都会像作者一样,“突然眼睛一亮”,“生发”一种“全新的感觉”。作者的情思缘事而发,读来真切自然。

[范文快读]

文1: 小高庄杂记

夜已深了。凉丝丝的风顺着窗口溜了时来,拂散了室友的鼾声。凝望着窗口,沉静地沐在夜幕中的小高庄便缓步向我走来了,很从容,很安详。庄前的那盏亮灯掀起幕帐的一角,微露出几丝房屋的棱角,它们正要依恋大地融入这团墨中。记得童年暑假时,斜阳晚照,在门前的路边便能见到老人们蹲在那儿,神情木讷地注视着天边。天边很美,渐渐妆成黛色的田野,晚霞下回巢的鸟儿,蓝蓝的天空;那是他们欣赏的景色吗?我见到他们时,乖巧地称呼后,便笑着想。他们有时也留恋地对我说:“小鬼!”但很多时候,他们是非常沉醉的,不动声色。当时,我读不出来什么,但今天,他们大都仙逝了,我也略解那木讷的神情;只因那在空灵的夜中久久不归的老人的回忆。他们没法写成《岁月情缘》、《日子》,他们只在月下向我们诉说平生的际遇。从国民党统治时期到解放初期以至“文革”,一直聊到今天他们的身体,缓缓吐纳着村庄的气息;就像看到他们抡着镢头在刨地,刨出了中国农民最美好的品质。

祖先们给我们留下了很原始的产业——编苇席。前些年,那些编席的地方是孩子们的乐园。烈日当空,树阴下编席的叔爷们的四周便围满了孩子,那里有无穷的小故事。孩子们的头团簇着,叔爷们也兴致盎然,津津乐道。可现在,连老人们都感到“下岗”的命运了;下岗,是因为他们已近黄昏(席是当然可以编下去的),但更多的是他们沉醉于过去的辉煌之中(小高庄的席子当时若申请专利便好了。)对于现实,他们显得无奈而伤感。而他们又劝我将来万不可混这碗饭吃,我微微一笑。

其实,小高庄的人很想继承祖业。记得小时候,庄里的小伙子大都在家里学编席,以至都有很好的成绩,“仰手接飞猱,俯身散马蹄”。可现在,他们成家了,往日神采飞扬的眼神变得黯淡和呆滞了。他们如一箩虾倒在地上,南下的南下,北上的北上。“混着过吧。”他们总爱用这样的活浅浅地描述生活。今年,他们大都待在家里,他们甚至也知道西部大开发,火热的小城镇建设;可他们却不出去了,重操起二亩三分地,或忙着些收破烂的活儿,就是不编席了。可这样会如何呢?日出而作日落而归的田园生活吗?我无从思索,但愿这儿真是桃源。

顺着这条路,可以看到这儿第三产业的发展。记得小时候,这儿只有一家小卖铺,算得上老字号了;现在它扩建了,里面仍是那青青的石板柜台,手摸上去还是那种感觉。过去,不论刮风下雨烈日飞雪,庄里的人都来这儿,油盐酱醋演绎着人们的生活;现在,有三家这样的店了。或许是名牌效应,人们仍然热衷于老字号;但毕竟不同了,竞争已在这片古老的土地上初露端倪,显聘片生机。可那老店老板依旧微笑着,以至我见到他都情不自禁地微笑起来,感受这无名的默契。

我还有感于路旁的理发店,那是邻庄婶子开的,理吹烫染是样样俱全。里常传出机器的嗡鸣声,在我的心灵深处与之对应的便是老剃头匠的握剪的嚓嚓声。那时老剃头匠骑着破旧的自行车常溜到我们高庄,一来便是半天。无论老少爷们儿,统一发型,可用不着太多的工序,其间笑语不断,其乐也融融,其情也切切。伴随着理发店里的流行乐,这只能贮藏在心中了。

同样顺着那条路,我一次又一次地回到小高庄。到家常做的事,便是撒欢地奔向田野,或为一时热情,强烈地呼吸着清新的土的气息和麦香;回来时,虫子已遍布全身,不知是它吸引了我,还是我吸引了它。然后登上平台,在家乡的碧天下,遥岑远目,献仇供恨……

窗口的小高庄远去了。她踩着大地远去,像巨兽一样安定而沉稳;她的呼吸滞重浑厚,也像巨兽一样自信。我预感到有一天,她会在这片古老的土地上跃将起来,咆哮,奔腾,在广袤的田野上荡起烟尘……

[点评]

商品经济大潮冲击下的小高庄正在悄然发生一些变化,但古老的富有诗意的田园生活的背后仍有着传统的因袭,苏北农村并未完全跟上时代的步伐,留给人的更多的不是留恋而是期待。

文章以双线结构布局,一线是童年时代记忆中的小高庄,一线是现实中的小高庄,今昔对比,交叉传遍有如红瓦白墙之于小桥流水,一种热爱家乡而又不满于家乡现状的复杂情感就自然地流露出来了。记忆中的高庄都是虚写的,作者着意营造了一种小农经济时代的田园生活气氛,自然、闲适、充满乡土生活气息,让人悠然神往,而现实听小高庄虽有一些变化,但仍与火热的生活不能同步,这使得“我”“在家乡的碧天下,遥岑远目”,只能“献仇共恨”了。

文章开头结尾都运用了景物描写。前者用现实宁静安详的夜景引出童年的时期某日夕照下家乡情景的描写,渲染了对家乡的热爱和依恋。结尾处运用拟人手法写景,含蓄地表达对家乡面貌发生巨变的期待和祈盼。

[名师导读]

1、人而有格,并非怪事,世上万事万物无不有格。鉴定产品、接待外宾讲规格;外事交往、文艺创作讲风格;立身做人讲品格,考查阅历讲资格,咏诗讲诗格,交易讲价格……人为万物之灵,岂能无格?人们把侮辱人格视为不敬,把“丢失人格”视为大不义,这说明人格比其他各种“格”都更为重要。

请以“人格”为话题写一篇记叙文。题目自拟,不少于800字,要求运用虚实实结合的构思方法。

提示:编述一个维护人格或丢失人格的故事,故事中适当穿插一些想象图景或借鉴《无名小路》的写法来处理详略。

2、阅读下面一则材料,请将其扩写成一篇记叙文,800字以上。倒叙开头。

张生与李生共同受业于某师,极为投合,学成分手时相约三年后在分手的渡口相见,共赴科举。三年后,张生如约而至,不见李生,只见一穿白衣的已婚年轻女子。原来她是李生的妻子,李生因感风寒转成肺病而死,临死前嘱托妻子替他来赴张生的三年之约。张生感极而泣……

提示:以张生为明线,以李生为暗线,实写张李分别和张生李妻子渡口相见场面,对李生别后经历则采用虚写形式,可通过李妻子口述,可借助张生想象等手段来完成。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