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字范文,内容丰富有趣,生活中的好帮手!
200字范文 > 【重磅】第八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揭晓 山西依然领跑全国

【重磅】第八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揭晓 山西依然领跑全国

时间:2024-07-15 06:26:45

相关推荐

【重磅】第八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揭晓 山西依然领跑全国

近日,我国核定第八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国之瑰宝的清单中,将新增762位“成员”。这批国保单位有何特点?它们因何通过层层选拔?国家将如何更好保障其安全、弘扬其价值?新华社记者10日就这些问题对刘玉珠进行了专访。

138处革命文物列入国保单位

问:这次遴选工作有何原则?与前几批相比,这批国保单位有什么突出特点?

答:本批国保单位申报遴选,是本着“价值优先,质量第一,完善体系,填补空白”的原则进行的。价值优先,是指申报项目应当具有全国范围内的代表性和重要意义,要体现出国家属性;质量第一,是指申报项目应当具有较好的真实性和完整性,保存状况良好,保护管理工作基本到位;完善体系,是指优先考虑那些与已有国保单位能够共同构成完整价值体系的申报项目;填补空白,是指注重考虑已有国保单位中尚没有或数量较少的文物类型。

本批国保单位近现代重要史迹及代表性建筑的占比大幅提高,结构进一步完善。在762处第八批国保单位中,近现代重要史迹及代表性建筑共有234处,占总量的30.7%,远超第六批的19.15%和第七批的16.98%。同时,反映新中国成立以来发展成就的共有40处,也超过了前七批的总和。

本批国保单位给我印象最深刻的特点就是革命文物占比大幅提升,138处革命文物列入国保单位,这必将促进革命文物保护管理水平的进一步提升。我们将以此为契机,进一步加大革命文物保护利用力度,进一步加强革命史实的研究和革命文物价值的挖掘,进一步加强革命文物的资源整合、统筹规划、整体保护和展示利用,进一步发挥革命文物在服务大局、资政育人和推动发展中的重要作用,切实做到保护好革命文物,弘扬好革命精神,传承好红色基因,继承好革命文化。

古建筑古遗址古墓葬“含金量”十足

问:中华文明延绵5000多年,我国古建筑、古遗址、古墓葬等文化瑰宝数不胜数。本批国保单位中,此类文物情况如何?

答:本批国保单位共有280处古建筑,涵盖塔、桥梁、寺庙、坛庙、城郭、衙署、寨堡、宅第、建筑群落、会馆祠堂、牌坊、亭台楼阁等多种类型,内容更加丰富多样,进一步完善了国保单位体系。很多古建筑除了自身建筑价值突出以外,也具有较为重要的多元价值。

第八批国保单位共包括古遗址167处、古墓葬30处,数量不是很多,但“含金量”十足。据统计,入选第八批国保单位的古遗址古墓葬,有54处与近5年来的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有关——其中入选的有36处,入围的有19处。

这近200处古遗址、古墓葬跨越旧石器时代、新石器时代、夏商周及以后各历史时期,对于研究我国人类起源、文明起源、统一多民族国家形成与发展历程,具有重要价值和重大推动作用。

最大程度“释放”文物活力

问:入选国保单位,是否意味着今后我们对这些文物的保护要求会更严格?

答:文物保护单位制度作为文物保护领域的一项基本制度,符合我国国情,有效保护了一大批重要的不可移动文物资源。国保单位保护管理要遵守文物保护法等法律法规的规定,无论什么时候,文物安全的红线和底线都是要坚守的。只有将文物保护好,它才能更充分融入当代经济社会发展,在当代社会充分发挥作用,才能真正活起来。

但是,文物的保护级别提升,不意味着留给文物利用的空间变小。对文物的活化利用,国家文物局一直持开放态度。我们一直强调要将文物用起来,无论是合理使用,还是展示利用,我们都鼓励,也都会给予必要的支持。只有让更多人认识文物价值,了解文物在社会进步中的不可替代性,才能使全社会关心和保护文物。

国家文物局将积极支持各地在文物保护利用总体要求的框架下,依托不同类型文物资源,推动区域性文物资源整合和集中连片保护利用;创新文物保护利用机制,在确保文物安全的前提下,支持在文物保护区域因地制宜适度发展服务业和休闲农业;支持社会力量依法依规合理利用文物资源,提供多样化多层次的文化产品与服务,探索社会力量参与国有不可移动文物使用和运营管理;促进文物旅游融合发展,推介文物领域研学旅行、体验旅游、休闲旅游项目和精品旅游线路。

在政策方面,我们将进一步强调保用并重、以用促保、分类施策、分区施策的总体思路,不断研究出台促进文物活化利用的新政策,会同相关部门研究各类文化遗产活化利用的有效途径,以最大程度“释放”文物的活力,讲好中国故事,突出展现全面真实的古代中国和现代中国,增强全民文化自信。

综合自新华社和文博山西

据介绍,第八批国保单位共762处,另有50处与此前已核定公布的国保单位合并。从类型看,包括古遗址167处,古墓葬30处,古建筑280处,石窟寺及石刻39处,近现代重要史迹及代表性建筑234处,其他12处,入选文物较多的省份有山西、河南、浙江、安徽、湖南。截至目前,国务院已核定国保单位5058处,包括古遗址1194处,古墓葬418处,古建筑2160处,石窟寺及石刻307处,近现代重要史迹及代表性建筑952处,其他27处。国保单位较多的省份是山西(530处)、河南(419处)、河北(286处)、浙江(279处)和陕西(268处)。刘玉珠指出,为切实加强国保单位保护利用工作,尤其是加强第八批国保单位的保护管理,下一步,国家文物局将抓好保护管理,确保文物安全,扎实做好第八批国保单位保护管理基础工作,同时督促各级地方人民政府进一步落实文物保护的主体责任,确保文物安全。开展部门合作,破解保护难题,主动加强与相关部门的沟通联系,共同围绕文物保护利用所亟需解决的关键问题下功夫,找办法,出政策,推动文物保护利用高质量发展。深化保护利用改革,让文物活起来,以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为重点,采取切实有效的实招硬招,深入推动文物资源活化利用工作,尽可能地创造条件让社会各界参与文物保护,让广大百姓分享保护成果。在答记者问环节,刘玉珠、宋新潮就国保单位申报遴选的时间周期,第八批国保单位的突出特点、重要意义和今后保护利用工作重点,国家文物局在促进国保单位活化利用方面的新举措等问题回答了记者提问。

数字会说话

截至目前,

国务院已核定国保单位5058处,

包括

古遗址1194处,

古墓葬418处,

古建筑2160处,

石窟寺及石刻307处,

近现代重要史迹及代表性建筑952处,

其他27处。

“国八”后排名

▼山西530处河南419处河北286处浙江279处陕西268处之前排名

全国前七批各省国保单位数量排行榜

山西:452

河南:358

河北:273

陕西:243

四川:230

浙江:230

江苏:224

安徽:204

山东:191

湖南:183

湖北:148

内蒙古:141

福建:137

云南:132

甘肃:131

辽宁:128

江西:128

北京:126

新疆:113

广东:98

吉林:76

贵州:70

广西:66

重庆:55

西藏:55

黑龙江:48

青海:44

宁夏:35

上海:29

天津:28

海南:24

“国八”公布之后,

山西的“国保”数量,

从之前的452处上升为530处,

增加78处,

领先位列第二的河南111处。

1、山西省基本数据

(1)三普数据

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具体数据:7月24日,国家文物局网站发布的《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圆满完成》中,公布不可移动文物总量为766722处(不包括港澳台地区),新发现登记不可移动文物536001处,复查登记不可移动文文物230721处,新发现登记占登记总量的69.91%。古建筑类263885处。山西文物局网站6月12日,《山西省向国家文物局数据中心正式移交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电子数据》发布(6月10日向国家文物局移交山西不可移动文物电子数据)为:全省“共登记不可移动文物55575处,其中新发现37824处,复查17751处;从文物类别上看,古遗址11205处,古墓葬4249处,古建筑28640处,石窟寺及石刻3365处,近现代重要史迹及代表性建筑7640处,其他476处;登记消失文物2588处”。新发现登记占登记总量的68.06%。其中古建筑占全国10.85%(国8前国保数据)。

(2)山西省文化厅公布的统计数据

5月山西省文化厅,在《山西省文化资源概况》中公布的文物资源统计数据为:“古建筑及历史建筑约2万处,其中木构建筑9千余处,宋、金以前的木构建筑106处,占全国同期木结构建筑物的70%以上;元代以来的古戏台2000多座,均居全国之冠;北魏至明清的石窟300余处;唐以来的彩塑作品12712尊,琚全国之首。”全省现有不可移动文物53875处,其中古建筑28027处,古遗址13477处,古墓葬4298处,石窟寺及石刻1112处,近现代重要史迹及代表性建筑6715处,其他246处(“国八”前数据)。

全省53875处不可移动文物中,有13227处被公布为文物保护单位。其中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452处,约占全国总数4295处的10.5%,位居全国第一(“国八”前数据);省级文物保护单位309处(6月22日公布的178处第五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未统计总数内);市、县级文物保护单位12466处。

历史文化名镇名村:国家级历史文化名镇名村40处,排名居全国第3,占全国528处的7.6%;国家级传统村落129处,排名居全国第4,占全国2555处的5%。省级历史文化名镇名村85处、省级传统村落157处。已登记建档1435处,数量居全国第4位,占全国调查总数19636的7.3%(之前数据)。

(3)山西省文物局公布的文物保护单位统计数据

山西各级文物保护单位13227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7批)452处,其中古建筑369处;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5批)487处,其中古建筑229处;市、县级重点文文物保护单位12288处(国8前国保数据)。。

(4)山西文化遗产及名城、名镇、传统村落数据

世界文化遗产3处,即平遥古城、云冈石窟、五台山佛教建筑群;中国历史文化名城6座,即大同、平遥、新绛、代县、祁县、太原;中国历史文化名镇(1-6批)8处,即灵石县静升镇,临县碛口镇、襄汾县汾城镇,平定县娘子关镇,泽州县大阳镇、周村镇,天镇县新平堡镇,阳城县润城镇。中国历史文化名村(1-6)32处。中国传统村落(1-4)279个(之前数据)。

截至,山西省历史文化名城6座,省政府公布的历史文化街区25个,其中历史文化名城内的街区20个,独立历史文化街区5个。山西省历史文化名镇(1-6)33座,山西省历史文化名村(1-6批)97处。山西省传统村落(2批)286个(国八前数据)。

(5)山西省元以前木结构遗存数据统计

5月山西省文化厅,在《山西省文化资源概况》中公布的宋、金以前的木构建筑106处,占全国同期木结构建筑物的70%以上。次数据来源于1979年,柴泽俊先生发表的《三十年来山西古建筑及其附属文物调查保护纪略》一文,老先生首次总结提出山西宋、金以前(公元12世纪以前)木结构古建筑,占全国同时期木结构古建筑的72.6%。这个数据,引起各级领导和国家文物局重视,成为后来山西列为全国文物大省的重要数据之一。这一数据被全国文物、旅游界乃至全社会熟知而引用,意义重大(国八前数据)。

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之后,我们对照已公布的三普数据及各级文物保护名单,对山西元以前木构建筑遗存,进行了多年现场对照核查,深度研究、统计如下:

唐代3座、五代4座、宋代34座、辽代3座、金代113座、元代339座,共计496座。全国共遗存金以前木构建筑191座,其中山西遗存157座,占全国同期的82.2%;全国共遗存元代木构建筑389座,山西占全国同期的87.15%;全国共遗存元以前木构建筑580座,山西占全国同期的85.55%(国八前数据)。

2、时代的完整性和品类的多样性

山西所遗存的古代建筑,时代完整、品类众多、形制齐全。享有“中国古代建筑宝库”之称。

其建筑类别可划分为5类:

(1)从时代角度划分:肇自北魏延至民国;

(2)从材料角度划分:土、砖、石、铜铸、木作;

(3)从建筑形制角度划分:庑殿、歇山、悬山、卷棚、攒尖,单檐、重檐,亭阁、长廊、牌坊等;

(4)从功能角度划分:宗教、宗祠、神庙建筑,衙署官邸、学堂书院、城垣城楼等军事防御建筑体系,津梁(桥梁)水利、园林、娱乐性及纪念性建筑,民宅及墓葬等;

(5)从其分布和选址角度划分:城镇和山野建筑,其中,城镇建筑,又可分为都城和乡镇、村落建筑三种类别;山野建筑,又可分为郊野和山林建筑两种类别。

“国八”总数已尘埃落定,

各省具体增加了哪78处“国保”?

国家相关部门不日将予以公布,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