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字范文,内容丰富有趣,生活中的好帮手!
200字范文 > 阎锡山台湾故居:按照山西老家的风格修建 88岁侍卫为他守墓至今

阎锡山台湾故居:按照山西老家的风格修建 88岁侍卫为他守墓至今

时间:2022-01-01 11:46:35

相关推荐

阎锡山台湾故居:按照山西老家的风格修建 88岁侍卫为他守墓至今

【晚年阎锡山】1949年12月7日,阎锡山从成都乘坐飞机去了台湾,至死未能再踏上大陆一步。次年元旦,阎锡山辞去了“行政院长”一职,彻底淡出了台湾政坛。(这是一组反映阎锡山在台北故居的照片,如今阎锡山故居已经成为风景区,侍卫兼守墓人张日明老人负责打理。这组照片绝大多数拍摄于。)

【阎锡山故居路边大门,老人就是张日明】阎锡山刚到台湾时,居住在台北丽水街。本身这里就比较偏僻,但是阎锡山很快就搬到了台北郊区阳明山边的菁山。菁山原是日据时代未建成的农场,这里交通非常不方便,距离最近的公路步走都需要30分钟。附近既没有村落,甚至连电灯、自来水都没有,房屋都是阎锡山带领贴身侍卫修建的。

【阎锡山故居大门】对于阳明山落后的环境,阎锡山不以为然。之所以选择在这里生活,阎锡山有两个方面的考虑:一是彻底离开政治;二是远离闹市区可以静下心来著书立说。当时,阎锡山让人修建了一座类似山西窑洞风格的房屋,起初是茅屋,后改为砖石结构,阎锡山命名为“种能洞”。

【阎先生故居】之所以修建成山西老家的窑洞风格,最大原因是阎锡山对家乡无比思念。当时有人劝说不要修建类似的风格的房屋,因为台北气候潮湿,窑洞风格房屋不利于通风,又不防震。阎锡山却有自己的想法,“使用洋灰就防止了潮湿;开前后窗户就能使空气流通;至于防地震,窑洞与楼房性质一样,是看建筑上的设施如何,我遂动念建筑一所窑洞。台湾房屋,中国式、西洋式、日本式均有,特取三式所长融合为一,为台湾同胞作试验。”

【阎锡山故居走廊】阎锡山的故居又名“种能洞”,这是他自己命名的,“此窑洞命名为种能洞,因我向以种能观察宇宙,为配合我的宇宙观而名之。”

【阎锡山使用过的藤椅】在阎锡山的日记中,我们看到了他刚来阳明山的情况,“其地为废耕之茶园,杂草及胸,道路坎坷,无电灯电话,饮用山泉,距山仔后公路步行三十分钟,建筑茅屋,从事著述,人以‘菁山草芦’名之。”

【阎锡山故居一角】在阳明山生活期间,阎锡山的生活非常规律。作息时间表是这样的,早晨7点起床,吃饭后写作;午饭后休息两个小时,下午思考问题或者接待来访客人;晚上10点准时上床睡觉。

【室内阎锡山灵堂】灵堂位于正厅,最上方悬挂着孙中山送给阎锡山的字幅“天下为公”四个大字。下方是阎锡山遗像和灵位。灵位写着:显考伯川府君之神位,男阎志敏、阎志惠奉祀。照片中大家看到的供奉果品,绝大多数都是大陆来的游客供奉的。

【守墓人张日明老人】张日明15岁时参加阎锡山部队,后来成为了阎锡山的贴身侍卫,颇受信任。阎锡山去台湾时,张日明是为数不多的贴身侍卫之一。阎锡山死后,其他侍卫下山自谋生路,只有张日明留下了下来,自愿为阎锡山打理故居和守墓,至今已经58年了,而张日明如今已经是88岁的老人了。

【阎锡山故居背侧】1960年5月23日,阎锡山因急性肺炎合并冠状动脉硬化性心脏病去世,终年78岁。阎锡山去世前早已留下遗言:一、丧事宜俭不宜奢;二、来宾送来的挽联可收,但不得收挽幛;三、灵前供无花之花木;四、死后早日出殡不作久停;五、不要过于悲痛放声大哭;六、墓碑上刻日记第100段和第128段;七、七日之内每天早晚各读他的《补心灵》一遍。

【阎锡山墓地】阎锡山墓地距离故居步走只需10分钟。阎锡山坟冢呈圆形,周边出沿,顶部微隆呈穹拱状,其直径3米,边高1.3米左右,顶部中心处高约2米,墓墙墓顶均由墨绿瓷砖贴面,坟冢上用水泥塑有“世界大同”四个大字。墓碑上刻“阎伯川先生之墓”。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