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字范文,内容丰富有趣,生活中的好帮手!
200字范文 > 长痘痘 大肚腩 没胃口 睡不醒 原来都是因为它……

长痘痘 大肚腩 没胃口 睡不醒 原来都是因为它……

时间:2022-02-25 12:55:27

相关推荐

长痘痘 大肚腩 没胃口 睡不醒 原来都是因为它……

本 期 导 读

牢记祛湿五字法,健脾补阳化废水

《江城子·湿气》

多年湿气伤脾阳,不思量,自凉凉。整日疲惫,偏爱葛优躺。头沉身重关节僵,睡不醒,皮肤痒。

头发出油面容脏,身浮肿,肚子胖。白带增多,潮湿在阴囊。食欲不佳胃易胀,便黏腻,偶稀溏。

——小·东坡居士·正

「我到底有没有湿气?」——每天都会有来自灵魂的拷问。

看到小正的这首「好词」,可能有些朋友已经对号入座,发现自己是湿重体质,要立马采取行动祛湿。但先别急,祛湿前我们先搞清楚湿气是怎么来的?

你和湿气本无缘,全靠作妖一线牵

大家都是根正苗红的好青年,可体内有湿这件事,却是几家欢喜几家愁了,这和生活方式脱不了干系:

空调房里喝奶茶,深夜麻辣小龙虾,游泳健身也不了解一下……这些都是生湿的罪魁祸首。

看到这,估计姐妹们不能忍了,是不是怀疑我在监视你们,却没有证据。

湿气,是身体里的「废水」。

人体对湿有自动调节的能力,无论是环境气候或者饮食起居生的湿,都基于脾「运化」的能力下降,津液循环失衡。

中医讲「湿困脾土」。湿气重,脾阳是不足的,不能运化掉的水湿堆积在脏腑关节,阻塞经络,形成脾湿。

可能是上辈子的孽缘,让湿和脾此生缠绵。所以,健运脾阳,是祛湿的法门。

牢记祛湿五字言,健脾补阳化废水

01 按 丰隆穴是除湿祛痰主要的穴位,并有调和胃气、补益气血、醒脑安神等功效。

阴陵泉穴是脾经上管理「水液」的穴位,可健脾益气,促进脾运化水湿,解决体内有「湿」或者「肿」的问题。

丰隆穴

位于足阳明胃经

外膝眼和外踝尖

连线的中点

阴陵泉穴

位于足太阴脾经

小腿膝关节内侧

胫骨内侧下缘

拇指或食指的指腹按压在丰隆穴和阴陵泉穴上,先垂直向下按压,边按边揉,以产生酸、胀感为宜,每次按揉持续10秒后,渐渐放松,每个穴位上重复这个操作5~10次。

02灸关元穴可以补充下焦元气,扶阳固本祛湿。

足三里穴可以健运脾气,促进胃肠蠕动,加速湿气排除。

关元穴

位于任脉上

肚脐下三寸(四指)

足三里穴

位于足阳明胃经

小腿外侧

犊鼻下三寸(四指)

艾灸是鼓动阳气的过程,身体有了温煦的力量,化成精气神,才能将湿气祛除。艾灸时,一次选取一个穴位,把它灸透,就是能感觉到热量透进了身体里面,就可以停了,第二天再灸。

03 食 有湿的人忌吃容易生湿的饮食:肥甘厚腻、生冷寒凉。

肥甘厚腻之品,如烧烤、油炸、甜品、高热量等油腻之品,直接增加身体的湿气。

生冷寒凉之品,需耗费身体更多的阳气来消化,阳气不足就更难运化体内湿气。

而且,不要暴饮暴食,给脾胃减负,才有力气祛湿。多吃补脾祛湿的食物如芡实、扁豆和冬瓜。

芡实

扁豆

冬瓜

芡实:益肾固精,补脾止泻,除湿止带。最适合脾虚、大便烂或大便粘,还有白带比较多的人。

扁豆:健脾和中,化湿消暑。适合脾虚兼湿,食少、大便烂、妇女带下过多以及暑湿证。

冬瓜:它是夏天祛湿的最佳食物,但由于它的性偏寒,所以,如果体质偏寒的人想喝冬瓜汤,煲汤时最好加些生姜下去。

04 晒

即使地球去流浪,也要坚持晒太阳。

中医认为后背属阳,胸腹属阴。督脉和足太阳膀胱经主要经过背部。晒背,让太阳的阳气和背部的经脉相接,为我们提供强大而充足的能量,将湿性阴邪祛除。

05 调 湿气在体内常常和寒、热、虚等「抱团」。

和寒在一起的时候就偏寒湿(除了湿的表现还会怕冷、手脚凉、舌苔偏白腻有齿痕),和热在一起的时候就偏湿热(会烦躁、出汗、脸上背上长痘,甚至有脚气、口气、舌苔偏黄腻),和虚在一起的时候就可能是气虚有湿的复杂体质。

如果当自己不能分清是哪一种湿的时候,建议寻找专业大夫帮助调理。在北上广深、成都、昆明和武汉的亲可以拨打4008985070预约正安中医的好大夫。

不方便预约大夫的人可以来看看邓铁涛邓老的南芪薏仁茶。

邓老的南芪薏仁茶

上面讲了寒湿和湿热的大致表现,那么气虚有湿的表现呢?

认准气虚有湿的舌象:

舌苔满布舌面,齿痕较多

认准气虚有湿的表现:前面湿气的表现再加上身体常感到虚弱乏力、动则汗出、面色苍白、容易短气头晕,说话声音小。

气虚有湿的人祛湿要以健脾为主+补气+祛湿。

有一个很适合气虚有湿体质的茶饮方,是国医大师邓铁涛先生的日常保健方,叫南芪薏仁茶。

此茶由11种药食同源的药材精妙配伍。

健脾补气的有南芪、山药、麦芽、甘草、白扁豆、白茅根、玉竹;

行气祛湿的有南芪、炒薏苡仁、橘皮、茯苓;

补体表津液的有南芪、葛根、玉竹;

妥妥地抓脾胃大头,再御气祛湿,还兼顾了气虚有湿久了产生的血瘀和表虚(白茅根去血瘀,葛根补表)。

主药是南芪和薏苡仁。这南芪怎么健脾、补气、祛湿都有它?

岭南以北的人应该都不知道南芪,只听说过黄芪。这南芪是五指毛桃的根,是岭南人的「黄芪」,日常煲鸡汤、猪骨汤和泡水喝,有香香的椰子味。

南芪补气平和,没有黄芪那么容易上火,比黄芪还多了行气利湿的作用。能对得上气虚有湿体质的食物非常少,南芪算一个,邓老治疗重症肌无力常重用黄芪和南芪。

用邓老的方子制成的这款南芪薏仁茶,有的人喝了一周就觉得改善很大,舌苔齿痕少了,有力气了,不水肿了。

但也有人觉得改善不大,这也正常,毕竟这是一款温和的茶饮,体内湿气较重的,就适合喝汤药了。喝完汤药后,再用南芪薏仁茶来日常保健也是可以的。

要跟大家强调的是,任何喝的水之类的东西,大原则都是不渴不喝。不能看到薏仁茶祛湿,就抱着使劲儿喝,这是不对的,反而会加重湿气。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