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字范文,内容丰富有趣,生活中的好帮手!
200字范文 > 七夕带火“浪漫经济”:是节日消费还是消费节日?

七夕带火“浪漫经济”:是节日消费还是消费节日?

时间:2018-08-27 17:35:17

相关推荐

七夕带火“浪漫经济”:是节日消费还是消费节日?

一年一度的七夕节来临,浪漫的氛围达到顶峰,商场里主打七夕促销战也异常火爆。七夕节是我国的传统节日,歌颂了人们对理想爱情的向往和追求,传承了中华民族优良的传统美德。原本是纪念牛郎织女鹊桥相会的传统节日,但在各大商家及互联网的推波助澜下,如今已成为全民买浪漫的消费狂欢节,被赋予更多商业气息。同属于七夕节范畴内的还有“2·14情人节”、“520表白日”、“双十一”等等网络节日,每当这些节日来临,鲜花脱销、商场人头攒动、餐厅排队、电影院爆满等都成为了节日消费的典型现象。而这些是否会让传统节日变味,失去文化本真,成为现代商业经济发展的一个工具?

“浪漫经济”的千般姿态

每年七夕节,鲜花总是代表浪漫的节日必备品,作为传统情人节礼品的鲜花也迎来销售高峰,玫瑰的价格更是一路飙升。在长沙市雨花区德思勤商业中心的一家鲜花集市,店里堆满了包装精致的花束,五颜六色,娇艳欲滴。店长杨芸告诉记者,这些都是为了七夕准备的花束,价格是一百多到四五百不等:“七夕前几天,销量都是一般的三四倍,而在七夕节那一天,销量有时候会达到5倍多。今年七夕恰逢星期三工作日,依然卖的很好,一天营业额将近10万元,要是周末的话会卖的更好。”

一只红色国产玫瑰,在七夕当天售价15元一支,而平常价格仅需5元一支。杨芸表示:“七夕前后价格差别是会比较大。我们的鲜花都是从昆明运过来的,一个星期前供货商就开始涨价了,我们也只能跟着涨价。七夕过后两天内会降到平常价格。”

花店备足鲜花迎接七夕节。李良婷/摄

鲜花已然成为“七夕大战”的一面旗帜。苏宁和携程发布的消费大数据报告显示,今年的七夕已超越情人节和“520”,成为鲜花销售最火爆的节点。今年苏宁的鲜花订单中,8.5%来自情人节,10.2%来自“520”,七夕期间的销售则占到了13.2%。今年七夕进口美妆产品销量同比增长186.7%,女性消费者占比上升到80%。

线下,很多人的朋友圈里也在兜售“浪漫经济”。26岁的单身女士马敏告诉记者,由于工作原因没有时间逛商场,但是这丝毫不影响她借着节日买东西“犒劳”自己。她的朋友圈里不少朋友在做代购或微商,护肤品、包包、手表、珠宝、鲜花都有,早在十几天前就推出一系列七夕促销活动,甚至一些开了美容工作室的朋友还推出七夕整容优惠活动。

珠宝首饰也是七夕消费热潮中的主要商品。京东大数据研究院七夕消费数据显示,七夕期间,湖南消费者购买钻石、铂金饰品的销量大幅增长。七夕节前两周,销量分别比平时增长了2.6倍、1.9倍。根据苏宁和携程发布的消费大数据报告显示,今年七夕节黄金珠宝销量同比增长122%,女性消费者占比也上升到78%

七夕当天,记者走访德思勤商场多家珠宝店,几乎每家店都挤满人。在某珠宝店门口,宣传海报上的七夕当天黄金优惠40元/克吸引了很不少人。销售人员胡柳艳表示,近年,每逢七夕节柜台的珠宝首饰销售量都会有比较明显上升,每年很多品牌也会专门针对这个节日推出活动。七夕节是珠宝品牌十分看中的营销节点,今年其所在的店内就专门在节前推出了多款情侣钻石对戒,仅七夕一上午就已经售出将近二十对了。

“我们准备国庆结婚,就等着七夕优惠活动比较大的时候买首饰,今年金价一路走高,今天金价都是425一克了,估计今年年只有今天通过优惠活动买是最便宜了。”一旁正在选购黄金饰品的胡先生告诉记者。

某珠宝店前的七夕广告展牌。李良婷/摄

鲜花、珠宝、酒店、电影等活动依然是情侣们过节首选方式,但七夕消费主群体90后还会选择旅游来度过情人节。记者从携程了解到,虽然今年七夕恰逢工作日,但从机票订单量看,七夕旅游热度依旧领跑情人节、“520表白日”等浪漫节日。大数据显示,90后、95后逐渐成为七夕旅游消费的主力,占比为35%。携程大数据显示:厦门、青岛、丽江、大理、哈尔滨等地是今年七夕国内游十大热门目的地。

文化节日如何不变成“消费节”

如今的浪漫经济已开始呈现大众化趋势,根据美团点评研究院发布的《浪漫经济大数据》显示,一部分00后至85后的消费者占比为54%、86后至70后消费者占比为33%、60后的消费者占为10%。无论是七夕、春节等传统节日,还是520表白日、双十一单身节等网络节日,都开始沦为一场全民消费狂欢节。

尼尔森零售市场研究监测数据显示,节日对消费的拉动极为明显。其中,从消费金额季节性指数看出,圣诞节和春节对快速消费品行业拉动巨大,销售额几乎是全年平均值的两倍多;第二高峰则是中秋节、国庆节期间,较平均值高出30%-35%。巨大的商业推动力,让传统节日不可避免地成为商业社会的发展工具。

购物、旅游、狂欢……当传统节日的商业气息越来越重,它本身的样子却愈发模糊。把购物、消费的元素剥离出去,传统节日还剩下什么?我们如何让文化节日避免沦为“消费节”?这是值得反思的问题。

超市里为七夕节准备的情人节商品促销台,多以巧克力为主。李良婷/摄

在采访中,不少受访者对于七夕的习俗了解得较片面。大家都知道七夕节的由来,却不知道它最初是“乞巧节”,也不知道七夕的传统民俗是什么。

对于传统节日沦为商家与市民狂欢的现象,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副主席刘华指出,节日经济不能只贴个迎合市场和消费群体的“爱情”的标签,用简单的商品打折促销就算过节。这样的过节方式很快就会失去传统节日内涵,节日本身的意义和来源被越来越多的人遗忘。以传统节日为代表的民俗文化,蕴含着千百年来深厚的文化底蕴和历史积淀,是民族的瑰宝和文化传承的象征。我们要通过节日纪念的方式,充分挖掘节日背后的文化内涵,这样不仅有利于繁荣商业,更有助于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承。

记者认为,借助七夕节日的到来,适时推出“浪漫经济”,既增添了节日浪漫气氛,让传统节日受到更多年轻人的追捧,又繁荣了消费市场,拉动经济增长。实乃是一举两得的好事,本无可厚非。但用过度的营销来造势,甚至掩盖节日本身文化内涵。一方面会让节日失去本来的意义,另一方面,消费者也容易被消费。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