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字范文,内容丰富有趣,生活中的好帮手!
200字范文 > 企业数字化转型的第一要务是决策者思维理念的转变

企业数字化转型的第一要务是决策者思维理念的转变

时间:2024-03-18 14:20:01

相关推荐

企业数字化转型的第一要务是决策者思维理念的转变

企业数字转型第一要务是什么?

国家网信办发布的《数字中国建设发展报告()》显示,,我国数字经济规模达到31.3万亿元,占GDP的比重达34.8%。我国网民数量连续增长,截止底,我国网民规模达8.29亿,互联网普及率达59.6%,ICT产业保持较快增长,信息技术研发创新活跃。自从数字中国提出之后,数字化浪潮席卷全国,政府、行业协会、专家学者、企业等都把数字化转型作为头等大事。然而对于企业究竟如何着手数字转型呢?相信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看法,正如“一千个读者心中有一千个哈姆雷特”一样,莫衷一是。作者认为企业数字转型的第一要务是理念的转变,为什么这么说呢?主要原因有以下几点:

1.构建商业社会的底层基础设施改变了

工业社会以大规模的机械化生产为主要特征,机器的使用和能源的消耗为核心的专业化规模化社会大生产占据了社会经济的主导地位,科学技术高度发达,生产效率全面提高,社会分化剧烈,社会分工精细化。其构成底层的基础是原子(Atom),所有的生产、分配、交换、消费等都是以物质(也就是原子)为基础的。

而在数字化时代,随着生产要素的数字化渗透、生产关系的数字化重构、经济活动走向全面数字化,数字技术在经济社会中的作用,已经从提升效率和劳动生产率的辅助角色,快速演变为基础创新和创造的“支柱”(Enabler)。换言之,数字技术上升到生产力的中心位置而不是辅助角色。数据逐步由工业时代的附属品变成新的生产要素了,构成底层的基础设施是比特(Bit)。

原子世界和比特世界有质的不同,遵循不同的运行法则:原子有尺寸、重量、大小,不易复制,传播速度有限,有时间空间障碍,几乎不能被同时使用,且使用的人越多,其价值越低;而比特没有颜色、尺寸或重量,易于复制,能以光速传播,在其传播时时空障碍完全消失;可以由无限的人使用,使用的人越多,其价值越高。正是原子和比特的这些本质差别才造就了目前的企业商业模式、政府治理模式等与过去的大不同。

2.时代的变迁要求企业运营必须具备数字思维

众所周知,信息技术在我国经历了近30年的发展,我国正从“工业时代”向“数字时代”迁移,商业社会的变化也佐证了这一点:

1)时间轴变了:数字技术加速了企业的成长

由于我国处于发展的追赶阶段,发达国家走过了工业化和信息化,而我们是信息化和工业化融合发展,兼之我国幅员辽阔,市场空间远大于其他国家,数字技术的运用和巨大的市场空间加速了企业的成长:传统社交工具QQ用户达到5亿用了时间,而微信则是3.5年;通讯设备普及率从10%上升到40%,电话用了39年,移动电话用了6年,智能电话则为3年;形成对传统零售行业的优势,携程、淘宝、京东等用了,而滴滴、优步、爱彼迎则不到3年,摩拜单车只用了1年多的时间覆盖了180个城市、7个国家……一家创业企业成为一个行业的领先企业,过去需要100年,现在可能只需要3年甚至更短的时间。

2)商业逻辑变了:用户与客户变成了不同的概念

工业时代的环境是相对稳态的、可预测的,行业有边界约束,变化相对有规律可循,用户与客户基本上是一致的,每一个客户的个体价值就是组织获得的价值,所以线性思维决策方式是正常的;数字时代的变化更多是突破了原有的规则,经营环境更加不可预测,行业、企业与上下游等边界变得非常模糊,客户群体价值远远大于个体价值,决定产品价值的不再是交易价值,而变成了使用价值。用户指使用产品和服务的人,或许完全免费,客户指肯为某种服务买单的人群:客户一定是掏钱的,用户不一定是掏钱的。数字化时代,随着互联网思维的普及,免费商业模式的方兴未艾,用户与客户变成了完全不同的两个概念。通常来说,做企业级消费产品的客户和用户通常是分离的,做大众级消费产品的客户和用户通常是一致的。

3)组织功能变了:由管控到赋能

在工业时代,组织中层级关系明显,结构呈现为金字塔型。组织通过业务流程将各岗位连起来建构成一个系统,这个系统的持续运行就为客户提供了稳定的产品与服务。评价员工工作的维度是员工投入度。基于信息交换效率等原因,组织更愿意选用通才。组织的管理者很多时候看起来像个大家长,员工期待着企业对自身在安全上的承诺,优秀的员工也期待着自身向上的晋级。

数字时代,随着知识型员工的普及,相应的管理模式也发生了变化。正如德鲁克在《卓有成效的管理者》中说的那样“我们无法对知识 工作者进行严密和细致的督导, 我们只能协助他们。”典型的例子,如海尔的“员工创客化”:海尔用“员工创客化”颠覆传统的“雇佣制”,让员工从传统的被雇佣的劳动力变成创业者、动态合伙人。

工业时代组织的功能是管控,而数字化生存时代组织功能最重要的其实是赋能!企业能不能为每一个成员赋予能量、赋予能力,赋予他们拥有创造的平台和机会?

正是由于以上的改变,企业转型若再像过去那样进行信息化建设:投资几个项目、改造/新建几个IT系统等解决不了根本问题。数字化时代的转型需要企业决策者带动企业所有人员转变思维模式、发展理念,拥有了数字思维才能打造数字文化,构建数字组织,招揽数字人才,对业务进行数字化改造以及把数字业务化,最终达到数字企业的目标。

针对企业运营数字思维的转变,作者有以下建议:

1.改变与客户的交互模式:消费者变成产消者

数字化时代,人们对个性化定制的需求越来越高,企业应改变传统单一化大规模制造的生产方式,转向以客户需求为核心的大规模定制生产方式。可以参照海尔“互联工厂”的模式:通过互联网,然客户和生产线直接对话,用户的个性化需求可以在第一时间反馈到生产线,工厂不再是简单的车间和生产线的概念,而是一个与客户融合在一起共创需求的基地。传统的客户由“消费者”变成“产消者”。“定制”能够整合用户碎片化的需求,从前的为库存而生产转向为客户来创造,客户得以参与设计和制造的全过程,并且全流程可视化,客户可以实时体验产品创造过程。传统的生产变得更为柔性和智能:基于不同客户的定制需求来快速响应和交付,同时基于客户使用习惯进行画像,针对性的营销。

2.改变对IT系统的定位:本位主义向平台化转变

工业时代,IT系统是对原有业务流程的规范化、标准化、固化,基本上都是从本部门/业务处室角度出发的,职能类的信息系统是从本部门便于管理的角度来建设开发的,业务处室的信息系统基本上也大都是从便于本处室的角度来构建的;信息化时代这无可厚非,但是到了数字化时代,很多问题就变得比较严峻了,数字化时代要求企业贴近用户,能及时快速敏捷的响应用户个性化定制化的需求,注重客户体验的提升。从本位主义构建的信息系统连协同都变得异常艰难(当然有技术因素、历史遗留因素等),最为主要的原因是在信息系统开发构建时就缺乏整体的考量。

3.改变组织模式:金字塔向扁平化、自组织

从管控到赋能。组织架构、企业为消费者服务,而企业的领导应该也尽可能的创造条件为员工发挥创造力提供更好的环境和氛围,而不是以管控为主。

和工业时代相比,如今的商业逻辑改变了,因而管理重点、组织功能和架构也要做相应的调整:以用户需求和体验为中心,进行大规模个性化定制化快速响应;管理的重要职能也从管控向赋能转变,组织架构也必须向着能快速响应客户需求变化的模式调整……这样才能在这个变化的充满不确定以及无限可能的数字化时代立于不败之地。

4.改变业务模式:数字化业务+业务数字化相辅相承

针对业务的数字化,企业要想清楚主要的业务有哪些,开展这些业务流程的各个环节是否已经完全数字化;各个业务环节流程是否有共性的业务模块,以及这些模块的可复用性如何。进而可以根据业务的实际状况考虑可否构建业务中台。

针对数字化业务,凡是信息系统覆盖的业务都会产生数据,对数据进行分类分级管理,按照共享的程度、调用的频率、对业务支撑的程度等进行分类,然后根据相关的模型和算法,构造相应的业务场景,搭建企业的数字中台,进而把数字业务化。

小结:

原子和比特的特性决定了社会的生存方式、生产方式、企业的商业模式、政府的治理模式等等。在这个充满变化充满不确定性的数字时代,企业想要成功转型必须要认真思考其间的异同:改变视角,以未来衡量现在;改变思维模式,勇于祛旧纳新;也要相信,改变才是组织最大的资产。以理念的转变引领战略、组织、文化、商业模式、业务模式等的变化,最终建成数字企业!(文/吴英豪-IT剧中人)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