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字范文,内容丰富有趣,生活中的好帮手!
200字范文 > 舌尖上的的通州 | 满口“通州味儿”!这几个地道美食你都吃过吗?

舌尖上的的通州 | 满口“通州味儿”!这几个地道美食你都吃过吗?

时间:2018-08-03 21:17:22

相关推荐

舌尖上的的通州 |  满口“通州味儿”!这几个地道美食你都吃过吗?

青春通州有故事 有情怀 有温度 我们都在关注

近日天气逐渐转凉

食欲也开始不安分

问起通州美食每个人都有一个小菜谱

答案虽然都不同 但是也凸显了各位吃货的实力

今天的【这里是西集】

团团给大家整理几个人气小吃

快趁着闲暇时间

犒劳一下你的胃吧

尜尜儿

做尜尜儿需要技术,故乡的女人就是心灵手巧。用的是玉米面,最好能用细箩筛出来的细玉米面。和面要用热水,这样面才能抱团儿,不散。

要把和好的面用刀拍,拍成长方体,恰似现在的方面包。然后把方”面包’切成片儿,再把片儿切成条儿,再把条儿切成块儿。立方型的块儿,大小形状都像骰子。然后把“骰子块儿”放进簸箕里,簸箕里放着白面,端起簸箕摇,像摇元宵。这样,“骰子块儿”上就会裹上一层薄薄的面粉,其作用是把玉米块儿固定住。当然,也是为了吃起来口感好些。由于这一拍一摇,尜尜儿又叫做“拍尜尜儿”或“摇尜尜儿”。

尜尜儿做好后要煮,难熟,费柴禾。煮好以后捞出来就可以吃,方法像吃面条儿,可以用炸酱拌,也可以用卤拌。炸酱有多种,卤也有多种。讲究一点儿的还有菜码儿,一般没有。没有菜码儿不是因为别的,主要为了多吃点儿。如果说吃别的饭食是为了活命,那么吃尜尜儿是最功利的,为了干活儿。

只有干又重又累的活儿才吃尜尜儿,譬如打胚搭炕拔麦子扛粮食入库等等。原因很简单,尜尜儿抗饿。你想想,这么真材实料精工细出的东西,能不抗饿吗?记住,煮尜尜儿的汤不能扔掉。别忘了尜尜儿上面裹了一层白面,那汤相当于面糊糊。吃完尜尜儿喝碗汤,称作”溜缝儿”,把肚子装得满满当当的。都是干货。咯炸饸

炸咯饸这种美食至今依然没有占领广大的市场,只有在通州地区少数几个乡镇流行。但凡尝到这种美食的朋友,都会赞美不绝口。大小如鸡蛋,宽窄类瓶盖,呈椭圆形,是一层一层薄如春饼的面皮儿卷起来的。色焦黄,入口焦脆,有嚼头,味香浓郁,是餐桌上争抢尝鲜的妙品,更是佐酒的佳肴。据说此种美食与漕运有关。都知道山东人喜欢吃煎饼,当年运丁当中有许多山东人。他们引舟逆水一路北上,天庾正供抵通交粮,少则两三个月,多则半年。家里的母亲慈爱,老婆贤惠,尽可能多地把煎饼塞在运丁的身上,往往到了通州,煎饼还没有吃完。

运丁们余下的煎饼长了毛了,不能吃了,却依然舍不得随便扔掉,便送给通州土着,看能否喂猪喂鸡。土着们得到这么好的煎饼固然舍不得给畜牲吃,便有聪明人想出了办法,放在油锅里炸。这一炸不要紧,长了毛的煎饼不仅没有馊味,还焦脆可口,香味盈室。更有通州的聪明人,便大胆创新,翻转花样,增添佐料,百试百爽,于是乎一种新的美食便蓬蓬勃勃地诞生了。至于为何将这种美食命名为咯炸饸,不妨随意揣测好了。咯炸饸的制作首先要摊咯炸,类似山东的大煎饼。摊煎饼的原料可以是小米、玉米,也可以用高粱、小米。而通州人舍不得用小麦,就地取材,多用绿豆。绿豆也珍稀,又掺杂玉米。

常见的咯炸饸有三种,一是绿豆的,二是玉米的,三是绿豆与玉米混杂的,以纯绿豆的为佳。将绿豆或玉米泡好,用石磨磨成浆,这是摊咯炸最正宗的做法,后来有些人偷工减料,用绿豆面或玉米面直接搅成浆,效果差远了。用浆摊煎饼,煎饼是原味,什么材料就是什么味道。

通州人的创新贡献是,浆里加入了调料:盐、花椒、八角、桂皮、丁香等等,甚至还有五香面、十三香等合成的香料。摊煎饼用的是鏊子,一种古老的炊具,像一口倒扣着的锅。通州人没有这玩艺儿,便用大柴锅替代。用柴锅替代需要特殊的技巧,主要是锅的温度要适合,不能太高,也不能太低,温火微烫。要掌握好这火候,需要特殊的燃料,一般用的是玉米皮、高粱篾儿等低热量的柴禾。火不能太旺,又不能断火。先用热油擦锅,锅底儿上均匀地抹一层薄油。然后,将磨好的浆舀出来倒进锅里,用的是木勺,要立即摊平摊匀,火候到了,便可揭出一张薄薄的饼。饼揭出来之后,要把锅底蹭干净,用的是一把齐头的特制的炊帚,然后再把浆舀进锅里。

咯炸摊好了,摞在锅盖上,高高的,圆圆的,看着舒心爽快。第二步是将摊好的咯炸卷成卷儿,用浆糊将边沿处粘好,然后再把卷切成圆圈儿,将圆圈儿放进油锅里炸焦,捞出来便可入口。还有人在卷咯炸的时候,放一些肉馅或菜馅,这样切出来就要长一些,粗细如黄瓜,长短似手指,这样做出来的另一个名字,叫鹅脖儿。咯炸制作很繁琐,用料又很讲究,虽是美味,但不易推广。现代人越来越懒了,谁舍得用刷微信的宝贵时间做这些麻烦事呢。

大燎伙

老话说;”民以食为天”,人生天地间,谁人不食人间烟火?这里且不说方便快捷的民间小吃,如油饼、炸糕、大麻花; 包子、馄饨、驴打滚。也不说风味独特的各式糕点,诸如大八件、中八件、小八件、自来红、自来白、槽子糕、大缸炉、江米条、牛舌饼、蜜三刀、大糖枣、核桃酥、炸排叉等不下二三十种。家乡几近失传的着名美食——大燎伙(读作liǎo huo,也有写作“了花”的)。

大燎伙

谈起这种食品是长圆形的,看起来焦黄白亮,吃起来香甜酥软。是一种中间空心,入口即化,老少皆宜的食品。它的味道可以概括成五个字,即“香甜酥软糯”,其制作过程如下:先准备上好的糯米(当地人称江米)若干斤。外加白糖、碱面、白矾等辅料。后将糯米放入一大缸内,灌上净水,以刚好没入糯米为宜,等米均匀吸足水分后,捞出,控水分,稍许晾干,放在一个缸叉内,两三个人手拿专用的木榔头,你一下,我一下地反复捶打泡好的糯米,还要不时加入碱水和白矾水,直到锤打成胶状的面筋为止。将面筋取出。放在案子上,掺些糯米面,反复糅和几遍,擀成4—5毫米厚,直径50厘米左右的圆形栅子,切成1至1.5厘米宽,5厘米左右长的胚子,放在架子上,于室内自然阴干。本地多是直接从河北容城等县市购买胚子进行加工。

大燎伙

制好或买来胚子后,放在容器内码齐,用食用油泡好备用。另将油倒入锅内,烧成七成热,将胚子放在案板上,用水舀舀热油直接撩在胚子上,胚子受热急剧膨胀,翻过胚子再撩一遍,胚子再次膨胀。油温低了,继续加热。反复几次,直到成型为止,再将熬制好的饴糖汁均匀泼洒在上,使之成微黄色。现代工艺是直接将泡好的胚子放在热油锅内炸制,炸制过程中必须掌握火候,控制油温,慢慢炸成10多厘米长、约3厘米直径,中间空心的圆形半成品,也泼洒上饴糖汁。将炸熟的、洒上饴糖汁的燎伙放在一平底的器皿内,撒上白糖,在白糖中还要加些事先准备好的细馒头屑,两人反复颠簸,使之均匀沾上白糖。颠簸过程中,也必须掌握火候,热了,容易使白糖融化; 凉了,又沾不上白糖。或直接撒上加馒头屑的白糖,晾凉后,即成。

想当年,别有风味的大燎伙,无论在集市,还是在庙会,或物资交流大会上,都深受当地百姓欢迎,常常供不应求。小时候,我只吃过一回母亲买的大燎伙,但没吃够,吃了还想吃,香甜酥软糯的味道回味无穷,至今记忆犹新。据通县人民政府商贸委提供的《首届通州美食小吃节小吃名谱》(1992年)记载,参加小吃节的美食有1296种,唯有西集镇恢复了吉祥斋的传统美食——大燎伙,仅参观者品尝、购买,一时传为佳话。

本镇参加过小吃节的厨师李联回忆,当年他走访了所有乡镇、街道及个体摊位,只有西集镇制作了大燎伙这种美食,可见其唯一性。当然,现在,市、区有的糕点铺或食品厂也在制作和出售大燎伙,但自从小吃节到现在,西集地区一直没有人制作和出售这种美食。殷切希望西集的糕点美食制作者们,恢复本地的传统美食——大燎伙,并在原有基础上,有所创新和提高,为通州饮食文化发展,为继承和弘扬 “通州味儿” 做出应有贡献。1954年4月,印度总理尼赫鲁访问北京时,特别点明要品尝品尝通州大顺斋的糖火烧和西集的大燎伙。这充分说明:大燎伙这种传统美食,不但闻名通州、闻名北京,名扬津冀,而且传到全国,乃至世界了。

看了这么多 ,

团团的口水已经要掉在地上了,

都吃过这些的小伙伴应该才算真正的吃货吧!

还有什么通州你吃过觉得难忘的,

欢迎在评论区留言告诉团团哟~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