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字范文,内容丰富有趣,生活中的好帮手!
200字范文 > 国庆返程的行李箱什么样?塞满了父母的爱 | 豫记

国庆返程的行李箱什么样?塞满了父母的爱 | 豫记

时间:2021-03-05 20:11:31

相关推荐

国庆返程的行李箱什么样?塞满了父母的爱 | 豫记

国庆七天跟媳妇一起回河南老家,回来时行李箱塞得满满当当。嫁给一个河南人这么多年,她知道每次回家有几样东西是少不了要带的,方便胡辣汤料、芝麻叶、粉皮、红薯干,还有一大包花生米。

孔潭|文

离开了土地的农村娃,对土里生的花生分外亲切

今天的热搜有一条引起大家的讨论,国庆返程的行李箱,网友晒出被父母装的满满当当的后备箱和行李箱。

即使网购如此发达的今天,这些沾满老家泥土气息的土特产,仍会被我们雷打不动、跨越千里的人工搬运,就算是普普通通的花生米,也一定要带一点自家种的。

我的老家在豫西南,老家方言中连音很多,把三个音节的“落花生”连起来读,发两个音节“lua shier”的音。

有一个谜语,说麻屋子,红帐子,里面住着白胖子,说的就是花生。

虽然花生只是一种普普通通的农作物,但我对它总有一种说不清道不明的亲切情愫。

我小时候,就是上世纪九十年代,老家人只是零星种一些花生当零食吃。

那时农田里一眼望不到边的是绿油油一人多高的棉花,棉花籽榨的老棉油可以从年头吃到年尾,吃花生油的不多;也没人大规模种植花生,因为没有商贩来收。

不知道从哪年开始,花生逐渐代替了棉花,成为了老家人主要种植的经济作物,于是农田里变成了一眼望不到边的绿油油的不到膝盖高的花生秧。

容易上火的老棉油没有人吃了,改吃花生油;家里娃儿的学费,家人买衣服的钱,也主要来自花生了。

花生是所有植物中唯一地上开花,地下结果的。

在地面上开满一簇一簇黄色的小花儿,完成授粉后,花瓣落地化泥,花萼中间生长出细长而坚硬的“箭子”,使劲儿往土里拱,在黑暗潮湿的地下,箭子末端膨大,变形,变成了我们看到的花生的样子。

为什么花生的果实不长在地面上?我想这大概也是达尔文“物竞天择”进化论的又一个明证:这么好吃的花生,长在地面上,怕是早被麻雀、田鼠和野兔吃光了,而长在地下的则既安全又能吸收养分,于是只有长在地下的花生品种存活了下来,绵延至今。

正因为花生长在土里,花生的收获和一般庄稼的收获相比是很辛苦的。

花生秧还没有膝盖高,拔花生秧时只能撅着屁股,深深的弯着腰,拔一窝往前挪一步,半天下来累的腰酸背痛,直不起腰来。

还要选一个好日子,最好是雨过天晴,花生地里的土还保留着湿气,又没有很多水。

土壤太干,花生秧拔起来了,花生却很容易死死的嵌在土里收不上来;雨水太多,花生拔出来不方便晾晒,容易发芽,发霉。

但天气哪能年年都遂人心意,花生成熟了,收获期就那么几天,遇上什么天气都得去收。

前年秋天老家雨水太多,花生成熟时遇上十多天的连阴雨,花生田里已是汪洋泽国,没有办法,只能在齐膝的水里捞花生。

现在平原地区基本都普及机械化种植和收割了,省力了不少,但机器总是收不干净,机器收完了,在后面的土里刨刨捡捡,还能捡回来一大筐,辛苦忙活了一年,农民一颗也不愿意浪费。

你能一口气说出十种以上花生的吃法吗?

花生好吃,对吃食最讲究的中国人自然不会将它遗漏。

随便想一下就能想到十种以上的吃法:第一,生吃。刚从土里刨出来,用拇指肚揩去花生壳上沾着的泥土,剥一把来大嚼特嚼,嚼得嘴角泛起白色的花生浆液还停不下来。生花生吃起来格外清香甘甜。

生花生晒干了也好吃,甜味少了,多了一些香醇的味道,只有那些长在浅土里,瘦小干瘪的晒干了还保留着些许甜味,我爱人最爱吃的就是这种瘦果。

第二,凉拌生花生。生花生去壳去红衣,只保留鲜嫩的白色果仁儿,加细盐、陈醋、生抽,白糖,碎小米辣,滴几滴芝麻香油,这道菜醋不厌多,要多腌渍一会儿。没有鲜花生的季节,也可以用干花生泡涨了来做。

第三,煮熟凉拌。煮熟的花生米和煮熟的胡萝卜丁、芹菜丁一起凉拌。

第四,花椒香叶八角煮带壳花生。

第五,经典的下酒菜——油炸花生米。

第六,带壳炒花生,为了防止炒糊,一般要在铁锅里多放沙子,花生就埋在沙子里面来回翻炒。

除以上外,其他的深加工品就更是不胜枚举了,蒜香花生,咸干花生,老醋花生,盐水花生,酒鬼花生,鱼皮花生,糖霜花生,卤花生,花生牛轧糖,花生浆稀饭,榨花生油,做花生酱,花生奶,花生米可以整个的放进五仁月饼里,还可以打碎了和黑芝麻糊包进汤圆里。

四川内江还有一个专门做花生酥的,很有名,很好吃,在成都的大部分超市都能买到。

花生单吃好吃,和其他食材搭配也相得益彰。尤其是和豆干搭配。电影《超时空同居》里,佟丽娅想吃鸡肉,雷佳音跟她说“花生米跟豆干一起吃,能吃出鸡肉味来”。

大才子金圣叹被处死前,给儿子的临终遗言是“花生米与豆干同食有火腿味”,嵇康临死前担心《广陵散》失传,要求再抚琴一曲,金先生在临死前则惦记着自己琢磨出来窍门儿失传,都这个时候了还在研究吃,这是书生的豁达,也可见花生这种寻常小食很受欢迎。

小学语文课本里有一篇许地山的《落花生》,文章里的父亲教育子女们,不要像苹果石榴那样招摇,要像花生一样默默成熟,即使外表不好看,但一定要实用。

对花生的亲切,来自对亲人和故乡的眷恋

小时候,开小卖部的大外爷总是在我的衣服口袋里塞满喷香的炒花生;父亲出趟远门,带回来的糖霜花生,让第一次吃到这种美味的农村娃至今念念不忘。

家里的几亩薄田,在夏天用麦子供应了一家人的口粮,在秋天又用花生提供了全家一年的开销。

考上大学那年,和父亲一起坐了三十多个小时的火车去遥远的城市求学,一路上不知道听了多少遍耳熟能详的“啤酒饮料矿泉水,花生瓜子八宝粥”。

工作后在他乡安家,每次回去看望父母,临走时旅行箱里必定被塞了一大包母亲亲手剥好的花生米。

如今大外爷已阴阳两隔,父母两鬓添霜,我也已为人父。

儿子喜食花生,虽然他年龄尚幼不一定听得懂,将来可能也难再体验到种花生、收花生的艰辛和不易,但我已经在给他讲他的父亲有关花生的经历,讲老家的人,讲老家的事,讲老家的土地,讲我们如何从过去到现在,从村野到都市,又如何的根在老家,故土难离。

又到了收花生的季节了。

(图片来源于网络)

作者简介

窦渊,笔名孔潭,南阳人,现居成都,供职于某金融机构。

推荐阅读

豫记·甄选河南好物

识别下方二维码,添加小秘书微信号

进入“豫记·河南好物群”,获取更多豫地风物。

(添加时请备注“豫地风物”)

© THE END

欢 迎 投 稿

邮箱 yujimedia@

豫记系头条号签约作者

本账号是网易新闻·网易号家乡特色签约作者

商务合作请加微信:salome1203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