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字范文,内容丰富有趣,生活中的好帮手!
200字范文 > 禅茶 | 茶禅一味

禅茶 | 茶禅一味

时间:2022-05-08 20:00:25

相关推荐

禅茶 | 茶禅一味

点击“蓝字”关注 < 海口心灯讲堂 >

茶禅一味

赵州禅师有一个着名公案,就是每当有新到的僧人,他总是会问:“你来过这里吗?”僧人说:“来过。”他就会说:“吃茶去。”

然后他问另一位新到的僧人:“你来过这里吗?”那人说:“没来过。”他也会说:“吃茶去!”

寺院的院主看了大惑不解,就问道:“为什么来过的您也说吃茶去,没来过的也说吃茶去呢?”

赵州禅师于是叫院主的名字,院主答声。赵州禅师就说:“吃茶去!”

这个公案可以参的地方很多,例如道在寻常日用间,例如平等对待,例如任运自在等等。

历来有许多人解过这个公案,我们今天换一个角度来看看喝茶这件事,在禅宗的修行里占了什么样的位置。

喝茶在从前佛教的丛林是很重要的事,特别是禅寺都设有“茶头”,就是掌管喝茶的人,他的职司包括佛前献茶、众中供茶,或客来飨茶等,凡是有关喝茶的事都是由他主掌。

在大丛林里,茶头往往不只一位,而且在首座寮、维那寮、知客寮、侍者寮都设有茶头一职,称为“四寮茶头”,每位茶头下面还有几位杂役供使令,称为“茶头行者”,这样算起来,一座寺院里就有十几位专门以茶为职的人,人数不能说不庞大了。

丛林里还设有“茶堂”,有的是方丈待客之地称为“茶堂”,也有另设茶堂的。

每天有固定时间喝茶,喝茶时要打“茶鼓”通知所有的僧众。有一些寺院门前还特设“施茶僧”,为游寺或朝山的人施茶。

在“百丈清规”日用规范里曾说:“茶汤之礼乃丛林重要行事,不得慢易仓皇,列位时不得缺席。”

又说:“若有茶,就座不得垂衣,不得聚头笑语,不得只手揖人,不得包藏茶末。”

可见喝茶规矩很多,是一件庄严、清净的事,也可说是修行的一部分、禅定的功课。

特别是坐禅时,每坐完一炷香就要下座饮茶,以提神益思,利于开悟。

早上起床时,禅僧要先饮茶再礼佛,饭后也是先饮茶再做佛事,因此,一般禅僧一天喝几十碗茶是很普通的。

唐朝以前,寺院里喝的是“加料茶”,就是和香料、果料同煮,称为“茶酥”,到唐代以后,禅茶大盛,遂成为单纯饮茶,不再加味了。

禅僧的善于做茶、善于饮茶、讲究茶礼,都对民间产生了巨大影响。

例如中国许多名茶是寺院种植和制作出来的,像碧螺春茶,产于江苏洞庭山碧螺峰,原名为水月茶,是洞庭山水月院山僧首先制作的。

乌龙茶的始祖福建武夷山的“武夷岩茶”,宋元以来以武夷寺僧制作的品质最佳。

明代僧人制作的“大方茶”,则是安徽南部“屯绿茶”的前身。例如现代人所喜爱的紫砂陶壶,是明代江苏宜兴金沙寺的一位老僧创制的,后来成为宜兴壶的代表。

例如被喝茶的人奉为“茶圣”、“茶神”的陆羽,他出身于寺庙,一生的行迹也没有脱离过寺庙,他的经典作品《茶经》就是遍游各地名山古刹,亲自采茶、制茶、品茶,并广泛吸收僧人的饮茶经验,加以总结的成果。

唐代封演的《封氏闻见记》里说:“开元中,泰山灵岩寺有降魔师大兴禅教,学禅务于不寐,又不餐食,皆许其饮茶。人自怀挟,到处煮饮。从此转相仿效,遂成风俗。”

我们想想那时的禅僧带茶壶到处煮饮的情景,特别有一种亲切之感。

不只是喝茶,茶的比赛也是从前在寺庙里就有了的,宋代着名的浙江余杭径山寺,经常举行由僧人、施主、香客共同参加的茶宴,进行品尝、鉴评各种茶叶的品质,称为“斗茶”。

当时还发明了把嫩芽茶碾成粉末,用开水冲泡的“点茶法”,这种喝茶的方法后来传到朝鲜和日本,成为“抹茶”,日本人至今还喜爱这种方式,可惜在中国已经失传了。

读了许多禅寺与茶的相关记载,使我们知道茶与禅可以说是“茶禅一味”,因为茶也可以导引我们的心灵通向单纯、超越、无争、宁静、自由,使人能自然地通向禅道,那种纯朴无华、庄严和谐的风格对于禅定也大有功益。雪窦禅师有一首偈颂:

前箭犹轻后箭深,

谁云黄叶是黄金。

曹溪波浪如相似,

无限平人被陆沉。

这虽不是写茶的诗,但把“黄叶是黄金”拿来形容茶禅之味,却是非常恰当的,对庸俗以黄金为贵的人,可能把禅心茶道看成黄叶一文不值,而对清越高迈的人,一壶好茶比黄金为贵,更不用说茶里有觉悟与菩提之思了。

曹溪禅海的波浪今犹在!可惜的是我们继承了茶的雪沫乳花,却很少人愿意从金黄色的流金岁月中,看看那清湛盈满的心水罢了!

文字 | 《林清玄说禅》

图片 | 百度图库

编辑 | 曹溪慕欣

审核 | 法平法师

关注

长按识别二维码

关注我们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