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字范文,内容丰富有趣,生活中的好帮手!
200字范文 > 中国传统文化 云南现代服饰文化 节奏与韵律

中国传统文化 云南现代服饰文化 节奏与韵律

时间:2024-02-22 20:02:27

相关推荐

中国传统文化 云南现代服饰文化 节奏与韵律

本文乃作者琴雪讲文化原创,未经允许请勿转载,图片来源于网络,如侵权请联系删除,谢谢

节奏与韵律常常是对听觉感官而言的,它们用于形容某一歌曲音乐具有鲜明的节奏、韵律感,但现阶段我们把它扩展运用于视觉艺术中时则主要指:物象的排列组合形式给人节奏韵律的感受。这其中包括几种形式:第一,合适的重复运用,使其产生重复运用的形式,此种形式能把控合理的重复间隔,一经连贯起来就会在视觉整体体验时激发出具有节奏的心理感受;第二,渐变排列的形式,元素对象按照一定渐变规律,如从大到小、从多到少、从长到短、从左至右等,使视觉感受到有规律连贯的韵律效果。在节奏与韵律形式美学的引导下,设计中所运用的元素不一定要特别丰富,但却具有重复运用形势下的规律变化美,具有较强的感染力,是一种变化中寻求规律,规律中充满变化的结果。

云南少数民族传统服饰中的节奏、韵律具有特色。以图案纹样为例,它是云南少数民族传统服饰中最引人注目的焦点之一,它之所以深入人心,除了其工艺的精致、色彩的艳丽外,还有它在服饰上充满节奏感的重复构成形式,这种形式从视觉上给人反复出现的印象,无法轻易忘怀,因此成为打动人之亮点。之前我们也讲过,刺绣图案纹样往往出现在袖口、衣服下摆、门襟沿口等位置,整体上呈横向条状、块状的拼镶形式,它们有大面积底色作为映衬,通过左右对称、上下内外重复呼应给予人们强烈的视觉感受,从而形成视觉节奏感。

又如,云南少数民族服饰中,妇女们的下装类别中有种通过特别工艺而制成的裙子一百褶裙。此种裙子在云南许多少数民族地区都流行穿着,如彝族、苗族等,它的款式和简裙相比其空间量较大,一般以圆摆喇叭裙样式呈现,裙长多及膝,外露出双腿的下部,以绑腿配之,显得民族韵味十足。百褶裙最大的特点就是它的裙褶,裙褶以一条条棱褶的形式密密布满整条裙子,据说普通一条百褶裙上的褶量就至少有300多条,这些褶通过特殊的工艺加工制作而成,一般要历经几十道工序,是耐心和技巧的共同呈现。制作者先用线将一块平面布料缝上褶, 然后上浆,卷成筒状装入竹简中进行蒸煮,从而使褶成型,在这个过程中要反复上浆与蒸煮,直到褶成型不轻易散开。接着将固定褶型的线拆去,再在这些有褶的裙上做刺绣装饰,装饰一般以挑花绣为主, 一方面是丰富装饰效果,另一方面也是为了再次固定褶型而必须进行的过程,在上百条起褶的沟道中一点一点进行刺绣,其工程量和耐心度可见不一般。

当百褶裙完成时,褶在光线下所形成的明暗起伏,赋予了裙子特殊的视觉肌理效果。尤其是当裙子穿上身时,它围绕我们的腰臀按环形形式从左到右、从前至后的渐变排列形式,给人强烈的韵律感,同时,刺绣纹样在褶的作用下也呈现出虚实变化,给人以若隐若现的穿插重复韵味。裙子的褶纹肌理让裙摆也具有弹性收缩的动感,这就如手风琴一般,具有来回荡漾的动感,充满节奏的连贯性。具有动感的形式美,学观动感,指运动效果,相对于静而言,具有时间、空间的变化性。我们在这里提到的动感是针对视觉动感来谈的,它是通过视觉元素来构成的一种心理感受 ,这就如直线,单一时间、空间内看它就是静止的线条,当我们对线加上箭头时,它立马就变成了有方向性的符号,具有指引性动感效果。

同时直线与曲线相比,直线的静态感大于曲线,曲线具有更强的动态变化,这就是视觉动感。在云南少数民族传统服饰中那些与底色进行对比的一组组图案纹样,花色感十足,它们是各种造型和颜色的组合,因此与服饰整体效果相比更具有动感,尤其是它们与大而积整块底色搭配时,成为穿插于底色间的点缀,细碎而精致,给人以视觉上的热闹活泼之美。云南少数民族传统服饰中的动感除了视觉动感形式外,还包括一种实际动感效果,这和之前通过图像感受所引发的心理动感不同,它打破的是静态服饰的视觉效果,以直接的动感效果来丰富视觉感受,给予服饰另一层面的美。如果说视觉动感只是一种静态形势下产生的心理动感感受,那么为了丰富视觉感受,我们另外还采用能为服饰带来直接动感效果的形式,这是服饰中全方位设计的表现,尤其是考虑到服饰与人的关系,当人穿着服饰进行活动时其效果就会呈现。

这和我们用波西米亚民族服饰中的流苏元素作为现代服饰装饰的效果相同,现代服饰常将服装下摆、肩部、裤腿处装饰上流苏,当静止时,这些流苏就如帘子般具有若隐若现的半透视效果,增加了服饰的线元素构成。而当人们穿着服饰进行活动时,这些流苏就开始在身上荡漾,营造出服装的动态效果。再如,女孩子们在夏天常穿着的喇叭裙、太阳裙,当一般活动时它的形式是有垂褶的裙子,但当人们转动身体跳圈时,裙摆又敞开成圆蓬状,使服装在人的活动作用下具有了另一种形态。因此,这里的动感是由穿着者运动而产生的,服装中的“动”打破的是静态服装视觉心理上的“动”。

云南少数民族妇女爱美,希望能在任何时候让人感受到美。如她们喜欢在身上,尤其是腰上、臀后,裤脚、袖口、胸前、头部等地方垂缀银饰、线、绒球、布带、串珠等,这些部位常常是人活动时常扭动的地方,她们在这些地方进行相关装饰,一方面是从视觉审美上的装饰添加,另一方面更是对人运动状态时美的设计,在运动中,通过这些垂缀以增加服饰的“动感之美”。云南少数民族为了增加服饰的视觉效果,将“动"状态引人,作为设计的考虑,使服装“活起来”,尤其是他们热爱劳作,热爱唱歌跳舞,在这样的状态下刚好强化出这种“动感之美”,它比静态服饰更具层次效果。

参考资料《中国民族服饰》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