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字范文,内容丰富有趣,生活中的好帮手!
200字范文 > 以旧题写新词 曹操对“建安风骨”的诞生有哪些影响?

以旧题写新词 曹操对“建安风骨”的诞生有哪些影响?

时间:2024-01-31 17:38:47

相关推荐

以旧题写新词 曹操对“建安风骨”的诞生有哪些影响?

提及东汉末年至三国时期,想必大多数人脑海之中浮现的都是如官渡之战、赤壁之战那般诸侯间互相攻伐的盛大场面,无数经典在其中上演,直至现在都还令人回味无穷。

但是,那个时代绝非只有血腥的打打杀杀,在文学上同样也有出彩的一面,那就是“建安风骨”。而建安风骨的诞生与传播,则与曹操及其势力集团有着密切关系,说是一手造就也并不为过。

曹操本人的高远志向是建安风骨的重要内涵

自西汉“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以来,对儒家经典做出释义解释就成了文学界的主流。文学成了政治的附庸,很少有人能够脱离这种大环境,相对应地,真正具有文学性的文章就变得少了起来。虽然在这期间也出过不少如司马相如、杨雄的大辞赋家,为当时的文学界带来一股生机之风。

但辞赋文体本身更注重格式铺陈,要求文章句式一一对应起来,这很大程度上限制了文章思想性的展开和道理的说教。久而久之,文学界的创新就变得消极起来,一片死气沉沉的模样。

到了东汉末年,宦官与外戚相继把控朝政,政治无比黑暗,贪污腐败成为常态。但正所谓乱世出英雄,曹操便是其中的典型。从早期做官开始,曹操就展现出一股锐意革新、励精图治的姿态,与腐败的东汉政府显得格格不入。

而在自身才能和家世的支持下,他也获得了不小的成功,治理洛阳时“京师敛迹,无敢犯者”,惩治贪官时“政教大行,一郡清平”。其后他更是因为不满董卓的蛮横专行选择“散家财,合义兵”,号召天下诸侯来讨伐董卓,如一个正义使者般。

在数年的行军打仗、东奔西走中,曹操见识到了太多人世的悲欢离合,对当时普通人所遭受的苦难和困境也有了更深的体会。因此,在他的诗歌中,常常流露出对下层民众的同情和怜悯,同时表达出希望自己能够一统天下来结束这种情况的远大志向,整体风格开朗宏大。

随着曹操文学造诣的提升和思想的越发成熟,当时的文学界就如同被灌注了一股清流般变得活跃起来,建安风骨便在这样的情况下形成。当然,一统天下只能是曹操的专属,忧国忧民、建功立业才是主要内涵。

此外,曹操当时的事业正处在不断上升当中,无论是官渡之战的大胜还是北征乌桓的顺利,都是其军事实力不断扩张和强盛的重要体现。虽然后期因为赤壁之战的失败导致其统一进程一度停滞,但总体来说,曹魏的实力一直居于三国首位,这是毋庸置疑的。

在这种硬实力的支撑下,曹操整个人的心理活动也变得气势磅礴起来,大有一股吞吐山河的魄力,整个曹魏势力也受其感染,整体比较积极向上、流露出自信之感,这也是建安风骨的重要内容。

曹操的人才培养或拉拢手段也是一大关键

要想在乱世之中取得胜利,不断获得人才以扩充自己的势力是重中之重,曹操在这一点上做得实在出色。曹操在选拔人才时曾多次强调“唯才是举”,只要品行、才能过硬,就算家世低下、出身卑微也能够获得重用。

“山不厌高,海不厌深。周公吐哺,天下归心”得足以表明他对人才的渴望。甚至于就连原本是处于敌方阵营的人,只要表现出足够的才能,他也愿意使其为己所用,“建安七子”中的陈琳、王粲便是如此,张绣更是一个极端例子。

这些举措极大改善了当时富家豪强垄断政治的恶劣情况,“由是天下之士莫不以廉节自励,虽贵宠之臣,舆服不敢过度”,在增强了曹操自身实力的同时,也使其管理下的社会整体风向趋于良好。

在这种环境影响下,本来就有着救国救民思想的文人们自然对建立一个美好国家的愿望更加热切。他们自发组成团体,以诗词歌赋来表达自己的心情和志向,以“三曹”和“建安七子”为首的团体则成了建安风骨文学的核心代表人物,对这种文体的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

曹操自身的地位及影响力推动了建安风骨的盛行

作为曹魏政权的实际掌控者,曹操当时所拥有的权利是极大的,旁人自然便想与其拉近关系从而获得一些好处,从他的兴趣爱好入手来实施讨好则是一个很好的方法。

既然曹操偏向喜欢建安风骨一类的诗,那么无论是出于喜欢还是模仿,都可以将自己的文学风格转到这上面来,万一获得了他的赏识,那便是大富大贵。就算不考虑其他,仅仅只是学习这种文体,也算是符合了社会大潮、君王所好,不会有任何损失。

除了曹操本人的影响力之外,其实他的文学造诣也是较高的。首先在思想上,他打破了汉末以来的奢靡颓废之风,使建安风骨中的大气磅礴成为社会主流。就算偶尔会流露出“人生苦短、譬如朝露”这样感慨时光易逝的消极之言,但他的表达重点却并不在此,积极、开朗、大气仍是主流。

在技巧上,他以汉乐府的旧题写新词,并且把原先汉赋中“颇伤辞费”的缺点改正,形成雄健深沉的风格,这也是文学上的一大创新。可以说,仅凭文学上的造诣,曹操的建安风骨就足以让一大批人学习了。

总结

作为具有划时代意义的文体,建安风骨的诞生与曹操的关系是密不可分的。但是,建安风骨又并不仅仅只是曹操一人的思想言论,它是一个时代的文人家国情怀的体现,对和平社会的向往,对自身能够报效国家的渴望。虽然曹魏已经灭亡,但这种思想内涵却长久地保存并流传了下来,融入了以后历代文人们的思想体系之中,成为中国文化的一部分。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