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字范文,内容丰富有趣,生活中的好帮手!
200字范文 > 江苏南京又一地标寺庙 古风古韵香火旺盛 好多游客却读错名字

江苏南京又一地标寺庙 古风古韵香火旺盛 好多游客却读错名字

时间:2020-01-12 16:25:51

相关推荐

江苏南京又一地标寺庙 古风古韵香火旺盛 好多游客却读错名字

栖霞寺位于江苏省南京市东北二十余公里处的栖霞山(原名“摄山”)上,是江南三论宗祖庭。

栖霞寺始建于南齐永明七年(489年)。南朝刘宋泰始年间(465—471年),山东平原鬲县(今山东德州市东南)居士明僧绍曾经在栖霞山结庐隐居,“抗迹人外”“不事人世”20余年。刘宋末年,名僧法度禅师来到南朝都城建康,并赴栖霞山讲授《无量寿经》。法度禅师深通佛理,持律精严,“备综众经,而专以苦节成务”。所以,明僧绍待之以师礼,密切交往。

南齐永明七年(489年)正月,明僧绍舍宅为寺,供法度禅师居住,并称之为“栖霞精舍”,“栖霞寺”由此创立。

历史上,栖霞寺几易其名。南齐永明时期初建时称“栖霞精舍”,唐时易名“功德寺”,南唐时改寺额为“妙因寺”,宋太平兴国五年(980年)改称“普三寺”,宋景德四年(1007年)改称“栖霞寺”,后又更名“崇报寺”“虎穴寺”。明太祖洪武二十五年(1392年),朱元璋敕书“栖霞寺”并一直沿用至今。

南朝时期,王公贵族大都崇信佛教,对栖霞寺大加营建,他们集资开凿了石窟“千佛崖”,内雕刻有大小佛像999尊,最高达两米。栖霞寺由此成为“南朝四百八十寺”中最著名的寺院。梁元帝萧绎曾经撰写《摄山栖霞寺碑铭》将栖霞寺描摹得如同化外仙境一般。

梁代武帝期间,辽东名僧僧朗法师研究“三论”及《华严经》尤深,曾经驻锡栖霞寺师事度法,弘扬“三论”,深受梁武帝器重。后来,其弟子僧诠、嗣孙慧布继续住持栖霞寺,“三论”佛法由此隆盛并创立“三论宗”法派。由此,僧朗被后人尊称为“三论宗初祖”,栖霞寺也被尊为“三论宗祖庭”。

隋朝文帝杨坚于仁寿元年(601年)六月颁布《舍利子诏》“分道送舍利,先往蒋州栖霞寺,及三十州次五十三州等起塔”。于是,栖霞寺便建立了留存于今、全国仅存不多的舍利石塔,并成为当时舍利塔之首。

唐代高祖李渊曾经将栖霞寺更名为“功德寺”,建梵宫殿宇49所。唐代高宗李治于上元三年(676年)将该寺更名为“隐君栖霞寺”立御制“明征君碑”以表彰当年明僧绍舍宅建寺之功。唐代“会昌法难”隐君栖霞寺遭毁。唐宣宗大中五年(851年),栖霞寺被重建于原址。

中唐时期栖霞寺更名为“妙因寺”并重建舍利塔。北宋太平兴国五年(980年)更名为“普云寺”。宋代真宗景德年间(1004007年)改称“栖霞禅寺”,后来一度更名为“严因崇报禅寺”“景德栖霞寺”“虎穴寺”等。明代洪武二十五年(1392年),太祖朱元璋敕赐寺名“栖霞寺”,一直沿用至今。

栖霞寺占地40余亩,有山门、天王殿、毗卢殿、藏经楼等大小殿堂几十所,珍藏有《大藏经》7000余卷,另有各种书籍14000余册。寺外右侧是舍利塔,始建于隋文帝仁寿元年(601年),后唐时重建。舍利塔用白石砌成,八角五级高约15米,须弥座以五层密檐式塔室构成。全塔结构精巧雕刻华丽,人物细致栩栩如生,堪称国内古代舍利塔精品。从舍利塔往东便是千佛岩,遍山岩石上大小石窟近百个,内有不等大小佛像500余尊,最大佛像为高约10米的无量寿佛,左右两侧为观音、大势至菩萨立像。

目前,栖霞寺设有中国佛学院栖霞山分院,分院是我国佛教教育基地之一。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