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字范文,内容丰富有趣,生活中的好帮手!
200字范文 > 流行性腮腺炎的诊断及鉴别诊断

流行性腮腺炎的诊断及鉴别诊断

时间:2020-10-15 05:02:55

相关推荐

流行性腮腺炎的诊断及鉴别诊断

【辅助检查】1、周围血象白细胞计数大多正常和稍增加,淋巴细胞相对增多。有并发症时白细胞计数可增高,偶有类白血病反应。2、血清和尿淀粉酶测定90%患

1流行性腮腺炎的诊断及鉴别诊断

【辅助检查】

1、周围血象 白细胞计数大多正常和稍增加,淋巴细胞相对增多。有并发症时白细胞计数可增高,偶有类白血病反应。

2、血清和尿淀粉酶测定 90%患者的血清淀粉酶有轻至中度增高,尿中淀粉酶也增高,有助诊断。淀粉酶增高程度往往与腮腺肿胀程度成正比,但其增高也可能与胰腺和小肠浆液造酶腺病变有关。

3、血清学检查

⑴中和抗体试验:低滴度如1∶2即提示现症感染。近年来应用凝胶内溶血法(Hemolysis-in-Gel法),与中和试验基本一致,而比中和抗体的检测简便迅速,但方法上还需进一步改进。

⑵补体结合试验:对可疑病例有辅助诊断价值,双份血清(病程早期及第2~3周)效价有4倍以上的增高,或一次血清效价达1∶64者有诊断意义。如条件许可,宜同时测定S抗体和V抗体。S抗体增高表明新近感染,V抗体增高而S抗体不增高时仅表示以往曾受过感染。

⑶血凝抑制试验:受病毒感染的鸡胚,其羊水及尿囊液可使鸡的红细胞凝集,腮腺炎患者的恢复期血清有强大抑制凝集作用,而早期血清的抑制作用则较弱,如两次测定效价相差4倍以上,即属阳性。

⑷病毒分离:早期病例,唾液、尿、血、脑脊液以及脑、甲状腺等其他组织中可分离出腮腺炎病毒。手续较繁,目前无条件普遍开展。

⑸肾脏受累时可出现蛋白尿,红白细胞等,甚至类似肾炎的尿的改变。

2流行性腮腺炎的诊断依据

I.病史:发病前2—3周有腮腺炎接触史。

2.腮腺肿胀,或可伴颌下腺、舌下腺肿服,合并脑炎、胰腺炎、皋丸炎者可有相应临床表现。

3.化验检查:血白细胞汁数正常或减少,淋巴细胞相对增多,在发牛脑炎或皋丸炎时白细胞可增高,血、尿淀粉酶增高,血清抗体测定早期抗s抗体增高,双份血清抗v抗体滴度1个月内升高4倍以上。

4.应注意与下列病症相鉴别

(1)急性颈部及耳前淋巴结炎:多有局部病灶(如中耳炎、咽峡炎等),肿块边缘清楚,质地较硬。血自细胞汁数及中性门细胞一般升高。

(2)化脓性腮腺炎:多发生:于慢性感染,全身抵抗力降低之后,腮腺肿胀为一侧性,边界较清楚,局部红肿热痛,压迫耳下肿胀部位可见有脓液白腮腺导管门排出。

3慢性复发性腮腺炎的诊断依据

1.慢性复发性腮腺炎

(1)好发于5-10岁儿童;

(2)腮腺反复肿痛,呈周期性发作;年幼者,间歇期短;

(3)腮腺导管口有脓液或混浊粘状分泌物排出;

(4)腮腺造影示主导管及腺内导管无异常;末稍导管呈点状、球状扩张、排空迟缓;

4慢性阻塞性腮腺炎的诊断依据

慢性阻塞性腮腺炎

(1)中年患者多见,多为单侧受累;

(2)轻度口干,口臭,晨起有“硷味”液体自腮腺导管口流出;

(3)腮腺轻度肿大,有混浊粘稠分泌物自导管口排出;

(4)腮腺造影示主导管、叶间、小叶间导管部分狭窄、呈腊肠样改变;

5关于流行性腮腺炎

什么是流行性腮腺炎

病因病理

普通康复疗法

中医分型与中药治法

现代西医西药治疗方法

预防与护理

流行性腮腺炎(简称“流腮”)是由流腮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以非化脓性腮腺肿痛为

征,病毒可侵及各个脏器.好发于3~5岁小儿,属中医“痄腮”、“蛤蟆瘟”等范畴。

病因病理

中医学认为腮腺炎病因为感受风温邪毒,风温邪毒从肌表口鼻而人,侵犯足少阳胆经,少阳受邪,热循经上攻腮颊,与气血相搏,气滞血郁,运行不畅,凝滞腮颊,故局部漫肿、疼痛.热甚化火,出现高热不退,烦躁头痛,咀嚼困难.

西医认为腮腺炎的病原体矗一种粘液病毒.病毒通过飞沫传播侵入口腔粘膜后由上皮组织增殖后进入血液引起病毒血症,然后定位于腮腺或其他器官.主要病变为腮腺体及周围组织充血、肿胀及水

肿,被膜上可见点状出血,或侵入其他器官如睾丸、卵巢、胰腺等引起炎症.

治疗

(一)普通康复疗法

患者应卧床休息,流质或半流质食物,注意口腔卫生,隔离患者至腮腺肿胀消退后为止。对易感者采用病毒活疫苗作喷喉或气雾免疫,保护串可达100%。

(二)中医分型与中药治法

1.温毒袭表

轻微恶寒发热头痛,一侧或两侧耳下腮部肿大,压之疼痛有弹性感.

[治法] 清热解表,疏风散结。

[方药] 银翘散加减:银花45克,连翘45克,荆芥7克,薄荷7克,芦根45克,僵蚕7克,夏枯草45克,板蓝根16克,甘草7克。

2.热毒蕴结

壮热,烦渴,头痛,烦躁,腮部漫肿,疼痛拒按,心烦呕恶,便秘尿赤,舌虹苔黄,脉弦数或洪数.

[治法] 清热解毒,软坚散结。

[方药] 普济消毒饮加减:黄芩16克,黄连16克,玄参45克,牛蒡子7克,升麻7克,马勃7克,薄荷7克,柴胡45克,枯梗7克,板蓝根45克,僵蚕7克,连翘45克,橘红7克,甘草7克。腮部漫肿、硬结不散加夏枯草45克、海藻45克、昆布6克,高热便秘加大黄45克、玄明粉45克。

3.邪陷心肝

腮部肿胀,高热不退,嗜睡,项强,呕吐,甚则昏迷,抽风。舌质虹绛.苔黄糙,脉洪数。

[治法] 清热解毒,熄风慎惊.

[方药] 普济消毒饮加减,加服安宫牛黄丸,嗜睡昏迷加紫雪丹、至宝丹.也可用清开灵注射液,

4.毒窜肝经

腮部肿胀,发热,男性睾丸肿痛,女性少腹痛.舌质偏虹,苔黄,脉弦数.

[治法] 清泻肝胆,活血止痛。

[方药] 龙胆泻肝汤加减:龙胆草45克,生山枝45克,橘核45克,川栋子45克,元胡索7克,桃仁7克,黄柏7克,柴胡7克,黄连7克,荔枝核45克。

(三)现代西医西药治疗方法.

早期重症应用抗病毒药,磺胺药及抗生素对本病无效。

(1)病毒灵每次0.1一o.2克,每日3次,

(2)病毒唑每次o.1一o.2克,肌注,或每次o,2一o.3克,静滴,均每日2次.

(3)高热不退、腮腺肿痛剧烈,可给予强的松5—10毫克,每日4次,短期使用3~5日.

(4)并发睾丸炎时用己烯雌酚1毫克,每日3次:并发胰腺炎可酌用解痉药阿托品、654—2等.并发脑炎,有颅内压增高者,可静脉滴注20%甘露醇,利尿剂等.注意掖体摄入,必要时补液.

(四)中成药治疗

(1)五福化毒丸:每次1丸,每日2次,开水送服。用于絷毒蕴结证。

(2)板蓝根冲剂:每次1包,每日3次,开水沖服。用于温毒在表证。

(五)外敷疗法

(1)大黄4.5克,胡黄连、胆南星各6克,吴茱萸9克。共研细末,以醋或清水调匀,压成饼状,敷贴涌泉穴,纱布覆盖固定,每日1次。

(2)新鲜仙人掌1块,去刺,捣泥或切成薄片,贴患腮,每日1~2次.

(3)青黛粉2克,醋或清水调成糊状,涂患腮,每日2~3次。

(4)紫金锭(即玉枢丹)o.s克或如意金黄散2克,清水调匀后涂患腮,每日2—3次.

(5)赤小豆30克,大黄25克。共研细末,鸡蛋清适量,调成糊状,涂患腮,干则再涂,不拘次数.

(六)针刺穴位疗法

主穴取少商、合谷、商阳,配穴取颊车、风池、大椎。强刺激。捻转进针,不留针,每日1次。

(七)艾灸疗法

(1)灯火灸:采用小艾条1端桐油少许,点燃后对准患侧列缺穴,迅速点灸,一触即起,穴位处发出清脆的“喳”一声响即可,治愈高。采用同样方法点灸耳尖穴治疗均愈。

(2)火柴灸:用划燃后火柴棒呈垂直方向迅速按于角孙穴之中央,火灸后皮肤发红或呈白色,伴并发症配合针刺大迎和外扁桃穴,强刺激,不留针。每日1次,5天为l疗程.

(3)温和灸,于角孙穴处施温和灸,每次灸30分钟,灸至局部发虹或发热加灸阳池、曲骨穴.

(八)饮食疗法

(1)牛蒡粥:牛蒡根30克(或牛蒡子打碎20克),粳米60克,白糖适量.将牛蒡根煎汁去渣,取汁100克:再把粳米洗净煮粥,人牛蒡汁调匀,加白糖调味.每日2次,温股.可疏风散热,宣肺透疹,解毒消肿.适用于腮腺炎、咽喉炎、扁桃体炎以及麻疹透发不畅.注意:小儿气虚腹泻者忌用.

(2)绿豆菜心粥:绿豆60克,白莱心2个,粳米50克.将绿豆,粳米洗净,加水适量,煮烂成粥前加入白菜心,再煮20分钟,每日2次,连吃4次。可清热解毒。适用于小儿腮腺炎。

(3)银翘粥:鲜银药30-50克(干品15-30克),粳米20克,连翘10克,冰糖适量。先煎银花、连翘,取汁去渣,将粳米洗净后煮粥,待粥将熟时,入药汁共煮至熟,加入冰糖调味。分2-3次服完。清热解毒。适用于小儿腮腺炎,麻疹出现前期,也可防治小儿痱疖。

(4)龙衣粥:龙衣(蛇蜕)6-10克(10岁以下儿童用6克,10岁以上用10克),粳米30克,白糖适量。先把龙衣洗净后切碎为细末,然后与淘净的粳米、白糖同煮成粥。每日1-2次,空腹温服。连服2日。可袪风消肿。适用于小儿腮腺炎。

(5)板蓝根粥:板蓝根30克,夏枯草20克,粳米30克,白糖适量。将上二味药煎水,取汁去渣,加入粳米、白糖、同煮为粥。每日2-3次,温热服。可清热解毒。凉血散结。适用于腮腺肿痛发热有硬块者。

预防与护理:

1.痄腮流行期间,易感儿应少去公共场所,以避免传染。

2.发现患儿应及时隔离治疗,直至腮肿完全消退。有接触史的易感儿童留观3周,可用板蓝根15-30克煎服,或服板蓝根冲剂,每次1包,每日3次,连服3-5天。

3.发热期间应卧床休息,饮食以流质、半流质为主,忌肥腻、辛辣、坚硬及酸性的食物。

4.室内空气流通,避免复感染外邪。

5.保持口腔清洁。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