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字范文,内容丰富有趣,生活中的好帮手!
200字范文 > 最新权力观之我见论文范文汇总(大全13篇)

最新权力观之我见论文范文汇总(大全13篇)

时间:2023-02-25 14:50:55

相关推荐

最新权力观之我见论文范文汇总(大全13篇)

有关权利的议论文

总结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认知自我,发现自己的潜力和不足。可以运用排比、对比等修辞手法,让总结更加生动有力。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总结范文,希望能给大家提供一些写作的灵感和参考。

权力观之我见论文范文汇总篇一

“阳光总在风雨后”,经历过磨难困厄便会收获财富。经历充实着人生,是人精神上的整容刀,塑造更完美的人格。我认为经历是无价的财富。

惊蛰过后,春便坐稳了江山。可在惊蛰之前,春要抵抗残酷的倒春寒,只有经历倒春寒的磨炼才能使春光笼遍大江南北。经历倒春寒让春更坚韧,收获无形财富。陀思妥耶夫斯基为俄国文学的先锋巨匠,却鲜有人知他大起大落的经历。当他执笔端坐的那一刻,他就注定要经历非同寻常的折磨。作为癫痫病患者,他将身体交给上天,独留精神于己,靠意志触摸到俄国文学的最深点。身体的残缺让他经历磨难,却收获了无价的财富。是他的经历创造了伟大的陀翁,重塑残缺的体格。经历是自己独有的无价财富。

经历后收获的财富可以载入史册,受人膜拜。宇宙之王霍金经历了“渐冻症”带来的痛苦,却练就了他永不放弃的坚毅性格。他的身体无助的呆坐在轮椅上,思想却引领人们遨游太空彼岸。他的经历不仅让他收获坚毅的品格,更让他收获对世界有无限帮助的科研成果,名垂青史。苏炳添,一个偏远山区的少年,在被选中进入田径队后便开始了他的残酷经历。他就像一个上了发条的机器被教练困在跑道上,跑过一个个春夏秋冬。脚底的疼痛只有自己知道,却让他更加努力。场上十秒钟,场下十年功。正是经历了十年的魔鬼训练,才成就了亚洲新速度,他收获的财富载入史册,永远铭记在世人心中。经历过的财富意义非凡。

要想收获经历带来的财富,毅力必不可缺。让泪滴与汗滴作为自己的见证,作为经历的指路者。埋头肯干,才能经历最有意义的旅程,收获最美好的财富与更完美的自己。

珍惜经历,怀念经历带来的辛酸与收获财富时的甜蜜。经历是永恒的无价财富。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权力观之我见论文范文汇总篇二

“阳光总在风雨后”,经历过磨难困厄便会收获财富。经历充实着人生,是人精神上的整容刀,塑造更完美的人格。我认为经历是无价的财富。

惊蛰过后,春便坐稳了江山。可在惊蛰之前,春要抵抗残酷的倒春寒,只有经历倒春寒的磨炼才能使春光笼遍大江南北。经历倒春寒让春更坚韧,收获无形财富。陀思妥耶夫斯基为俄国文学的先锋巨匠,却鲜有人知他大起大落的经历。当他执笔端坐的那一刻,他就注定要经历非同寻常的折磨。作为癫痫病患者,他将身体交给上天,独留精神于己,靠意志触摸到俄国文学的最深点。身体的残缺让他经历磨难,却收获了无价的财富。是他的经历创造了伟大的陀翁,重塑残缺的体格。经历是自己独有的无价财富。

经历后收获的财富可以载入史册,受人膜拜。宇宙之王霍金经历了“渐冻症”带来的痛苦,却练就了他永不放弃的坚毅性格。他的身体无助的呆坐在轮椅上,思想却引领人们遨游太空彼岸。他的经历不仅让他收获坚毅的品格,更让他收获对世界有无限帮助的科研成果,名垂青史。苏炳添,一个偏远山区的少年,在被选中进入田径队后便开始了他的残酷经历。他就像一个上了发条的机器被教练困在跑道上,跑过一个个春夏秋冬。脚底的疼痛只有自己知道,却让他更加努力。场上十秒钟,场下十年功。正是经历了十年的魔鬼训练,才成就了亚洲新速度,他收获的财富载入史册,永远铭记在世人心中。经历过的财富意义非凡。

要想收获经历带来的财富,毅力必不可缺。让泪滴与汗滴作为自己的见证,作为经历的指路者。埋头肯干,才能经历最有意义的旅程,收获最美好的财富与更完美的自己。

珍惜经历,怀念经历带来的辛酸与收获财富时的甜蜜。经历是永恒的无价财富。

权力观之我见论文范文汇总篇三

视频只看了一小部分,我早已心寒得全身发软,心疼和愤怒的泪伴随着哽咽一同涌动。然而视频中他们的技术那样的熟练,那双溅着血的手没有丝毫颤抖,残忍的手段完全泯灭了人性。浣熊的例子只是一个缩影,狐狸、水貂还有其它遭受惨绝人寰的虐待的动物不在少数。被利益蒙蔽双眼的人们,用肮脏的内心书写了残酷。而视频中记录这一惨不忍睹现象的地点竟是人来人往的市场——悲剧就这样在光照下反射出黑暗,漫延的冷漠一点点侵袭我的心灵,终于难以承载这些“血淋淋”的我失去继续观看那遍布动物尸体的画面的勇气。

我愤恨地想问:“为什么这样极度残暴画面的构图者会是人类中的一份子?为什么这样横尸遍野的场景在光天化日之下被熟练而不慌不忙地进行,却没有相关部门出来管理?为什么视频的点击率和传播率如此之高而挂着“动物保护”等招牌的协会和组织不见踪影?为什么会有那么多人为了利益而将人性在血淋淋的双手中过滤,毫无羞愧之心地将残害生命的演绎推向如此熟练的境界?”

就算是没有相关的惩治法律,那么在人道主义上,在伦理道德上,为何会有人将最后的怜悯,最后的人性抛得如此干脆,而后安逸地沉溺在赤裸裸的金钱利益中,发出贪婪的笑声。他们不会做噩梦吗?是否已经习惯了目睹一幕幕挣扎,习惯了听那斧头挥下后凄厉的尖叫,习惯了每天嗅那双手上浓浓的血腥味?——我简直难以想象,“人性”一词在他们身上卑微得比不上一张钞票的质量,“人类”这一概念在他们身上又显得多么讽刺。

而作为消费者,你们还愿意在身上披那用几只浣熊的生命换来的皮草吗?还能自豪地炫耀刚买来的泛着十几只水貂血腥的貂皮大衣吗?——没有买卖,就没有杀害。为了挽留这世界最后一点“人性”,拒绝动物皮衣把,衣服能保暖就足够了,不是吗?何必在意名牌和高贵,何必要在你的身上背负“不瞑的冤魂”,何必用你的金钱去怂恿悲剧的制造而后承载血淋淋的自责呢,如此类,染血的交易,我们不要。

珍惜每一条生命,用我们的爱呵护每一个呼吸,用我们的力量去谴责和惩治这些不堪,用我们的知足去抵制悲剧的发生!

权力观之我见论文范文汇总篇四

把目光投向爱琴海之滨,两个身着素袍的人在阳光下的树林中穿行,他们可以给我们答案——相传苏格拉底与拉各斯相约共访一座风景秀丽的名山。于是二人分头出发,待会合时才发现,那山根本不存在。拉各斯一路只顾风尘仆仆,此时只是叹息。而苏格拉底却没什么遗憾的:“我这一路看够了美好的风景啊!”

苏格拉底的人生态度无疑是值得称道的,因为它有一种“经历的主体意识”。他知道人生不应仅仅局限于一个目标,而实现目标的过程也同样珍贵,甚至更加值得品味。而且他还主动践行这种理念,注重关注自己的人生经历。比起漠视自身经历的拉各斯而言,自然收获更多。

充分理解人生经历的意义,并努力主动去探寻、去铭记自己的经历,这种态度,我称之为“经历的自觉”。它能使我们主动的、有意识地捕捉生活中的美好,从而使生活变得充实。

仅仅有“经历的自觉”是不够的,我们还应去听听朱熹爽朗的笑声。昔日朱子与陆九渊会于溪山,他手指周遭景色,又指指彼此二人,朗声笑道:“自有宇宙以来,已有此溪山,还复有此嘉客否?”这句话每每读来,皆如朝圣般震撼。朱子的生命太丰沛,文化人格太高大,以至于他有理由相信,他和他身边人正经历的就是“最好的时代”。其实这种气度并非他二人专利,且看北宋嘉佑二年进士科——考官,欧阳修;进士,张载、曾巩、程颐、程颢、苏洵、苏轼——如此多的文化名人汇于一时,给了他们丰富彼此人生经历的绝妙舞台,赋予他们对自身所处时代的自信,也便造就了专属于宋代的理性哲学的光辉。

我辈文化人格虽然尚难以望先贤项背,但我们是否也能对身边正在经历的事物投以最真实的目光?我们是否也可以用“最好的时代”来衡量我们正经历的一切?因为这样,我们便可主动对自己面前的人、手边的事抱有一种“温情”与“敬意”。我们的经历,也会因为我们主观上的重视而变得弥足珍贵。充分相信自己一切经历的价值,并始终以正面的价值尺度去衡量自己和周遭的人、事、物,这种态度我称之为“经历的自信”。它让我们得以更好地享受经历,回味经历。

经历的自觉,经历的自信,这两种的两种态度无时无刻不提醒着我们:一种经历见证一种成长。只要我们主观上愿意接受我们的经历,它们便终将幻化为人生最宝贵的财富。

去经历吧!自觉一点,自信一点,就够了。

文档为doc格式。

权力观之我见论文范文汇总篇五

在这大千世界有着形形色色的诱惑,有的人一下便会被诱惑了,失去了自我,最后一事无成;有的人拒绝了这些诱惑,最后成功了。

不被眼前的利益所诱惑,古时有一位大臣,权利很大,被皇帝所信任。于是便有很多人来给他送礼,从美女到田地、房产、衣匹、珠宝,可他全部拒绝了。可这样并不能阻拦那些大臣拉拢他,甚至那些大臣更加频繁地来送礼,这事传到了皇帝的耳朵里去了,皇帝便问他:“虽说收礼是要受到刑罚的,但这小的衣服、靴子你是可以收下的。”他坚决地回答:“收了小的衣物、靴子后,我便会想着收衣匹、珠宝,收了衣匹、珠宝后,我便会想收房屋、田地,收了房屋、田地,我便会大量地收礼。那时我和贪官有什么差别呢?我还是不要开始。”皇帝听后,觉得很有道理,认为他可以深信,便把他提为丞相,作为他的帮手。如果他被送礼的人送来的东西所诱惑了,那么他会如他自己所说的,一步一步地成为贪官,最后失去皇帝的信任,并会收到刑罚的惩处。可他抵住了诱惑,最后当上了丞相。

古往今来有很多贪官,他们都是抵不住眼前的利益,最后都落了个不好的下场。

诱惑就如陷阱,一旦踏入便不能出来,徐才厚,从收小礼到收大礼,之后便不能满足,便大量收地收房,他的欲望越来越大。于是他便开始了买官卖官,卖国家土地,作假账本。最后被中央的打老虎行动队给打下来了,最后死于卒中。当初他经受不住眼前那短暂的利益,走上了贪官之路,当他收不到礼时便买官卖官。这些利益都是短暂的,并不会永远有人给你送礼。当你下马后,那些人都会消失,可是徐才厚却没有点补乍,最后落了个这样的下场。

短暂的利益会弄花你的眼,但只要你认真地去看,便会看清短暂利益后的坏处。

抵住诱惑才能成功,与去初次创业成功实时,他没有被这短暂成功所冲昏脑。他沉静下来,继续创业;居里夫人做出一些发现后便有人花大量的钱请她去当教授,放弃继续实验,她并没有答应继续实验。最后发现了镭元素;肯德基创始人哈伦德·山德士,起初创业成功时,有人要买走他的创业成果,可他拒绝了,最后做出了肯德基,畅销了美国。

短暂的诱惑就像是罂粟,娇艳美丽,能给你带来快乐,但你陶醉于它片刻的快乐,便会处于长久的痛苦中,只有抵住了诱惑你才能成功。

权力观之我见论文范文汇总篇六

在现在浮躁的社会当中,我们渐渐的失去了自我,我们不知道自己该要什么,或许我们觉得生活在这样的一个世界上,我们对于他人并没有存在的价值,或者说,我们存在的价值非常的小,可是我想说的是,我们都是一个个鲜明的个体,我们并没有让我们大家觉得有什么值得快乐并且要去庆祝的地方,我们只是在完成我们自己的任务而已。

权力观之我见论文范文汇总篇七

“义”是一切品德,情操的高度概括。自古以来一位位英雄在名为义海的历史长河中名垂青史,践行着道义,信义,情义。“义”是一切美好品格的源泉,也是为人最基本的道德底线。因为没有道义便没有人格,没有信义便没作为,没有情义便没有朋友,这样可否称其为人?可见,义是人的延伸,有义方为真人。

林则徐在虎门硝烟这一义事为后人所称颂,他便是一个真人。曾经有一位英国公使送给林则徐一份价值10万英镑的礼盒:上等的烟草,华贵精美的烟斗,价值不菲的金簪。然而这些有着华丽外表的礼物正是荼毒中国人民的武器,林则徐坚决拒绝并回讽一句:“这套烟具是属于违禁品,本当没收,但两国交往,友谊为重,请阁下把烟具带回贵国,存入皇家博物馆当展品吧!”林则徐坚守着自己的义并维护了当时大清的义,在当时外国列强对清朝的压迫下,他义字当头,绝不低头,决不妥协。

而那位英国代表的行为可说是与“义”背道而驰,那他纵然是人却不属真人。义不能用物质去衡量,更不可用物质去替代,去磨灭,否则那只是假义。林则徐的义在财宝面前丝毫没有动摇。正是这一种义让人们免受迫害,也正是这一种义让林则徐名垂千古。

爱国是义,坚定是义,刚正是义。

在此之前备受关注的菲律宾劫持人质事件中,那一位不知名的香港导游在人质事件发生的第一时间立即拨打电话回香港汇报。他的这一举动也可称为义,他冒着生命危险也坚守自己的职业操守,让香港公民能在第一时间得知此事,虽然到最后他还是不幸遇难,但从他灵堂前一束束怒放的纯白之花可看出他的义为人所赞同,为人所赞赏。

做好本分是“义”,坚守岗位也是“义”。

不管大义或是小义,做好自己应该去做、值得去做的事,那便是“义”,不必惊天动地,不必刻骨铭心,不必名垂青史,只要“义”在心,“义”在行,“真人”并不难达到。

“义”之我见,为道,为信,为德,为情,简述之,为宜,为然。继而,行义之人为“真人”矣!

风波亭上的点点残血,湮灭不了“满江红”的慷慨激昂;汨罗江边的声声叹息,湮灭不了“虽九死犹未悔”的赤胆忠心;苦寒之地的牧羊老者,大漠孤烟下的声声驼鸣,从我记忆最深处涌现。古往今来,生生世世,星空下的呢喃诉说一个个有关“义”的故事,使我刻骨铭心。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文天祥的呐喊言犹在耳。身世浮沉,风雨飘零,身处历史的变化更替之际,面对高官利诱,于零丁洋边却不为所动。如果说这是一种信念,我更愿意相信这是一种对“义”的执著,这种执著,是将生死置之度外的坚毅,是对自己的情感最真实的流露。沧海浮生,岁月如华,潮涨潮落间那伫立的身影,以自己的血肉唤醒了这个时代。爱国是义,坚定是义。

“寄意寒星荃不察,我以我血荐轩辕。”一把把无形的首,刺向国民麻木一仁的心灵,于灵魂至深处,是先生痛彻心扉的呐喊,这一声声呐喊,唤醒的是民族的赤血精魂。于民族存亡之际,先生舍弃了原本极其安逸的生活,为了触动内心的“义”,将自己的思想响彻黯淡的长夜。“义”使先生安逸的生活充满了急流,给予人们的却是不巧的篇章。“心事浩茫连广宇,于无声处听惊雷”,先生的义,使民族不彷徨。刚正是义,责任感是义。

秦桧卖国,已历千载,人犹骂之。周作人投敌,虽一代文学大家,难掩世人所不齿的污点。沈括的《梦溪笔谈》传至后人,扬名青史,然而沈括的内心并无义的存在,于变法最顶盛的时候,驳斥苏轼;而后于变法衰落之时,却又明哲保身,上奏贬王安石。虽才智过人,却也难避“义”的考验。明末清初才子吴梅村,先仕明,后降明,日日夜夜承受着自己内心义的煎熬。晚景甚是凄凉,他于绝笔诗中写道:“草间偷活,竟一钱不值何须说!”

义的考验,内心的决择,可见一斑。

记忆的风铃悄然响起,三国时的羽扇纶巾,秦汉时的明月关山,大唐时的紫气东来,“义”的传承横亘于历史的长河中。丛飞的至死不渝,谭千秋的隐形的翅膀,长江大学三位大学生的义无反顾,香港殉职领队谢廷骏的“站到最前、撑到最后”。种种的义举中,浩然正气无不充溢于天地间,而这浩然正气,正是缘于内心深处的“义”。其实,所谓的“义”,并非上升到绝对的道德高度,而是发自内心的一种良知。而当这种良知成为一种习惯,毋庸置疑,这种习惯将会改变一个人生命的轨迹。

循着古人的来路,踏上世界的旅途,“义”存于身而发于心,而当“义”成为人内心最纯粹的一种表露,那么生命的意义也就不仅仅局限于金钱数字的累积以及对荣华富贵的热衷了。

耳边传来了响彻天际的梵音,如晨钟暮鼓,久久涤荡着我的心灵。

权力观之我见论文范文汇总篇八

“道德”两字对于我们来说一定不陌生。但何为道德?有人说它是一把尺子,衡量着我们的言行标准,定义着一个人最基本的“好”与“坏”;也有人说道德是一芳晴空,明媚而坦荡,孕育着无数纯洁的心灵。把两字拆开,引用哲人的话:“道”是产生天地万物之本,“德”实乃万物和谐之大本。两者放在一起,虽无声无嗅,却是精神修养的在真实存在。

以上只是抽象化的议论而已,我们有没有想过,我们念书的直接目的,其实就是要做一个有道德的人。且不谈尊老爱幼,单是待人接物,就已是文明素养上的一种体现了。现在不乏许多有棱有角的90后,也许他们独立,有个性,有主见,但他们不懂什么叫谦和与收敛,他们过于直率,不懂得尊重别人的感受。其实一个有道德的人,必然是一个平和且智慧的人,他懂得宽容,能很好地与人相处,荣辱不惊,任何场合都能从容、优雅。这不是世俗,这是一个人从小必须学会的礼仪,也就是最基本的道德。

作为孩子,我们迫切地希望有一个模仿的对象,可是有些大人们,你们的道德呢?高空直坠而下的重磅垃圾袋,汽车里飞洒出的一把瓜子壳,时不时从嘴巴里蹦出的脏话,自助餐上疯狂的浪费……我们都看在眼里了,可你们,你们为什么把这一切当作司空见惯而视而不见呢?前几天,听我家小表弟笑着说的一件事:一个人骑着摩托车去水果市场批发橘子,回来的路上,一个急刹车,一下子连车带人摔在地上,摆在后座的那箱橘子,骨碌碌地滚了一地,当时路过的人很多,他们一个个去争抢那散落一地的橘子,却没有一双手去扶一把那个摔倒的人,我除了愤怒,也觉得可笑,我相信稍有一点良知的人都没法把这当作一个笑话来娱乐。这早已不是什么道德不道德的问题了,我简直不知道用什么词来形容他们,那群被小恩小惠蒙蔽了眼睛的人们,也许在家里,你是一个父亲或是一个母亲,你每天口口声声地教育着你的孩子,可在双手触到橘子的那一刹那,你们就真的没有意识嘛?如果你的孩子看见了,也跟着效仿,那平日里口头上的教育再好又怎么样呢?我反复地想着,为了一个橘子而丢失道德,使孩子的思想也蒙上了阴影这个可笑的交易,竟有人做得乐此不疲,这个世道,真是越来越“好玩”了!

我们的一生,都是在日复一日的是非辨别中逐渐明白怎样做个有道德的人。这是一个艰难的过程,我们难免会有许许多多无法解答的迷惑,但只要我们依旧满怀希望的生活着,真实不虚的生活就会告诉我们那些闪烁在细微之处的人性之光:当我们逐渐明白衣食是一种大事,心静是一种大气,宽容是一种真爱,当我们开始会为弱者鸣不平,会为某些社会现象而不由自主地愤怒,当我们有了一种可贵的责任心,在平常的生活中我们便会有意识地多说一句话,多做一个动作,在不经易间就已经成了一个有道德的人。

权力观之我见论文范文汇总篇九

一直以来,我就觉得古诗是很难上的,短短的几句诗要深入的挖掘、拓展开来,让学生去体会、感悟,实在是太难了。平时也很少听到古诗这样的公开课,只知道在新的课程标准的要求下,更应该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培养学生对古诗诵读的能力和想象力,加深理解和感悟,获得思想的启迪,使学生真正享受到审美的乐趣。新课程下的古诗课堂,不提倡原本的逐字逐句的翻译,要求让学生在朗读的基础上去自主感悟,达到一种无痕的教学效果。说归说,可做起来实在是难。

在这一次课堂大对话的展示课上,我们组的李翠玉老师上了一节古诗教学课,老师们听完课后,对古诗教学进行了一次探讨,经过这次探讨,对我们每一位老师来说都是一次学习和提升自己的好机会。通过这次教研,使我也从中受益匪浅。以下是我对古诗教学的一点体会。

首先,读一读,说一说,整体感知诗意。

古诗重在读,特别是对于三年级的学生,他们还没有具备一下子就能分析诗意的能力。所以先要让学生知道古诗的节奏。在读通课文的基础上,教师切忌逐行分析诗意。此时可适时地张贴文中插图,并问学生图中的内容,学生们争先恐后地畅所欲言。其实诗意就蕴含在这一声声的话语中。

其次,读一读,听一听,感知古诗韵律。

优美的古诗是我国遗传下来的文化瑰宝。每一首古诗都有一定的韵律节拍。只有按其韵律节拍朗读,才能在读中再现意境,体验情趣。因而在教学中可借助录音范读,让学生从听中感悟,从模仿练读中得到自悟。以学生自己的看法来朗读,富有具性地朗读,比如:你喜欢这首诗的哪一行呢?把它读给大家听听,也分享一下你的快乐,好吗?这时学生兴趣盎然,十分活跃。

最后,读一读,演一演,领悟古诗情趣。

《语文课程标准》强调:“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富有个性的学习必须强调个体的亲身实践和真实体验。“我们一块跟诗人的心情把这首古诗读一读,好吗?”教师在学生的自读自悟中稍作点拔,旨在再现情境,让学生受到感染。还可加以音乐渲染,让学生自由想象吟唱古诗,会使语言文字在学生头脑中形成的图像更为鲜明、丰满,从而内心掀起情感的波澜,入情入境,与作者的情感达到共鸣。

权力观之我见论文范文汇总篇十

实验是化学的灵魂,是化学魅力和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的源泉,更是培养和发展学生思维能力、创新能力的重要方法和手段。实践证明,在教学过程中进行实验创新本身就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最佳途径。对教材中的实验进行改进创新,并通过教师的质疑、情境的创设等手段,引导学生积极思考、分析,将使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得以明显提高。

现结合自身的教学实际谈谈体会。

在实验观念上,将发挥学生的实验能动性作为出发点,变验证性实验为探索性实验,改变教师角色,将演示者变成引导者,改变学生的角色,将旁观者变为实验的操作者,这样就能够在实验教学中充分发挥学生的实验能动性,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和实验创新能力。

例如:学习二氧化碳与水反应生成碳酸的这一性质时,课本中只给出了结论:二氧化碳与水反应生成了碳酸,碳酸的水溶液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成红色。

教师可针对二氧化碳与水反应后溶液中的物质提出问题:

问题一:反应后的溶液中溶有少量二氧化碳,是不是二氧化碳使石蕊变红了?

问题二:反应后溶液中有水存在,是不是水使石蕊变红了?

问题三:如何验证二氧化碳与水反应后生成了酸?

针对以上问题,提供仪器和药品,让学生思考、分组讨论,得出了以下实验设计:

(1)将干燥的蓝色石蕊试纸插入盛有干燥的二氧化碳的集气瓶中,观察试纸颜色的变化。

(2)向蓝色石蕊试纸上滴加1—2滴蒸馏水,观察颜色变化。

(3)将湿润的蓝色石蕊试纸放入盛有二氧化碳的集气瓶中,观察试纸颜色的变化。

学生根据以上设计,分组实验,并根据现象进行了归纳分析:

(1)干燥的二氧化碳中,加入石蕊试纸,试纸无变化,证明二氧化碳不能使石蕊变红。

(2)水滴到蓝色石蕊试纸上无变化,证明水不能使石蕊变红。

(3)湿润的蓝色石蕊试纸放入盛有二氧化碳的集气瓶中,试纸变红色,证明二氧化碳与水反应生成了酸。

通过放手让学生去做、去想、去讨论、去观察,培养了他们的科学态度,同时根据自己的观察总结出二氧化碳与水反应生成了碳酸,学生感觉印象深刻,难以遗忘。学生实验成功后,既领略了成功的喜悦,又体验了自主、合作的学习方法,从而达到了掌握知识和培养创新能力的目的。

通过对实验的设计和探究,一方面能从探究过程中通过各种实验现象认识事物的本质,另一方面可以充分发挥想象力,培养学生的探究与创新能力。

例如:在学习物质的燃烧条件时,可引导学生设计如下实验。实验一:用镊子分别夹取一根小木条和一块小石子,放到酒精灯火焰上片刻,观察现象。

实验二:点燃一支小蜡烛,将其用烧杯罩住,尽可能使烧杯与桌面间不留空隙,观察实验现象。

实验三:将一根小木条和一块小煤块放在酒精灯上加热,比较点燃的难易。

根据以上实验,学生自己就能归纳出物质燃烧所必须具备的三个条件,便于理解掌握,培养了学生的分析、推理能力。

这样的实验教学方式不仅培养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了他们的学习积极性,而且还培养了他们的发散思维,使学生考虑问题时思路开阔,善于从不同角度、不同方向去思考、去探索。

要联系学生的生活、生产实际,开展自主课外实验,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大胆思考、生动活泼,从而使创造力得以充分发挥。

例如探究“铁生锈的条件”,使铁钉处于只与水接触、只与氧气接触、同时与水和氧气接触三种环境中,来观察铁生锈的情况,从而得出铁生锈的条件。学生在家中完成了探究实验,并在课堂上进行了交流。在实验中,没有试管,同学们用玻璃杯代替,用植物油、塑料袋等密封隔绝氧气代替橡皮塞;从雪米饼袋等食品中,甚至从羊毛衫的包装中找来各种干燥剂做实验。由于自己动手实验,并从生活中寻找实验仪器和材料,同学们不仅亲身体验到了铁在什么条件下会生锈、在什么条件下更容易生锈的知识,而且知道了什么是对比实验,初步学会了如何设计、运用对比实验,同时极大地提高了大家学习化学的兴趣。

通过开展实验创新教学,改变了教师传统的实验教学观念,在教学过程中注重知识的形成过程,使学生逐步树立了创新意识和探究精神,提高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学生创新思维的深刻性、严密性、广阔性和敏捷性都得到了开拓和训练,锻炼了学生勇于探索、追求真理的精神和创新能力,为学生的发展,特别是为对学生将来走向社会和终身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权力观之我见论文范文汇总篇十一

捷克教育学家夸美纽斯}兑:“我们的教育工作者应该用一切可能的方式把孩子们的求知欲望激发起来。”作文课也不例外。我们要主动给学生营造和谐而轻松的写作氛围,展开广阔而自由的写作空间,拨动写作动机的心弦,让学生有话想说,有话可说。

隔周的作文课上,我主要训练学生从生活小事中感悟人生道理的写作方法,变ab剧为连续剧,学生们思想的闸门被再次打开,学生们的习作生动而真实,细致而感人,这让我真正意识到:只有尊重学生作为写作主体的独立性和创造性,为他们提供充分展示自我并完善自我的机遇,把自我潜在的想象力、创造力和表现力都尽兴地释放出来,才能改变被动写作的局面,创作出最真实最生动的作品。

坚持写日记不但可以记录自己的心路历程,也可以逐步提高写作水平。但常规日记让学生有心理负担,久而久之会产生一种应付心理,或抄写一篇,或胡写一气,这样的日记根本达不到提高写作水平的目的。

我的做法是,学生自由组合四人一组,四人共用一个日记本,每天轮流写日记。周-a同学写,周二b同学写周三c同学写,周四d同学写。这样每周每人只写一篇日记,而且因为大家共用一个日记本,所以在书写和内容上都会格外认真.写日记时我要求学生说真话抒真情,提倡原创,严禁抄袭,鼓励学生认真观察生活,关心身边人身边事,善于从生活中积累素材。在批改日记时,我从书写和内容两方面进行评价,并评选出质量最好和进步最大的日记加以表扬,或推荐给大家欣赏。每学期还要评选出最有文采的小组、最有生活气息的小组、最有创意的小组、进步最大的小组等。这样学生们写日记的热情被充分调动起来,他们认真观察,反复斟酌,精心构思,把每周一次的日记看作是展示f{己才情的机会,努力写出自己的最好水平。

在备课时,我会根据每节课的重难点给学生设计灵活多样的课堂练笔,有时写一段景物描写,有时写一篇寓言,有时写一段心理活动,有时写一封信……课堂练笔的时间一般不超过十分钟,写完后可以随机抽学生朗读,可以在小组内交流,也可以老师收回进行批改。这种方式简单易操作,而且可以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每学期我还带领学生从本册课本中评选出卜大“感动心灵”的人物(事物),并组织学生为这些人物(事物)编写颁奖词。如本学期我们评选出了鲁迅、丑小鸭、花木兰、邓稼先、贝多芬、斯科特、鲁滨逊、刘连满、斑羚、马等十个人、物,同学们写的颁奖词中心突出,简明扼要,情真意切,富有文采,一点也不亚于“感动中国”人物的颁奖词。

通过写作文ab剧、小组日记和课堂练笔,学生对写作文不再是无从下手无话可说,而是充满一种热情,他们愿意“用我手写我心,用我心口1.真情”,希望我们的学生都能爱上写作,感受到写作的乐趣。

权力观之我见论文范文汇总篇十二

“道德”两字对于我们来说一定不陌生。但何为道德?有人说它是一把尺子,衡量着我们的言行标准,定义着一个人最基本的“好”与“坏”;也有人说道德是一芳晴空,明媚而坦荡,孕育着无数纯洁的心灵。把两字拆开,引用哲人的话:“道”是产生天地万物之本,“德”实乃万物和谐之大本。两者放在一起,虽无声无嗅,却是精神修养的在真实存在。

以上只是抽象化的议论而已,我们有没有想过,我们念书的直接目的,其实就是要做一个有道德的人。且不谈尊老爱幼,单是待人接物,就已是文明素养上的一种体现了。现在不乏许多有棱有角的90后,也许他们独立,有个性,有主见,但他们不懂什么叫谦和与收敛,他们过于直率,不懂得尊重别人的感受。其实一个有道德的人,必然是一个平和且智慧的人,他懂得宽容,能很好地与人相处,荣辱不惊,任何场合都能从容、优雅。这不是世俗,这是一个人从小必须学会的礼仪,也就是最基本的道德。

作为孩子,我们迫切地希望有一个模仿的对象,可是有些大人们,你们的道德呢?高空直坠而下的重磅垃圾袋,汽车里飞洒出的一把瓜子壳,时不时从嘴巴里蹦出的脏话,自助餐上疯狂的浪费……我们都看在眼里了,可你们,你们为什么把这一切当作司空见惯而视而不见呢?前几天,听我家小表弟笑着说的一件事:一个人骑着摩托车去水果市场批发橘子,回来的路上,一个急刹车,一下子连车带人摔在地上,摆在后座的那箱橘子,骨碌碌地滚了一地,当时路过的人很多,他们一个个去争抢那散落一地的橘子,却没有一双手去扶一把那个摔倒的人,我除了愤怒,也觉得可笑,我相信稍有一点良知的人都没法把这当作一个笑话来娱乐。这早已不是什么道德不道德的问题了,我简直不知道用什么词来形容他们,那群被小恩小惠蒙蔽了眼睛的人们,也许在家里,你是一个父亲或是一个母亲,你每天口口声声地教育着你的孩子,可在双手触到橘子的那一刹那,你们就真的没有意识嘛?如果你的孩子看见了,也跟着效仿,那平日里口头上的教育再好又怎么样呢?我反复地想着,为了一个橘子而丢失道德,使孩子的思想也蒙上了阴影这个可笑的交易,竟有人做得乐此不疲,这个世道,真是越来越“好玩”了!

我们的一生,都是在日复一日的是非辨别中逐渐明白怎样做个有道德的人。这是一个艰难的过程,我们难免会有许许多多无法解答的迷惑,但只要我们依旧满怀希望的生活着,真实不虚的生活就会告诉我们那些闪烁在细微之处的人性之光:当我们逐渐明白衣食是一种大事,心静是一种大气,宽容是一种真爱,当我们开始会为弱者鸣不平,会为某些社会现象而不由自主地愤怒,当我们有了一种可贵的责任心,在平常的生活中我们便会有意识地多说一句话,多做一个动作,在不经易间就已经成了一个有道德的人。

文档为doc格式。

权力观之我见论文范文汇总篇十三

自从有了《汉书·王莽传》甚至更早,人们心中就已经给王莽下定了评语:沽名钓誉、大奸似忠、外示恭俭、内怀贪毒、觊觎皇位、窃权篡国,一个虚伪歹毒的野心家、阴谋家。白居易有诗云:“周公恐惧流言日,/王莽谦恭下士时。/向使当年身便死,/一生真伪复谁知。”正代表了这种观点。

鲁迅先生曾表达过一个观点——一个朝代越短,史书上它往往越黑暗。因为它还来不及为自己写历史,只能等到下一王朝——往往是它的敌人(如秦与汉)——来为其修史,“黑暗”自是难免。因此,对于《汉书·王莽传》——这篇推翻王莽而建立的东汉朝的著作,尤其不能尽信。王莽之成败,由当时社会状况和客观规律决定是无疑的,但他个人的思想性格,也是绝对不可忽略的因素。一个人的性格又决非与生俱来,而是在后天由其独特的生活环境与成长经历造就的。据《汉书·王莽传》等史料对其生平的记载(价值无涉,只看事件),笔者有理由相信:王莽是一个极端虔诚甚至于顽固的儒教(谶纬横行的西汉儒学,称教似也合适)信徒,他的成败,是他所信仰的儒学思想体系不能单独成为国家统治思想的充分体现。

王莽生于汉元帝初元四年,降生于西汉最煊赫的家族——王氏家族。他的姑母已被立为皇后,伯父王凤权倾朝野。河平二年莽的五位叔伯同日封侯。但这对王莽并没有什么好处。莽父兄早逝,未及封侯,孤儿寡母相依为命。众人皆贵,莽独无爵。可以想像他在这样一个家庭度过了怎样的童年。也许一次次的教训让他懂得了何谓尊卑,让他学会谦卑循礼,也让他知道了位居人下的感受,这一点也许可以解释他善于笼络人心的原因。因为他没有任何引以骄奢的资本,他只能学会生活俭朴,勤奋好学。他曾跟从陈参学习《礼经》。儒家的孝悌恭谦礼让仁爱非常适合他在家族中的地位;且西汉儒学得到空前的推崇,鸿儒学者受到社会的充分尊重,甚至会被王侯征召为官,学问上的造诣也许可以与叔伯兄弟的高官显爵建立一丝平衡,使莽在家族中保持一个有尊严的地位。这两点也许是王莽勤身博学而闻名远近的内在原因。总之,入仕前的环境和经历,已使儒家的价值体系、伦理道德以及行为准则在他心中打下了深深的烙印,成为其终身不渝的信仰。

儒家是要积极入仕的,是要“知其不可为而为之”,尽一切力量实现其政治理想的;同时,儒家又是及力宣扬恭谦礼让的,或者说是压制内心欲望的表达的。这两种看似矛盾的思想在王莽身上得到了完美的统一,从而形成了他看似虚伪实则虔诚的独特性格。正是这一独特的性格决定了是王莽而不是张三代汉称帝,也决定了称帝之后他会采取一系列火上浇油的政策来自取灭亡。

经过几百年的.独尊儒术,儒家的道德伦理已成为全社会公认的道德标准。王莽的种种行为由于符合这一标准,而赢得崇高的声望——在世周公。民心所向成为他登上皇位的重要条件。

王莽尽心侍奉病重的王凤,“亲尝药,乱首垢面,不解衣带连月”(《汉书·王莽传》,下同),使凤深为感动,“凤且死,以托太后及帝,拜为黄门郎,迁射声校尉”王莽由此开始平步青云。这件事同时体现了儒家的孝道和积极入仕的思想,完全出其本心,没有任何虚伪卑劣之处。

大多数时候,积极入仕与仁爱谦让是相互促进的,但冲突之时亦不鲜见。这时,前者会在莽的思想中占据主流,为此他不惜牺牲很多。比如他会打击政敌,(大多罪状属实,如淳于长贪赃枉法,外戚丁氏、傅氏恃权欺压百姓),甚至不惜杀死自己的儿子,以扫清实现政治理想的障碍。

值得注意的是,王莽既是众望所归,为何称帝才十几年便会“人心思汉”,烽烟四起呢?这只能是由他的一系列改革措施造成的。而这一系列措施,又无不是儒家政治思想的集中反映。

儒家的最高理想是恢复上古大同之世。信徒王莽既掌权,便不遗余力、不惜代价地为之奋斗,由此出台了一系列看似可笑的政策法令:更名天下田曰‘王田’,奴婢曰‘私属’,实行“井田圣制”,理由只是“此唐、虞之道,三代所遵行也。”;掀起疯狂的改名运动,官名郡名改得不亦乐乎,只是为了“如典诰之文”;四改币制,原因十分荒唐,(如废刀钱而以大小钱并行的原因是“夫‘刘’之为字‘卯、金、刀’也,正月刚卯,金刀之利,皆不得行”。)结果却非常严重,“农商失业,食货俱废,民人至涕泣于市道。”;更有甚者,为凑齐“四海”,设西海郡,硬是制造了“一千万数”的罪犯迁往那里。倒行逆施只能导致民怨沸腾,群起反抗。

西汉经学极重谶纬,相信天人合一,王莽深信不移,也深受其害。他给一批工于钻营的小人封王封侯,只因他们能捧出一个金匮或口称梦见一口井等等;不论贤愚,大封先圣王之后。他的政策本就很不高明,在用这样一批人去贯彻执行,后果可想而知。

儒家极言“华夷之辨”,“天无二日,土无二王,百王不易这道也。汉氏诸侯或称王,至于四夷亦如之,违于古典,缪于一统。”王莽据此令“四夷僭号称王者皆更为侯”又“更名匈奴单于曰‘降奴服于’”。内部已是千疮百孔,又在边疆挑起争端。由是内外交困,加速灭亡。

王莽的一系列改革犹如为一个垂危的病人用上一记错药,顷刻间新病旧病一起发作,西汉积聚下来的危机也让王莽当了替罪羊。短命的“新”朝顷刻土崩瓦解。

还有一个值得注意的细节,更始军攻入长安,大火烧进了宫中,这时莽绀袀服,带玺韨,持虞帝匕首。天文郎桉栻于前,日时加某,莽旋席随斗柄而坐,曰:“天生德于予,汉兵其如予何!”其中毒之深,可见一斑。

参考书目:

《后汉书·王莽传》,中华书局。

《宏基初奠秦汉改革及其因果成败》甘黎明、刘新光著,南京大学出版社。

《王冠的角逐中外历史上著名的政变纪实》张秀极张惠诚著,国际文化出版公司,1993年。

《中国历代权奸》羊春秋主编,章继光等编著,中国人事出版社,1993年。

《王莽评传——复古改革家》周桂钿著,广西教育出版社,。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