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字范文,内容丰富有趣,生活中的好帮手!
200字范文 > 误入桃花源 误入桃花源作文800字(九篇)

误入桃花源 误入桃花源作文800字(九篇)

时间:2021-05-29 01:10:54

相关推荐

误入桃花源 误入桃花源作文800字(九篇)

在日常的学习、工作、生活中,肯定对各类范文都很熟悉吧。范文书写有哪些要求呢?我们怎样才能写好一篇范文呢?以下是我为大家搜集的优质范文,仅供参考,一起来看看吧

推荐误入桃花源一

蜂蝶纷纷过墙去,却疑春色在邻家。以下这篇是小编整理的花诗词座右铭语录,一起来看看吧。

1、杨花榆荚无才思,惟解漫天作雪飞。——韩愈《晚春》

2、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____张志和《渔歌子·西塞山前白鹭飞》

3、军书发上郡,春色度河阳。

4、荷叶晓看元不湿,却疑误听五更风。——江万里《荷花》

5、吴兴才人怨春风,桃花满陌千里红。——李贺《送沈亚之歌·并序》

6、粉淡香清自一家,未容桃李占年华。——陆游《梨花》

7、露浓希晓笑,风劲浅残香。细叶抽轻翠,圆花簇嫩黄。——《赋得残菊》

8、旧曲梅花唱,新正柏酒传。"

9、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宋·辛弃疾《西江月》

10、千古幽贞是此花,不求闻达只烟霞。采樵或恐通来路,更取高山一片遮。《高山幽兰》清郑板桥

11、山中兰叶径,城外李桃园。岂知人事静,不觉鸟啼喧。《春庄》唐王勃

12、幽植众宁知,芬芳只暗持。自无君子佩,未是国香衰。白露沾长早,春风每到迟。不如当路草,芬馥欲何为!《幽兰》唐崔涂

13、十二楼前御柳垂,九重城里百花时。

14、一朵江梅春带雪。玉软云娇,姑射肌肤洁。

15、朔吹飘夜香,繁霜滋晓白。——柳宗元《早梅》

16、不会频偷眼,意如何秋宵秋月,一朵荷花初发。——欧阳炯《女冠子》

17、霜月定相知,先识春风面。——辛弃疾《生查子·重叶梅》

18、溪梅晴照生香,冷蕊数枝争发。——张元干《石州慢·寒水依痕》

19、丰草绿缛而争茂,佳木葱茏而可悦。

20、江南可采莲,莲叶何田田。——佚名《江南》

21、吾生如寄,尚想三径菊花丛。——杨炎正《水调歌头·把酒对斜日》

22、近从年长来,渐觉取乐难。常恐更衰老,强饮亦无欢。顾谓尔菊花,后时何独鲜。诚知不为我,借尔暂开颜。——白居易《东园玩菊》

23、薄腻力偏羸,看看怆别时。东风狂不惜,西子病难医。肌细分红脉,香浓破紫苞。无因留得玩,争忍折来抛。

24、烟水茫茫,千里斜阳暮。山无数。乱红如雨。——秦观《点绛唇·桃源》

25、群子游杼山,山寒桂花白。绿荑含素萼,采折自逋客。忽枉岩中诗,芳香润金石。全高南越蠹,岂谢东堂策。会惬名山期,从君恣幽觌。——颜真卿《谢陆处士杼山折青桂花见寄之什》

26、月华今夜黑,全见梨花白。——杨基《菩萨蛮·水晶帘外娟娟月》

27、金谷园林知几家,竞栽桃李作春华。无人得似天工巧,明月中间种桂花。

28、嫣然一笑竹篱间,桃李漫山总粗俗。

29、手培兰蕊两三栽,日暖风和次第天。坐久不知香在室,推窗时有蝶飞来。《咏兰》元·余同麓

30、绿衣青葱傍石栽,孤根不与众花开。酒阑展卷山窗下,习习香从纸上来。——董其昌《兰》

31、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杨万里《晓出净慈送林子方》

32、百里青山十里溪,荷花万顷照红衣。

33、枫林凋翠,寒雁声悲。——赵长卿《柳梢青·过何郎石见早梅》

34、渌萍与荷叶,同此一水中。——唐·孟郊《乐府三首》

35、莲子不可得,荷花生水中。——唐·孟郊《乐府三首》

36、雷雨过、半川荷气,粉融香浥。——宋·范成大《满江红》

37、霞包霓荷碧,天然地,别是风流标格。——宋·苏东坡《荷花媚荷花》

38、一片古今愁,但废绿、平烟空远。——周密《献仙音·吊雪香亭梅》

39、到处皆诗境,随时有物华。

40、谢却兰桡信杖藜,千峰盘磴入花畦。

41、尝记宝h寒轻,琐窗人睡起,玉纤轻摘。

42、不寻俗,娇鸾彩凤风流处。

43、秀色粉绝世,馨香谁为传?——《古风》

44、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如梦令·常记溪亭日暮》

45、花房腻似红莲朵,艳色鲜如紫牡丹。——《画木莲花图寄元郎中》

46、燕子衔将春色去,纱窗几阵黄梅雨。

47、无端星月浸窗纱。

48、幽兰花,在空山,美人爱之不可见,裂素写之明窗间。幽兰花,何菲菲,世方被佩资簏施,我欲纫之充佩韦,袅袅独立众所非。幽兰花,为谁好,露冷风清香自老。

49、池面风来波潋潋,波间露下叶田田。谁于水面张青盖,罩却红妆唱采莲。——欧阳修《荷叶》

50、灼灼荷花瑞,亭亭出水中。一茎孤引绿,双影共分红。色夺歌人脸,香乱舞衣风。名莲自可念,况复两心同。——杜公瞻《咏同心芙蓉》

51、炎夏雨后月,春归花寂寞;满塘素红碧,风起玉珠落。——《赏莲》

52、兰既春敷,菊又秋荣。芳熏百草,色艳群英。孰是芳质,在幽愈馨。——《兰确铭》

53、九月西风霜气清,舍南园圃紫云晴。——《紫菊》

54、东篱黄菊为谁香,不学群葩附艳阳。——《咏翻集句》

55、薄妆桃脸,满面纵横花靥。——唐·欧阳炯《女冠子》

56、荷花含笑调薰风。两情着意尤浓。水精栏槛四玲珑。照见妆容。——宋·沈瀛《画堂春(风中荷花)》

57、越秀公园花木林,百花齐放各争春。

58、叠浪与云急,翠兰和意香。风流化为雨,日暮下巫阳。

59、折得蔬梅香满袖,暗喜春红依旧。宋晏几道《清平乐》

60、年年芳信负红梅, 江畔垂垂又欲开。 珍重多情关伊令, 直和根拨送春来。

61、水阔雨萧萧,风微影自摇。徐娘羞半面,楚女炉纤腰。(宋·钱惟演)

62、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宋·李清照《如梦令》

63、临轩桂 山盈无恶木,但有绿桂丛。幽芳尚未歇,飞鸟衔残红。不见离骚人,憔悴吟秋风。

64、竹篱巴外野梅香,带雪分来入醉乡。纸张独眠春自在,漫劳车马笑人忙。

65、晨起开门雪满山,雪睛云淡日光寒。檐流未滴梅花冻,一种清孤不等闲。

66、年年芳信负红梅,江畔垂垂又欲开。珍重多情关伊令,直和根拨送春来。

67、绶带盘金缕,轻裙透碧罗。

68、薰风殿阁樱桃节,碧纱窗下沈檀爇。

69、年年乐事,华灯竞处,人月圆时。——李持正《人月圆·小桃枝上春风早》

70、颠狂柳絮随风舞,轻薄桃花逐水流。

71、友人以梅、兰、瑞香、水仙供客,曰四香,分韵得风字。

72、阵阵桃香酒满爵,飒飒风声落花情。那些桃花的诗句集锦

73、平池碧玉秋波莹,绿云拥扇青摇柄。水宫仙子斗红妆,轻步凌波踏明镜。

74、荷叶罗裙一色裁,芙蓉向脸两边开。——王昌龄《采莲曲二首》

75、但疏钟催晓,乱鸦啼暝。——陆叡《瑞鹤仙·梅》

76、花近东溪居士家,好携樽酒款携茶。

77、黄香开最早,与菊为辈朋。

78、荷花含笑调薰风。两情着意尤浓。水精栏槛四玲珑。照见妆容。醉里偷开盏面,晓来暗坼香风。不知何事苦匆匆。飘落残红。

79、梅花屡见笔如神,松竹宁知更逼真。

80、愿公采撷纫幽佩,莫遣孤芳老涧边。

81、桂花留晚色,帘影淡秋光。靡靡风还落,菲菲夜未央。玉绳低缺月,金鸭罢焚香。忽起故园想,冷然归梦长。——《桂花》元·倪瓒

82、簇簇竟相鲜,一枝开几番。味甘资麹糵,香好胜兰荪。古道风摇远,荒篱露压繁。盈筐时采得,服饵近知门。——李建业

83、山顶兰花早早开,山腰小箭尚含胎。

84、玉瘦檀轻无限恨,南楼羌管休吹。

85、武林春草齐,花影隔澄溪。路远无人去,山空有鸟啼。水垂青霭断,松偃绿萝低。世上迷途客,经兹尽不迷。

86、东篱黄菊为谁香,不学群葩附艳阳。

87、破寒乘暖迓东皇,簇定刚条烂熳黄。

88、惋惜一枝如画、爲谁开。 秦观《虞美人碧桃天上栽和露》

89、《黄菊湾》:"时菊凝晓露,露华滴秋湾。仙人酿酒熟,醉里飞空山。"(顾况)

90、《秋夜宴王郎中宅赋得露中菊》:"众芳春竞发,寒菊露偏滋。受气何曾异,开花独自迟。晚成犹待赏,欲采未过时。忍弃东篱下,看随秋草衰。"(朱湾)

91、紫艳半开篱菊静,红衣落尽渚莲愁。——唐赵嘏《长安晚秋》

92、沙上草阁柳新暗,城边野池莲欲红壮。

93、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刘禹锡——出自《乌衣巷》

94、颠狂柳絮随风舞,轻薄桃花逐水流。

95、四月南风大发黄,枣花未落荫桐长。李颀——出自《送陈章甫》

96、西园清夜片尘无。

97、疏篱护竹,莫碍观梅。——辛弃疾《沁园春·带湖新居将成》

98、覆阑纤弱绿条长,带雪冲寒折嫩黄。迎得春来非自足,百花千卉共芬芳。

99、粲粲黄金裙,亭亭白玉肤。极知时好异,似与岁寒俱。堕地良不忍,抱技宁自枯。

100、[水仙子·咏江南]·张养浩一江烟水照晴岚,两岸人家接画檐。芰荷丛一段秋光淡,看沙鸥舞再三,卷香风十里珠帘。画船儿天边至,酒旗儿风外□,爱煞江南

s("content_relate");

【关于花诗词座右铭语录100句精选】相关文章:

关于花诗词座右铭语录30句12-07

关于花唯美诗词座右铭语录(通用90句)11-10

经典花诗词座右铭语录汇总(精选90句)12-08

经典花诗词座右铭语录大全(通用70句)11-19

关于花诗词座右铭句子(精选90句)11-22

经典花诗词座右铭30句12-06

关于花唯美诗词座右铭大全60句11-27

经典花诗歌座右铭语录汇总100句09-25

关于思念个性诗词座右铭语录(通用60句)11-26

关于思念诗词座右铭语录(通用40句)09-28

推荐误入桃花源二

暗恋桃花源观后感

在上《艺术概论》课程时,老师给我们观看《暗恋桃花源》之后我深有体会,这则故事分为《暗恋》和《桃花源》两场剧。《暗恋》说的是二战结束后的一对恋人在上海分别,约好来日再见。不料内战爆发,男的去了台湾,就此断了联系。最后,垂垂老矣,在台北的医院里临死前登寻人启事,想再见当年的女朋友一面。最后旧情人相见,诸多旧日情怀历历在目,怎一个“你那冰凉的小手”了得!《桃花源》说的是渔人老陶的老婆偷汉子,遂大怒出走,来到了桃花源。在那里遇见了一对夫妇,刚好和自我老婆及老婆奸夫长得一样。日子虽然快乐,但是总还是想回家。等回了家,发现奸夫淫妇过着并不快乐的生活。失望之余,再返桃花源,却找不到来时路……

抛开形式,该剧资料上的主要部分其实都不算新颖,甚至是老生常谈得能够,说白了就是一部青春偶像感伤剧加上一部家庭伦理轻喜剧。《暗恋》里的江滨柳给我的感觉像极了《雷雨》里因得不到梅侍萍而郁郁寡欢周朴园,需要以一个女人为借口来摆脱堕落于现实的可悲。典型的精神出轨型知识分子,与那位写《桃花源记》的陶渊明先生恰有几分相似,前者只是把桃花源换成了一个叫云之凡的白茶花一样的女人。相比之下,《桃花源》这出喜剧倒是俗得多了几分真实感,让人忍俊不禁。软弱的老陶因为对生活的无能为力反而误入太虚幻境一般的桃花源,与理想生活来了个无厘头邂逅,过了几年神仙一般的日子。

细看这两出剧,情节资料虽则完全不一样,却处处存有建构-解构关系。如《暗恋》里的江滨柳与云之凡满怀着感情出场,到了《桃花源》的第一幕里则成了老陶和春花的吵架与叫骂。又如两出剧一同排练的时候,虽然两方面的台词几乎是一致的,但指向却完全不一样。《桃花源》里的老陶执意想念现实中的妻子,而《暗恋》里的江滨柳却在幻想记忆里的恋人。能够说《桃花源》的整个情节设计就是理想对现实的打岔;《暗恋》则正好相反,江滨柳是一个彻底的理想主义者,却要在现实中苦熬。这种一边建构一边解构的资料安排让人措手不及,最后只能怀疑一切:到底是现实更好还是理想更好?每一条路都被堵死了,解答变得徒劳,思想陷入深渊,仿佛进到一间逼仄的小房子里,退无可退。

就应说对于“现实-理想”这一主题的反复拷问是我最喜欢《暗恋?桃花源》的地方,陶渊明式的理想主义显然过于虚弱,美其名曰憧憬着一个完美的理想,实则这一理想却是以全然丢弃现实为前提的,是乌托邦式的。江滨柳作为现代陶渊明式的知识分子,把感情作为理想的唯一寄托物,40年来日思夜想,实际上却一边娶妻生子什么都不误,可见其亦有软弱妥协的一面。在正常的家庭生活之外,他无疑把云之凡当成了精神补品,用相思这样隐性的自我折磨来虚弱地对抗现实,在显然更像是一种逃遁,而非追求。老陶和江滨柳的不一样即在于老陶是个十分现实的人,即使他误入桃花源,也仍然记挂现实中的一切,想要回来。他的愿望是把桃花源里的三人生活方式移植到现实中,为此他甚至咽下戴绿帽子的屈辱,在这一点上他无疑是一个勇敢的实践者。当然,那里的江滨柳和老陶无疑都是符号化的人物,他们给出了人们在应对“现实-理想”这一问题时可能出现的两种不一样反应,但无论他们的经历有何不一样,最后都还是要回到现实中来。

江滨柳的理想变成了现实,他看到了40年后的云之凡,但云之凡并没有给他他要的感情。老陶回到了武陵,春花和袁老板的生活鸡飞狗跳,完全不是他想象的那样,老陶的愿望落空,却无法重回桃花源。在那里,赖声川对于现实的尊重程度几乎到了冷酷的地步,陶渊明式的逃遁已经完全站不住脚,理想的分量让人唏嘘,现实则充满讽刺和伤感意味,使人啼笑皆非。

对于《暗恋》及《桃花源》而言,其实质即是对现实的一再确认,而非对理想的重构。但从《桃花源》这段里,赖声川还是放了一些对理想的想法在里面。比如在现实生活中春花和袁老板是一对暗地偷情的狗男女,但到了桃花源里则成了惊为天人的恩爱夫妻,可见赖并不是个性看重道德化社会之下的伦理观,他把这种伦理观念放到理想的园地里给彻底颠覆了。之后他又竭力美化桃花源里的三人生活,无论从布景还是在台词等等方面都有意识地把观众拉离地面,给人仿若上天作神仙的感觉。这其实是他对于神性的一种膜拜,刻意排除人性在桃花源里的种种体现,从而突出神性的普遍存在。也许在赖声川看来,所以理想,即是神性的,而非人性的。在人性的世界里,没有理想可言,也自然没有人可逃遁之处。

在整部剧中,《暗恋》和《桃花源》的资料占了绝大部分的比例,大部分演员的表现重心都落在这上方,但实际上这只是一个双重虚构的资料。说它双重虚构,是因为它不仅仅对观众而言是虚构,对于整部剧而言,也是虚构。赖声川在《暗恋》与《桃花源》之外,构建了另一重真实,以此来虚化这两出戏的剧情,并在那一处“真实”中设计了一个喊着“刘子骥”名字的疯女人。不得不说这个疯女人的设计十分巧妙,她不停叫喊寻找的刘子骥便是陶渊明《桃花源记》中那个终生寻找桃花源未果的“南阳刘子骥”。且不论赖是否认可“桃花源”式的理想,但他对于刘子骥这个人物本身却是有着必须立场的,至少他并非认为这是无好处的。于是他把关于刘子骥的资料设计到一个疯女人身上,并透过这个女人的嘴巴确定了刘子骥和剧中现实部分的关联。女人说,刘子骥曾与她在南阳街上吃过一碗酸拉面,她记得,于是要不停地找他。女人以与刘子骥极其相似的执著姿态寻找着什么,或许就是《暗恋?桃花源》里的理想圣地?

正如导演赖声川所说:“《暗恋桃花源》的成功,在于它满足了台湾人民潜意识的某种愿望:台湾实在太乱了,这出戏便是在混乱与干扰当中,钻出一个秩序来。

当时光被叙事填满的时候,我们会暂时忘记它的空洞和残酷。戏剧大概就是这样的手段之一。人们需要这样的安慰来反观自身的处境,来寻找到久已被变幻无常的生活打碎的梦。

现场的哭泣和笑声证明,当叙事元素在舞台上跳跃,人们的心灵在叙事所带给的新的时空范围内,碰触到了某种被无意中淡忘已久的情愫。我们需要戏剧来告诉我们一些事情,需要以一种温柔的和美学的方式来承认一些真相,并重新鼓起勇气去应对我们命该遭遇的一切。

推荐误入桃花源三

江滨柳与云之凡,抗战胜利后相识在上海的一对恋人,随着内战的爆发天各一方却彼此不曾忘记。直到江滨柳在台北病卧床榻时登报寻找云之凡,二人再得以重见,而此时江滨柳已是行将就木。这个故事叫《暗恋》。

老陶因老婆春花跟袁老板关系暧昧,愤而出走却误入仙境桃花源。在桃花源里与两个与春花和袁老板长得一模一样的人过着纯真完美的生活。老陶难忘旧情,想重返武陵带春

花去桃花源。却发现袁老板与春花已经成了一对怨偶,恰如自我当年与春花的关系。老陶想再返桃花源,却不已找不到仙境入口。这个故事叫《桃花源》。

《暗恋》听起来像一个俗套小说的主线。《桃花源》明显就是由陶渊明的作品改编而来。这两个故事实在看不出有什么吸引人的看点,而二者之间,更似乎是风马牛不相及。然而赖声川就有本事化腐朽为神奇,不但把两个故事讲得有滋有味,而且愣是用神裁妙剪把两个故事拼到一齐而不觉穿凿。

《暗恋桃花源》讲的是两个剧组预定了同一时光的同一个舞台分别排演《暗恋》与《桃花源》,在争执不下的状况下共用舞台,各自排演。除了这两个话剧外,里面还隐含着不少其它故事:一个女人在不停寻找一个叫刘子冀的男人;《暗恋》的导演其实是在导自我的故事;《桃花源》剧组的老板与员工顺子之间啼笑皆非的交流。不到两个小时里包含着如此丰富的资料:混乱与秩序,现实与荒诞,欢乐与悲伤,严肃与颓废,而所有的一切,又指向同一个主题:期望、等待与寻找。

记得《基督山伯爵》是以这样一句话结尾的:人生最大的智慧都集中在两个词里:期望与等待。这样的主题当然比较贴合当今的主流文化与宣传,也激励了不少个人在艰辛时给自我打气鼓劲,以期有朝一日鲤鱼能修成正果,跃过龙门。而裴多非却说:期望是娼妓,她对谁都蛊惑,将一切都献给;待你牺牲了极多的宝贝,你的青春——她就弃掉你。而赖声川想告诉的桃花源更象是后者。

江滨柳与云之凡的桃花源是两人的相依相恋,时局使他们分离后,他们寻找过对方却功败垂成,直到余生残影之际看到垂垂老矣的.对方。

老陶走进了桃花源,却还是忘记不了春花,所以出来后又迷失了桃花源。

桃花源里的袁老板和春花幸福美满,现实中的袁老板与春花却彼此埋怨伤害。他们以前也象江滨柳与云之凡那样期盼着相偎相依,而真正在一齐时,才发现所谓的完美只是海市蜃楼。那么如果江滨柳与云之凡真的就一向在一齐,难道就会真的幸福吗?

《暗恋》的导演试图用戏剧来演译心中的她,似一朵美丽白色山茶花的她,但对表演屡屡失望。

一个莫明其妙的女子不停地寻找着情人刘子冀,然而直到终场也没有找到。而《桃花源记》里的主人公正是名叫刘子冀。

所有的人,都被自我内心的结困扰着,都在寻找着什么,都在等待着什么。

古人以结绳记事,解决了一件事就解开一个绳结。这天已经不需要用绳结了,但多了许多心结。当然,有时候人们给心结起了许多别名,比如理想、梦、目标、期望、迷惑、期盼……

张闻天有句名言:生活的理想,就是理想的生活。推理下去,在理想的生活里,就没有了生活的理想了,因为已经理想已经实现了。没有理想的生活就是理想的生活,听起来象个文字游戏的悖论,却道出了理想的尴尬。

走不出的桃花源,因为它永远是人们的心结;

走不进的桃花源,因为它永远只在人们的心结。

推荐误入桃花源四

一个舞台,两个剧组。说是一场闹剧,或是一次深深的感动。

相对《暗恋》,我觉得《桃花源》的语言更有爆发力,或者说给我更多更强烈的共鸣。在《桃花源》的第一幕中,老陶在喝不了酒,吃不了饼后发出的感慨。夸张的语言活灵活现的体现出老陶的性格特征和对生活境况的强烈不满。在老陶的生活中,家不再是幸福的港湾,酒不能喝,刀失去控制,饼硬的不能吃,甚至老婆偷人。按老陶的说法,这一切都已经不能再这样称呼了。这几句台词里体现出一种感觉,所有的一切仿佛失去了其本身存在的好处。生活,不像是生活,更像是一种只为存在而存在。另外,在桃花源第一幕,老陶家中三人的对话也很有有意思。刚开始,他们说了一些关于老陶打鱼的事儿。之后的对话中,大家都拒绝使用看来较为精确清晰的具体词语,代之以中国人口语中的这个、那个、哪个、什么等等。这种台词的模糊化在后面一幕老陶即将归来时春花和袁老板的对话中也有体现。从表面听起来这些话意思很模糊很迂回,但是我们都听的懂,都明白那个这个中所含的意思,不比具体的词语缺少任何一种应有的蕴含。这种模糊的语言,具有象征性,仿佛能无限扩大,到达另一种深度,比具体的语言更有张力和爆发力。最让我有震撼的是老陶说的最当初,我们都不是什么。这好像回到了对人类起源,

这部剧很明显是一个剧中剧,在此稍加以说明以便表述。两个话剧我们把它们认为是一剧,整部话剧就能够把它看作是二剧。在一剧里,演员的演技是很普通的,可从二剧的立场来看,它又是那么地有意思。差有差的妙用,就是因为他们在一剧中的水平差才展现出了二剧中的喜剧效果。就这样一剧里的两部部水准不高的话剧演员透过争舞台这个矛盾,再加上舞台上捣乱的女子、关门的看管员、突然冲上台指导的导演和幕后工作者的滑稽,就这些人在舞台上乱七八糟的表现,共同构成二剧。这两个共同构成一个整体,构成了新鲜活泼的艺术效果。

花去桃花源。却发现袁老板与春花已经成了一对怨偶,恰如自我当年与春花的关系。老陶想再返桃花源,却不已找不到仙境入口。这个故事叫《桃花源》。

暗恋是一出现代杯具。青年男女江滨柳和云之凡在上海因战乱相遇,亦因战乱离散;后两人不约而同逃到台湾,却彼此不知情,苦恋40年后才得一见,时已男婚女嫁多年,江滨柳濒临病终。

影片尾声,江滨柳与云之凡最后见面了,其实两人早年阔别后很快就一向生活在一个城市里了,最近的时候可能只隔一条街道,却咫尺天涯,重逢无门,真真造物弄人!红颜云鬓换化作白发苍苍,当初的青春梦想被生活消解成了无言的唏嘘!偌大的上海二人能够相遇,小小的台北难倒了他们!亦或他们就应感谢命运,他们把对方最好的时光定格在了各自的记忆里,并在生命的尽头做出一个了断。这些年来,你有没有想过我?尘封已久的往事被慢慢打开,心中最柔软的部分被深深触痛。人啊,最在乎的竟是被人在乎!

《暗恋》的导演试图用戏剧来演译心中的她,似一朵美丽白色山茶花的她,但对表演屡屡失望。

江滨柳与云之凡的遗憾感情令人唏嘘不已,而春花、老陶和袁老板之间的感情也让人纠结。

陶渊明的《桃花源记》中的文字作为台词中的一部分,经过改写,加上了一些感叹词和生活化的字词,完全有一种全新的生活气息,脱离了一种文绉绉的感觉。在老陶回到武陵的那一幕时,在桃花源度过了一段纯真烂漫到近乎梦幻的时光的他回到武陵,发现原本如胶似

漆,男欢女爱的春花与袁老板已陷入了现实的纠葛和相互的怨怼之中,并没有从此过着想象中幸福美满的快乐生活。从老陶,和春花与袁老板的对话中,我们能够很明显地感觉出这仿佛是两个世界的人。很喜欢记得老陶说的一句:这些年来,我发现很多事情,都不像我们所想象的那样,看起来好像走投无路了,但是,只要换一个观点,就能够立刻获得一个新的方向。袁老板回应他的却是:我觉得很累。两种风格的台词,强烈的比较,令人哭笑不得之时,也发人深思。有一句话说话剧是语言的艺术。透过语言就能塑造了不一样的人物形象。语言真是奇妙。

正如导演赖声川所说:《暗恋桃花源》的成功,在于它满足了台湾人民潜意识的某种愿望:台湾实在太乱了,这出戏便是在混乱与干扰当中,钻出一个秩序来。

电影处理的很有技巧,能够说是很经典的一种安排。戏中戏的结构,可能已经被很多人用过,但是这个电影用一种撞击中的人生交错感来影射现实的方式,还是很有独特的视角的。戏:逃离现实的冲动暗恋和桃花源是两个完全不一样的故事,却在一个剧场排练。本身双方在场地方面就有冲突,又加上题材和风格的迥然不一样而造成了更大的裂痕。巧的是,两者在某些方面竟然还有契合的部分。暗恋是一种相对来说比较被动和痛苦的事情,虽然在心中保留着那份爱恋是完美的,但是对于人生来说,其实是一种遗憾。于是,年老的江滨柳仍然想要寻找云之凡,那个让人心动的女子。而在桃花源中,那个落寞的老陶,被带了绿帽子而误入仙境。两个故事虽然处理的方式不一样,一个是喜剧,一个是杯具。其实表达的都是一种遗憾与对现实的逃离。江滨柳要逃离动乱的现实,要寻求一些完美的东西。而老陶也要逃离开悲惨的境遇,来到人间仙境去找寻一种心灵上的平静和解脱。两个戏共同在舞台上谱写出一个悲喜交错的人生大戏,可为之一叹。梦:完美的象征那个美丽的桃花源,就是每一个悲哀失落之人的梦中仙境。这个似梦似幻的地方,有着无穷的吸引力,绚烂的色彩和宁静的氛围,让每个人都能心生向往。其实这个梦境也就是戏剧本身能够带给我们

看完台湾导演赖声川《暗恋桃花源》后,我无比的兴奋,虽然上了一夜的班,可丝毫感觉不到疲倦,尽兴之余,写点观后感,留个纪念。

推荐误入桃花源五

去年被台风“海葵”括走的《暗恋桃花源》在这个炎炎夏日又回到了港城,在保利剧院连演两场,平静的小城一时妇孺相告、一票难求。朋友送来两张珍贵的戏票,不由分说偕夫人正装出席,剧场内已是锦衣笑语,满堂熠熠。

这本戏在华语圈已巡演了三十年经久不衰,真是难以想像。之前我问看了首场的一个学生,他兴奋地告诉“看到何炅了、他真的很袖珍、谢娜没来”。观演中途收到朋友短信询问演出效果,答曰:搞笑的,无厘头。剧终谢幕后,很多人是神情默默走出剧场,不像是看了一场喜剧之后的轻松表情。

这究竟是怎样的一出戏?

年轻朋友是去看明星。本戏主打明星牌,营销很成功。每个大牌后面都有大批的粉丝。黄磊在暨阳湖边游览,我远在香港的女儿即实时微信询问他是怎会在港城的。何炅在“武陵三角”中一亮相,场内就无来由地一片掌声,网络时代明星的感召可见一斑。这个世界变化快,好剧本也要会推销会吆喝。正如近期在影院热影的几部片子(《富春山居图》、《不二神探》、《小时代》简称富二代),质量不高却也轻松票房过亿,还不是靠了几个当红小哥靓女的号召力。

成人们是看赖声川。赖大导演真是不赖,这位出生台湾的加州大学戏剧博士掌控驾叹舞台和剧本有着神奇的功力,他满脸大胡子满脑子创意,在国际获奖无数,被誉为剧场导演之翘楚。本剧故事确是挺难叙述的。说的是有《暗恋》和《桃花源》二个剧组为争抢一个舞台进行彩排而引发了一系列的冲突。《暗恋》反映的是在抗战胜利后的上海滩,一个东北青年和一个昆明姑娘相遇相恋,因战乱而离散,直到四十年后的台北,男主角临终病危时仍放不下他的初恋。时空跨度很大,是一出现代爱情悲剧。《桃花源》走的是怪诞、穿越的路数,以陶渊明的同名游记作为背景进行戏说,说是武陵打鱼人老陶与美貌妻子春花婚后不育,春花和袁老板偷情私通,老陶愤恨出走误入桃花源,在其中过了十天梦幻般的时光,再回到武陵时却发现一切全都变了……。要把这二个混身不搭的剧情和剧组生生组合在一台戏中,冲突错乱,对比反衬,古代现代,严肃搞怪,使这部戏成为经典话剧,真的全赖“老赖”,确实是功力不凡,叹为观止。

观众最后看到的其实是自己,是自己的内心。开场时正襟安坐看故事、等明星,中段时无厘头、全场哄笑,最后伴着思索默默离场,对这出130分钟时空交错的大戏竟一时思绪纷呈、无从评价。当明星远去,从戏中戏里走出来,思维的焦点不由得引向自身,审思起爱情和婚姻、家国和命运、现实和梦幻这样宏大而恒久的命题,体察个人的生活境地和身处这个时代的情怀,从而超越了舞台剧情,通向生活真谛和生命意义的终极。

所谓真谛和终极意义,说起来其实很简单,我体会就是三句话:多欲得苦,简单是福;运命无常,随遇而安;善待亲情,珍惜缘分。

多欲得苦,简单是福。桃花源,人称世外桃园,或许正是我们能够想象的理想境界。那里鲜花纷呈,笛声悠扬,没有尔虞我诈,没有情欲泛滥;人们扑蝶嬉乐,生活简单,在那里人与人、与自然以及与自我的灵性和谐相融。所谓的净土不过如此。环顾周边现实,人们总是被贪欲、物欲和情欲所包围,总在利益和欲望面前义无反顾、飞蛾扑火,结果是迷失自性,得到的还是虚幻、是苦果。我们身边就有不少春花、袁老板这样的人物。

运命无常,随遇而安。坐在秋千上的云之凡沉浸在爱情的甜蜜中,对未来充满着希望,她无论如何也不会想到这已捧在手中的爱情会无缘无故地丢失,也无法预期和掌控自己跟随命运的舢舨最后会漂向何处,更不可能知道国家的分化和时代的变迁了。如沧海一粟般存在的人们,在历史和国家的尺度面前,个人命运更多的是无奈和无助。作为天之骄子,人们常常会误认为自己无所不能十分伟大,能够随心所欲主宰自然,其实人类是自然之子其生存与周遭一切息息相关、环环相扣,在大自然、大时代这个巨轮上,人是多么地微不足道。在时间的河流边,我们总会不由得唏嘘和感叹。覆巢之下,安有完卵。我们能做的只能是顺时应势、趋利避害,与其怨天尤人、随波逐流,不如虚怀若谷、随遇而安。

善待亲情,感恩当下。人来到这个世界本身十分地偶然,我们能有此生感知当代社会、体验生命历程,就已经是十分地幸运和富有了。不要对自己所拥有的不以为然,也不能认为这一切都是理所当然,甚至对自己的不如愿不知足而埋怨不公,其实我们眼前的一切都是上苍的恩惠和造化,当下的身心、财物、亲情都是宝贵财富,一丝一缕、一花一草都应珍惜并感恩,活着、工作着、经历着,这就是美丽,就是幸福。佛说人生有生、老、病、死、爱离别、求不得、怨长久、放不下等“八苦”,产生烦恼的是贪、嗔、痴、慢、疑等人性弱点和欲望称为“五毒”。其实我们和剧中人一样,都在其间纠结、折磨、挣扎和沉沦。惟有看破、放下,才能得自在,惟有感恩、惜福,才会有快乐。真谛摆在面前,不离不弃,伸手可得。领悟不易,践行更难。真要感谢赖声川和剧组在这个美好晚上带给了我们欢笑、思索和启迪,并鼓励我们不断在人生旅途中求索、前行。

另外,舞台上还有个神秘的红衣女子游离于剧情内外,她来自何方,她隐藏着何事,她要寻找何人,她和我们有何干系……

推荐误入桃花源六

《暗恋桃花源》:感情的喜剧与杯具

杯具《暗恋》——痴情男女,倾城之恋,上海作别,命运捉弄,台北重逢,咫尺天涯,时隔40春;喜剧《桃花源》——饮食男女,俗世翻腾,误入桃源,前情难忘,故地拾旧,情何以堪,终不得解;电影《暗恋桃花源》——一个舞台,两出戏剧,喜剧不喜,杯具不悲!两个原本独立的叙事文本,阴差阳错的集中于同一戏剧舞台上。严肃与荒诞、内敛与夸张、秩序与混乱、悲伤与欢乐,梦想与现实,纵横阡陌,水乳神交,完整独特的电影结构,却皆直指:期望……寻找……等待……逃避……,算是“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

试论感情?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是为相思;踏破铁鞋无觅处,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是为相聚;悲哀桥下春波绿,曾是惊魂照影来,是为回忆。这样三段式的故事,上演了多少代,不知还要继续到何夕?哪管才智超群的男儿,或是冰雪聪明的女子,个个甘情绪愿的闯入情关,枉死离恨。只是可叹,谁又会是谁的桃花源?生活与时代,莫非原就是一般混乱!嘻笑玩乐,至悲至喜,荒诞之中不断撞击的矛盾,便是生命永恒的秩序,也未可知!江滨柳与云之凡的桃花源是两人的爱恋,他们在战乱失散后都曾寻找过对方,但直至浊世半生方见到孤光残影的对方……。老陶误入桃花源,却终似莎士比亚说的“温暖的茅屋,胜似无情的宫殿”忘不了他的春花,出来后又迷失了桃花源……。桃花源里的袁老板和春花幸福美满,现实中却为具体而琐碎的生活彼此撕扯与埋怨。其实,他们亦曾象江与云“执子之手”那般期盼过“与子偕老”,而真到一齐时,才发现所谓的完美竟是镜花水月。原先,纵使有海誓山盟,终归敌可是时光的磨蚀!那么,江滨柳与云之凡即便真的就一向在一齐,必须就会幸福长久吗?

大仲马在《基督山伯爵》结尾曾写道:人生最大的智慧都集中在两个词里——期望与等待。小说主人公在冤狱中毫无放下期望,最终在等待中赢得了复仇与重生。李碧华则写到:世上之所以有矢志不渝的感情,忠肝义胆的气概,皆因为时光相当短暂,方支撑得了,久病床前无孝子,旷日持久不容易,一切事物之完美在于“没时光变坏”。显然,赖声川的“桃花源”更象是能指进而所指着后者。正好似含苞待放的花蕾,默默等待着盛开怒放时的惊艳,然而就在前夜遭遇一场暴风雨的突袭,所有的期望与等待统统化作了乌有!还没来得及散发的馨香就这样被无情的驱散,不知谁会来掩埋堕入泥淖的残躯。

戏剧《暗恋》的导演试图借舞台来重现心中的她——“一朵美丽白色山茶花”,但每每失望于演员的表演。江滨柳想来就是导演自我的化身,熬到白发云鬓也无缘再见到“她”,无非透过幻象聊以慰藉。仅有身边的女助理义无反顾的陪着他疯,陪着他痴!一个莫明其妙的女子一向在剧场执着地寻找着情人刘子骥——这正是陶渊明《桃花源记》里主人公的名字,但到终场也没结果。剧场的管理员絮叨着“十分钟!我这辈子不明白等了多少个十分钟了!”片中每个人都困扰于自我内心的纠结,都在期望着什么,寻找着什么,等待着什么,最终却又逃避着什么。

值得推敲的还有女护士的主角。当江滨柳追忆多年前的难忘旧情时,女对于他的长情大感费解。她拉出自我的男朋友小陈——“两个礼拜以前分手了。这两天我都努力在想啊,他长什么样貌啊?可怎样想都想不起来哎!”他们之间似乎在进行跨越时空的对话,旧时人们穷尽一生寻觅的神圣感情,今人是轻而易举的得到了么?这天的感情较之过去是不够纯粹了么,还是因为得到容易而不被珍惜了呢?有说:生活的梦想就是梦想的生活。可推,梦想的生活就无生活的梦想,因为已经梦想实现了。没有梦想的生活就是梦想的生活?这听起来就象文字游戏的悖论,却道出了梦想与现实的尴尬。生命与感情,试问,谁的价更高?平平实实的生活维系着生命的历程,感情是否只是生命中一些重要的过客或是梦想的奢侈品,给平实点缀些色彩与活力。过后,没有它,依旧需要生命的常态。

中国人迷恋也极善于把玩文字的谐音之妙。“桃”与“逃”,“柳”与“留”都是经典的汉字谐音字义转移。戏剧《桃花源》的导演在发现布景上的一棵桃树只剩下一片空白,而舞台上又莫名其妙地多了一棵桃树时,大动肝火。美工解释说,这叫“留白”。“留白?”导演深表困惑。美工继续补充:“这种留白很有意境啊!”“意境?”导演拒斥同时甚至带点恐惧的语气。“留白”与“意境”本是中国传统艺术与美学理论的最高境界,透过导演百思不得其解的疑问式“重读”,其好处已经兼容到了对于人生的哲学思考。个性是最终他极为郁闷且一脸无辜地大声追问:“这棵桃树为什么要逃出来么?”这分明是对老陶是“逃”还是“留”艰难选取的迎面质疑?观众也在不经意的乱象涌动间再次参与了剧情发展。

两个剧组在一个舞台上划界同台飚戏是影片的高潮部分。按说必须局面失控,事实却是某种“美丽的混乱”。两个剧组的台词竟然能够相互自然的无缝对接,并且神奇的“潜台词”深意补充。例如一段中,护士说:“你还在等她,我看不必了耶!”老陶插:“我怕她在等我。”另一段中,袁老板说:“不要回去,你回去只会干扰他们的生活。”护士插:“我是说云小姐如果真的的来的话,事情可能会更麻烦。”老陶插:“这话怎样说?”护士插:“因为你可能会更难过。”由于两剧在感情母题上的冥冥暗合,电影的“缺席的在场”与戏剧的“现场感”、“间离性”不露痕迹的找到了“恰到好处”的平衡。

影片尾声,江滨柳与云之凡最终见面了,其实两人早年阔别后很快就一向生活在一个城市里了,最近的时候可能只隔一条街道,却咫尺天涯,重逢无门,真真造物弄人!红颜云鬓换化作白发苍苍,当初的青春梦想被生活消解成了无言的唏嘘!偌大的上海二人能够相遇,小小的台北难倒了他们!亦或他们就应感激命运,他们把对方最好的时光定格在了各自的记忆里,并在生命的尽头做出一个了断……。“这些年来,你有没有想过我?”尘封已久的往事被慢慢打开,心中最柔软的部分被深深触痛。人啊,最在乎的竟是被人在乎!

漫漫人生,上下求索,感情啊,到底是出喜剧还是杯具?从戏剧中看人生,那是苍凉;把人生当作戏剧,那是荒唐。到底还是戏剧归戏剧,人生归人生。只是身在其中的人却恍惚于二者间,走到底都不会明白自我所坚持的是对?是错?然而,最初却决绝得容不得自我回头张望……

推荐误入桃花源七

今日放下一书,背倚窗边,仰头观天,天空澄蓝,群雁掠过,不知为何,感触良多。大概是所以一书吧,他真实的记述了法国妓女玛格丽特一场真正的感情,虽悲惨,却令人感动,不禁令人对玛格丽特满怀同情,涌起要质问小仲马为何是如此结局的冲动。

玛格丽特虽一时失足误入成为青楼女子,但不得不承认,她虽不得以出卖了肉体,却并未出卖灵魂,虽不得不为了阿尔芒的前途而放弃感情,引来了阿尔芒的误会、讥讽、侮辱,但如她仍用自己的心爱着阿尔芒。如此真情。天地可鉴!就如小仲马所说:“我不是在那里宣扬罪恶,但无论在什么地方,只要听见高尚的不幸者在祈祷,我就要传播这种声音。”让我们放下对玛格丽特的成见,因为从始至终,她才是最痛苦的受害者,也是最无私的女人。

其中,最令我记忆犹新、回味无穷的一句是阿尔芒的一句话:“因为我已经长大成人,不再唯命是从了。”这是他在反驳父亲,为争取和玛格丽特长相厮守所说的一句我自认为是最经典的一句。的确,这也是我们常常违反父母命令的借口,也常常因有此借口而洋洋得意,而对于我们对那些繁杂琐事的违抗,阿尔芒为感情的争取更为伟大,牺牲也更多。

就如我们不听父母的劝告,执意要在让百忙之中的表姐补习英语,结果最多也就是一声冷冷的拒绝,而阿尔芒则不然,若他执意选择和玛格丽特在一起,他便会让家族蒙羞,让她妹妹嫁不了人……而玛格丽特似乎也懂得这些,她不舍的离去,为了阿尔芒的前途。

我们来假设一下,若玛格丽特没有放弃,而是让他自己选择,结果又会如何呢?离开?伤了玛格丽特的心?对于爱玛格丽亚爱到死的人,会轻易放弃吗?若执意和她在一起,那牺牲的一切他承受得了么?有时候,没有选择比有选择各位幸运,起码不会抑郁成疾。

可阿尔芒并不清楚,他不明白,玛格丽特为他牺牲了多少,他一向认为她是贪慕虚荣。说他冲动,嫉妒心强,倒不如说他是爱到愚蠢,爱到难以自拔。若是你的感情受到了背叛,当你离开一整子后故地重游,看到表面的一切,产生了错误的确定,你接下来会怎样做?彻底忘记这段感情,宽容的对待他?要是你真的做到了,那我恭喜你,你要么是没有真正爱上她,要么,你就是失忆了。而正常情景下,你会做出错误的举动,常言道:“一步错,步步错”就是如此。

其实,我觉得,玛格丽特最终虽殉情,但从一方面看来,那无疑是个皆大欢喜的结局。因为杜瓦尔的英明,玛格丽特的无私,把一开始就是错误的事情的伤害率降到最小,正如《茶花女》中的一句至理名言:人士如果不纠正自己的过错,也就枉然增长岁月了。让我们正确的认识错误,并及时纠正,不让岁月增长过错,而是让岁月冲淡过错。虽然有时要做一些必要的牺牲,但不可对放之无用的东西斤斤计较,否则会丢了西瓜捡芝麻,不值啊!

“我再说一遍,玛格丽特的故事是个例外。”让我们用心去体会《茶花女》,领略玛格丽亚这个与众不一样的妓女悲惨的感情故事。

推荐误入桃花源八

而《暗恋桃花源》正是在一个整体混乱无序的环境中展开,也正贴合了台湾人民的心声。之后在无序的大环境下又出现了整体的统一秩序(即两个剧组的同台演出),能够说是剧本中的一个高潮,这也表达了台湾人民对安定生活的憧憬。切合实际,是《暗恋桃花源》成功的一个重要因素。

,但是刘子骥却从没有出现过,刘子骥好像就是那理想一般,让人不断的寻找,而往往就是以找不到这个结局收场。导演在此处想要告诉我们的大概就是这样一种心境吧。

最后,观看这部电影之后,我觉得这部电影的结构情节安排得十分巧妙,个性是当暗恋和桃花源这两个剧组出此刻同一舞台同一空间时,情节的互为表现得淋漓尽致,让观众们恍然大悟,原先当两个相爱的人在一齐之后,山茶花就会变成春花,原本完美的感情也会消失不见。

2。人生与感情

落叶归根,谁不想回到生养他的那片沃土?当时台湾的生活实在太乱了。

陶渊明的《桃花源记》中的文字作为台词中的一部分,经过改写,加上了一些感叹词和生活化的字词,完全有一种全新的生活气息,脱离了一种文绉绉的感觉。在老陶回到武陵的那一幕时,在桃花源度过了一段纯真烂漫到近乎梦幻的时光的他回到武陵,发现原本如胶似漆,男欢女爱的春花与袁老板已陷入了现实的纠葛和相互的怨怼之中,并没有从此过着想象中幸福美满的快乐生活。从老陶,和春花与袁老板的对话中,我们能够很明显地感觉出这仿佛是两个世界的人。很喜欢记得老陶说的一句:这些年来,我发现很多事情,都不像我们所想象的那样,看起来好像走投无路了,但是,只要换一个观点,就能够立刻获得一个新的方向。袁老板回应他的却是:我觉得很累。两种风格的台词,强烈的比较,令人哭笑不得之时,也发人深思。有一句话说话剧是语言的艺术。透过语言就能塑造了不一样的人物形象。语言真是奇妙。

不一样的是四十年前的安静,大概是出于两人的青涩,有那么多的话要说却又羞于启齿,气氛有那么一点点尴尬,可两人却都很享受;可此刻的安静,多少是出于无法抑制的伤感和无奈,同样有太多太多的话要说,但是实在是不明白,从何说起。气氛也有点尴尬,可这尴尬让两人更加难受。

走不出的桃花源,因为它永远是人们的心结;

漫漫人生,上下求索,感情啊,到底是出喜剧还是杯具?从戏剧中看人生,那是苍凉;把人生当作戏剧,那是荒唐。到底还是戏剧归戏剧,人生归人生。只是身在其中的人却恍惚于二者间,走到底都不会明白自我所坚持的是对?是错?然而,最初却决绝得容不得自我回

头张望

张闻天有句名言:生活的理想,就是理想的生活。推理下去,在理想的生活里,就没有了生活的理想了,因为已经理想已经实现了。没有理想的生活就是理想的生活,听起来象个文字游戏的悖论,却道出了理想的尴尬。

其实每个人的心底都会藏有两样东西:其一,是一份永远实现不了的感情,叫暗恋;其二,是一个永远到不了的地方,叫桃花源。

江滨柳与云之凡的遗憾感情令人唏嘘不已,而春花、老陶和袁老板之间的感情也让人纠结。

张闻天有句名言:生活的理想,就是理想的生活。推理下去,在理想的生活里,就没有了生活的理想了,因为已经理想已经实现了。没有理想的生活就是理想的生活,听起来象个文字游戏的悖论,却道出了理想的尴尬。

一喜一悲高潮迭起,前后时空互相交迭、互相融合,很有喜剧色彩也发人深省。想想自我就像那舞台上两部戏的重迭,人生到目前为止有多少错过巧遇等待,在蓦然回首时,往往全成空。每个人或许都会在这两部戏中跳来跳去,偶尔会跳出戏外戏,做会观众,审视自我,嘲笑自我,然后继续过自我的生活??

杯具《暗恋》痴情男女,倾城之恋,上海作别,命运捉弄,台北重逢,咫尺天涯,时隔40春;喜剧《桃花源》饮食男女,俗世翻腾,误入桃源,前情难忘,故地拾旧,情何以堪,终不得解;电影《暗恋桃花源》一个舞台,两出戏剧,喜剧不喜,杯具不悲!两个原本独立的叙事文本,阴差阳错的集中于同一戏剧舞台上。严肃与荒诞、内敛与夸张、秩序与混乱、悲伤与快乐,梦想与现实,纵横阡陌,水乳神交,完整独特的电影结构,却皆直指:期望寻找等待逃避,算是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

在我看来,舞美的设计就像一件外衣,不是越华丽越美,而是恰如其分的细节美所展现出的优雅。《暗恋桃花源》的舞美设计,就如上方的文字所叙述的,每一个设计都凸显出匠心独具,贴合话剧所要呈现的物质空间和氛围。那么,话剧的语言就应是其灵魂,精雕细琢,从内散发出独特的美感。

每一个观众的一种东西。虽然受着舞台的限制,但是梦境却依然能够清晰呈现。那个梦回过去的江滨柳,在一种时空交错中与云之凡相见,是一种快乐,也是一种梦幻。那个悲哀的老陶,在充满梦幻色彩又飘满花瓣的美景中,见到了酷似春花的白衣女子,是一种完美愿望的寄托,也是只能在梦幻中实现的情景。所以,两个在同一舞台展现的故事,当花瓣飘落,微风吹起的时候,造梦的时刻就到来了,此时,不管是那一部戏,其实都能够在这一刻到达一种情绪上的交融。还有,那个不断出现的疯女人,找着一个不明白是否存在的男人,或许也是一种寻找梦中之人的象征。我们或许会猜测她是由于暗恋这某一男子,或许只是做了一场梦,见到了一个并不存在的人。电影并没有给我们交代,但是,个中含义还是需要我们每个人自我去体味。人生:悲喜交加的大戏或许电影就是想给我们暗示一种人生的存在方式。舞台也就是人生的平台,有笑中带泪的喜剧,也有苦中作乐的杯具。悲和喜其实并没有个性的定义,所谓的杯具和喜剧,只是相对于某些人来说的,但是其实每个人心中的评判标准和立场不一样,对于这种结果的认识也就不一样。就像老陶,我们觉得他很可怜,其实也能够在另一个世界中寻找到属于自我的安稳。江滨柳虽然和可悲,但是他其实也

落叶归根,谁不想回到生养他的那片沃土?当时台湾的生活实在太乱了。

其实每个人的心底都会藏有两样东西:其一,是一份永远实现不了的感情,叫暗恋;其二,是一个永远到不了的地方,叫桃花源。

走不进的桃花源,因为它永远只在人们的心结。

在整部剧中,《暗恋》和《桃花源》的资料占了绝大部分的比例,大部分演员的表现重心都落在这上方,但实际上这只是一个双重虚构的资料。说它双重虚构,是因为它不仅仅对观

众而言是虚构,对于整部剧而言,也是虚构。赖声川在《暗恋》与《桃花源》之外,构建了另一重真实,以此来虚化这两出戏的剧情,并在那一处真实中设计了一个喊着刘子骥名字的疯女人。不得不说这个疯女人的设计十分巧妙,她不停叫喊寻找的刘子骥便是陶渊明《桃花源记》中那个终生寻找桃花源未果的南阳刘子骥。且不论赖是否认可桃花源式的理想,但他对于刘子骥这个人物本身却是有着必须立场的,至少他并非认为这是无好处的。于是他把关于刘子骥的资料设计到一个疯女人身上,并透过这个女人的嘴巴确定了刘子骥和剧中现实部分的关联。女人说,刘子骥曾与她在南阳街上吃过一碗酸拉面,她记得,于是要不停地找他。女人以与刘子骥极其相似的执著姿态寻找着什么,或许就是《暗恋?桃花源》里的理想圣地? 暗恋桃花源观后感

记得《基督山伯爵》是以这样一句话结尾的:人生最大的智慧都集中在两个词里:期望与等待。这样的主题当然比较贴合当今的主流文化与宣传,也激励了不少个人在艰辛时给自我打气鼓劲,以期有朝一日鲤鱼能修成正果,跃过龙门。而裴多非却说:期望是娼妓,她对谁都蛊惑,将一切都献给;待你牺牲了极多的宝贝,你的青春她就弃掉你。而赖声川想告诉的桃花源更象是后者。

暗恋是一出现代杯具。青年男女江滨柳和云之凡在上海因战乱相遇,亦因战乱离散;后两人不约而同逃到台湾,却彼此不知情,苦恋40年后才得一见,时已男婚女嫁多年,江滨柳濒临病终。

记得《基督山伯爵》是以这样一句话结尾的:人生最大的智慧都集中在两个词里:期望与等待。这样的主题当然比较贴合当今的主流文化与宣传,也激励了不少个人在艰辛时给自我打气鼓劲,以期有朝一日鲤鱼能修成正果,跃过龙门。而裴多非却说:期望是娼妓,她对谁都蛊惑,将一切都献给;待你牺牲了极多的宝贝,你的青春她就弃掉你。而赖声川想告诉的桃花源更象是后者。

影片尾声,江滨柳与云之凡最后见面了,其实两人早年阔别后很快就一向生活在一个城市里了,最近的时候可能只隔一条街道,却咫尺天涯,重逢无门,真真造物弄人!红颜云鬓换化作白发苍苍,当初的青春梦想被生活消解成了无言的唏嘘!偌大的上海二人能够相遇,小小的台北难倒了他们!亦或他们就应感谢命运,他们把对方最好的时光定格在了各自的记忆里,并在生命的尽头做出一个了断。这些年来,你有没有想过我?尘封已久的往事被慢慢打开,心中最柔软的部分被深深触痛。人啊,最在乎的竟是被人在乎!

不一样的是四十年前的安静,大概是出于两人的青涩,有那么多的话要说却又羞于启齿,气氛有那么一点点尴尬,可两人却都很享受;可此刻的安静,多少是出于无法抑制的伤感和无奈,同样有太多太多的话要说,但是实在是不明白,从何说起。气氛也有点尴尬,可这尴尬让两人更加难受。

杯具《暗恋》痴情男女,倾城之恋,上海作别,命运捉弄,台北重逢,咫尺天涯,时隔40春;喜剧《桃花源》饮食男女,俗世翻腾,误入桃源,前情难忘,故地拾旧,情何以堪,终不得解;电影《暗恋桃花源》一个舞台,两出戏剧,喜剧不喜,杯具不悲!两个原本独立的叙事文本,阴差阳错的集中于同一戏剧舞台上。严肃与荒诞、内敛与夸张、秩序与混乱、悲伤与快乐,梦想与现实,纵横阡陌,水乳神交,完整独特的电影结构,却皆直指:期望寻找等待逃避,算是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

值得推敲的还有女护士的主角。当江滨柳追忆多年前的难忘旧情时,女对于他的长情大感费解。她拉出自我的男朋友小陈两个礼拜以前分手了。这两天我都努力在想啊,他长什么样貌啊?可怎样想都想不起来哎!他们之间似乎在进行跨越时空的对话,旧时人们穷尽一生寻觅的神圣感情,今人是轻而易举的得到了么?这天的感情较之过去是不够纯粹了么,还是因为得到容易而不被珍惜了呢?有说:生活的理想就是理想的生活。可推,理想的生活就无生活的理想,因为已经理想实现了。没有理想的生活就是理想的生活?这听起来就象文字游

戏的悖论,却道出了理想与现实的尴尬。生命与感情,试问,谁的价更高?平平实实的生活维系着生命的历程,感情是否只是生命中一些重要的过客或是理想的奢侈品,给平实点缀些色彩与激情。过后,没有它,依旧需要生命的常态。

桃花源是一出古装喜剧。武陵人渔夫老陶,其妻春花与房东袁老板私通,老陶离家出走,缘溪行,发现桃花源;入桃花源后,遇见的人还是春花和袁老板,但又似是而非,三人度过愉悦的时光;老陶回武陵后,春花已与袁老板成家生子,但家境破败。

我认为《暗恋桃花源》这部剧包含多种现实寓意,下方就此分析(仅个人观点)

细看这两出剧,情节资料虽则完全不一样,却处处存有建构-解构关系。如《暗恋》里的江滨柳与云之凡满怀着感情出场,到了《桃花源》的第一幕里则成了老陶和春花的吵架与叫骂。又如两出剧一同排练的时候,虽然两方面的台词几乎是一致的,但指向却完全不一样。《桃花源》里的老陶执意想念现实中的妻子,而《暗恋》里的江滨柳却在幻想记忆里的恋人。能够说《桃花源》的整个情节设计就是理想对现实的打岔;《暗恋》则正好相反,江滨柳是一个彻底的理想主义者,却要在现实中苦熬。这种一边建构一边解构的资料安排让人措手不及,最后只能怀疑一切:到底是现实更好还是理想更好?每一条路都被堵死了,解答变得徒劳,思想陷入深渊,仿佛进到一间逼仄的小房子里,退无可退。

身穿白色旗袍的云之凡坐在秋千上,缓缓说着全剧第一句台词:好安静啊,从来没有见过这么安静的上海。声音在响起的那一瞬间,突然觉得舞台好空旷,仿佛就这样走入了那个年代,那个有关上海的泛黄的记忆。

在上《艺术概论》课程时,老师给我们观看《暗恋桃花源》之后我深有体会,这则故事分为《暗恋》和《桃花源》两场剧。《暗恋》说的是二战结束后的一对恋人在上海分别,约好来日再见。不料内战爆发,男的去了台湾,就此断了联系。最后,垂垂老矣,在台北的医院里临死前登寻人启事,想再见当年的女朋友一面。最后旧情人相见,诸多旧日情怀历历在目,怎一个你那冰凉的小手了得!《桃花源》说的是渔人老陶的老婆偷汉子,遂大怒出走,来到了桃花源。在那里遇见了一对夫妇,刚好和自我老婆及老婆奸夫长得一样。日子虽然快乐,但是总还是想回家。等回了家,发现奸夫淫妇过着并不快乐的生活。失望之余,再返桃花源,却找不到来时路

最后,观看这部电影之后,我觉得这部电影的结构情节安排得十分巧妙,个性是当暗恋和桃花源这两个剧组出此刻同一舞台同一空间时,情节的互为表现得淋漓尽致,让观众们恍然大悟,原先当两个相爱的人在一齐之后,山茶花就会变成春花,原本完美的感情也会消失不见。

在我看来,《暗恋桃花源》是现实生活中两种时光与空间的巧合,该剧故事很简单:暗恋和桃花源,两个不相干的剧组,都与剧场签订了当晚彩排的合约。双方争执不下,谁也不肯相让。舞台上,两个剧团都着急要排戏,互相抢舞台。之后,舞台上的两个剧组最后决定共用舞台,一团一边,各自把自我的戏排完,两出戏因而开始微妙地交织在一齐??

两个剧组在一个舞台上划界同台飚戏是影片的高潮部分。按说必须局面失控,事实却是某种美丽的混乱。两个剧组的台词竟然能够相互自然的无缝对接,并且神奇的潜台词深意补充。例如一段中,护士说:你还在等她,我看不必了耶!老陶插:我怕她在等我。另一段中,袁老板说:不要回去,你回去只会干扰他们的生活。护士插:我是说云小姐如果真的的来的话,事情可能会更麻烦。老陶插:这话怎样说?护士插:因为你可能会更难过。由于两剧在感情母题上的冥冥暗合,电影的缺席的在场与戏剧的现场感、间离性不露痕迹的找到了恰到好处的平衡。

谁也想不到,两人的下一次见面,竟是在四十年后的台北。病入膏肓的江滨柳在报纸上登出寻人启事,才找到他四十年来朝思暮想的云之凡。

推荐误入桃花源九

送走了误入桃花源的渔人后,大家的生活又变得平静起来。

桃花源村中的一个农夫一边锄地,一边左思右想,想着想着,不小心把禾苗都锄掉了好几棵,一起耕作的的妻子看见了,问他怎么了。农夫忧心忡忡地说:“老婆哇,我越想越不对劲,刚刚送走那渔人时,我觉得他表情不对,脸上阴晴不定,假如一会儿他到了外面,把我们的事全抖了出来,世外的那些人一定会动心,就会派人来占领我们的桃花源。失去桃花源,我们的好日子就到头了!“农夫的妻子一听,也惊慌失措:“呀,这可不行,走,咱得找村长汇报下。”

头发和胡子白的像雪一样的老村长听完农夫的汇报后,也意识到此事非同小可,立即召开了几百年来的“第一届桃花源村大会”。

村中央有一个池塘,池塘边有一棵不知道生长了多少年的古桑树,桑叶浓绿,好像一个巨大的绿色帐篷。大会在桑树下召开,有几个先秦逃亡出来的诸子百家的后代全站了出来,他们像先祖一样,爱好辩论,各抒己见。

一位戴着高帽子,衣着宽松,手里拿着竹简的儒家学派年轻学者说:“子曾经曰过:言而无信,不知其可。’我想,这个渔人答应我们‘不足为外人道’,他一定会信守承诺,不会告密,这是做人最基本的道德。”

兵家学派的后人姓孙,他对儒家的后人一向不服气:“切,兵不厌诈!你动动脑子,万一他不守信用,向官府告密,外人就会发现桃花源,他们要占领这里,我们反抗,这该引起战争了。依我看,咱们桃花源里几百年和平安定,大家既没有战斗力,又没有武器,绝对打不过外人的。”

另一位仙风道骨,穿着麻布长袍的道家学派的老人说:“你们想太多了!我们祖先老子曾说过:‘道法自然。’即使被外人发现了,又能怎样呢?我们只要顺从自己的内心,顺其自然,生活还要继续嘛......”

“哼,刚刚请他吃饭时,我见他贼眉鼠眼,不象个良民。”一位表情严肃的法家学派后人大声地说:“我建议,快去抓他,抓到他了,按村规处置。我记得村规第128条:若有人向外人泄露村中情况,判杀头之罪,决不轻饶!”

这时候,人群中挤过来一个墨家的中年人,皮肤黝黑,手上起满了老茧,裤腿挽到了膝盖上,腿上沾满了泥点,他瓮声瓮气地说:“我早就观察过桃花源的地形,山口很小,咱们可以在洞口修个防御工事,一夫当关,万夫莫开,让他们进不来不就行了?”说着,就要带着墨家的年轻人去施工。

爱抬杠的名家后人拦住他,挑衅地说:“停!这位老兄,你怎么知道能行呢?”

“你又不是我,你怎么知道我不知道能行呢?”

“你也不是我,你怎么知道我不知道你不知道能行呢?”

“你......”

正在大家吵的不可开交、天昏地暗、稀里哗啦时,一位白发垂髫的老者带着他黄头发、挂着两行鼻涕的小孙子从人群中颤颤巍巍的走了过来:“别吵啦,别吵啦,俗话说的好:“不听老人言,吃亏在眼前。”听我这个老头子说几句,咱们派个精明能干的人过去看看不得啦,渔人如果不给外人说,咱们万事大吉,如果说了,再想办法。”

众人纷纷赞同,选出了一位自称是当年刺秦王的荆轲的后代的好朋友的大表弟的年轻人去刺探情报。这位年轻人果然身手不凡,他从山中出来,爬上一棵最大的桃树,立马看见了还没划船走出多远的渔人。他发现渔人鬼鬼祟祟,一会儿停船上岸,用刀子在桃树干上刻一道痕,一会儿在岸边摆上一块尖尖的石头或树枝,像在做着什么标志。年轻人从树上滑下来,偷偷随着渔人的足迹走,把所有记号全给涂掉了,把石头与树枝指向了另外的方向。

回到桃花源,年轻人把事情一五一十的给大家说了,众人听了,都深深叹了一口气,异口同声的说:“几百年了,外面仍然这样人心险恶啊,我们还是在这桃花源中继续过简单安静的生活吧!”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