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字范文,内容丰富有趣,生活中的好帮手!
200字范文 > 现在很多人养猫 养狗 古人都养哪些宠物?

现在很多人养猫 养狗 古人都养哪些宠物?

时间:2019-05-31 01:00:46

相关推荐

现在很多人养猫 养狗 古人都养哪些宠物?

一、武则天养猫,养鹦鹉

猫,古时又称“狸”,古人对猫敬若神灵,猫是祭祀八神之一。唐朝时武则天就喜欢养猫,据记载武则天曾把狸猫和鹦鹉放在一起传给百官看,可是还没等看完,猫肚子饿了,就把旁边的鹦鹉给吃了。在当时,这对武则天来说是一种不祥之兆,因为狸猫含有“李”的谐音,而唐代皇帝正好姓李,鹦鹉含有“武”音,正好武则天也姓“武”,狸猫吃鹦鹉就被认为是李唐王室将战胜武则天的预示。

二、杨玉环养宠物狗

由于狗非常忠诚于主人,所以很早就被当作宠物来饲养。

商代还出现了赛狗游戏,称为“走狗”,如殷纣王就好田猎、走狗试马。秦汉时期,宫殿里专门建有用来养狗赛狗的犬台宫、走狗台,还出现了管理养狗事宜的官称为“狗监”。魏晋时期从西域引入了不少优良的狗品种,如波斯犬,这种犬身上带有斑点,类似于现在的斑点狗。唐朝杨贵妃养有一只狗,这种狗全身雪白,个头矮小,非常可爱,和我们现在所说的“哈巴狗”有些类似。有一次唐玄宗与别人下棋,眼看玄宗就要输了,杨贵妃把她的宠物狗放下,小狗“嗖”一下爬到了棋盘上,棋盘大乱,玄宗非常高兴。

三、宠物鹦鹉、鱼

除了小猫、小狗,古人还养有鹦鹉、八哥、金鱼等宠物。鹦鹉非常聪明,深受古人的喜爱,很多外国的使节都把鹦鹉当作礼物进献给中国皇帝,从颜色上来说主要有白鹦鹉、红鹦鹉、五色鹦鹉等种类。鹦鹉模仿人语往往惟妙惟肖。

八哥因性情温顺又能模仿人声及其它鸟鸣声,所以很早人们就把它作为观赏鸟来养。古人还模仿八哥创作了八哥舞,在酒宴上人们翩翩而起、上下飞舞,非常好看。

养金鱼从宋代开始流行起来。宋代时,鲫鱼的变异有了新的发展,产生了红、黄、白身红鳍等颜色的金鱼,佛教寺院放生池中的金鱼开始走向民间,从神奇之物贬为供人观赏的宠物。

狗年到了,宠物狗越发受宠,却不知,这一传统由来已久,早在几千年前的先秦时期,狗就为达官贵人们所喜爱,几千年来,无论时代怎样变迁,人们对狗的喜爱却没有动摇过,于是历史上留下了许多名犬的故事……

凶猛的藏獒

狗是人类最早驯化的动物并且在先秦就作为宠物在各民族之间互相馈赠,同时也 成为宫廷王室的贡品之一。《尚书·旅獒》记载了当时的少数民族西戎向王室进贡名犬一事,说周武王克商,“九夷八蛮”都送上贡品,来自西边的人就贡献了“獒”。

獒可不简单,它在先秦之时是非常珍贵的名犬,它可能是西方少数民族所培育的大型犬种,有历史学家说獒就是藏犬。这种犬因为其凶猛威武而得到贵族们的喜爱,从而通过进贡传到了中原汉地,当然,也不排除民间的买卖交换。獒是当时有名的杀人工具,《博物志·物名考》说,晋灵公有畜狗名獒,这个国君是晋国历史上有名的荒*之徒,他修了个台子,在台上拿弹弓射击过往行人,以此取乐,厨子做了饭不合他的胃口,他就把厨子剁为肉泥。相国赵盾看不下去了,就劝他,他恼羞成怒,又要杀赵盾,《左传》记载,宣公二年,昏庸无道的晋灵公唆使獒犬去杀赵盾,獒犬一路扑来,十分凶猛,多亏赵盾带来的卫士也是好身手,和獒犬搏斗,杀了獒犬,之后又得晋灵公手下同情他的卫士相救,才得以逃脱。晋灵公之后,中原就没有了獒的记载,大概因为獒是高原动物,难以适应中原汉地的水土和气候,因而,中原虽引进了藏犬饲养,但没有成功。

《金川琐记》曾记载了对藏犬不成功的喂养:“犬大者高至三尺,能缘墙走屋,形既狰狞,声噌吆如华钟,喜啖生肉饼饵,投之以咸食辄病癞不救,尤畏炎热。尝携一头至内地,夏日中渴死。”文中说,这种狗很高大,长相威猛,吃生肉,不吃咸食,很怕炎热。这大概是古人不能养活藏犬的原因。

青犴——胡地野犬

《淮南子·道应训》里说,周文王势力膨胀,商纣很是担心,于是就把他叫来囚禁起来,周文王的大臣为了营救周文王,就花重金搜罗天下奇珍。最后得到一只青犴,献给纣,纣就把文王给放了。

汉人高诱说犴是胡地野犬。《埤雅》也说:犴,“胡犬也,似狐而小,黑喙善守。”

看来殷时“胡犬”就很有名气。春秋战国时,胡犬的名气还在藏獒之上。《史记·赵世家》把胡犬与代马、昆山之玉并列为赵国的三宝,足见胡犬的名贵。

《穆天子传》里讲述了一个神话故事,周穆王有八匹日行八百里的宝马,这些马驮上周穆王到昆仑与西王母约会。后来周穆王南征楚国,死在南方,西王母便再也看不见他了。唐诗里还说:“八骏日行三万里,穆王何事不重来。”历史学家们解释这些神话:说这实际上是中原民族和西北民族间的相互交流。史学家吕振羽先生在论述《穆天子传》时曾说:穆天子每每以铜器、贝带、珠、银器、桂姜或丝物等等生产资料和生活资料去换取对方的羊、牛、马、犬以及贵重的兽皮和羽毛等。

在周穆王与西王母的物品交换中就提到了“良犬”和“守犬”。这些外来的良犬,大部分用于看家护院、宗教祭祀和围猎,恐只有少量的狗用于食肉。所以《夷俗记·牧养》强调了猎犬在狩猎中的重要价值,如云:犬不甚大,而其性更灵,(牧)则藉以守,猎则藉以逐,有兽被矢而走者,犬逐之,不获不止。

这种狗大概也是西北的胡犬。

哈巴狗来自何方

《逸周书》说:南方有叫“产里”、“百漠”的少数民族请以“短狗为献”。看来这种观赏性的“短狗”大概出自南方少数民族的驯养。清人檀萃所辑《滇海虞衡志》中说,海叭狗,滇人亦多畜之。

海叭狗,即哈巴狗。短狗,短犬,哈叭狗,不过一物之古今名称。今哈叭狗已传至北方,为爱玩犬之优种,云南反不多见。

当然,中原的海叭狗不光是从南方传入,也有从北方和中亚诸国进贡而来的,美国学者谢弗认为,在古代中国的所有家犬中,最常见的是尾巴在背部高高卷曲的师鼻“獒”,这种犬出自西藏狼的血统,而西藏狼还繁衍出了亚述,罗马莫洛西斯,圣伯纳德,纽芬兰的猎犬,即喇叭犬。尤其是它还培育出了中国的小型狗种系,例如哈巴狗,甚至大画家阎立本也画过一头在7世纪时作为贡物送来的獒,西藏是獒种犬的故乡,所以它很可能是吐蕃贡献的。

这就是说,哈巴狗和藏獒倒是同一祖先了,真难以相信。

从唐朝的贡品中亦可看出哈巴狗的传入是与中西亚有关系的。唐代所纳的贡品中有不同种类的名犬。其中最为著名的短狗是“拂林狗”。

据传唐朝从西亚就进口过这种“拂林狗”,谢弗认为这种狗就是“罗马犬”,它产生于7世纪初期,是由高昌王向唐朝贡献的礼物。

这种小狗的外貌究竟如何,我们尚不清楚,有学者认为它是典型的古代马耳他种的犬,即古典时代的叭儿狗。谢弗说它们曾经是希腊妓女和罗马贵妇珍爱的宠物。据说,这种品种的犬一直保留了下来,至今仍然有这类犬的白色的异种。在宋朝的一幅绘画作品中,曾经出现过一只白犬,谢弗推测它很可能就类似马耳他种白犬。

有一则狗与唐玄宗和他的宠妃的故事:玄宗一个夏天与某亲王下棋,令贺怀智独弹琵琶,贵妃把一只康国进贡来的狗放在一边观战,玄宗眼看着就输了,贵妃把狗放在座侧,狗跑上棋盘,局子被搅乱,玄宗大悦。

在这里,搅乱棋局的很可能就是一只“拂林狗”,而它的主使者便是天香国色的杨贵妃。

“波斯犬”是千古之谜

唐朝是一个夷夏观念相对淡薄,善于学习吸收异族外来文化的伟大时代,少数民族文化习俗之所以在唐朝颇为盛行,就在于唐太宗的民族文化政策:“自古皆贵中华,贱夷狄,朕独爱之如一,故其种落皆依朕如父母。此五者,朕所以成今日之功也。”

正是在这种开放的文化背景下,少数民族文化习俗才不断地进入了中原。狗的进贡与交流,也可算是很好的实例。

除了“拂林狗”外,唐朝还有一种来自波斯的名犬,身上带有斑点,唐朝人称其为“波斯犬”,直到现在这种犬的祖先对我们来说还是个谜。6世纪时,以“波斯犬”知名的狗是一种身材高大,凶猛残忍的动物,它甚至能够食人。6世纪的这种狗与唐代的波斯犬很可能是同一种属。

宋以后,朝代更替,可狗的历史却没有中断,明清之际,北京曾出现了一种名犬,叫“京犬”,这种狗的祖先是从外地进贡来的,还是本地的,不得而知,但很可能是外来与本地的杂交,这也是千百年来中华民族文明对外来文化兼容并包的一个结果。

在古代,狗是一个有灵性的动物,它能预料吉凶,蒙古族的失都儿忽汗有一只名为库伯勒克的黑嘴黄毛狗,如果叫得太平,宁静,便没有敌人,天下无事,如果嚎叫,就表明有敌人了。国君在外从事了3年战争,它就嚎叫了3年。人类的悲欢被寄予狗吠当中,这不能不说是人们对天下太平的强烈渴望。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