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字范文,内容丰富有趣,生活中的好帮手!
200字范文 > 重庆开县再生稻缘何重灾之年夺高产

重庆开县再生稻缘何重灾之年夺高产

时间:2021-11-17 16:04:24

相关推荐

重庆开县再生稻缘何重灾之年夺高产

9月28日,来自农业部、全国再生稻生产省市和重庆市再生稻示范区县的农技推广专家齐聚开县,考察开县再生稻高产创建的成功经验,交流各地再生稻高产栽培技术。今年,开县遭受了旱见持续低温阴雨、高温干旱和暴雨洪灾等自然灾害,但再生稻高产创建仍然实现了大面积均衡增产,并有望实现万亩示范250公斤、千亩展示400公斤、百亩攻关480公斤的产量目标,令参观的专家学者感到震惊和震憾。

开县再生稻缘何重灾之年夺高产?

一是栽培历史长久,技术不断突破。自民国三十年开始,开县就有关于再生稻栽培的历史记载,距今已有70多年历史。现常年蓄留面积10万余亩,总产量1万余吨。20世纪以来,开县曾三次创下再生稻栽培世界同纬度高产纪录,并实现三大跨越:2002年,在竹溪镇竹溪村1.8亩稻田实收稻谷1023.3公斤,折平均亩产568.5公斤创,单个田块创世界同纬度纪录;,在同一地点百亩中稻+再生稻两季平均单产达到1238.26公斤,其中再生稻477.9公斤,创百亩中稻+再生稻世界同纬度最高纪录;,开县在岳溪镇实施的“中稻+再生稻”千亩示范一季中稻平均亩产696.61公斤,再生稻平均亩产420.9公斤,两季合计平均亩产1117.51公斤,创世界同纬度千亩连片示范高产纪录。,《开县再生稻健身高产栽培推广与应用》被开县人民政府评为科技进步一等奖。

开县再生稻实现产量规模“三连破”,其中技术集成是关键。为了实现高产,近年来,开县大力开展百亩、千亩“中稻+再生稻”增产模式攻关,从第一季中稻抓起,在确定推广第一季产量高、再生能力强品种的同时,对头季中稻,加强了耕制改革和配套栽培技术的集成运用,实现良田良制、良种良法、农机农艺有机结合。在技术集成运用上,头季中稻狠抓“一增五改”技术落实,增加用种量,提高栽植密度,改单纯选择大穗高产品种为当地针对性好、适应性强的高产优质抗病品种,改人工翻耕为免少耕,改分户育秧为统一播种育秧,改偏施氮肥为测土配方施肥,改病虫害分散防治为专业化的统防统治。对再生稻落实了“十统一”措施,即:统一规划布局、统一品种和供种、统一播种育秧、统一插秧规格、统一施用专用复合肥、统一病虫防治、统一抽水抗旱、统一人工收割头季稻、统一追施促芽肥、统一出台扶持政策。通过“十统一”的实施,实现“一季稳产、二季增产”目标,今年,经对岳溪镇岳溪村李贤中等示范户的调查,再生稻亩有效穗均在25-30万,平均实粒数60-70粒,预计单产可达500公斤以上,预计万亩片平均亩产可达250公斤,千亩片400公斤,百亩片可达480公斤,再生稻单产潜力不断得到挖掘和展现。

二是各级组织重视,工作契而不舍。开县是一个粮食生产大县,产量面积一直居全市前三位,再生稻作为稳粮增收的特色产业,在全县占据举足轻重的地位(再生稻总产量占全县粮食总产量约两个百分点)。在思想上,开县把再生稻始终作为一季正种庄稼来对待,在政策上,把再生稻作为一季正种庄稼来扶持。自以来,开县连续7年在岳溪、竹溪、南门等9个乡镇街道,每年创建1万亩“中稻+再生稻”高产示范片,开展科技攻关,坚持常抓不懈;,开县被列入“重庆市再生稻振兴计划示范县”之一;,县委县政府将“中稻+再生稻”增产模式攻关列为农业产业首席专家攻关课题,给予专项科研经费扶持。7年来,全县累计投入再生稻专项扶持资金1000余万元,再生稻发展也实现了单产的“三连破”到产量、规模的“三连跳”。

在再生稻高产创建工作中,开县还大胆创立了市、县、乡、村“四级联创”组织新机制:市农委负责高产创建的组织验收和目标制定;县农委负责规划部署、组织协调、方案制定、技术培训、集成运用、资金物资的配套落实、督促检查等工作。在技术责任上,实行市县水稻专家把脉,与种粮大户签订目标责任书,建立起跟踪服务、蹲点指导的反馈机制和首问负责制,全县落实了50名中高级农艺师和植保、农技推广中心每人每单位创建100亩亩产400公斤以上的超高产示范片,实行定人员、定基地、定目标、定责任、定任务和挂牌服务工作;镇乡村为高产创建广泛宣传,引导缺劳户和无劳户土地流转,积极培植种粮大户,调解纠纷矛盾,解决生产环节中的具体问题。同时,镇乡技术人员示范片包村、核心片包社、攻关片包户包田,技术推广全覆盖无死角。形成了政府主导、部门联动、分工明确、紧密合作、层层负责、上下联动的联创体系。

三是培育新型主体,推动历史担当。一家一户分散经营,是制约连片规模发展再生稻的瓶颈,这是勿庸置疑的现实。一家一户分散经营,至少存在统一品种难、新技术集成运用难、规模经营难、撂荒地复耕难、单产提高难、机械化推广难等“六难”问题,为了切实解决这六个难题,主要采取了“四扶持”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调动农民的种植积极性。一是县政府每年拿出100万元专项资金,对再生稻促芽肥、病虫统防、抽水抗旱给予扶持;二是把再生稻当作一季正种庄稼,种植农户在享受一季中稻农资综合补贴的基础上,再给予一次农资综合补贴;三是对开展机耕、机插秧、机防等机械化社会化服务的农业耕种服务队、农机专业合作社、植保专业队给予30-50元的燃油等补贴,购置农机的在中央和市级补贴基础上再给予购机总额10%的购机补贴。四是对统一育插秧的给予塑料软盘、壮秧剂补贴。

通过扶持,调动了农民蓄留再生稻的积极性,并培育了一批接受能力强、技术水平高、带动作用大的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今年,全县培育“中稻+再生稻”种植大户、家庭农场、农业耕种服务队、农机专业合作社、植保专业队等各类新型农业经营主体190余家,规模经营面积5300余亩,占万亩示范区面积的53%,开展农机作业服务面积3万余亩次,示范区机耕、机插、统防分别达到100%、50%、100%。,岳溪镇培育成立了贤中农机专业合作社,当年开展中稻+再生稻机械化育插秧作业面积350亩余,种植农民自己总结出机械化插秧“一季稳产、二季增产”的成功经验,今年在该镇示范区纷纷扩大机插秧面积,农机专业合作社也由原来的1个增加到3个,机插秧面积由350亩扩大到1200余亩,为万亩再生稻成功创建高产提供了重要支撑。

四是创新服务机制,破除技术传播障碍。在再生稻高产创建中,如何解决好技术服务,确保技术入户到田是一个难题。在创建工作中,主要抓了以下四项措施,让技术服务“零距离”,为万亩再生稻成功创建高产提供了强有力的技术保障。

一是在万亩示范区普遍开展了百亩高产攻关竞赛。对一季中稻达到700公斤、再生稻达到400公斤以上的,不论是农业产业首席专家,还是一般科技人员,都给予2000-4000元的物质奖励,并在全县通报表彰,在晋级晋职中优先加分。二是鼓励科技人员以技术、资金入股,与农机大户、种粮大户联姻,组建农业耕种服务队、农机专业合作社,不但解决了缺劳户粗放耕种,无劳户土地撂荒,也解决了大户劳动力难找,季节跟不上的问题,还有效地降低了生产成本,促进了先进生产技术的推广,提高粮食生产效益,这种服务模式,在全市首创,老百姓很乐意接受。三是开展农民田间培训,县、乡相关技术单位每年在育秧、插秧、病虫防治、施促芽肥等关键生产技术环节,组织种植农民进行技术培训,县农委每年组织相关乡镇农业服务中心技术人员、种植大户相互观摩学习,让科技的种子在每个参加人员的心里播种、开花、结果,并示范带动其它农户的发展。四是开展“科技相亲”,县农委直属各单位、机关各科室分别与示范区农民结对子,搞帮护,每人每个单位建立科技示范片,引领农民做给他们看,带着他们干。通过多项措施的落实,大大提高了当地种植户和技术人员的技术水平,形成了浓厚的比学赶超的良好氛围,为万亩再生稻成功创建高产提供了强有力的技术保障。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