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字范文,内容丰富有趣,生活中的好帮手!
200字范文 > 南京大学考古考研参考书 南京师范大学考古学考研真题

南京大学考古考研参考书 南京师范大学考古学考研真题

时间:2022-09-01 11:04:04

相关推荐

南京大学考古考研参考书 南京师范大学考古学考研真题

南京大学历史学院博士后出站报告答辩会[赞][击掌]

答辩人:王元博士,合作导师:贺云翱教授,答辩委员会主席:裴安平教授,委员:周晓陆教授、周裕兴教授、吴桂兵教授、晋文教授,报告题目:《秦雍城宮室体系的考古学研究》。

#图书# 12月,南京大学历史学院考古系吴桂兵教授所著《中古丧葬礼俗中佛教因素演进的考古学研究》由科学出版社正式出版和发行。该书是在国家社科基金结题书稿的基础上,修改、增加而来的。本书主体内容共为八章,详列了中国中古时期(东汉晚期至辽宋)的墓葬考古材料,梳理了佛教因素进入丧葬的不同环节及过程,揭示了中国古代墓葬与礼俗在中古时期发生的重要变化。网页链接

【南京市考古研究院藏· 南朝玻璃残件】南京市雨花台区西营村遗址的南朝佛寺建筑基址发掘出土,来自数件不同绿色透明玻璃的残件。

这也是国内少数考古发掘的南朝佛寺遗迹,从这些碎片仍然可以看出南朝佛教的兴盛和制作工艺之高。“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

汉棠邑遗址是一处大型西汉建筑遗址,起在近10万平方米范围内发现大量汉代瓦片,陶罐等物品。7月南京市博物馆对该遗址30万平方米范围进行了考古调查和试掘,出土了大量汉代瓦片、筒瓦、回纹罗地砖、陶井栏、铜镞若干及石斧等文物,目前调查初步测定面积为10071平方米。

红色旅人123

走马岭“一游”经过一个忙碌的上午,不觉到了午饭时间,一问同事都有安排,只能独自出来觅食。天生性格喜静,专选偏僻地走,约么半个小时拐了几个弯后,偶然发现马路边竖着一块石牌,上有几个大字:南京市文保单位,走马岭汉代遗址。一条笔直的沥青路指向前方,强烈吸引我移步而行。村口一池塘,塘后散落着星罗棋布的二十余户人家。漫步村中,遗址或遗迹等均未尝见,走马岭排档,也关门歇业,只遇一老翁,沉默以对,几只土狗,倒是热情好客的摇头摆尾,大声呱嘈。房前屋后一垄垄绿油油的菜地见缝插针,墙上藤植蔓爬,长出勃勃生机。右转左转,已到村后,一道土坡横贯,三步两步爬上坡顶,眼前一湾河流伸出臂膀,将村庄揽于怀中,河上一条早已废弃的铁轨,老态龙钟的横躺,被杂草肆无忌惮地蚕食着身姿。河对岸大片的农田,收割机来回奔忙,欢快地跑着……转过身,看着近处安静的村庄,绿树成荫下白墙青瓦,仿佛从汉代以来,一如既往千百年没有什么改变,随时会走来一位汉巾短袄,肩扛锄头的老农。远处,一栋栋高楼鳞次栉比,描绘着现代的繁华。再远处就是紫金山的深黛轮廓了!就这样驻足远眺,感怀良久,肚子开始咕咕起来,才想起早就错过午饭的时间了,匆匆赶回单位,去挣那碎银几两!

【南京市考古研究院藏· 南宋水晶璧】西天寺墓园宋墓出土

1956年的一天,几个年轻人到南京郊外的弘觉寺游玩,途径一座佛塔时,有人无意中跺了跺脚,发现地下传来回声,下面有空洞!此时的他们并未料到,这个空洞竟会与一位历史名人有关。几人将这一情况告知了寺院的管理部门,很快,南京博物院的考古人员也赶到现场勘察,根据以往的经验,他们初步判断,塔下的空洞很可能是地宫。

果然,不久后,一个直径约0.8米、深约1米的圆洞被发掘出来,里面陆续出土了微型金棺、银棺、青花瓷罐、龙泉窑瓷罐和玉瓶等珍稀器物,其中,最引人注目的是一座造型独特的鎏金喇嘛塔。此塔外型像一个宝瓶,高35厘米,塔身开有壶门,塔内立着一尊佛像,塔刹下有宝盖和相轮,相轮四周装饰垂幔,塔身两侧各有一朵祥云,其上托载着两尊菩萨,塔的正前方还有一尊鎏金的释迦牟尼涅槃像,整座宝塔被安放在一座须弥山式样的底座上,底座四周刻有各种精美的浮雕纹饰,须弥山的四角还各放置了一个青花瓷罐,造型精美,胎质细腻,属于青花瓷中的精品。

在其中一个青花瓷罐中,考古人员发现了一些人类的骨灰,经鉴定,这座鎏金喇嘛塔应该是明代的物件,也就是说,骨灰的主人应该是明朝人,那么,他会是谁呢?

据记载,弘觉寺始建于唐代,明宣德年间(1426-1435年)曾重新翻修,鎏金塔会不会是这个时候放进去的?考古学家查遍了鎏金塔的里里外外,始终没有发现任何直接反映死者身份的信息。只在塔座的背后找到一行字,上面写着“佛弟子御用监,太监李福善奉施”几个字,显然,太监李福善是这座宝塔的供奉者,遗憾的是,历史文献中查无此人。

直到多年后,有人无意中在北京法海寺的一座经幢上,发现了李福善的名字,旁边还有一块石碑,从碑文得知,李福善又名李童。李童可是明朝前期非常有名的太监之一,法海寺正是他主持修建的,建造于明正统年间(1439年),与弘觉寺翻修的年代十分接近,据此推测,供奉鎏金塔的李福善应该就是李童。

李童历经5位皇帝,早在永乐帝朱棣在位时,就深受重用,多次随朱棣北征,接着又随明宣宗平定汉王叛乱,后来还被明英宗赐玉带蟒龙服,能让他珍而重之供奉的人,身份必定不简单,他会是谁呢?

专家们不由得想到一个人——郑和。据史料记载,郑和与李童是多年的好友,两人有30多年的交情,永乐帝去世后,下西洋活动曾一度停止,直至明宣德五年(1431年),白发苍苍的郑和率领船队从南京出发,奉命第7次下西洋,这也是郑和最后一次下西洋,在两年后的返航途中,劳累过度的郑和因病去世。

有文献称,由于当时天气炎热,遗体难以保存,随行的人员便将郑和的遗体在印度火化后带回南京,宣德皇帝得知此事后,下令将其骨灰安葬于南京牛首山,与弘觉寺重修的时间基本吻合,再结合被李童珍而重之的鎏金塔,一想到这儿,大家不禁激动起来——骨灰的主人很可能就是郑和!而牛首山上的郑和墓,应该只是供人祭拜的衣冠冢。

此外,弘觉寺塔正好位于寺院的中轴线上,而郑和墓也处于这条线上,如此设计,应该不是巧合。在鎏金宝塔的底座上,人们还发现了一个特殊的图案——一条器宇轩昂的龙正在汹涌的大海中乘风破浪,这或许就是宣德帝对郑和那波澜壮阔一生的某种纪念吧。

初,江苏省盱眙县马坝镇云山村大云山山顶发生严重的盗墓事件,2-3月,由南京博物院考古研究所对现场进行调查与勘探,钻探结果表明山顶存在大型汉墓。经国家文物局批准,自9月至12月,南京博物院等对大云山汉墓区进行全面勘探与抢救性发掘。发掘揭示了一处较完整的西汉王侯陵园,出土陶器、铜器、金银器、玉器漆器等遗物1万余件(套)。墓主人是西汉江都易王刘非,他的王陵,展示了强盛帝国的光彩炫目。刘非(公元前168年一前128年),即江都易王。汉景帝之子,母程姬。是汉武帝刘彻异母兄弟,年长刘彻12岁。

刘非于公元前155年14岁时被立为汝南王。汉景帝二年(公元前155年),由于中央专制皇权和地方王国势力的矛盾日益激化,御史大夫晁错迎合景帝加强皇权的意图,上疏《削藩策》 ,提议削弱诸侯王势力、加强中央集权。景帝遂于翌年冬下诏削夺昊、楚、赵等诸侯国的封地。七个刘姓宗室诸侯王深感恐慌和不满,吴王刘弹、楚王刘戊、赵王刘遂、济南王刘辟光、淄川王刘贤、胶西王刘昂、胶东王刘雄渠以“清君侧”为名联兵发动反叛。叛乱从景帝三年(公元前154年)正月开始,到三月即被平息,七王皆死,六国(除楚国外)被废除。七国之乱的平定,标志着西汉者侯王势力的威胁基本被清除,中央集权进一步得到加强。叛乱发生时,刘非年仅十五岁,但是勇武刚强。向朝廷上书请缨主动打击叛军,被任命为将军,吴军被打败后,转封江都王,坐镇吴王原来统治之地,并且因为军功赏赐天子旌旗。汉武帝元光年间,匈奴侵边,刘非又上书请求出击匈奴,武帝不许。刘非为人骁勇好战,延揽四方豪杰之士。汉武帝元光六年(公元前129年)十二月病故,终年41岁,在位27年。帝在考察董仲舒策问之后,派他去江都给刘非作国相,刘非知道董仲舒是个大儒,能用儒家礼节匡正他的过错,因此对董仲舒非常敬重。刘非在董仲舒的劝导下,不仅一改过去狂妄自大、骄奢无礼的行径,而且尽守臣职,忠君卫国。因此,死后得到朝廷厚葬,赏赐惊人。

尽管受开山采石破坏,但陵园总体布局仍十分清晰。陵园平面近正方形,边长490米。四面筑有陵墙,其中东墙中段较完整,地表上尚有长约150米的墙体保存较好,其余三面陵墙大多仅存夯土墙基。对陵园对东墙的解剖表明,墙体底部宽23米,顶部宽15.5米,现高3.5米。墙内外两则均以石块护坡,外侧护坡较陡,角度80. ,内侧护坡较缓,角度45。墙体直接建于基岩上,两侧石护坡堆砌于基岩面后,再对中间填土进行夯筑,如此反复直到陵境达到预定高度。

在解剖陵墙过程中发现石砌水暗沟1条,暗沟开口叠压于陵墙下,说明陵园营造进行了预先规划,先修砌排水暗沟、再于暗沟之上营造陵墙。东司马道位于陵园东侧。经解剖,道路依山势而建,自山顶陵园东墙顺山麓夯筑至山脚,长约800米。司马道路面宽45米,南北两侧坡面以石块护坡,护坡外各修筑宽25米排水道。解剖司马道时,发现叠压于道路下的石砌排水明沟1条,排水沟修筑规整。

陵园内共发现带南、北二条斜坡墓道的“中"字形主墓3座、竖穴陪葬墓11座、车马陪葬坑2座、兵器陪葬坑2座。其中,主墓、车马陪葬坑位于陵园南部,陪葬墓位于陵园北部,兵器陪葬坑位于陵园北侧,紧靠陵墙。整体布局排列有序,严谨规整。主墓均为岩坑竖穴,一号墓墓室为黄肠题凑结构,包括外、中、内回廊和题凑、前室、内外棺等。根据墓葬的形制结构和随葬品如“江都宦者容一升重三斤”铭文铜灯与“江都宦者沐盘十七年授邸"铭文银盘、“江都饮长”封泥、“廿七年二月南工官”耳杯等,结合史书中江都王刘非“二十七年莞”的记载,确定墓主为江都易王刘非无疑。#21天图文打卡挑战(第二期)#

游历随记南京大报恩寺地宫

,世界唯一的佛顶真骨舍利在大报恩寺前身长干寺地宫出土,举世震惊。当年南京市考古研究所在大报恩寺琉璃塔遗址发现了千年地宫一一宋代长干寺地宫。地宫中供奉的有佛顶骨舍利、感应舍利和诸圣舍利的七宝阿育王塔出土。

中国最早供奉舍利的佛塔,就是东吴大帝孙权在建业为康僧会所建的阿育王塔。

康僧会在公元247年来到吴都弘扬佛法,允诺孙权,他会在21天内求的感应舍利,后来果然应验,孙权大为叹服,为僧人修建了江南首寺建初寺,并建了供奉舍利的阿育王塔。

诸圣舍利,其实就是历代高僧大德的舍利,当年在此发现了 IO 份,每份数量从数枚至数千枚不等,它们形状不规则,长0.03毫米至4.5毫米不等,透明或半透明,颜色很多,主要有白、黑、灰、黄、红等。

据专家推断,大报恩寺塔原封不动的沿用宋代长干寺长干塔地宫,至今虽逾千年,塔寺屡毁屡建,地宫从未扰动,令人兴叹。

大唐玄奘法师与释迦牟尼佛相隔千年,他们的舍利共藏于此也有千年,大报恩寺与佛陀,玄奘法师因缘殊胜。

每次来,看着金碧辉煌的地宫,千年的神圣供奉,感觉都是心灵的洗礼。

,考古学家在南京发现了一座大型古墓。当他们打开它时,它被偷了,而且是空的。当我失望时,我在隔壁发现了一座完全豪华的坟墓。

这个地方位于南京的将军山上。这是一片宝地。多年来,这里出土了许多明代墓。

,一家房地产公司在骏君山开始施工,在挖掘地基时发现了一座大坟墓。考古学家立即进行了抢救和挖掘。

根据墓穴的规格,这一定是个名人。

然而,当我打开它时,我发现坟墓被洗劫一空,只留下一个破旧的棺材。每个人都很失望,但他们还是一步一步地跟着我。

这时,有人在坟墓里发现了一堵特殊的墙,敲门时有一声空空的声音。墙后有没有可能有个坟墓?

我们果断地挖掘和检查。原来这是一座完整的坟墓。也许这个小房间被藏起来了,所以我们逃过了被偷的厄运。

更令人兴奋的是,当人们小心地打开棺材的盖子时,它会闪闪发光。

我看见一个漂亮的女人静静地躺在里面。她穿着一件绣有金线的女装,戴着一顶镶有宝石的金帽子。

这套金头由桃心发夹、盖鬓角、顶发夹、莲花发夹等复杂配件组成,非常昂贵精致。

她胸前还戴着一个由黄金和宝石制成的精致方形香盒。

看看棺材。里面装满了金锭、银锭和珠宝。

闪闪发光的富人墓震惊了在场的每一个人。当我们找到墓志铭时,我们知道了坟墓的主人。

原来,埋葬在这里的女人是梅妙登,是云南一个著名家族穆斌的妾。

那幺,穆斌是谁?为什么要把一个小妾埋在高太太的衣服里?

现在让我走到一起。

穆氏家族由穆英一代发展而来。

木英是朱元璋的故乡。12岁时,她在农村与朱元璋战斗,后来成为朱元璋的教子。

明朝建立后,穆英以强大的力量成为民族英雄。作为皇帝的亲信,朱元璋安排他驻扎在云南。从那时起,穆氏家族的后代一代又一代地攻击土耳其人,以保卫云南的和平。

金庸小说《泸定集》中的穆王府就是基于这个穆氏家族。

梅妙登的丈夫穆斌是穆英的孙子。

梅妙登出身于一个小将军家庭。

1445年,梅艳芳与盛年的穆斌结为妾。

当时,穆斌将近50岁,有两个妻子。他原为英国张甫公爵的女儿,早逝;后来,他娶了蔡公旭忠的女儿。

梅妙登登门的那一年,也是穆斌继承王位进入云南的第一年。

年轻的梅妙登跟随丈夫上台。她端庄贤惠,温柔体贴,全心全意地照顾丈夫。

梅的努力得到了她丈夫的认可。穆斌曾经说过,她“有很多支持”。

结婚五年后,梅妙登终于生下了一个孩子,穆聪,穆斌的小儿子。

穆斌是个老儿子。他很高兴。然而,巨大的喜悦之后是巨大的悲伤。这孩子只有10个月大。穆斌离开了母亲和儿子,去世了。

21岁的梅兰芳别无选择,只能带儿子回南京老家。

然而,尽管梅很年轻,但她擅长教育孩子。

在许多母亲为孤儿或寡妇的家庭中,母亲常常觉得自己的孩子太穷。为了补偿,他们总是放纵自己的孩子。

但梅的情况完全不同。

她对儿子很严格。她不允许任何道德偏差。

在她看来,在穆聪建功立业之后,即使他的父亲不在,他也应该努力工作,避免侮辱他的祖先。

在她的指导下,穆聪成长为一个才德兼备的年轻人。

1965年,在守寡后,梅妙登终于看到了明月。

那年,16岁的穆聪继承了穆氏家族的头衔,前往云南守卫。

梅妙登的努力并没有白费。她的儿子已成为穆氏家族的合格继承人,并将继续接替她的父亲和兄弟守卫云南。

穆聪进入云南后,写了一篇非常生动的《虎爸爸没有狗儿子》。他把善良和力量结合起来,有序地管理云南。他勇敢而足智多谋,能够镇压几次边境叛乱。

穆聪上台第二年,法院授予梅高明妻子的头衔。教育与工业应用数学组织 是个小妾。她一生都受宠若惊。最后,她享有很高的声誉。

后来,梅死了,穆聪的心也碎了。

除了悲伤,穆聪还担心如何安排母亲的未来事务。

从穆聪的角度来看,他对母亲有着深厚的感情。他必须给她一个完整的葬礼,给她最大的尊严,并用他妻子的礼物埋葬她。

妻子的礼物将与丈夫一起埋葬。

他这么认为,但真正的问题来了。

在他父亲穆斌的墓中,两位妻子张旭被放置在左边和右边。

坟墓里装满了三个棺材,没有地方放第四个棺材。你不能拿出那两位女士的棺材吗?

经过长时间的思考,穆聪不得不撤退,寻求第二个位置。在她父亲的墓旁,她挖了一间用墙隔开的小房间。

这种埋葬方法被称为“共同埋葬祖先”。

这是明清时期一些贵妃的一种特殊埋葬方式。

穆聪想给妈妈最好的东西,让她在另一个世界里感到骄傲。他给母亲穿上最昂贵的长袍和珠宝,并在她的棺材里装满了豪华的葬礼用品。

因此,有一个惊人的场景。妾墓比主室的妻子更豪华。

仅在梅庙登墓出土的文物中,就有20件被评为国家一级文物。她戴的金帽子更独特。这是中国出土的最完整的明代金头饰。

在这座豪华的陵墓背后,有一个传说,一位妇女一生中大部分时间都在与一位感动世界的儿子的孝顺抗争。

参考:梅妙登女士,贵州省

1981年,江苏人陶秀华捡到一枚金印,当这则消息被报道出去后,不仅让中国考古界产生了震动,连一旁看起来和金印毫无关系的日本,竟然比中国还要震惊。

这枚金印的出现,打开了一段尘封的历史,让日本疑惑了200年的问题迎刃而解。

日本国内多家媒体刊登了这一消息,甚至希望中国能够在日本展出这枚金印。

那么,这究竟是什么样的一枚金印?这枚金印又和日本有什么联系呢?

时间来到1981年2月24日,江苏人陶秀华在参加公社铺路工作中,从一处乱石中挖出了一块金属物品,这时的金印虽被污垢包裹着,却又格外与众不同。

毕竟那个时代,金属物品也算是件稀罕物,就算是快铁,捡回家也能卖点钱。陶秀华也没多想,就将其捡起放进口袋忙碌起来。

下工后陶秀华急忙回到家中,用清水清洗金属物后,发现这是一块金子,但在底部有着四个大字,虽说自己不识字,但她觉得这块东西不简单,远远超过金子的价值。

让陶秀华觉得不简单的原因,其实是在1975年时,附近两座汉代古墓被盗,之后南京博物馆进行了抢救性发掘,自己也听闻了这些消息,陶秀华觉得自己手里这块很可能和这两座古墓有很大关系。

有些东西越想不让人知道越难,陶秀华自己也不知道哪里出了问题。第二天很多村民都得知陶秀华捡到了宝贝,纷纷上门参观。

当天夜里,外出干活的丈夫也回家了,饭后

陶秀华拿出前一天捡到的金子让丈夫看看是不是值钱的宝贝,在考古队干过活的丈夫一眼就看出来这块金子的不同,两人经过商量后解决把东西上交国家。

村长也从大家口中得知此事,急忙向警察局报告了此事,当天半夜警察就来到陶秀华家,警察看过金印后,觉得此物不简单,连夜把陶秀华夫妇和金印带到南京。

考古专家们,在研究后发现这块金印堪称绝世稀宝,金印印纽是一只立着的乌龟,龟背上还刻有六角形龟背纹,四肢和龟甲刻有鱼子纹,而印面的字迹是“广陵王玺”,采用阴刻的方式,字体端庄。至此,甘泉二号汉墓墓主人身份也得到了证实,原来墓主人是汉光武帝刘秀的第九子广陵王刘荆。

那又为什么说这块金印和日本有关系呢?

早在1874年,日本一个农民在劳作时发现了一枚“汉委奴国王金印”,在此之前,人们对日本这块金印众说纷纭,一直没有关键性证据。

当时日本学者认为汉光武帝时期,所有的印都是龟纽,而“汉委奴王”金印是蛇印。所以认为这枚印是自己所造。

在这枚“广陵王玺”被发现后,经过专家鉴定后,两枚印虽说印纽不同,但是尺寸大小雕刻手法如出一同,同时就连字体也似乎同出一人。

汉委奴国王金印是光武帝在公元57年赐给日本使臣的,而广陵王玺是汉明帝在公元58年赐给刘荆的,时间相差一年,所以两者十分相像。

广陵王玺的出现,体现了汉代制造工艺的高超,也验证了汉委奴国王金印的真实性。现如今,这枚金印已成为南京博物馆的镇馆之宝。#头条创作挑战赛##我要上微头条#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