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字范文,内容丰富有趣,生活中的好帮手!
200字范文 > 河北大学考研中国史题型 河北大学古典文献学考研真题

河北大学考研中国史题型 河北大学古典文献学考研真题

时间:2019-05-23 05:16:03

相关推荐

河北大学考研中国史题型 河北大学古典文献学考研真题

#二十四史名家精讲#

自从离开尔朱兆以后,高欢满心欢喜的率领着十几万六镇鲜卑流民开始搞发展!那该怎么搞呢?

高欢先在壶关大王山(今山西省壶关县东北)驻军,整编部队,操练士兵。仅仅几十天时间,这些六镇将士就从四分五裂的一盘散沙变成了令人生畏的一只铁拳!

与此同时,高欢也在规划着自己的未来,准确来说就是地盘,自己应该从哪里获取自己的根据地?

关中、河南、徐州、并州都被尔朱家族所控制,他能选择的只有河北。在河北地区,有不少汉族豪强。高欢要想在河北站稳脚跟,只有两个途径,要么消灭他们,要么和他们结盟。

在休整了两个月后,高欢兵出滏口,向河北进发。在过麦地的时候,为避免踩踏麦苗,高欢都牵马步行。一路上军纪严明,秋毫无犯,他的美名很快传遍了河北大地,高欢的赫赫威名让他在进入河北不久,就得到了一个惊喜,来送这份惊喜的人叫做高乾。

高乾,渤海蓨县(今河北景县)人,出身于河北著名的世家大族渤海高氏。高乾年少时好勇斗狠,与三弟高敖曹称得上是黄金搭档。

不过高乾后来改邪归正,由于他本身就是官二代,所以他轻松地当上了公务员,还来到京城洛阳,担任员外散骑常侍(皇帝的侍从)等职务。

尔朱荣进入洛阳,制造河阴之变,大肆屠杀朝臣。高乾趁乱逃回河北老家,天性不安分的他与高敖曹等人拉起了一支队伍造反,还接受了葛荣的官爵。但不久以后又向孝庄帝投降,后来尔朱荣死后,孝庄帝任命高乾为河北大使,高敖曹为平北将军,并亲自下诏让他们在河北招兵买马,作为自己的后援。

但还没等他们采取行动,尔朱兆就已经攻入洛阳并且杀了孝庄帝。随后尔朱兆派监军孙白鹞来到冀州,对外声称是来征集马匹的,准备趁高乾兄弟送马来的时候把他们一举抓获。

然而耳目众多的高乾早就得到了消息,他与河内太守封隆之合谋,率乡兵夜袭冀州州城信都,杀死了孙白鹞,活捉冀州刺史元仲宗。

听说冀州发生叛乱,刺史被抓,殷州刺史尔朱羽生慌忙率军五千前来援救。战争狂人高敖曹连盔甲都没来得及穿,就带着十几个勇士出城迎战,尔朱羽生竟然已经被高敖曹等人打得大败而逃。

这就是传说中的万人敌!被史书称为“马槊绝世,项羽再生”的当世第一猛将高敖曹!还有李希光、东方老、刘桃棒、刘孟和、王桃汤、呼延族…… 他们后来将跟随高敖曹一起南征北战,创造一个个令人瞠目结舌的传奇!

就这样,高氏兄弟在冀州暂时站稳了脚跟,但高乾却一直忧心忡忡,他知道自己兵力薄弱。要想生存和发展,他想与拥兵十万且威名远扬的高欢联合,当他听说高欢率军十余万进入河北时,他喜出望外,立刻前去求见高欢。

一见面,高乾就言辞激昂:尔朱氏上弑君主,下虐百姓,人神共愤,明公您威德素著,天下倾心,如果您能举起义旗,尔朱氏的这些人都不是您的对手!我们冀州虽小,但也有户口十万,粮草财赋十分充足,供应军需绰绰有余。明公您还有什么可犹豫的呢?

高欢心中一阵狂喜,表面上却装着很平静的样子说道:你说得不错,不过事关重大,还需从长计议。

见没答应,高乾只好继续恳求:高将军您做领导就一定行,冀州的百姓都在盼着您。高欢这才紧紧握住高乾的手,两人一见如故,交谈甚欢,一聊才发现,原来两人同出自渤海高氏,论辈分高乾还是高欢的族叔,原来是一家人!

第二天一早,高乾返回冀州,准备迎接事宜,高乾走后不久,又来了一人求见高欢,此人名叫李元忠。

李元忠出自家世显赫的赵郡李氏,李元忠从小就志向远大,聪明好学,除此以外,他还多才多艺,精通古筝、琵琶等乐器,是个具有真才实学的人。

此次听说高欢率军东进,李元忠来到高欢驻地,递上帖子,求见高欢。高欢听说赵郡李元忠是个大酒鬼,便说:不见!

李元忠对门卫说:本来以为高公是胸怀大志的英雄,没想到他的水平也可想而知了,请让他退还我的帖子,省得他用我的名头去招摇撞骗。

门卫将此话禀告高欢,高欢的胃口立马被吊上来了。他便亲自把李元忠引入帐内,与他共进午餐。两杯酒下肚,李元忠开门见山地问道:如今天下形势已经很明显了,明公你还要为尔朱氏效力吗?

高欢一本正经地回答:没有尔朱氏,就没有我高欢的今天,我当然要为他们尽忠!

李元忠:我和高乾兄弟都愿意为你效劳,明公你但说无妨。

高欢:这件事再议吧,暂时也不好说啊!

李元忠本想再问,高欢却已经吩咐手下,说李先生喝醉了,快把他扶出去。李元忠当然不甘就此罢休,他用手抓着桌子,不肯起身。

这时,高欢也觉得试探得差不多了,便屏退左右,与李元忠单独交谈。

李元忠说道,明公前往冀州,高乾兄弟一定会开门迎接您,如此一来,河北大地就尽归明公您所有,然后兵锋直指洛阳,成就王霸伟业,指日可待!

高欢听了大喜过望,紧紧握住李元忠的手,连连称谢。随后高欢则率军前往冀州州城信都,高乾、封隆之等人打开城门迎接。

从此,高欢雄踞冀州,兵精粮足,而且他手下堪称人才济济,成为北方大地上的一支劲旅!

如果在中国找一个曾让我感受过“哇,见世面了”的城市,那么我选择:宁波。

宁波给我的感觉,两个字:真的没想到。

一开始,它在我印象中只是一个小透明一样的可有可无的“小城市”[不看]。直到有一次去旅游……才发现,宁波有点过于低调了。

这个城市就好比江西的九江,河北的唐山,山西的大同,陕西的宝鸡,四川的绵阳,湖北的襄阳……一样,没有太多存在感,却是所在省份的第二大城市,甚至第一大。

[求抱抱]

所以宁波,是一个颠覆我认知的地方:

①,宁波,有一个比上海更老的外滩。

②,宁波人“创造”了上海人。[笑哭]

③,宁波的近代遗存比上海更“洋气”。

这条解释一下:

我们去老外滩的酒吧,感觉这里的外国人氛围更“纯粹”些,他们说宁波是个宝藏,熟悉的怀旧、风情、文化、繁华感这里都有。

④,宁波人会享受生活,幸福感强。

这条也解释一下:

我们住的那个国际酒店(五星级),宁波本地人会来试睡他们的床(万元起步),然后直接订一张回家。且,不是个例。

⑤,宁波人不是最近才有钱的,而是很久远的历史,近代宁波帮那才叫一个厉害。

⑥,宁波的海鲜,夸一句“全浙江最高大上”不为过。到了宁波,一定要记得吃海鲜,且要去海鲜楼吃。或者去象山也行。[马思纯的微笑]

我老看有人把象山的海鲜和舟山的海鲜放到一块比,但真心话:论味道还得是象山。不过,舟山的风景比象山好也是实话。

……

关于宁波的那些事儿还有很多,我暂时就想到这么多,回头等我把图片整理明白了,再给大家详写长文吧。记得来看。[送心]

#头条创作挑战赛# #天南地北大拜年#

众多抗金武装中,人数最多、声势最大的当数活跃于东山(今山东昌邑东)地区的一支农民起义军,号称天平军。天平军首领耿京,济南人,出身于陇亩之中,是地地道道的农民,因不堪金国繁重赋役,遂集结几位兄弟,以东山为根据地,开始武装抗金。天平军因为举事早,影响大,许多小股义军慕名来投,例如贾瑞在蔡州(今河南新蔡)起兵,千里迢迢率众投奔,被耿京任命为总统领,实质上为天平军二号人物。远在大名府(今河北大名县)的王友直数十万人马也愿意受耿京节制。天平军一时实力大增,队伍发展到二十五万人。——《天风海雨词中龙:辛弃疾传》

建炎元年,岳飞北上投奔河北招讨使张所,受其赏识,“特刺效用”直接成为效用兵。不久后“为准备将,”“借补修武郎,充中军统领。”这是岳飞第四次从军,直接应募效用兵,与他高超的武艺有关。

岳飞均效用兵的身份为跳板,很快便被提拔,升为了使臣、统领。由此可见,较之于普通军兵,效用兵地位更高,更受上司重视,升迁至使臣和中下级统兵官的机会更多,升迁速度也更快。

靖康元年闰十一月,金军攻破开封,俘虏徽钦二帝,将要建立以张邦昌为帝的伪楚政权。值此危机时刻,统制官吴革表面上赈济饥民,实则私募军队,“附者至数万人,多两河骁悍之士。”

随着力量的壮大,吴革欲起兵救回被俘二帝,并“募效用李进缒城,以蜡书来上,”秘密联系已建立大元帅府并就任大元帅的康王赵构,企图联手夹击金军。然而,吴革最终受叛将范琼诓骗被害。在吴革的整个计划当中,效用兵李进冒死出开封城联络康王赵构,虽未直接参与战斗,但其所起到的联络枢纽的作用,无疑是极其重要的。

绍兴末,金主完颜亮分兵四路,大举攻宋,宋金战争再次爆发。而宋将赵撙在蔡州与金军相互拉锯,频繁交战,蔡州几度易主。绍兴三十二年二月,金军再次围攻蔡州,赵撙率军坚守。金军攻势猛烈,攻破了南城,赵撙率军巷战,而“效用王建募死士十一人,”

王适显亦募死士四十人,登城死战,最终宋军在付出重大伤亡的情况下,击退金军。效用王建在蔡州之战中表现突出,再次体现了效用兵的价值和作用。

效用兵是南宋的一种高等级军士,其“效用”之名,并非凭空出现,亦非临时起意,而是自有其源流的。从最初的“效劳、发挥作用”之意,到五代、北宋前期逐渐增多的“在军中或边疆效力用命”之意,再到北宋中期形成的身份、职责驳杂的“效用”群体,最后直至两宋之交时正式形成的效用兵,其发展脉络肉眼可见。而北宋时在陕西建立的勇敢效用,也在制度建设上为南宋效用兵提供了重要的借鉴意义。

北、南宋之际,宋朝原有禁军体系崩溃,为了抵御来势汹汹的金军入侵,宋廷亟需重整军事力量。故此,各实力将领崛起,其下辖军队颇具战斗力,而效用兵则是其中以高待遇、严标准招收的,期以高战力的士兵群体。

故此效用兵之正式组建和发展壮大,既适应了两宋之交时,宋廷内忧外患下亟需重组军事力量和提高军队战斗力的需要,但其结果,却又在更大程度上,体现了宋朝“务实防弊”的根本政策理路。

其召募效用兵的来源,仍然遵循有宋以来沿袭百年的方针,即主要吸收游手、流民、甚至逃兵等社会上的不稳定因素进入军中,以达到维持宋朝内部稳定的目的。大乱之时,山河破碎之日,仍不忘遵循“祖宗之法”,这既是一种惯性和政策的延续,但也进一步体现了宋朝内向型的国家治理方针。

无论在横向上与其它士兵,甚至低阶武官相比,还是纵向上同北宋禁兵相比,效用兵的待遇都较高、招收标准亦足够严格,在军中的地位也较高,规模也日渐庞大。

在其诞生之时,宋廷的初衷是欲招募到一批敢战、能战之士,提高军队的战斗力,参与马政等诸项军政事业的建设,以达到抵抗金军,甚至恢复故疆的目的。然而,制度是僵化的,易被执行制度之人寻到漏洞,继而造成不良影响。

效用兵自其正式诞生之初,便伴生着利弊两面,一方面确实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宋军战力,但另一方面又放大了宋军中本就存在的军政腐败问题。高待遇可吸引勇士,但也意味着“吃空饷”、“冒领钱粮”等军政腐败之事有着更大的利益存在。

诚然,“冗滥在官员,不在军兵。”但效用八资法等效用兵升迁之法的存在,也让许多效用成为了“官员”中的一份子,更何况效用兵之待遇远高于普通军兵,再加之不能忽视数量庞大的效用兵和普通军兵在军费开支中所占比重之大,故而对于南宋之冗费问题,效用兵难以免责。而笔者所描绘的效用兵群像,只能代表一部分效用兵的生存状况,难以全面展现出效用兵的所有面相。

效用兵这一高等级军士群体的存在,为南宋国人从军提供了新的途径,也为普通军兵之晋升提供了新的选择,使军兵升迁体系更加完善。效用兵这一特殊群体的存在所构筑的更为完善的士兵升晋渠道,相比于北宋时武官与军职之隔阂造成的士兵晋升困难之状况,显示出了其制度上的优势和进步。

纵观历朝的军士,能与效用兵之待遇、地位相同的不算多,如汉代的郎官、卫士,唐代的北衙诸卫,北宋的上禁兵以及清代的八旗部队等。但效用兵与上述历代各军之间又有极大的差别,如效用兵并非全部是成建制的、独立的部队,而是有大量效用兵分散于各支军队当中。

而上述历代各军均为成建制的高等级军队,其身份之荣光、待遇之超等均来源于其所属部队的特殊性。其它如待遇、招收标准、地位等方面亦差异颇大。因此,效用兵以其特殊性,成为了中国历史上比较罕见的、独特的“军事景观”。

2002年,石家庄副书记李遵英来到大英博物馆中国馆,急匆匆寻找一件河北流失的宝物,实现8年前的夙愿,那到底是什么?

在一面墙上他终于看到了,清凉寺三菩萨壁画,壁画高4米,宽3.9米 ,如此巨大面积的壁画,被人为的切割为12块,安放在大英博物馆中展出。

为什么一幅壁画会流落到大英博物馆?李遵英要实现什么愿望呢?

1926年,国内军阀混战,河北境内也不太平,发生了“晋东战争”,河北省行唐县清凉寺大殿被炸塌了,只剩下一面墙和上面的壁画。

彻底的裸露在外面,如果下雨或者其他的自然灾害,壁画就会消失。当时人们吃不饱穿不暖,生活不安定,没有人关注到文物的问题。

三尊菩萨像壁画始绘于1424年,最终完工于1468年,是由五台山僧人完成的。

整个壁画尺寸接近正方形,色调为金红色,壁画中的三尊菩萨像是普贤菩萨,观音菩萨,和文殊菩萨。壁画中菩萨面庞丰腴,体态雍容,静静地俯瞰众生,享受着众生的香火。

清凉寺附近上碑镇,有个地主张老盘,有点文化,他觉得这幅壁画有点价值,反正是文物,可以卖了赚钱,何不发笔财。

他私下联系了定县的一个古董商,让他找买主,古董商人找来了一个英国人,这是一个文物贩子,几人一拍即合。

洋人动手拆壁画,被周围村民发现,过来阻拦,洋人蛮横不理,村民最后只好去县衙报案,谁知县长已经被洋人收买了。

他包庇洋人,为了蝇头小利居然镇压村民。英国人终究将壁画被分割成12块,运到国外去了。

天下没有不透风的墙,“张老盘卖了祖宗的东西,发国难财”这件事让周边的村民闹了起来,还诉诸公堂,事情闹大了。

最后协商的结果,卖壁画的钱建了一所小学,让周边几个村子里的孩子免费读书,这件贩卖壁画的事情才平息。

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件事逐渐被当地人淡忘了,老人去世,很多小辈不知道了。

上世纪90年代,三菩萨壁画被一位中国外交官看到,简介上写着河北行唐县清凉寺的壁画,于是他就写信给到当时的行唐县的书记李遵英。

这位书记从此开始了寻访三菩萨壁画的历史遗迹,这也成为他心中的一个念想。

直到年他在大英博物馆看到了,他念念不忘的三菩萨壁画,他拍下来这幅壁画带回行唐县,并将照片挂在行唐县的招待所。

正是这张照片,让三菩萨壁画以另一种形式回到故乡。

,河北博物院副研究员郝建文参加了一个壁画传播项目,让他想起多年前在行唐招待所看到的壁画照片,他觉得实在可惜,他要做一件大事,要以1:1比例临摹壁画。

郝建文争取到“古代壁画暨流失海外珍贵壁画再现传播与展示”的国家基金资助,工程量巨大,他邀请这一领域几个专家一起做这个项目。

他们面临很多困难,没有实物参照,只有照片,最大的困难是色彩很难接近。

群策群力他们终于找到了百草霜(锅底灰》调胶勾线,用矿物质来着色,画质色彩接近原作。

为了早日完成,扩充了队伍到26个人,历经三个月,这幅壁画终于得以重见天日。

临摹画在北京、上海等地展览,引起轰动,也让大家了解到这幅传世之作流失的故事,大家为之愤怒,惋惜,思考.....

,郝建文最终决定将这幅临摹壁画,捐献给行唐县博物馆,让国宝以另一种形式回归故乡。

中国的文物有两个流失高峰,八国联军进入北京抢夺了大量珍贵的宝物;民国期间盗墓以及八旗子弟变卖祖宗家产;让数不尽的文物流失世界各地。

大英博物馆中收藏了中国文物两万多件,有专门的中国馆,三菩萨壁画只是当中的一件,这些文物是中华五千年文化的载体,凝聚了中国人的智慧。百年前他们被无情地掠夺,成为他们国家文化的一部分。

许多中国人不了解这些历史真迹,甚至需要飘洋过海去看,这些文物无法回到自己的祖国。

大英博物馆中国馆写着“中国人创造了世界上最伟大和悠久的文明.....”让我们看来颇为讽

刺,中国文明需要在外国才可以看到。

百年前中国孱弱,无法保护自己,文明载体的文物也大量流失,今天我们致力于保护自己的文明,绝不会让历史重演。

#二十四史名家精讲#

中华民族的主体民族-汉族大致形成于两汉,这也是得名于汉的原因。

先秦时期,它的前身被称为华夏,或单称华或夏。

“华”,通“花”。本意为繁荣之荣,又含有赤的意义,周人尚赤,凡行周礼的地区都称华。

“夏”,通“雅”。本意为正,为“中国(即中原)之人”。华夏合称,相对蛮夷戎狄而言。

一般的说法,华夏族的历史从传说时代的三皇五帝开始,以后历经三代(夏、商、西周)形成。其实到春秋时期,华夏作为民族的名谓才正式见诸史籍。虽然传说中最著名两个部落领袖炎帝(姜姓)和黄帝(姬姓),被后人公认为中华民族的始祖。但是,华夏族真正孕育于胚胎阶段,应在三代时期。

夏史固然有很多疑点,然而二里头、东下冯等文化遗址发现,又不能彻底否认它的存在。夏人活动范围在今豫西和晋西南一带;商人则活动在今河南、河北及山东界域;周人初起关中,后发展到黄河中下游地区。

这些王朝的直属土地(时称王畿)并不大,各诸侯国也多是“小国寡民”。但是由于“诸夏”具有高度的文明,对杂错而居的各族吸引力、凝聚力,还是很强的。

春秋霸主在“尊王”的同时,通过“攘夷”,将非华夏人的势力排挤出中原地区包括关中,留居在这里的“诸夏”逐渐融合成一个统一的民族。但同时存在着三个文化体系,即齐鲁三晋的中原文化、秦的关中西部文化和楚越的长江流域文化。

秦统一,只是北方两个文化体系的融合,华夏族基本属于黄河流域的文化民族。楚越仍受到北方人的排斥,民族共同体尚不稳固。秦末农民战争,打破了南北隔阂,促进了两大流域文化的融会合流,汉民族正式形成。

汉族的文化范围,随着它的形成,也就从黄河流域扩展到长江流域。民族要素的几个方面,即共同语言、共同地域、共同经济生活和心理素质,汉民族都具备了。#二十四史名家精讲#

河北博物院 —战国雄风

#历史上的今天# 在28年前的今天,1991年10月24日(农历1991年9月17日),赵州桥被评为国际土木工程里程碑。

1991年10月下旬,位于我国河北省赵县的赵州桥最近被美国土木工程师学会选定为最悠久的“国际历史土木工程里程碑”。美国土木工程师学会对“国际历史土木工程里程碑”的评选标准极为严格,要求必须是世界历史上最辉煌的土木工程范例。赵州桥是被美国土木工程师学会选定的第12个“国际历史土木工程里程碑”。在此之前被选定的有:英国的伦敦铁桥、法国的巴黎埃菲尔铁塔、巴拿马运河、澳大利亚的悉尼湾大桥等。#趣史杂谈# #历史冷知识#

#中国式含兔量#【报!这里来了一群千百年前的兔子】博物馆里,#兔兔兔突然出现#,千年前的“无线鼠标”原来长这样↓ ↓大年初一,@封面新闻 联合全国11家博物馆带你一起感受“中国式含兔量”,带话题晒出你心中的萌兔文物,就有机会被小封翻牌哦! @天津博物馆 @上海博物馆 @敦煌研究院 @广东省博物馆 @国家博物馆 @湖北博物馆 @陕西历史博物馆 @四川博物馆 @苏州博物馆 @河北博物馆 @河南博物馆

回忆光辉历程——党史上的重要会议及其关键词

一、中共一大。197月,上海,后来转到浙江嘉兴南湖。

关键词 开天辟地 焕然一新

中共一大,就是中国共产党成立的大会。她的成立,是中国历史上开天辟地的大事——从来没有一个党,宣布自己的使命是代表人民,为实现共产主义而奋斗。

通过了中国共产党第一个纲领,确定党的名称为“中国共产党”,规定党的纲领是:革命军队必须与无产阶级一起推翻资本家阶级的政权;承认无产阶级专政,直到阶级斗争结束,即直到消灭社会的阶级区分;消灭资本家私有制,没收机器、土地、厂房和半成品等生产资料,归社会公有;联合共产国际。纲领明确提出要把工人、农民和士兵组织起来,并确定党的根本政治目的是实行社会革命。

自从有了中国共产党,中国革命的面貌就焕然一新了。

二、八七会议。1927年8月7日,武汉汉口。

关键词 土地革命 武装斗争

八七会议是大革命失败以后,在关系党和革命事业前途和命运的严重危机时刻,中共中央于1927年8月7日在湖北汉口召开的紧急会议。会议批判和纠正了陈独秀右倾机会主义错误,选出了新的政治局,确定了土地革命和武装斗争的总方针。毛泽东出席了这次会议,并提出了著名的“枪杆子里出政权”的论断。八七会议后,中共中央决定派毛泽东以中共中央特派员的身份前往长沙,领导湘赣边界的秋收起义。主持人是瞿秋白。

八七会议在中国革命紧急关头及时地向党和全国人民指明了斗争方向,反对政治上的右倾机会主义,使党在革命中前进了一大步。

这次会议具有重要的历史地位,给正处于思想混乱和组织涣散的中国共产党指明了新的出路,为挽救党和革命作出了巨大贡献。

三、遵义会议。1935年1月,贵州遵义。

关键词 生死攸关 挽救革命

遵义会议是指1935年1月中共中央政治局在贵州遵义召开的独立自主地解决中国革命问题的一次极其重要的扩大会议。是在红军第五次反“围剿”失败和长征初期严重受挫的情况下,为了纠正博古、王明、李德等人“左”倾领导在军事指挥上的错误而召开的。

这次会议是中国共产党第一次独立自主地运用马克思列宁主义基本原理解决自己的路线、方针和政策方面问题的会议。这次会议,在极端危急的历史关头,挽救了党,挽救了红军,挽救了中国革命,在中国共产党和红军的历史上,是一个生死攸关的转折点。

遵义会议后,实际上逐渐确立毛泽东在党和红军中的领导地位。

四、中共七大。1945年,延安。

关键词 迎接胜利 走向光明

它总结了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20多年曲折发展的历史经验,制定了正确的路线、纲领和策略,克服了党内的错误思想,使全党特别是党的高级干部对于中国民主革命的发展规律有了比较明确的认识,从而使全党在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的基础上达到了空前的团结与统一,为迎接抗日战争的胜利和新民主主义革命在全国的胜利,奠定了政治上、思想上、组织上的基础。

五、中共七届二中全会。1949年3月5日—13日,河北省平山县西柏坡。

关联词 确定蓝图 由乡入城

七届二中全会是解放战争时期中共召开的唯一的一次中央全会,会议作出的各项政策规定,不仅对迎接中国革命在全国的胜利,而且对新中国的建设事业,都具有重要指导作用。

六、中共八大。1956年9月15日至27日,北京。

关键词 走向建设 良好开端

大会正确地分析了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以后,中国阶级关系和国内主要矛盾的变化,确定把党的工作重点转向社会主义建设。大会提出,生产资料私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以后,国内的主要矛盾不再是工人阶级和资产阶级之间的矛盾,而是人民对于建立先进的工业国的要求同落后的农业国的现实之间的矛盾,是人民对于经济文化迅速发展的需要同当前经济文化不能满足人民需要的状况之间的矛盾。这一矛盾的实质,在中国社会主义制度已经建立的情况下,也就是先进的社会主义制度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解决这个矛盾的办法是发展社会生产力,实行大规模的经济建设。

七、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1978年12月18日-22日,北京。

关键词 拨乱反正 历史转折

全会冲破长期“左”的错误和严重束缚,彻底否定“两个凡是”的错误方针,高度评价关于真理标准讨论,重新确立了党的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

全会停止使用“以阶级斗争为纲”的口号,决定将全党的工作重点和全国人民的注意力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提出了改革开放的任务。

邓小平实际上成为党的中央领导集体的核心。

(书屋主人,研究历史,文章原创,以文会友)

——作者书斋名为“霞满天书屋”,自号“书屋主人”,点击关注,可以看到更多精彩。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