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字范文,内容丰富有趣,生活中的好帮手!
200字范文 > 博物馆观后感 博物馆观后感400字

博物馆观后感 博物馆观后感400字

时间:2021-07-28 02:27:30

相关推荐

博物馆观后感 博物馆观后感400字

正月十五参观湖北省博物馆有感

(二0二三年二月六日晨于武汉)

元宵节当天,本人去参观了湖北省博物馆。湖北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省会武汉市,自古以来都是九省通衢和兵家必争之地。湖北省博物馆,庄严大气,藏品十分丰富,是学知识、长见识开眼界的好地方。事实上,当天参观的人很多,虽然称不上“人山人海”,但还真的是川流不息,人流如织。其中,以家庭为单位,全家总动员一起来参观的也很多很多。

参观完省博物馆后,又来武汉市博物馆,这里令人有点小小的失望:武汉博物馆原本就小,总共三层,其中有一层半的展馆处于”维护中,暂停开放”…

如果有人问我:你参观了那么多的各类(各级)博物馆,都有些什么收获呀?说实话,这个问题往往还真让人茫然不知所措而无言以对。但是也不至于一问三不知,三问脸一红。

人嘛,各有各的兴趣与爱好,有的人喜欢抽烟,有的见了酒比见了爹妈都亲,有的人一上麻将桌就忘了自己姓啥,而我对这些全都毫无兴趣,因为我的爱好是读书和游山玩水。古人云:”心无杂念身常健,腹有诗书气自华”…

利用春节假期,看了两部纪录片,和大家分享一下个人的观后感。第一部是《再见三星堆》。三星堆古墓属于古蜀国的特殊情况下的一种贵重青铜器,象牙,玉,丝绸等集中埋藏的古墓。距今已有3000-5000年的历史。今天在四川省广汉市有一个三星堆博物馆,大家有兴趣可以去参观。看到栩栩如生的人像青铜器,仿佛看到了3000多年前的古蜀人的生活。研究历史是为了更好的了解我们从哪里来,更重要的是我们该往哪里去,去开创更好的未来。

参观保定太行博物馆有感

1月31日 农历正月初十星期二 晴

昨天下午应太行博物馆孟馆长邀请,与保定红歌会程会长及一众朋友参观了位于三丰东路的博物馆。

在孟馆长讲解馆藏历史文物时,馆中的两幅照片引起了我的注意,其一是顺平县抗战老兵李贵立,以一人之力为发生在1943年5月7日的马耳山战斗所立纪念碑的照片。其二是唐县人民1942年通过直接选举的方式选举出的女县长陈舜玉的照片。

照片一的历史背景为抗战之初,我军在山西发动平型关战役前,115师派出了刘云彪为营长的师骑兵营,到唐县倒马关一带警戒监视日军的增援。随着抗日形势的发展,骑兵营扩编成以唐县和顺平县交界处的马耳山为根据地的骑兵团,但是骑兵团为小团,也就是团之下不设营,全团只有6个连。后来日军加紧了对晋察冀根据地的封锁和“围剿”,为适应斗争形势的转变,骑兵团将战马上交军区,改为步兵团。

照片二的历史背景为:陈舜玉为福建省福州人,1936年毕业于福建法政学院,1937年入党并前往山西太原从事抗日工作,1939年调到晋察冀边区第四专属所在地唐县下庄任秘书主任,1940年边区政府委任陈舜玉为唐县抗日政府县长,她工作积极,不怕牺牲,体恤群众疾苦,发展社会民生,做出了许多具有开创性的工作成绩,深得唐县人民的拥护爱戴,在随后的民主选举中被直选为首届民选唐县女县长。

照片一与照片二中人物的时空交集为1943年发生在顺平县的1马耳山战斗,当时日军三个联队及伪军近7000人对马耳山周围进行拉网式的围剿,隐蔽在马耳山,坛山的骑兵团,为营救被日军追赶的顺平县,唐县,望都县的地方干部与老乡,暴露了自己隐蔽的位置,随即就爆发了一场短兵相接的激烈战斗,骑兵团拼死守住狙击阵地,为地方干部争取到了宝贵的突围时间,这突围人群中就包括有唐县县长陈舜玉,因体力不支,掉队后她带领三位女同志在马耳山北路的干沟村与敌人周旋,最危险的时刻已经做好了用手枪和手榴弹抗争到底的准备。后来在当地老乡和县政府返回寻找掉队人员的帮助下终于脱险回到了唐县侗龙村。

我四年前的春天曾到马耳山凭吊过牺牲于此的烈士,山南坡的两座纪念碑非常醒目,一座为李贵立在当年的狙击阵地上所立,一座为当地政府在上山的大路旁所立。荒草萋萋埋忠骨,碧血丹心鉴日月,烽烟滚滚唱英雄,血染战旗色更红。

今天去了趟河南博物院,简单谈下感受:

1,河南博物院是这个金字塔行建筑,一层史前文化及夏商周(含春秋战国),二层是秦汉唐,三层是宋明清,四层是特殊展馆。越往上展厅越小,干货越少,基本与河南当地的经济发展有关。

2,可能习惯了北京的博物馆,河南博物馆面积不大,展品也比较少,有些年代描述的太模糊,让人没办法感受到中原文化大省的厚重。

3,青铜器挺多,也很有特色。

4,有一张政府对商代铜矿的控制让我很受启发,对于战略资源,如商朝的青铜,汉唐的盐铁一直是国家管控的,看来公有制为主体的思想在我国是有历史渊源的。

《观大英博物馆存藏中华瑰宝有感》非你祖先留,掠盗脸燥羞。渊源炎黄造,遗产炳千秋。[感谢][赞][玫瑰][赞]

@共青团中央:有人说“中国最好的文物都在大英博物馆。”又到了中国春节,它们流散海外那么多年,也一定很想家吧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