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字范文,内容丰富有趣,生活中的好帮手!
200字范文 > 早中期肺癌治疗新进展:辅助靶向治疗降低复发 脑转移风险

早中期肺癌治疗新进展:辅助靶向治疗降低复发 脑转移风险

时间:2023-08-15 22:34:32

相关推荐

早中期肺癌治疗新进展:辅助靶向治疗降低复发 脑转移风险

「本文来源:光明日报客户端」

肺癌是我国发病率和死亡率增长最快、对公众健康和生命威胁最大的恶性肿瘤之一,但由于患者早筛早诊意识不足和漏诊、误诊,致使不少肺癌患者错失了治疗的最佳时机,70%以上确诊的患者都是局部晚期或晚期肺癌。其中,约85%的肺癌为非小细胞肺癌,并且患者疾病分期越晚,5年的生存率也就越差。与此同时,患者对于早中期肺癌术后的辅助治疗意识较弱,且临床辅助治疗选择有限,无法满足患者长期高质量生存的获益需求。

肺叶切除、纵膈淋巴结切除术是目前早中期肺癌患者常用有效的手术方式 。随着我国胸腔镜肺叶切除手术的广泛应用,当前中国微创胸外科的整体水平已领先国际,且高达30%的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可以在早期诊断出并进行潜在的根治性手术,尤其对于肿瘤小于1厘米的早期肺癌患者而言,在进行手术之后,5年生存率可达90%以上。

虽然早期发现和手术是实现早中期肺癌的治愈性手段,但仍有近一半诊断为早期的患者、超过四分之三的诊断为晚期的患者在术后五年内经历了复发,同时,约有68%的早期肺癌患者在术后会出现病灶向其他器官转移的风险,如脑转移、骨转移等。辅助化疗作为既往肺癌术后辅助治疗的标准方案,虽可提高可手术肺癌患者5年生存率,但绝对5年生存率提高仅仅只有5%,复发率依旧较高,且对脑转移等远处转移几乎束手无策 ,并且由于化疗毒性问题,致使患者依从性不佳 ,临床上仍亟待更佳的辅助治疗方案。

广东省人民医院(GDPH)终身主任、广东省肺癌研究所(GLCI)名誉所长吴一龙教授介绍,复发转移是非小细胞肺癌做完手术后,病人跟家属以及医生面临的巨大问题,按照现在所有的统计数字可以看出,如果是比较晚期的病人,例如Ⅱ期、Ⅲ期病人,约术后两年内,复发或者转移的比例高达60%至70%。因此如何控制两年内不让它复发转移,是要考虑的焦点问题。

随着医疗水平的不断进步,对于确诊了早中期的EGFR突变肺癌患者而言,辅助靶向治疗选择的出现,为中国早中期肺癌患者长期高质量生存带来了新希望。与辅助化疗、放疗不同的是,辅助靶向治疗可以特异性地作用于肿瘤细胞的某些特定位点,高度选择性的杀死肿瘤细胞而不杀伤或仅很少损伤正常细胞。吴一龙表示,现在已经发现复发转移模型开始改变,例如脑转移变成非常棘手的问题。过去靶向化疗对脑转移的效果非常低,但是如果使用辅助靶向治疗,能够显著降低脑转移风险,这是一个非常重大的突破。

广东省肺癌研究所所长钟文昭教授强调,早期肺癌为什么主要通过手术治疗,因为它局限在局部,通过手术摘除可以达到肉眼完全切除。但是某些癌症类型有时候就像“马蜂窝”一样,在切除病灶前,它已经向血液释放出一些潜在的微小转移病灶,这时候单纯通过手术就达不到根治目的,要通过手术再加上围术期辅助药物治疗才能提高患者的治愈率。版《中华医学会肿瘤学分会肺癌临床诊疗指南》指出,ⅠB~Ⅱ期、IIIA期术后发现EGFR敏感基因突变的患者,可使用三代EGFR靶向药进行辅助靶向治疗。肺癌患者可通过肿瘤驱动基因检测以确认是否存在EGFR突变,对于EGFR突变阳性患者,可尽早使用辅助靶向治疗,改善生存期,提高治愈率。

对于大家关心的辅助靶向治疗的副作用,钟文昭教授解释,相对于使用化疗较为大的副作用,辅助靶向治疗在提高生活质量方面有显著改善,其副作用主要表现为皮疹和拉肚子等,但根据个体不同,病人的反应也有差别。病人可以与医生及时沟通,通过调整药物剂量、服用时间等方式减少副作用的影响,第三代药物的副作用比第一代相对减少。

早中期肺癌患者除了规范治疗,在术后随访方面也要引起重视。患者务必要按照医嘱定期随访,并将腹部、颅脑、骨骼等容易发生全身远处转移的高发部位作为复查重点。部分患者也可尝试液体活检的方式进行动态监测,预测疾病复发风险,从而及时采取合适的后续治疗方案。此外,提高肺癌患者对于创新药物的用药可及性,也是患者进行规范术后辅助靶向治疗的长期保障。

(光明日报全媒体记者 吴春燕)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