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字范文,内容丰富有趣,生活中的好帮手!
200字范文 > 《杨家将》的故事实有其事吗?历史上真实的“杨家将”究竟怎样?

《杨家将》的故事实有其事吗?历史上真实的“杨家将”究竟怎样?

时间:2020-08-06 12:08:35

相关推荐

《杨家将》的故事实有其事吗?历史上真实的“杨家将”究竟怎样?

受小说、戏曲、评书影响,“杨家将”的故事家喻户晓。在艺术作品中,杨家一门,男的忠勇,女的英武,一家三代忠于国家、忠于朝廷,共同抒写了一曲荡气回肠的英雄赞歌。

在感受艺术激情的同时,我们不禁要问:杨家将的故事,在历史上实有其事吗?真实的历史究竟是怎样的呢?

一、杨令公

在评书中,老英雄杨令公,名叫杨继业,金沙滩一战,受奸臣陷害,兵败受困,碰李陵碑而死。真是这样吗?

据《宋史》记载,真实的杨父不叫杨继业,而叫杨业,陕西神木人,是有名的北宋悍将。

众所周知,北宋王朝的北部有个劲敌—契丹人建立的辽国。辽国当时占领着今天的内蒙古、北京、河北承德、张家口、山西大同一带,与北宋王朝战争不断。

作为武将的杨业,主要成名于北宋与辽的连年战火之中。

据记载,杨业治军宽严相济,他治下的军队战斗力强悍,在与辽国的战斗中屡立奇功,人送外号“杨无敌”。曾经在一个时期,辽国上下闻杨业而丧胆。

俗话说,“成也萧何,败也萧何”,杨业成名于与辽国的战争中,也死于与辽国的战争中。

宋太宗时期,辽国老皇帝驾崩,传位于十二岁的小皇帝,萧太后临朝听政。

宋太宗赵光义见有机可乘,于是兴兵攻辽,想要收回梦寐以求的“幽云十六州”(即北京、承德、张家口、大同一带)。

在此次战役中,杨业任西路军的副统帅。后来战役失利,在撤退过程中,杨业寡不敌众,兵败被俘,宁死不降,绝食三日而亡。

杨业阵亡的地点就在今天山西大同附近的雁门关一带,也正是评书中所谓的“金沙滩”附近。

二、潘仁美

在评书中,杨继业的死与一个奸臣有着密切的关系,这个奸臣就是人人痛恨的“潘仁美”。历史上的潘仁美是谁?他真的与杨业的死有关系吗?

据《宋史》记载,潘仁美实际叫潘美,真实的潘美远没有艺术作品中所说的那么坏,他也是北宋将领,早年追随太祖赵匡胤南征北战,立下了不少战功。

但潘美对杨业的死确实应该承担一定的责任。在杨业战败而死的这次对辽战争中,杨业是西路军的副统帅,而正统帅正是潘美。

当时,西路军里还有两位监军,一个叫王侁,一个叫刘文裕。

在战术策略上,杨业与这两位有不同的看法:杨业认为应该避敌锋芒,等待战机,而两位监军却坚持认为应该主动出击。

事后看来,杨业所持的观点是正确的,但可惜的是,当时没有听杨业的,而听从了这两位监军所持的错误观点。这个决策的失误真接导致了杨业所部的失败。

在这个失误中,虽然主要错在两位监军,但作为军队正统帅的潘美也有着不可推卸的领导责任:没有潘美的默许,两位监军的错误主张是不会被付诸实施的。

这是潘美的错误之一,潘美更大的错误应该是,在杨业战败撤退后,不知因何原因,潘美没有按约定接应杨业。

当时,被迫出战前,杨业就与潘美等人约定,请他们在“陈家谷”附近布阵接应自己。

杨业出战不久,果然如其所料,辽国救援主力很快就赶到了,因此杨业所部寡不敌众,很快就陷入了重围。

骁勇善战的杨业即使被重兵包围也毫不畏惧,而是率部拼死杀出重围,撤退到了预前约定好的陈家谷附近。

但可惜的是,杨业退到陈家谷时,约定好的“布阵接应”却不见了踪影,潘美们已不知所终。

想想看吧:人困马乏的杨业,率领着所剩无几的兵将,好不容易逃出了重围,本以为到了陈家谷就有了自己的生力军,没想到,在这个关键时刻,自己人却“掉了链子”。

杨业向前看了看险恶的雁门关,回头望了望潮水般涌来的辽军……。

面对如此绝境,痛苦绝望的杨业既没有懦夫般的胆怯,也没有情理之中的投降之举,而是做出了一个足以光照千古的英雄抉择:

他重振所部,身先士卒,返身又投入了数十倍于已的辽军阵中……直到力竭受伤,被辽军所俘,被俘之后,绝不投降,绝食而亡。

人们扼腕于英雄的殒落,可惜于名将的遭际,自然痛恨于导致英雄牺牲的人和事。于是潘美的两次失误被历朝历代的艺术家与读者共同创造成了“潘仁美”的大奸大恶。

三、杨家后人

在评书中,不但杨令公勇武可嘉,他的七个儿子(杨家七郎)、两个女儿(八姐、九妹)甚至他的爱人(佘太君)、孙子(杨宗宝等)都是光彩照人的英雄人物。事实是这样吗?

据《宋史》记载,杨业确有七个儿子,但真正从军打仗、且战功卓著的是杨延玉与杨延昭两子,尤其是杨延昭,武艺高强,胆识过人,深得杨业喜欢。

至于其他五子,正史上没有记载。当然,八姐、九妹、佘太君、穆桂英等杨门女将,那就更是小说家们的善意杜撰了,不足为信。

据正史记载,在杨业被俘一战中,杨延玉战死在雁门关的陈家谷附近,而同样参与此次战役的杨延昭幸免于难。

后来杨延昭成长为著名将领,长期镇守在边疆地区,参加了数不清的对辽战争,立功无数,最后马革裹尸,为国捐躯。

小说、评书中的杨六郎应该就是杨延昭的艺术创造。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