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字范文,内容丰富有趣,生活中的好帮手!
200字范文 > 佛教:因果报应 这4件事最损福报 不要再做了!

佛教:因果报应 这4件事最损福报 不要再做了!

时间:2023-02-04 05:02:42

相关推荐

佛教:因果报应 这4件事最损福报 不要再做了!

佛家有句话,叫作“各有因缘莫羡人”,意思是说,众生周遭的境遇不离因果,自己过去不曾种下善因好缘,如今羡慕别人也无用。诚然,“善恶有报,因果不虚”的道理想必很多人都懂,但是也许有善信会说,为何自己每天都在努力行善培福,却依然有不顺遂的事情发生呢?

经云,“诸法因缘生,诸法因缘灭”,福报也是缘起法,随着因缘聚散而生灭。当你努力行善,为福报种下善因的同时,可能一些无心之过,又会变成逆缘,障碍善果现前得报。譬如,梁武帝斋僧、造寺,本是功德无量的事情,但他内心执著于功德相,因而达摩祖师说他“无功无德”。因果报应,真实不虚,有四件事最损福报,千万不要再做了。

其一,嗔心重,容易发怒。

所谓“一念嗔心起,八万障门开”,对于修行人来说,嗔恚与贪婪、愚痴并列“三毒”,也是众生的根本烦恼,必须要加以降伏。佛经有载,昔日舍利弗尊者初发心,愿行菩萨道,誓愿救度众生。大梵天王故意前来试探,意图触恼尊者,果不其然,舍利弗尊者经不住对方的烦扰,退失道心,甘居凡小。由此看来,嗔心对于修行人的障碍,不可谓不大。所以,《佛遗教经》中佛说:“当知嗔心,甚于猛火。”

对于世间人来说,生活中难免碰到不如意的人或事,嗔怒也再常见不过。然而,这把心头的火却可能毁掉事业、家庭。“劫功德贼,无过嗔恚”,即便累积再多的福报,也会被怒火烧得精光。

其二,妒忌,断人菩提心。

妒忌是恶念,从三毒心中生出。众生的贪婪悭吝之心时刻不停,而又不愿见到他人成功,这种愚痴的凡夫心地,就是妒忌。妒忌心让众生造作无量恶业,自己却很难发现。譬如见到他人做功德,便从旁诋毁,说别人无非为了名声。若是因妒忌而毁谤贤圣僧,使得众生退失菩提道心,果报极重。

佛经中记载,过去拘留孙佛时,有两位比丘见到一位法师因弘扬佛法而受众生恭敬,于是出言毁谤,使得众生对法师失去信心。结果两位比丘因此堕入恶道,历经一个小劫的时间。为了教化众生对治妒忌心,佛陀施设“随喜”之法。见到他人修行、做善事,内心真诚地欢喜、赞叹他,乃至帮助他人成功,这份功德也是无量的。

其三,铺陈浪费,不知惜福。

也许有善信见到别人生活条件优渥,认为这就是有福,实际上并非如此。真正的福报,来自于持戒、布施,它与声色犬马、铺陈浪费的生活全然不同。所谓“吃苦了苦,享福消福”,铺陈浪费,贪著五欲的享乐,折损的是自己的福报。“三两福报一两金”,将来之不易的福报兑换成世间的无常之物,一旦福报耗尽,苦厄也就到了。现实生活中,纨绔子弟败德败家时有发生。弘一大师说:“惜衣惜食,非为惜财为惜福。”不知惜福,贪恋五欲只会害人害己。

其四,杀生造业。

佛门中有“不杀生戒”,它通出家与在家戒,是佛门的根本戒律。持戒不杀,主旨在于众生佛性平等,学佛人以大慈悲心的缘故,平等对待一切生命,不分高低贵贱。世人无不贪生畏死,众生亦然,倘若为了一己私利而伤害众生,离佛远矣。《涅槃经》云:“大慈大悲,名为佛性。”杀生造业,乃是自断佛性种子。

佛经中说,杀生损福报,吃它半斤,还它八两,因果不爽,唯人自欺。一切众生皆有佛性,佛典中因杀生而现世损福得报者,可谓不胜枚举。

不必去羡慕别人福报有多大,也不必去追究别人的福报从何而来。学佛人应当深信因果,知道“种瓜得瓜,种豆得豆”的道理,若想收获,离不开耕耘。行善积德,勤耕福田,远离恶法,不做损福报的事,自然福报满满,六时吉祥。南无阿弥陀佛。

更多佛经解读、佛门典故,请关注莲荷居士。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