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字范文,内容丰富有趣,生活中的好帮手!
200字范文 > 佛教:因果报应 最损福报的三件事 不要再做了!

佛教:因果报应 最损福报的三件事 不要再做了!

时间:2019-04-08 06:13:11

相关推荐

佛教:因果报应 最损福报的三件事 不要再做了!

想必对佛法稍有了解的人,大概都听过“因缘果报”这个词。佛门中常讲因果不空,那生活中有没有因果呢?答案是肯定的,所谓“积善之家必有余庆,积不善之家必有余殃”,善恶有报,就是最常见的因果。

平日我们常羡慕别人,家世显赫,事业有成,为什么别人生活美满,自己却得不到呢?特别是当我们如佛所说,行善积德,培植福报之后,生活仍然没有起色,甚至变得更坏之时,我们不免会对因果报应产生怀疑。

《增一阿含经》云:“虽受梵天福,犹不至究竟。”首先,世间的财富地位,在佛家看来并不是究竟的安乐,只是人天有漏福报。退一步讲,即便我们在积德培福,但是如果造作损福报的恶业,此前积累的福气,也会慢慢耗散。所以,假如行善却没有得福报,就要反思自己的言行,下面这三件事,最容易损福报,不要再做了。

其一,造口业,妄语不断。

所谓口业,即身、口、意三业之一,由口中所说出的一切善恶言语,都被称作口业。业有善恶,十善业与十恶业中,口业各自独占其四。口业包括两舌、绮语、恶口、妄语,古人说:“水深则流缓,人贵则语迟”,若不修口业,妄语不断,再多的福报,也会从口中漏失。

我们凡夫众生,缺乏智慧,反倒是好胜心强。因此,在与人交流时,常口若悬河,滔滔不绝,定要胜过别人一头。殊不知“良言一句三冬暖,恶口伤人六月寒”,慈悲心不具足,自身充满烦恼习气时,过多的话语,只会让别人起嗔心。一个人有没有福气,从他的口德就能看得出来,假如天天讲挑拨离间、不正经、粗俗的话,福报就从嘴中跑光了。诸佛说法,言辞都是柔软的,令法界众生欢喜,被佛摄受。切记,嘴下要留德,切莫造口业,那样是留不住福报的。

其二,毁谤僧宝。

佛门中有句话,叫做“世间如无僧人,便无佛法”。因为佛法久住世间,除了依靠在家人的护持,还必须依靠出家人的住持。所谓“佛法弘扬本在僧”,毁谤僧宝,会让世人对佛法失去信心,进而远离三宝。如此一来,断掉他人的善根慧命,折福无量。所以佛经中讲:“宁毁塔坏寺,不说他比丘粗恶罪。”

熟悉《梵网经》的善信,大概都对“不说四众过”戒和“毁谤三宝”戒有所了解。即便出家人的德行有亏,甚至毁坏戒律,但他除去须发,身披袈裟,一切威仪如贤圣僧一般,就能为众生种下善根,就可称作善知识。再者,所谓“个人吃饭个人饱,个人因果个人了”,僧人毁戒,自有其因果,我们若毁谤他们,则造作无量恶业。同时,我们凡夫不能领悟贤圣僧的境界,初地菩萨不能领悟十地菩萨的境界,所以我们只看到了济公法师“酒肉穿肠过”,却不知道他在以此教化众生。

其三,忤逆、不孝养父母。

信佛学佛的人,首先要信因果,如是栽种,如是收获。福报不是凭空而来,也不是谁赐予的,而是行善积德,耕种福田所得。那么,世间最大的善行是什么呢?所谓“百善孝为先”,恭敬孝养双亲,是培福积德第一要务。古德云:“孝为人间第一事,舍此别无功德。”假如连生养自己的父母都不知感恩图报,又如何期望他对众生心怀慈悲?

藕益大师说,佛是出世间第一稀有福田,而父母是世间最大、最上福田。佛说,恭敬父母,可得颜色端正、力气丰强、安稳、长寿等四种福报。而忤逆、不孝养父母,非但学佛皆无功德可言,更会天怒人怨,造无间重罪。

佛出世说法只唯一佛乘,只为方便接引众生,施设五乘教法。不管人天乘,还是佛菩萨乘,学佛都离不开福德资粮的积累。所谓“人为善,福虽未至祸已远离;人为恶,祸虽未至,福已远离”,假如学佛的过程中,虽然自己也在行善,但依然有许多障道因缘,不妨静心思虑,看看自己是否在无意中,做下了上述损福报的恶行。南无阿弥陀佛。

更多佛经解读、佛门典故,请关注莲荷居士。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