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字范文,内容丰富有趣,生活中的好帮手!
200字范文 > 「新闻故事·中国第35次南极科考纪实」海冰探路 乱冰区成“拦路虎”

「新闻故事·中国第35次南极科考纪实」海冰探路 乱冰区成“拦路虎”

时间:2022-08-28 18:33:15

相关推荐

「新闻故事·中国第35次南极科考纪实」海冰探路 乱冰区成“拦路虎”

今天的故事,发生在遥远的南极。中国第35次南极科学考察正在进行中。11月30日,雪龙船经过近一个月的航行,抵达了中山站外围,要向中山站运输1600多吨物资,然而,因为今年的海冰情况特别严重,在距离中山站40多公里的地方雪龙船就无法再向前行进了。

40多公里,对大家来说可能不过是几十分钟的车程,但对这些科考队员来说却是史上最遥远的一次卸货。茫茫海冰之上,卸货作业能否顺利展开呢?

海冰探路 乱冰区成“拦路虎”

雪龙船停靠在离中山站大约44公里的位置,四周都是海冰。KA32直升机通过连续多架次飞行,将第35次队队员和部分物资运送到中山站。

中国第34次南极科学考察队中山站站长 崔鹏惠:一种回家的感觉,非常好!一年了,看到大家真开心!

雪龙船副政委 吴健:我们来了,就是准备接你们回家的!

短暂的会面之后,来不及更多地交流,第34次队和第35次队就要兵合一处,马上投入到卸货作业中。当天晚上,由两辆雪地摩托车和一辆雪地车组成的海冰探路队,再次朝着雪龙船方向出发。冰层厚度不一,有的地方还暗藏着危险的冰裂缝,探路队一路前行,一路小心地钻孔,观察冰层厚度,有时还需要脱掉手套将手伸进冰窟里感受冰的湿度。

中国第35次南极科学考察队副领队 魏福海:(这个冰)一米二有了,但是一米的湿冰吧。冰它如果是干,代表它强度比较强,如果这个冰被水浸过了就会湿,它强度就不够。

走了40多公里,但是在离雪龙船不到两公里的地方,探路队进入了乱冰区范围。雪地摩托车已无法继续前进,探路队一行人开始徒步前行。如同犬牙一样参差不齐的冰面,处处都藏着陷阱,一不小心就会陷入冰缝中。一公里多的路,花了整整一个小时的时间。等大伙儿一路蹒跚地走到雪龙船时,已经是夜里十二点半了。而这样的乱冰区,不适合进行海冰运输作业。

中国第35次南极科学考察队泰山队队长 姚旭:我们现在过来的时候,冰脊一段突起,一段平,一段突起,一段平。那你就只能V字型(前进)。

中国第35次南极科学考察队副领队 魏福海:而且就是大冰块。

中国第35次南极科学考察队安全督导员 吴林:高的(冰块)比我站着还要高,你说你怎么破得动它。

中国第35次南极科学考察队领队 孙波:所以说这个区域里面可能性很小。在这种情形下,还得想办法冰面卸货,冰面不卸货,今年就(完不成任务了)。

夜里一点多,在餐厅,众人还在讨论探路的情况,不过似乎一时半会儿也没有更好的对策,大家陷入了沉默。

寻找冰上“码头” 雪龙船艰难破冰

大家陷入了集体沉默。也难怪,通往雪龙船的路,在最后一公里断了。这意味着雪龙船要重新寻找冰面停靠。更让人担心看是,现在正是南极的夏天,冰情时刻都有可能变化。

茫茫冰原,哪块海冰才是雪龙船值得依靠的码头呢?

为了寻找新的路线,船上很多人没有睡好,连夜讨论修改方案。第二天一早,大家都聚在驾驶室,对着新传进来的海冰图进行讨论。

中国第35次南极科学考察队副领队 魏福海:咱们划线是这么划的,这块儿不就是乱冰区吗,假如说任何(只要)能过了这条线,你就别说在这儿了,就是越近越好,只要是过了这条线,到了这个区域,一马平川。

几乎整整一个上午,雪龙船都在反复进行破冰作业,朝一个方向试着前进了一下,再退回去,然后再试着往另外的方向破冰。这样反复进行了十多次,甚至进行了大转弯。

雪龙船三副 祝鹏涛:这边冰情太严重,我们就退出来,换了一个方向,到达目前现在这个位置,刚开始这个航道,冰路比较难破,慢慢地修正,把它修正成雪龙船现在的方向。

雪龙船巨大身躯在海冰里辗转腾挪。最终观察到船舷的左右两边出现的的冰面相对平坦一些。这应该接近一个相对理想的冰区了。

为了确保万无一失,探路队又组织人员在雪龙船附近的乱冰区修路,就是对存在风险隐患的区域做加固处理。

中国第35次南极科学考察队领队 孙波:现在冰面上的这支队伍,他们要在冰面上探出一条雪地车可以通行的安全的通道,你可以看到他们是逐步逐步用冰钻打排钻的方式来探路。

一个冰脊、一个冰脊地铲,一条裂缝、一条裂缝地填,在这浩瀚的海冰上,队员们别无选择,必须从乱冰区里整理出一条路来。

中国第35次南极科学考察队副领队 魏福海:我们把这条路探好后,很多队员拿着铁镐,去把冰脊给刨掉,让雪地车推,这条路目前算是打通了吧。

央视记者 王善涛:经过连续十多个小时的探路,以及连续地改航道,雪龙船终于停靠在了一个相对理想的位置。

在这样一个位置上,雪龙船的右边海冰可以供直升机吊挂货物,左边的海冰则可以为雪地车开展海冰卸货提供场地。一切准备就绪,一场海陆空协同的卸货大幕即将拉开。

海陆空协同卸货作业正式展开

从乱冰区中开出一条冰路后,中山站立刻派出了三辆拖着雪橇的雪地车赶往雪龙船的停靠点,准备开始冰面运输。

本以为接下来就可以一帆风顺了,没想到茫茫冰原处处暗藏危险,雪地车还没到雪龙船,就又遇上了一场意外。

三辆雪地车拖着雪橇从中山站出发,顺利开了四个多小时。眼看就要到达雪龙船了,车队却再次误入了乱冰区。好在雪龙船驾驶室里坐镇指挥的领队孙波,及时发现了这一状况,赶紧通过对讲机引导车队转向。

中国第35次南极科学考察队领队 孙波:从你的右前方出去。你要留意你的前方也是乱冰区,你要留意,估计不太好通过。

驾驶员:好的,明白,我想应该问题不大。

中国第35次南极科学考察队领队 孙波:你的前方有辆PB300(雪地车),你就照着那个(方向)开就行了。现在你已经到达平整冰了。

这辆PB300雪地车是前一天跟随探路队提前到达的。另外三辆雪地车按照指示靠近雪龙船的同时,队员们已经在乱冰区整理出一条通向雪龙船的安全冰道,这样雪地车就可以拖着雪橇直接抵达雪龙船附近的卸货区域。

中国第35次南极科学考察队副领队 魏福海:24小时不停地(作业),从今天(1日)开始,抓住有利时机。趁着海冰(状况)还可以,24小时连续作业。

一切准备就绪后,首批通过海冰实施陆路卸货的作业就展开了。船上的吊机将集装箱吊下来,然后由冰面作业的队员配合将其稳稳地固定在雪橇上。

央视记者 王善涛:现在是当地时间夜里的十点多,雪龙船正在进行卸货作业,我现在处的位置是在海冰之上,这个海冰大概有一米多的厚度,由于我们是在海冰上,所以我们每个人都需要穿着救生衣。

脚下是冰,冰下是海。这片海距离陆地上的中山站40公里。雪地车要连续作业,往返雪龙船和中山站之间,一个来回至少需要八个小时。跟车队员顾不上吃饭。临出发前,队里除了准备了一些点心和水,又问起了负责第一批货物运输的中山站站长崔鹏惠,路上有什么想吃的。

四辆雪地车拖着雪橇,装满了从雪龙船上卸下的货物,一起踏上了驶往中山站的路途。

随着首批物资通过雪地车运送出去,这场由雪龙船、直升机、雪地车承担的“海陆空”协同卸货作业也就正式展开,这样的卸货作业还要持续十几天。根据气象预报,再过几天雪龙船所在的区域还将迎来恶劣天气,第35次队的卸货作业将经受新的考验。

探索之路注定不是坦途

探索之路注定不会是坦途,我们国家的南极科考队员们,顶着南极恶劣的气象环境,在复杂的冰面上开出了一条路,而这些征途上的艰险困难,也会让南极科考所取得的丰硕成果更显珍贵。

目前,科考队员正在紧锣密鼓地开展物资清点、整理和科研设备测试等工作,为出征南极大陆腹地做准备。本月中旬,考察队部分队员将出征南极大陆腹地,开展天文学、冰川学、测绘学、地球物理等多学科综合科学考察,我们要祝考察一切顺利,满载而归。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