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字范文,内容丰富有趣,生活中的好帮手!
200字范文 > 盘点十位诺贝尔文学奖的奇特得主(下)

盘点十位诺贝尔文学奖的奇特得主(下)

时间:2023-06-27 16:20:13

相关推荐

盘点十位诺贝尔文学奖的奇特得主(下)

第六位:唯一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政治家温斯顿.丘吉尔 获奖时间:1953年 国籍:英国

温斯顿 · 丘吉尔,……等会儿,让我们先从初中课本中抽离出来。

1953年的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与罗素一样让人意想不到,得主正是温斯顿·丘吉尔。英国前首相,二战后发表《铁幕演说》,正式揭开了美苏冷战的序幕。不过,我最记得的是在杂志上看到的段子,他有一次坐出租车,司机慌着回去听丘吉尔的讲演,对他拒载,他答应给双倍车费,司机爽快地答应了。“走吧,去他的,丘吉尔”。据说关于他的段子不少。

丘吉尔当时心里应该有小小的波澜吧。谁叫他长相没有让人过目不忘的特点呢?那时又没有电视和网络,英国人民不认识自己的大BOSS,也是正常的。

也好,没有特点,即使坏人想暗杀他也做不到了。

走下政坛之后,他开始创作《第二次世界大战回忆录》。此时,七十多岁的他,经济并不宽裕。为了维持生活,他甚至不得不向出版社预支稿费。正是这部作品,让他成为了唯一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政治家。但有人似乎并不接受他的获奖,认为这是“政治入侵文学”的结果。

而瑞典文学院似乎早已预料到这种声音,在颁奖词中提前作出了回应:“一项文学奖本来意在把荣誉给予作者,而这一次却相反,是作者给了这个奖项以荣誉。” 听起来也是有些耐人寻味呢。到底谁在跪舔谁?

第七位:不给诺贝尔文学奖面子的作家:萨特 获奖时间:1964年 国籍:法国

诺贝尔文学奖?谢邀,不约

连上帝在他眼里都死了,何况一个文学奖。只是,傲气不能当饭吃,哲学家也有饿肚子的一天,就像丘吉尔一样。

而这些哲学家政治家没饭吃总不可能当丐帮吧,不可能到建筑工地搬砖,到码头扛大包吧。于是,他们便利用专长——码字。

1961年,萨特重写了已经搁置七、八年的自传,书名改为《词语》,这本书出版之后,迎来了巨大的成功,收获了业界超高的话题度的同时,也在1964年获得了诺奖的青睐。

但当报纸落实自己得奖的消息之后,萨特立即给瑞典文学院写了一封委婉但坚决的信——请取消这项决定,否则他会拒绝领取。但让他想不到的是,瑞典文学院评选颁奖是不征求获奖者的意见的,所以虽然表示“已阅”,却依旧把奖颁给了他。

咋了,这个奖颁发不出去了吗?好多作家眼巴巴地望着这个奖呀。他不要,就不能给别人了?

倔强Boy萨特立即写了一个声明:“我不接受一切官方给予的荣誉,当我创作我的作品时,我已经得到了足够的奖赏,诺贝尔奖并不能对它增加什么,相反的,它反而把我往下压。”

他希望自己的作品署名是“萨特”,而不是诺贝尔奖得主萨特,任何荣誉都可能是“一种捆绑”,他只想保持自由,所以他选择了拒绝。

第八位:第一个获得诺奖的中国作家获奖后,被变成鸡汤大厨

要说诺贝尔文学奖获奖者最特别的是谁,自然是我们的莫言啊。第一,他是中国第一位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第二,在他获奖后,当地政府专门维修了他的故居,而故居成了著名景点。所有到高密旅游的人,都要到他家沾文气,尤其是带孩子的家长还要在他家院子里扯萝卜(他们如果到我们成都的杜甫草堂,不是要把房顶茅草扒干净吗?),干嘛,吃了登仙,当然不是,想成为作家。如果可以,莫言改行种萝卜。

第三,近几年在国内得到最高关注的时刻,大概就是莫言获奖时。作为第一个获奖的中国作家,莫言一下成为了许多人最新的“金句宝库”。网上到处都是莫言说,莫言如是说。而且,内容涵盖职业、爱情、人生、等诸多方面,

的时候,终于忍不住的莫言,连转三条标着“莫言说的”的微博,进行了否认三连:

——“理不糙,可我也想知道这是谁写的。”

——“挺好的文章,也请作者领回自己的‘娃’吧。谢谢。”

——“都写得挺好,没有必要署我名字。”

随后,被打脸的博主纷纷删除自己的微博。

第九位以记者身份获奖的女作家S.A. 阿列克谢耶维奇。时间: 国籍:俄罗斯

,村上春树在赔率榜上稳居第一,大家也以为村上春树稳操胜券,谁知,杀出一匹黑马。诺奖爆冷将奖项颁发给了女记者、作家S.A. 阿列克谢耶维奇。

回顾诺贝尔文学奖,我们可以发现绝大部分获奖作品都是小说、诗歌、戏剧等虚构作品,而阿列克谢耶维奇的作品则是一系列非虚构作品,真实地记录了二战、阿富汗战争、切尔诺贝利核事故等重大事件。

作为一名记者,阿列克谢耶维奇将采访过无数经历切尔诺贝利事件的普通人,由于官方披露的资料极少,所以当亲历者的口述就变得那么震撼和真实。因此,她曾说过,“《切尔诺贝利的祭祷》是我写过的最容易的书”。

今年上半年HBO的热门美剧《切尔诺贝利》中,也有不少故事和细节,都参考了这位记者的纪实作品。

而阿列克谢耶维奇获奖也兴起一种新的文学体裁,那就是非虚构文学。

其实,非虚构文学过去也有,叫报告文学,在上个世纪七八十年代,报告文学很火爆,不过,报告文学是文学轻骑兵,字数都几千字或者上万字,但大部头非虚构文学却不多见。

后来,国内也涌现不少非虚构文学作品。小编熟悉的就是阿来写康巴大地历史变迁的的《瞻对》。

第十位:最难“去领奖”的一位获奖者鲍勃迪伦 获奖时间: 国籍:美国

10月13日,诺贝尔文学奖又一次让人大跌眼镜,居然颁发给摇滚歌手鲍勃 · 迪伦。“什么,写歌词都可以获得文学奖?歌词是文学吗?”

没错,歌词是否是文学,至今都还在争议,如果歌词都是文学,那么乔羽、方文山早就拿奖到手软,还有陈小奇。

不过,在国外的音乐学院我们不知道,内地音乐学院有一个音乐文学系,就是培养词作者的。只是,许多优秀词作者都不是音乐文学系出来的。

但是,诺贝尔文学奖就颁给了鲍勃迪伦这位歌手,他可是格莱美奖拿到手软,没有想到,居然还得到诺贝尔文学奖。而他的领奖之路也成了一出纷争不断的大型连续剧。

首先在奖项公布过去5天后,诺奖组委会表示,联系不上鲍勃 · 迪伦,他“失联”了。什么,难道又是一个萨特?诺贝尔,不约。很快有人发现鲍勃 · 迪伦的官方网站上,他的新书宣传中悄悄加上了“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的称号。不过随后,官网又删除了这一描述。

很多人以为“特立独行”“不屑世俗”的迪伦,一定会拒领诺奖的。然而,20多天后,迪伦在英国报纸时表示,没回应是因为“感动得说不出话来”。

此刻的诺奖组委会已经累了:“如果他不想来,也随他吧。”当年的12月颁奖典礼上,迪伦最终没有出现,好友帕蒂 · 史密斯代其领奖。这是什么操作?难道诺贝尔是鲍勃迪伦的粉丝吗?

直到第二年4月,新巡演恰好从瑞典出发的迪伦表示,那我顺便去领个奖吧。哈哈,顺便领个奖,这种态度就是牛。最终,在“小型、闭门的”、不对媒体开放的会见中,迪伦领回了这个一波多折的文学奖。

从这些奇特的获奖者身上可以看出这些作家名人的牛,也可以看出诺贝尔文学奖的多元化,包容性强。当然,也让诺贝尔文学奖更有意思。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