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字范文,内容丰富有趣,生活中的好帮手!
200字范文 > 佛教:因果不空 这4种话要尽量少说 小心祸从口出!

佛教:因果不空 这4种话要尽量少说 小心祸从口出!

时间:2022-05-27 22:22:43

相关推荐

佛教:因果不空 这4种话要尽量少说 小心祸从口出!

佛教将影响人命运、福祸的业力分为三种,即身业、口业、意业,指人的行为、口德、心念。业力清净的人,懂得存好心、说好话、做好事。“一切唯心造”,人的心要正,念头要清净,才能感召来好运;人的行为要有德,不做损人不利己的恶事恶行。

佛教关于在家居士的戒律主要是以不杀生、不偷盗、不邪淫、不妄语、不饮酒五戒为基本原则,一切戒多由五戒中分支开出,一切戒的目的多是为了保护五戒的清净。防非止恶,身口意三业,行住坐卧,都和戒律息息相关,如果轻重粗细,都能护持,犯即忏悔,常时行持,自能熏习成性。

五戒是做人的根本道德,也是伦理的基本德目。五戒若能持的绝对的清净便自然通向涅槃。祖师常说:五戒是三世诸佛之父,依五戒出生十方三世一切诸佛。佛说:“欲知过去因,今生受的是,欲知来世果,今生作者是。”要是我们不造生死之因,即使不想离开生死,生死之中也不会找到我们的踪迹的。世间法中,个人品德、家庭幸福等等,也都与五戒法的持犯息息相关。

对于修行净土法门的居士来说,净宗以信愿持名为宗,以往生西方净土为趣。念佛法门虽然是大乘特别法门,然而并不违背和区别于大乘通途的因果律。

佛法大意:白居易向鸟巢禅师请教:“佛法的大意是什么”鸟巢禅师答:“诸恶莫作,众善奉行。”白居易鼻孔里哼了一声,说:“这个,三岁的小孩也知道这样说。”鸟巢禅师说:“虽然三岁的小孩也说得出,但未必八十的老翁能够做到。”白居易心中服膺,便施礼退下了。

佛教戒律的制定,不是佛陀对于弟子们的一种束缚,实是佛子的解脱道,也是佛教的防腐剂。佛子若无戒律作为生活规律的依准,了生脱死是难以做到的;佛教如无戒律作为统摄教化的纲领,佛教的状态,不唯一盘散沙,也将乌烟瘴气。

因此,佛在临将入灭之时,示意后世的佛子,应当以戒为师。佛教只要戒律存在,就是正法常住。佛子只要严持戒律,佛教就能兴盛。而众生只要持戒,就自然国泰民安、富足祥和,普现清净国土。

除此之外,就是一定要注意自己的口德,懂得慎言止语,以免造无妄之灾。嘴是福祸无门,言语清净的人,吸引来的都是福气;言语恶毒之人,吸引来的也多是灾祸。因果不空,以下这4种话要少说,小心祸从口出!

一、妄语。就是说些虚假骗人的空话、大话。常说妄语的人多半没有福气,多会感召灾祸,损自身的福德。“病从口入,祸从口出”,因果之报,丝毫不虚!

二、两舌。就是在人背后造谣、扯是非、传闲话。俗话说“有人的地方就有是非”,遇到是非之人,我们一定要远离,同时自己也不要成为“是非”小人。如果有人在背后造谣、骂你该怎么办?万事自有因果,多修忍辱,也是在为自己修福修量。

三、绮语。就是指人轻浮无礼,说些无意义的引人生邪思、邪念的话。人心不清净,说出的话也多不干净,口业不吉祥,多为损福之兆。

四、恶口。常言说得好:口是伤人斧,言是割心刀;出言要有尺,戏谑要有度。一个人内心善良,说出的话自然和煦,使人如沐春风;一个人心地不好,则往往出口伤人、面相嗔恚,多为损福之兆。

结束语

《佛说吉祥经》里说道:言谈悦人心,是为最吉祥。多随喜赞叹别人,自己才能多感召来福气。伤害他人,伤人三分、自损七成。“别人待我是因果,我待别人是修行”,善护口业,人生自然多吉祥安乐。你们觉得因果不空,这4种话要尽量少说,小心祸从口出!有道理吗?欢迎大家在评论区留言,精彩评论,不容错过哦。

想了解更多精彩内容,快来关注文字温暖心灵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