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字范文,内容丰富有趣,生活中的好帮手!
200字范文 > 宇宙的奥秘星系的魅力

宇宙的奥秘星系的魅力

时间:2018-09-18 19:57:59

相关推荐

宇宙的奥秘星系的魅力

牛郎星是天鹰星座里最亮的星,易于识别;织女星是天上四等亮星,位于天琴座,较难辨认。别看天上的牛郎织女仅隔一条河,可是,如果他们之间想通一次信,那么,用光的速度来回也要32年呢!随着地球的自转,天上的星星在慢慢地移动。这时,一个个星座尽收眼底。据说,在总共88个星座中,福州地区能看到六十多个。有意思的是,几乎每个星座都有一些动人的传说和故事,有些星座就是以希腊神话中的人物命名的,如武仙座、仙王座、英仙座、双子座和御夫座等。还有以动物命名的,如狮子座、大熊座、小熊座、金牛座、白羊座、鲸鱼座等。如果你按动物名称去看星座,就会越看越逼真,十分有趣。识别这些星座,对我们日常生活很有用。就说大熊座的北斗星吧!虽然.年四季中,它在天空的位置不同,然而它的样子总像一个斗。如果把斗口两星连成一线,并延长5倍,我们就找到了赫赫有名的北极星。它永远指向地球的北方,有了它,人们在漫漫黑夜就能辨别出东西南北!林老师还给我们演示了人们平时难得看到的变星,流星和彗星....这场“天空电影”演了约30分钟。演示厅灯亮起来的时候,林老师高兴地告诉我,除了《(到宇宙去旅行》这个节目外,还有几个精彩的节目正在编制中,其中有(春夜星空》、《天空动物园〉和《天空电影院的奥秘》等。

我们相信他们的节目一定成功,我们祝愿“天空电影院”为普及天文知识做出更多贡献!的(刊于福建《科学与文化》1982年第2期,贾老评语见<应是天空电影》一节)果文港(3)徐碧如和银耳完成了银耳生活史的研究1980年,《微生物学通报》(第6期)上发表了,福建三明真菌研究所女助理研究员徐碧如写的一篇题为《银耳生活史的研究》论文。四川省万源食用菌研究所的一位同志,看到论文后专程从四川来到福建三明,找徐碧如取经。当那位同志得知这项研究成果竟是徐碧如前做出的时候,非常吃惊地说,徐老师,您真了不起,我要向您学习,拜您为.....徐碧如很谦虚。她说,我的研究是在华中农学院杨新美教授、上海农科院陈梅朋所长等前辈长期研究的基础上进行的,没有他们的研究和启发,我不可能在短短3年时间内搞出成果。关于银耳生活史的观察和研究,杨新美教授和他的助手们也进行了长期的实验。但是,孢子萌发成芽孢后,在琼脂培养基里总是反复增殖成新的芽孢,难于长成菌丝,形成子实体(即肉眼所见的银耳),因此无法看到银耳的一生。徐碧如多次重复杨教授的实验,不断更换培养基,还是不能使孢子萌发成菌丝,失败的原因在哪里呢?徐碧如苦苦思索。

她想起了上大学时老师的教导:正磷酸盐会促进种子的萌发。银耳是低等植物,它的孢子相当于高等植物的种子,是否可以试试呢?说干就干。徐碧如开始在培养基里加人过磷酸钙进行试验,并且往意培养基温度、酸碱度和水分含量的选择。在相当长的一文时间里,人们只见她每天填挖试管和瓶子,更换培养基,经常审懂的试管和瓶子,培养基一次就用去一脸盆。有要洗涤1~2箩时原料跟不上,她就瞒着婆婆,把家里的木薯粉、地瓜粉、面粉也“偷”来作培养基,进行反复观察对照。她的家离实验室比较远,为了便于观察,她带着需要喂奶的孩子住进真菌站,在附近闹了保姆。5月中旬到9月是高温季节,不利于试验。她为了争得连续试验的时间,就主动与附近的冷冻厂联系,利用冷冻厂的库房走廊做试验场,每天把接种过的试管和瓶子挑来挑去....功夫不负有心人。1965年2月至3月间,放在培养箱里的一批试管,果然萌发了白色纤细的菌丝。接着,徐碧如又把这种银耳菌丝细心地接种于盛有另种培养基的试管和三角瓶里,随着菌丝的蔓生,很快出现了耳基。耳基逐渐发育,终于长出了晶莹剔透的银耳子实体。再经过几天培养,远离子实体的培养基表面,出现了星罗棋布的针孔状乳白色小点,小点不断扩大,又出现白色纤细的菌丝。

这就是子一代孢子又萌发产生的新菌丝。至此,银耳在琼脂培养基上完成了它的一生。这年底,徐碧如写出了《银耳生活史之研究》这篇论文。但由于文化大革命,这篇论文被埋没了之久。徐碧如在这项基础研究中,有两个重要的发现:一是发现银耳的纯菌丝是白色的、纤细的,它不会使琼脂培养基变成黑褐色。二是发现用这种纯菌丝在木屑和段木上栽培,均长不出银耳子实体。这两个发现,为人工栽培银耳,开拓了新的道路。找到了银耳的定植因子一耳友菌1965年12月28日,全国八个省市银耳生产经验交流会在武汉召开。应邀参加这次大会的徐碧如,高兴地向杨新美教授汇报了自己的研究成果。当杨教授知道自己的想法得到徐碧如实验的证实之后非落高兴。徐碧如又告诉杨教授,纯种在段木上长不出银耳。杨教授听了,先是一愣,接着,详细地询问了徐碧如的实验过程,对她的发现很感兴趣,指出一定要深人研究提高出年事并建议从“菌花”(菌类成员)之间关系,试试看能否找到银耳纯种在段木上的定植因子。和眼为什么野生银耳总是长在木头上,而人工分离的银耳纯种在木头上却不出耳呢?她想到了生物间的共生、寄生和互生等关系。豆科植物的根瘤菌会把空气中的氮转化为互种植物所需要的营养。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