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字范文,内容丰富有趣,生活中的好帮手!
200字范文 > 老年急性非淋巴细胞白血病饮食

老年急性非淋巴细胞白血病饮食

时间:2019-06-16 21:00:37

相关推荐

老年急性非淋巴细胞白血病饮食

老年急性非淋巴细胞白血病治疗,老年急性非淋巴细胞白血病饮食,各位朋友们,大家好,今天影绊为大家精心整理收集了老年急性非淋巴细胞白血病饮食的相关知识,希望大家看了能够获得帮助。觉得有用的话就分享给更多需要帮助的人吧。老年急性非淋巴细胞白血病(ANLL)是继发于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或化疗药物所致的急性非淋巴细胞白血病;淋巴结、肝、脾肿大不如ALL显著;M3型常合并严重的出血和DIC;牙龈肿胀多见于M5型;皮肤浸润较ALL多见。主要表现为贫血、发热、出血等。

1老年急性非淋巴细胞白血病有哪些症状?

老年急性非淋巴细胞白血病的临床表现与急淋类似,主要有4大临床表现,即:贫血、发热、出血及浸润,其与急淋类同之处,不再赘述,而就其与急淋有所不同,以及急性非淋巴细胞白血病(ANLL)各亚型中特殊性加以叙述。

1、急非淋病例于诊断时至少半数病例有出血症状,主要的出血原因是血小板减少,但亦不可忽略存在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C)的可能,特别是在M3亚型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病例,凡临床出血症状明显,其出血的严重度及广度,特别是有多部位广泛严重出血,皮下出血已由紫癜发展成大块紫斑者,这些出血现象难以用原发病来解释者,要疑及并除外弥散性血管内凝血。

2、骨及关节疼痛症状远较ALL为少,一般少于20%,淋巴结、肝、脾等肿大可见于半数病例,但其肿大程度较ALL为轻,发生率亦较ALL为低。

3、皮肤浸润者约有10%病例,表现为皮肤潮红,或病变呈青紫色性、结节状,皮损多见于M5亚型急性单核细胞白血病。

4、牙龈浸润、肿胀,呈灰蓝色,这是单核细胞浸润的特点。

5、在疾病一开始就有中枢神经系统白血病的较ALL少,但在ANLL外周血高白细胞者,单核细胞亚型者(M5)发生脑白血病的机会将增多。

6、眼眶骨膜下浸润可呈绿色瘤,将眼球向外推出,这是ANLL浸润的特点。

7、少数病例诊断时,外周血呈现高白细胞计数>100×109/L,此类病例很易出现白细胞淤滞现象(leukostasis),肺部毛细血管床的白细胞淤滞出现气急、啰音及间质浸润,重者呼吸衰竭,呈现呼吸窘迫综合征的表现,预后极差,中枢神经系统的白细胞淤滞,常伴随颅内出血,常是致死的原因,生殖泌尿系的白细胞淤滞可出现阴茎异常勃起,高尿酸血症及肾功能衰竭。

2老年急性非淋巴细胞白血病引发什么疾病?

老年急性非淋巴细胞白血病可引发的疾病主要有贫血、出血、感染等。贫血的病因,血液携氧能力下降的程度,血容量下降的程度,发生贫血的速度和血液、循环、呼吸等系统的代偿和耐受能力均会影响贫血的临床表现。神经系统头昏、耳鸣、头痛、失眠、多梦、记忆减退、注意力不集中等,乃是贫血缺氧导致神经组织损害所致常见的症状。

3老年急性非淋巴细胞白血病的治疗方法

老年急性非淋巴细胞白血病的治疗方法是什么?现简述如下。

一、治疗

1、一般治疗(见ALL)。

2、化学治疗。ANLL病例化疗的完全缓解率为60%~85%,但是缓解后的治疗,何种最佳,至今尚无定论。ANLL病例的最佳治疗选择是经化疗取得完全缓解后作骨髓移植。

3、免疫治疗。目前已用于ANLL患者体内微小残留病灶(MRD)的免疫治疗手段有:①同种淋巴细胞输注。②阿地白介素(白细胞介素-2;IL-2)。③单克隆抗体。④Linomide。

4、多药耐受(MDR)逆转的治疗。大部分复发和难治性AML与MDR有关,MDR的机制与P-gp的药泵功能有关,抑制P-gp药泵功能药物的开发已是目前的一大热门课题。至今已尝试于临床的这类药物有环孢素、奎宁、他莫西芬(tamoxifen)、dexcerapamil、dexniguidipine、PSC833和GF18等。在已完成临床Ⅰ/Ⅱ期试验的药物中,仅环孢素(CsA)能达到具有逆转MDR患者的P-gp药泵功能,以恢复稳定药物的血浆浓度。并明显延长柔红霉素(DNR)和甲氨蝶呤(MTX)的清除。

5、骨髓移植。有条件者,应于取得第1次完全缓解后进行异基因骨髓移植(allo-BMT),可取得45%~60%的无病生存率。其疗效与年龄成反比,>45岁的患者大部分疗效差。而自身骨髓移植(ABMT)适用范围比前者广,可用于<60岁的AML患者。一些研究结果表明ABMT的疗效与allo-BMT的相似,而前者与治疗相关的病死率仅3%~5%,远低于allo-BMT治疗相关病死率25%~40%。

6、靶基因治疗。目前已认识到AML的发病与许多癌基因以及某些AML的特异的融合基因有关,对这些基因及基因编码蛋白的阻断将影响到AML。从某种角度上分析,维A酸(ATRA)治疗APL是一个典型的基因靶治疗,维A酸(ATRA)可以使致APL的融合蛋白PML/RARa快速降解。其次,反寡核苷酸将在基因水平治疗AML,已有报道在复发的AML患者中,输注P53的反义寡核苷酸可使该靶基因表达下调。可以设想,随着对AML发病机制的深入认识,和更多特异的致AML基因的发现,今后AML的基因靶治疗将是一个重要的手段。

二、预后

AMLL的临床表现及亚型的分类均与预后有关。涉及预后较差的因素有:老年>60岁,先有MDS阶段的病例,外周血白细胞计数增高>100×109/L,红系见巨幼样变,M6,M7,M5,M4亚型,有髓外浸润灶,CD13,CD14及CD34阳性者,HLA-DR阳性等。此外并发严重感染、DIC、明显贫血及血小板减少、肝脾淋巴结均见肿大等亦是不利的因素。

4老年急性非淋巴细胞白血病如何预防?

老年急性非淋巴细胞白血病如何预防,现简述如下。

首先要明白都有哪些危险因素可以导致白血病,然后再进行三级预防。

1、危险因素

(1)电离辐射:离子照射是引起慢性粒细胞性白血病的重要因素,离子照射一般包括:X射线诊断与治疗、放射性药物摄入和放射治疗。

(2)化学因素:许多化学制剂是诱发白血病的物质。常年接触苯类化合物与白血病的发生密切相关。由保泰松、氯霉素所致的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发生白血病的危险也随之加大。此外,肿瘤患者应用烷化剂如白消安和环磷酰胺之后发生重叠癌的报道日益增多,放疗和化疗联合使用时发病率升高得更为显著。

(3)病毒因素:资料证实,在白血病肿瘤细胞中存在依赖于RNA的DNA聚合物(又叫反转录酶)进一步肯定了白血病的病毒学说。RNA肿瘤病毒能改变细胞内DNA的遗传密码,一旦发生转录,病毒的DNA与宿主细胞核中的前转录基因结合,再翻译生成转变蛋白,使所寄生的细胞发生恶性转变。

(4)遗传因素:临床资料发现,同卵双生者都患白血病的几率比其他人群高5倍左右。目前一般认为遗传因素对白血病产生的影响是肯定的,但白血病绝不是“家族遗传性”疾病。

2、三级预防

一级预防:

(1)提倡环境保护,减少自然资源(如水、大气、土壤等)的污染。

(2)多食新鲜水果、蔬菜,合理膳食,适当体育锻炼,增强机体抵抗力。

(3)对放射性药物、化学制剂(尤其是烷剂)的应用要严格掌握其适应证及药物剂量,避免滥用,同时或随后给予相应的保护药物,降低药物性慢粒的发生。

(4)对长期在放射性环境中工作的人们采取必要的保护措施,如穿防射线的隔离服,定期疗养,补充多种维生素等。对有放射性的仪器或物品妥善保管及隔离,避免对周围人的辐射。

(5)孕妇在受孕过程中应避免电离辐射及不必要的药物摄入。

二级预防:开展人群普查,老年应定期体验。对可疑病例给予血象、骨髓象等进一步检验,做到早期发现、早期诊断、早期治疗。

三级预防:对已确诊为慢粒的患者根据机体状况,病情进展,各重要脏器功能给予系统的相应治疗,控制病情,提高病人生活质量并延长生存期。

5老年急性非淋巴细胞白血病应该做哪些检查?

老年急性非淋巴细胞白血病应该做哪些检查?现简述如下。

1、外周血象

发病时外周血象白细胞计数可高低不一,但总的白细胞增高较ALL者为少,特别是M3亚型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者,发病时外周血白细胞计数有半数左右病例<3×109/L,少数病例外周血可呈现明显的高白细胞计数(>100×109/L),易见于M4及M5亚型。外周血可出现白血病细胞,该类细胞胞质中若可见棒状小体(Auerrod),则为粒系或单核系细胞,外周血白细胞计数低,亦不出现白血病细胞的非白血病性白血病的类型,实际上很少见,诊断时患者常有中等度贫血,网织红细胞降低,外周血可出现有核红细胞,一般为晚幼红细胞,血小板减少常是明显的;当并发DIC时,则血小板更见减少。

2、骨髓象

多数病例显示有核细胞增生明显活跃,并出现大量白血病细胞,少部分病例骨髓有核细胞增生降低,该类病例的外周血亦同时示白细胞计数减少,骨髓内白血病细胞的比例在骨髓增生降低的病例中有时较低,可少于40%,称为低原始细胞百分比的急性白血病,红系前体细胞可有巨幼样变,特别可见于红白血病病例或急非淋白血病骨髓造血异常综合征演变而来者,红系细胞的增生在ANLL中(除外M6型)多数是受抑制的,巨核细胞系亦受抑制。

3、细胞化学

4、血液生化

(1)高尿酸血症:可见于半数ANLL病例或出现于白血病细胞破坏溶解之时。

(2)溶菌酶增高:可见于单核细胞白血病M4及M5,溶菌酶过高可能导致肾小管损害,临床需警惕。

(3)有关弥散性血管内凝血的检查:ANLL者出现DIC较ALL者为多,尤其是M3亚型者,实验室检查常示血小板减少,但由于ANLL诊断时,多数病例已呈明显血小板减少,因而这一参数在白血病病例并发DIC时的参考价值就不大,DIC时纤维蛋白原降低,凝血酶原时间延长,纤维蛋白裂解产物增加,血浆鱼精蛋白副凝固试验阳性,并有第5因子减少。

(4)细胞集落形成:白血病细胞的集落形成可分为5种,即:

①未生长型;

②小集簇型;

③大集簇型;

④集簇与集落之比异常增高型;

⑤集簇,集落比例正常型,其中①,③,④型者对化疗的反应较差,但亦有报道仅③型者预后较差。

5、X线检查

胸片示前纵隔肿块者占5%~10%病例,胸腺肿大常伴有胸腔积液,这类病例常见于T细胞急淋者。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