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字范文,内容丰富有趣,生活中的好帮手!
200字范文 > 稻盛和夫的人生法则:所谓的人生赢家 不过是拥有“利他心”

稻盛和夫的人生法则:所谓的人生赢家 不过是拥有“利他心”

时间:2022-03-28 04:31:55

相关推荐

稻盛和夫的人生法则:所谓的人生赢家 不过是拥有“利他心”

每个人都渴望成功,渴望成为人生赢家。 “欧洲巴菲特”博多·舍费尔说“真正的赢家,不是赢了全世界,也不是赢了任何人,而是赢了自己。一个人只有持续成长,不断进步,就是赢了自己”。

由此可见所谓“人生赢家”并不单单是指做出多么辉煌的成就,并不是指赚多少钱,拥有多少财富。而是你无论是在事业、婚姻、家庭以及人际关系的总和中获得一种安定和谐的状态。

如何能够成为“人生赢家”呢?日本著名的企业家稻盛和夫在《心》中讲到,实现成功和幸福的唯一关键,就是要有“利他”之心。这份“利他之心”就是关爱他人的善良之心,就是在生活中要有为他人尽力的心。

这听起来似乎跟一贯认知的“成功学”背道而驰,但是这其中蕴含着很深刻的道理。往往以利他为动机发起的行动,都会进行的很顺利,获得良好的结果,这种结果也会回报到自己身上,日积月累,自然人生越来越顺利,越来越幸福。

职业发展上需要“利他”精神

成就一番事业,需要“利他”精神

被称为“日本的经营之圣”的稻盛和夫在他的著作《心》中回忆,他建立第一家公司京瓷的时候,完全是出于“要把个人的技术发扬光大”的目的,因此他带领着员工不分昼夜的加班拼搏,都是为了实现这个目的。

可是在公司成立的第三年,有一天却十多位员工向他递交“要求书”,如果不满足薪资、休假、福利等方面的要求,就要集体辞职。在一个小公司,这简直是致命的打击。

在解决这个危机后,稻盛先生意识到,一切从“利己”的角度出发经营企业,并不能让企业获得良好的发展。这件事促使他的经营理念向“利他”的方向转变,经营企业要从自己的员工出发,要从自己的客户出发。

这听起来似乎有违常理,做企业难道是做慈善吗?这么做下去结果会怎么样呢?

后来,作为一个刚起步的小企业,京瓷接到了日本最大的企业松下集团的订单。但是成为松下集团的供应商是一件高难度的工作,因为无论是交期还是品质,要求都非常严格,除此之外,每年都还要降价。

在巨大的压力下,很多和京瓷一样同样获得零部件订单的同行中,有些人总是愤愤不平,一味抱怨松下“欺负供应商”。

但是稻盛和夫从“利他”之心出发,即便是要求苛刻的订单,只要对松下集团有利,京瓷就依照对方的价格照单全收。为了在这种条件下挤出利润,他们绞尽脑汁,拼命努力。

而此后不久,京瓷进入美国市场,这时候,京瓷的产品同当地同行相比,不仅品质远远超越,而且价格特别低廉。因此迅速的占领了市场,而当时同行业中那些一味发牢骚、愤愤不平的企业,后来很多都已经消失了。

而且因为京瓷将“追求全体员工的幸福”作为经营理念,获得了员工的认同,所有员工都迸发出强烈的热情,不惜一切努力去工作。在多方面的合力下,京瓷最终成为了世界500强。

因此,在职场发展上,一定要有大格局,无论是同事还是客户,都不是只有一种竞争关系,往往在“双赢”的情况下才能走的更远。当你怀有一颗“利他”的心行事,对方就能感受到你的诚意,同样回馈给你更多,助人就是助己。

稻盛先生所说的“心”,指上进心、谦虚心、利他心,也可以指坚韧心、乐观心,更是“善良之心”。它是我们的真我,包裹在理性、感性、本能、灵魂之内,是我们最本真、最真善美的一面。

稻盛先生用一生的经历告诫我们,不管现在身处何种艰苦的境遇,都要不骄不馁,一心一意, 尽可能地努力地磨练自己的“良善之心”。只要这么做, 命运就一定会好转,幸福的人生就一定会到来。

在书中,稻盛先生这样写道:人生由“心”开始,到“心”终结。这就是我在八十多年的人生中证得的至上智慧,也是度过美好人生的究竟秘诀。

稻盛先生对自己一生作思所为的全面复盘,也是超过半个世纪经营智慧的凝结升华,并为读者划下了构建幸福人生的重点。

在一次采访中,任正非在谈到稻盛和夫时说:“我读过很多书,我喜欢稻盛和夫的书,但不知哪本书影响了我,思想是怎么生成的。我脑袋里产生的想法我也找不到源头在哪里。”

樊登读书创始人樊登老师在推荐语中写道:

“我推荐了稻盛和夫的《活法》《干法》,但我仍然愿意把稻盛和夫的《心》推荐给大家,因为我发现这本书触及了他一生成功幸福的那些‘法‘背后承载的’道‘。我认为,稻盛先生用他这本现代版《传习录》,与王阳明完成了隔空的’心学’对话。”

稻盛和夫说:“不管眼前的状况多么严酷,既不能怨恨,也不能屈服,而是要一以贯之地积极应对,这才是实现幸福人生的秘诀。”

世间万物,始于心,终于心,希望你能从这本书中得到启发和领悟,从心出发,向心而行。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