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字范文,内容丰富有趣,生活中的好帮手!
200字范文 > 修行 最重要的是要知道“心”与“境” 中道实相才是最究竟的

修行 最重要的是要知道“心”与“境” 中道实相才是最究竟的

时间:2019-07-16 10:28:40

相关推荐

修行 最重要的是要知道“心”与“境” 中道实相才是最究竟的

中道实相,就是不可思、不可“议”的境界。四念处、四正勤、四如意足,都是属于可思、可“议”的境界;因为它是可思、可议,所以称为“助道品”。“助”,就是帮助。用四念处观帮助自己净化心念──过去执着净,就用四念处来破除我们对于净的执着;过去善也想、恶也想、有也想、无也想,时时刻刻心当中患得患失、有取有舍、迷迷糊糊,所以用四正勤来对治我们的杂念、妄念和恶念。

如果杂念、妄念、恶念都没有了,四正勤这个法门也要放下,这念心要安住在中道、安住在实相上面。所以,中道实相才是最究竟的。 前面属于有为法,后面归于无为法。譬如修空观,初初开始修的时候属于有为法,空观现前了就属于无为。所以,无论修空观或修假观,空、假现前后,空、假都不住,归于中道实相,这样就能契入佛智。

修“四念处──观身不净”,内不净、外不净,一个人不净、多人不净……乃至于三千大千世界的人都是不净,这就是假观,所以“一假一切假”。接着,了知假有是虚妄不实的,如梦、如幻、如泡、如影,不住于假观,就是菩萨的境界,能断界外尘沙惑。

前面是断贪、嗔、痴、慢、疑、邪见六个根本烦恼的方法,是以毒攻毒、以楔出楔,最后知道一切法都是虚妄不实的,如梦、如幻、如泡、如影,“宴坐水月道场,大作梦中佛事”,这就是菩萨的境界。所以,如幻观修好了,就能断界外尘沙惑。然后空也不执着,假有也不执着,统统归于自性菩提、中道实相,过去、现在、未来,四维上下,都归于这一念,就是“一中一切中”。既然是“一中一切中”,中才是究竟。修中道实相观的目的,是为了成就金刚定,破无始无明,最后成就慧身,得到究竟解脱。

这些是修观行的次第,假使不了解这个次第,就会产生法执,甚至产生一些谬论、邪见。现在有很多学密的人,观想一个本尊,就执着这个本尊为实有;观想自己是观音,就起了我慢心。事实上,这个相也是假想出来的,是虚幻不实的。假想出来的境界,有深、有浅,把假想的境界当作是真的,就会产生问题。又如持咒是用来修定慧的,定现前了,就有一些感应;假使执着这些感应,这念心没有安住在定慧上面,就会产生副作用。

究竟什么是“密”?这念心就是密、能观之心就是密。能观之心清清楚楚,所观之境了了分明,心境一如,一切法归于这念心,不去不来、不生不灭,这就是最上乘的密。明白这个道理,法法都是道。

过去祖师有一个修观行的口诀:“境为妙假观为空,境观双忘即是中。忘照何尝有先后,一心融绝了无踪。”观空、观有都是境界。修行,最重要的是要知道“心”与“境”,也就是禅宗所讲的“宾”与“主”。“主”是能观之“心”,“宾”是所观之“境”。“境为妙假观为空,境观双忘即是中”,观空、观假,最后连这些都要放下,不要执着能观之心与所观之境,这念心保持专注、作主。

“忘照何尝有先后,一心融绝了无踪”,进入实相,完全达到纯一直心,即为如来不生不灭的境界,这就是修观行的次第。总结:有情众生不知心之所在,每天都在欲海中载浮载沉,犹如煮砂,欲成佳馔,终不能得。大和尚的慈悲护念,应机施教、善开方便,让大众有清净道场修福修慧。

我们应该感怀于心,遵循上求佛道、下化众生的悲愿,把握因缘,循循善诱,度化迷中倍人。今日能有因缘接触佛法,更应好好把握,认真思维经典所阐述的义理,并且落实于日常生活中,如此用功修行,广修六度万行,将来必能成就无上佛果。(本文来自四十二章经)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