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字范文,内容丰富有趣,生活中的好帮手!
200字范文 > 八十年代的春节 没有手机微信 但是年味浓浓真幸福

八十年代的春节 没有手机微信 但是年味浓浓真幸福

时间:2019-07-23 14:29:50

相关推荐

八十年代的春节 没有手机微信 但是年味浓浓真幸福

农历的十二月,也就是民间俗称“腊月”。小时候,每年的腊月,是一年当中最热闹的日子。腊月的集市,便是这“热闹”的聚集地,各种年货都摆上了街头。一般年前的准备自腊八至大年三十,这些日子里人们是很忙活的,我们那里有一句童谣:腊八祭灶,春节来到。

小时候的腊八节,母亲就会早早起床,为一家人熬制腊八粥。原材料是头天晚上便准备的糯米、小米、红豆、绿豆、红枣、莲子、花生、冰糖、葡萄干、枸杞等等,只要是家里有的,喜欢吃的,都可以加进去。一家人围坐在餐桌旁,每人盛上一碗热腾腾、黏糊糊的粥,喝上一口,美味香甜,暖心暖胃,浑身舒坦。在这腊月寒冬里,身上便瞬间暖和多了,出门身上也不觉得那么冷了。

到了二十三,又称“小年”,是中国民间祭灶、吃灶糖的日子。这一天,给我印象最深的是一定要吃麻糖,酥酥甜甜,回味无穷。 这时候,外面的猪嚎声也多了起来,杀猪宰鸡杀鱼的工作开始,由于民间有正月初一到初五不能动刀剪的习俗,一般在除夕前就把过年要用的猪肉分割剁块,丸子、鸡肉和鱼也都提前炸好,放在盆碗里备好,用时拿出来就可以加工了。北方的冬季寒冷,各种肉类从腊月存放到二月初也不会变质。精打细算的女人们就会把这些肉按计划使用,在过年的整个正月里,都有肉吃。

二十八贴花花,门外贴红红的对联,屋里帖各色年画。一大早我们就开始贴春联了,搬着竹梯,端着打好的“浆糊”,有一个人在旁边看帖的是否正?可不能给贴歪了。“新年新月共新春,花红对联贴满门”,家家户户都是洋溢着喜庆的红。在爆竹声中,人们喜笑颜开地簇拥着,把用大红纸写成的春联贴到门框上或门心里。一幅、两幅、三幅……一会功夫,各家各户就贴满了喜庆的年画、春联。它美化了街巷、带来了喜气,把春意点缀得分外浓厚。

腊月里,最具代表性的习俗是在除夕夜。无论离家多远,甭管火车票多么难搞,除夕这一天,人们一定要想方设法赶回家吃一顿“团圆饭”。一家人围在一起包饺子,你擀皮,我来包,一边干着活,一边唠着嗑,说说工作上的奇闻异事,谈谈生活上的酸甜苦辣,其乐融融。这一晚,要“守岁”,每个人都要听到新年的钟声。当零点钟声敲响那一刻,一家人喜笑颜开,无比激动地互道“新年快乐”。那时,还可以放鞭炮,院子里“噼里啪啦”的鞭炮声此起彼伏,能延续半个钟头,比一比谁家的鞭炮声最响,谁家的鞭炮声时间长。次日清晨,看院子里地上满是红红一片,预示新的一年也必然“红红火火”。 无论何时,对于过年总是无比期盼。放鞭炮、贴春联、包饺子、吃年夜饭、祭祖、逛庙会……一项项极富中国特色的习俗,将春节装扮得年味十足。

在一阵阵噼里啪啦的鞭炮声里,充满我对小时候春节满满的回忆。

因为在外地工作,平时基本没有时间回老家,每到春节,请假或者调休,带着老婆孩子开车赶回老家和父母一起过年。老家的村子早就通上了电,用上了自来水,吃的蔬菜和水果和鱼肉都是超市里采购的,到了除夕夜大家也不再扎堆“守岁”,一个个都躲在家里看电视,玩手机。

大年初一出门拜年的人少了很多,年轻人都开着车去市里逛街、和朋友聚会了,村子里没有了往年那种热闹的景象,变得有些冷清。我们的生活变得越来越便利,越来越实际,春节也变得越来越没有了滋味,好怀念以前年味浓浓的春节。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