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字范文,内容丰富有趣,生活中的好帮手!
200字范文 > 重温党的故事 “先贤与上海城市记忆”论坛举行

重温党的故事 “先贤与上海城市记忆”论坛举行

时间:2018-11-22 16:36:51

相关推荐

重温党的故事 “先贤与上海城市记忆”论坛举行

福寿园国际集团总裁助理邬亦波 本文图片均由主办方提供

从石库门到天安门,从兴业路到复兴之路,上海是中国共产党的诞生地,也是初心孕育之地。20世纪代前后,上海的环龙路和霞飞路建有两条里弄石库门建筑,被称为“渔阳里”。这片方圆不足一平方公里的街区空间,何以成为“红色摇篮”?红色先驱们在这里如何艰难探索,寻求救国救民之道?革命的火种又如何从这里迅速播撒?

6月26日,以“初心之地 红色丰碑”为主题,“先贤与上海城市记忆”论坛首次进行实景网上直播。聚焦陈独秀、俞秀松、陈望道三位红色先驱,多位沪上中共党史专家、早期革命者后代用镜头带领观众亲临《新青年》编辑部旧址、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中央机关旧址纪念馆、上海福寿园人文纪念公园内多位党团创始人纪念像等红色地标,在无声的历史档案前讲述中国共产党展演“开天辟地”精彩序幕的动人故事。此次论坛由中共上海市委党史研究室指导,上海市中共党史学会、上海中共党史人物研究中心、渔阳里历史文化研究会、俞秀松研究中心、上海国际友人研究会主办,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中央机关旧址纪念馆、上海福寿园人文纪念馆联合承办。

复旦大学党委党校办公室主任兼校党委组织部副部长周晔

渔阳里,红色征程的起点

渔阳里历史文化研究会会长李瑊、上海市中共党史学会副会长徐光寿分别在《新青年》编辑部旧址、上海福寿园内陈独秀纪念像前讲述了渔阳里与建党伟业,以及陈独秀坐镇老渔阳里2号“开天辟地”的故事。

渔阳里历史文化研究会会长李瑊

中国共产党的诞生是一个完整的历史过程,始于198月党的第一个早期组织创立,经197月中共一大召开,终至197月中共二大召开,历时两年之久。而这个过程恰恰都发生在上海法租界环龙路老渔阳里2号(今南昌路100弄2号)的194月至199月期间。

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中央机关旧址纪念馆馆长洪颖哲

老渔阳里2号不仅是《新青年》编辑部和陈独秀旧居,而且是中国早期共产主义者的聚集地,中国共产党发起组的成立地、中共一大的筹备处和中共中央机关所在地。

石库门里走出来的社会主义青年团

上海市中共党史学会副会长、俞秀松研究中心主任丁晓强

上海市中共党史学会副会长、俞秀松研究中心主任丁晓强,俞秀松继子俞敏分别在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中央机关旧址纪念馆、上海福寿园内俞秀松纪念像前讲述俞秀松的一生,以及其参与党团筹建的故事。

俞秀松继子俞敏

19,俞秀松从浙江到北京,从北京到了上海,联系了陈独秀、李汉俊、沈玄庐等一批先进的知识分子。5月,陈独秀与俞秀松、李汉俊等一批人成立了马克思主义研究会。6月,陈独秀、俞秀松、李汉俊、施存统、陈公培决定成立共产党,这是中国的第一个共产党组织。同年8月,受中共上海发起组的委托,俞秀松等8名青年在新渔阳里6号,成立了中国第一个青年团组织——上海社会主义青年团。它的创立和活动,为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的建立奠定了基础。

由于俞秀松在苏联被错误杀害没有留下骨灰,上海福寿园在团市委的大力支持下,多次与烈士遗孀安志洁和四弟俞寿臧老人联系并陪同参观,决定为烈士建碑立传。2002年12月,俞秀松烈士纪念铜像在共青团成立80周年的光辉日子里正式落成,成为上海红色教育的经典场所之一。

《共产党宣言》中文首译本诞生百年

复旦大学党委党校办公室主任兼校党委组织部副部长周晔、陈望道之子陈振新分别在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中央机关旧址纪念馆陈望道展位、上海福寿园内陈望道纪念像前讲述100年前陈望道首译《共产党宣言》的故事。

翻译《共产党宣言》、出版《共产党宣言》单行本,是当时筹建中国共产党的一个重要准备工作。陈独秀、沈玄庐、戴季陶、邵力子等人一拍即合,决定由陈望道来翻译《共产党宣言》。

上海市中共党史学会副会长徐光寿

陈望道精通日文和英文,具有一定的马克思主义素养,又积极倡导新文化,且白话文功底好,由他执笔翻译这部经典著作,可以说是不二人选。

198月,《共产党宣言》中文首译本在又新印刷所诞生了,第一版印了1000本。首译本的出版,对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对中国共产党的建立具有非凡的历史意义。

陈望道之子陈振新

据主办方上海中共党史人物研究中心秘书长、上海福寿园人文纪念馆馆长伊华介绍,“先贤与上海城市记忆论坛”自创办起已连续举办。本次论坛由于疫情原因改为线上直播,希望能够影响更多的人,从文化与历史传承中汲取不忘初心、面向未来的精神力量。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