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字范文,内容丰富有趣,生活中的好帮手!
200字范文 > 唐朝文化史:诗人杜甫 白居易及其古典现实主义作品

唐朝文化史:诗人杜甫 白居易及其古典现实主义作品

时间:2019-02-16 19:00:15

相关推荐

唐朝文化史:诗人杜甫 白居易及其古典现实主义作品

唐后期的诗歌,承继着前期诗歌的正常而健康的道路前进,但在艺术表现手法方面比以前有所提高,内容方面也有很大的进步,对城市的现实生活比以前有着更广泛而深入的反映。杜甫与白居易是当代著名的大作家。杜甫,字子美,号少陵,河南巩县人,没落官僚地主家庭出身。生于太极元年(7),死于大历五年(770年)幼年家境贫寒,生活清苦,曾卖过药草,寄食于朋友家中。直到四十岁以后才进入官场,曾任县尉、参军、司功等下级官吏。四十七岁时关中大饥,弃官流亡,途中饿死子女数人。先后漫游过山西、河北、山东、湖南、湖北、江浙和四川等地。五十九岁死于湖南耒阳。

诗人所处时代,正当“安史之乱”前后,军阀割据混战,社会问题严重,唐朝政治黑暗腐朽,人民生活极端痛苦,阶级矛盾十分尖锐的时期。严酷的社会现实感召了有正义感的人们,更由于诗人自身苦难遭遇,才使他有可能认识社会现实,倾向于人民群众。因此,杜甫成为中国古代伟大的现实主义的诗人之一。更可贵的是,杜甫对战争的认识是比较清醒和正确的。他一方面反对封建统治者对外发动的非正义战争(如《兵车行》);另方面也赞成和歌颂捍卫祖国的正义战争。他在《新安吏》中鼓励青年参军,平定军阀混战;在《前出塞》中号召人民英勇地反击破坏国家统一的敌人一回纥兵与吐蕃兵。

杜诗的艺术性是和他的诗歌内容统一的,语言精练,风格纯朴、自然、有力而吸引人心。杜甫诗歌的创造力量源泉是人民。现实社会给诗人提供了鲜明的问题与广泛的生动的素材,由于诗人站在现实社会的前端,以高度的人道主义思想与精神紧紧地联系着广大人民群众,沿着现实主义的创造道路,写出许多伟大的诗篇。因之,千百年来,广大人民群众是极其尊重和热爱这位不朽的伟大诗人和他的优秀诗篇的。白居易,字乐天,陕西渭南人,官僚地主家庭出身。生于大历七年(772年),死于会昌六年(846年)。二十六岁进士及第,历任翰林学士、左拾遗、司马、刺史和刑部尚书等官职。他所处的时代,稍比杜甫晚一些,正值唐王朝进入衰弱时期。

他一生的作品很多,据统计存留至今的诗篇有二千余首,其中优秀的讽谕诗一百七十余首。他的创作道路是复杂而曲折的。在前期,走杜甫的创作道路,敢于正视社会现实,严厉和深刻地抨击、讽刺腐朽的封建统治阶级,真实地生动地反映出人民的生活情景《秦中吟》十首和《新乐府》五十首,是白居易前期作品中的代表作品《采地黄者》、《重赋》、《杜陵叟》、《卖炭翁》和《新丰折臂翁》等诗篇,都是正面地描写了人民的悲惨生活遭遇,暴露了统治者们的贪婪和暴虐。“剥我身上帛,夺我口中粟,虐人害物即豺狼,何必钩爪锯牙食人肉”等诗句,正是反映了人民群众疾苦的声音。

《轻肥》、《歌舞》、《骊宫高》、《红线毯》等诗,也都十分有力地讽刺了贵族的腐朽生活。《买花》诗中有“一丛深色花,十户中人产”的深刻对比描写,非常真实而出色。《长恨歌》是白居易的伟大创作,它具有高度的思想性与艺术性。作者通过高度的艺术概括,在歌中塑造了唐明皇、杨贵妃两个典型人物,诗中提供了丰富的生动的故事情节,写出李、杨二人生交死别中鲜明动人的场面。这首长诗,不仅具有典型意义,而且也有一般的社会意义,充分地表达了人们的真挚爱情以及作者对李、杨之间爱情的不幸遭遇抱着无限的惋惜与同情。白居易的诗歌,一向为人们所喜爱、所歌唱,文字语言通俗易懂,形式大众化,甚至妇孺老妪都能理解。这种风格是完全适应于主题思想需要的,也是和他的创作思想分不开的。

所谓“不求宫律高,不务文字奇”,“歌诗合为事而作”;“救济人病”,“神补时阙”等,是他的进步的文学观点和现实主义的创作方法。可惜这种进步的文学观点与现实主义的创作方法,没有自始至终地贯彻下去。白居易四十四岁时(8),由于他的作品内容及其政治主张侵犯了封建统治阶级,而遭到当权者的排斥和打击,被贬为江州司马。此后诗人内心异常苦闷和矛盾,逐渐失去往日的战斗勇气,开始走向逃避现实独善其身的道路。每日“不分物黑白,但与时沉浮”的混日子,变成一个庸俗的士人。他不但没有写出象前期那样积极的富有战斗气息的作品,反而写了不少消极的内容空泛的诗歌。这是伟大诗人白居易一生中的消极方面。

好了,本期内容到这里就结束了!欢迎在下方留言评论分享点赞,您的支持是我最大的鼓励!如果想看更多就关注小编吧,每天都有更新!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