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字范文,内容丰富有趣,生活中的好帮手!
200字范文 > “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释意

“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释意

时间:2022-06-12 19:03:24

相关推荐

“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释意

这章句作为《论语》第一篇的第一章句,有开宗明义的作用,是整本《论语》的总纲,所以大部分注疏对其的理解,确实不够精微。要理解这章句的含义,第一步要把每个字的含义弄清楚,查查汉典(里面有康熙字典和说文解字)是个不错的开始。孔夫子以学成圣,“学”这个字,是贯穿于整本《论语》的核心之所在,一两句实在说不清楚,先放着。

时,《说文解字段玉裁注》:时,是也,此时之本义,言时则无有不是者也。广雅曰,时,伺也,此引伸之义。所以“时”不是简单地时常、经常的意思,而是根据具体的问题、具体的环境去合宜地(不是僵化地)运用所学,义也。 义者,宜也(这里就不展开讲了)。《孟子·万章下》:“孔子,圣之时者也”。《孟子·公孙丑上》:可以仕则仕,可以止则止,可以久则久,可以速则速,孔子也。

“习”的话,《说文解字》:数飞也。强调的是不断地践行所学的内容,和“时”搭配,就是说要根据不同的情况去践行,强调去做、去实践。

说,《说文解字》:释也,从言兑。《说文解字段玉裁注》:释,解也。广韵曰,捨也、解也、散也、消也、废也、服也,按其实一解字足以包之。要讲清楚为什么要用这个字,需要了解身心的结构是怎么样的,以及与言行的关系等一堆基础知识(比如“言”为心声,何为心?何为声?这些都需要弄清楚)。简单来说,就是通过不断地践行所学,使得心中的一些杂浊扭曲得到消解和开释、身心通畅,能够更好地不离于环境真实,是为无有不是者也,仁也;而“悦”更多的是弄明白了什么道理之后而产生的喜悦的情绪。“说”比“悦”更强调不断反复地践行,呼应了“时”、“习”二字,同时也是在描述身心释解的具体过程。

华夏文化强调“修身为本”、“行而知之”,只有通过不断地践行(言行以礼),以此调整身心,使之慢慢接近于纯粹通明的状态,才能真正明白古圣先贤所言背后的真意。

其实每个人都有类似体验,反复学一样东西,简直是枯燥到死!但要学了立刻能用上,那就很快乐了。就比如学游泳,只让你听课、刷题、做卷子,你可能会把老师八代祖宗都骂个遍。但一边学一边让你下水扑腾,你就立马高兴了,就“学而时游之,不亦悦乎”了。

让人“悦”的,不是学,而是“时习”。“时习”也不是“时常练习”的意思,而是“在恰当时机实际运用”的意思。为学而学,为习而习,那都不会让人快乐。只有恰到好处的实际运用,才会让人快乐。

为什么“子路有闻,未之能行,唯恐又闻”?就因为他也害怕学了不用,不用就不会成长,不成长就不会快乐,所以“唯恐又闻”。“举一隅而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

为什么孔子教的学生做不到举一反三,就不往下教了?也因为他怕学生不能灵活运用,不能灵活运用也就不能快乐,所以“则不复也”。

为什么有的学生在问复杂问题时候,孔子的回答常常简单到让人以为是在敷衍?

颜回问仁,孔子答“克己复礼”。

仲弓问仁,孔子答“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司马牛问仁,孔子竟然只回答:“你说话慢点就成了”(子曰:“仁者,其言也讱”)。

为什么颜回、仲弓的答案都那么高大尚,到我司马牛这儿,就这么敷衍?

因为颜回、仲弓都是排名前十的优秀学生,孔庙里能挨着孔子放小牌牌的高材生,高大尚的回答他们能懂,也能在恰当时机遵照执行。

而司马牛就不同了,估计平常说话也不经大脑,没学会走就想跑,所以孔子先教他“说话慢点”。

为什么“说话要慢”?因为“为之难”。也正是提醒司马牛“做”比“说”更重要,“时习”比“学”更重要。

“克己复礼”是司马牛难以“时习”的。“其言也讱”才是司马牛能够“时习”的。能“时习”的,才能快乐,才对他的成长更有作用。

子曰:“行有余力,则以学文。”倘只学习,而不行动,鬼才信你“悦”得起来。

又,学而第一为论语第一章第一节,要想完全领会这一句得三句连起贯通解释。

《集注》里说学而时习之的的时是时时之意,经常复习,但《集解》里说是学者以时诵习之的意思,很多前人及今人学者取《集注》之意,我认为,考虑孔子时代的士文化背景应取后者,因为比如《国语鲁语》中就有:士朝而受业,昼而讲惯,夕而习复。可见,复习就是在晚上,是指特定时间段。

小插几句,看到题主所发,有人认为是这个说不是悦就是说,可又没有看见根据是什么,只是自己凭空一家之言,这样我觉得就没有什么意义,凡论必有据这是学术的基本,自两汉至清末,所有的注疏及现存的段注说文解字虽然确实存在很多不实,但如果你拿不出来有力得论证你就不能轻易推翻原来的解释,虽然我也很认同说通兑,君子以朋友讲习,早上一言不发听老师教授,晚上在复习的时候脑中思考,自己与自己辩论亦好像与人论道一般,但虽然逻辑通畅但只能是假设存疑。

朋,古人尤其是周秦汉时人,在用字遣词造句上还是比较注意朋和友二字的使用区别的。朋,多指同学、同事、同僚,如用在文句中多强调和第一人之间的社会组织关系;而友字多强调与第一人之间的人情深度。这里以孔子口吻角度出发,朋字必然是指同学。

这一章三句排比反问,如只将三句分别解释,只看局部一句,解释起来感觉较生涩而不自然,其实如将三句连在一起,想象一下站在孔子的立场上,还原一下当时说话的情景,多半是类似于今天大学硕导博导开学时候对下面学生的训话,就是讲学习的快乐。

现在请孔导训话!鼓掌,孔子整顿衣服,笑而示意请大家安静,并致辞曰:同学们,学习的目标是成为君子,而君子者,常有三乐你们知道吗?第一乐是个人的快乐,你们立我门下,白日听闻我讲学传道,日落点灯复习,乐在其中!第二乐是你们不是一个人在此枯燥学习,还有其他慕我名而来自五湖四海的同学,彼此风华正茂,弦歌一堂,指点江山,岂不快哉!第三乐是师门以外,别人不知我而非议,切莫怨愤,因为你学习的目的是成为君子,学而为己,人不我知,纵有物议,何足道哉!亦诚君子矣!

“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你的理解对吗?

原题:被误解的“学而时习之

不亦说乎”,南怀瑾于丹都不着边!

在中国“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这句话妇孺皆知,但是都被解释为:学习并经常的去复习它很快乐,我说谁这样教,谁就是在误人子弟!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圣人的本意根本就不是这个意思!

那么这句话到底是什么意思呢?我们先看原文,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当然简体字你是看不出来的,因为文字一经简化,就失去了他的内涵,所以要看正体字。

正体字是这样滴!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为了解释这句话,先让我做一下科普。中华文化蕴含天机,当年仓颉造字,天雨粟,鬼夜哭,因为一旦有了文字,神鬼将不能遁其行,天机将不能隐其身,天地万象,自然规律,人都能通过文字揭示和传承。那么汉字的每一个字都内涵惊人!因为他包含了:象(形象,事 物的客观存在);数(事 物存在的时间,空间,构成要素及精确度量);理(事 物从开始到结束的运行特征,规律,以及蕴含的道理)。

先说:“子”,就是孔子,圣人。

“子“” 的本义是襁褓中的生命,他的引申义是生命 希望 未来,并且是一定能够实现的希望,具有强大生命力,能够长成参天大树,将来要肩负家 族重任的生命。另一个意思是 种子,虽小但是包涵着强大的生命力,无限的生机,只要给以条件就能够撑起一片蓝天。因此 “子” 是殊胜的称谓。孔子是圣人,圣人的意思是:通达天地之正理,教化世间万民。因此,圣人的话最接近事 物的客观真相,客观规律。也因此可以推断,不客观的 违背事实真相的 违背人性的话,一定不是圣人的意思!

学习并经常的去复习很痛苦!

人都是从学生时代走过来的,如果不是为了应付考试,哪个鬼儿子才愿意没事老是去复习复习的?!谁从复习中得到快乐了?没有!反而逃课去打游戏,看言情片,谈恋爱,胡吃海喝,踢球却乐此不疲! 为什么呢? 因为他符合人性!学习并经常的去复习它很快乐,这样解释本身就是反人性的!!因为实践中他根本不快乐。那么人性是什么?食 色 性 免于恐惧 运动 占有 触摸 好奇 怕孤独 征服 被尊重 寻找尽头等。

我们先来逐字解释。

“学”本意是小孩两只手拿小棍棒在玩耍的意思。简单说就是小孩在模仿大人的生产活动,表面意思就是“模仿”。

有小孩的人的都知道,襁褓中的小孩已经会用手抓握东西了,但是他主要的认识世界是靠嘴,蹒跚走路后,他就会走遍他能够触及到的空间,独立行走时,他就会模仿大人的一切活动,有朋友玩耍时,他就会模仿大人的工作,他的吃饱肚子后的一切行为都是来自于他的天性—“好奇”,这是人的一个本性。等到小孩慢慢长大成人成年,这个天性要一直伴随人的一生! 这里就引申出了一个教育的原则:教育在于引起好奇,在于激发兴趣,在于点燃激情!如果明白了这一点,你就是一个好的老师!那么“学” 对于人来说就是一个追求快乐的过程,教学就是在孩子心中种下一个快乐的种子的过程!

那么 “学” 为什么会快乐呢?

一是有参照。比如:天天看见大人在做饭,她们为什么做饭呢?做饭一定很好玩!只要大人一做饭,孩子就忍不住往上靠,比大人还忙。脑残的教育就是呵斥,打骂,直接把孩子学习做饭,体验人生的天性给扼杀了。孩子就会恐惧做饭,再也不敢做饭,更不会帮你刷碗扫除,孩子也失去了一个良好的习惯,生存的技能!贤惠的妈妈会帮助孩子,原谅孩子,赞美孩子,孩子会再接再厉,不断创造奇迹,造就一个良好的习惯,多了一个生存的技能。二是有快乐。人类的另一个快乐源泉是触摸,因为人类的手是非常敏感的,在使用工具的过程中,在手眼身心脑的协调中,在精神与物质的交流中,人类会非常快乐!这里面有占有 有征服 有触摸 有好奇 有交流 有灵感 远孤独。并且人在不断的实践中,不断的超越者自我,会有成就感,被尊重感,怎能不快乐呢?这是从过程中讲。三是精神上能升华。其实,“学”是从外到内的一个过程,孔子在弹奏《文王操》的古琴曲时,从不熟练到熟练,从熟练到娴熟,从指法的准确力度的大小不分毫不差,到曲子表达的思想内涵,再到作者的胸怀志向,最后文王的形象赫然立于眼前,这种境界不断升华的过程,就是快乐对人弹琴这件事奖赏的过程,也是精神升华的一个过程。人类主动做的任何事都是这样!这又引出了教育的另一个原则:“强迫是教育的大害!”你如果想让孩子学习差,你就强迫他学习,用不了多久,他的成绩就会一落千丈,智商会直线下滑。

因此,“学”就是人对未知世界的感悟与践行!当然不都是快乐,还有挫折,不适应,不协调,失败。但是在人类的意识中,这种正负感觉的强烈对比,却正是生命难以割舍的希望与创造力的源泉。

"而 "是表示递进关系的连词。

"时 "是时间的意思,是太阳在大地上留下的影子。

大家知道,过去白天记录时间是靠日晷,时间就是太阳在大地上的影子。时 有太阳(现象) 大地(空间) 刻度(时间)组成,有三层含义:1.空间上准时出现;2.时间上分毫不差;3.现象上周而复始。所以 “时” 在这里的意思就是:时间 空间 重复。

“习”是小鸟在早晨振翅飞翔,锻炼自己的翅膀,引申为练习 训练 实践。

古人观察到,鸟类几乎每天清晨都会在树枝上欢欣跳跃,锻炼自己的嗓子,练习自己的飞行技巧。因此“习”绝不是复习,而是实践 练习 锻炼的意思。在学校时,老师表演篮球“三大步上篮”,或者在操场看到高年级同学潇洒的身姿,就老是想要弄个球玩一玩,直到把它玩熟,玩出成就感来。还有, 比如听到一首心仪的歌,没事都想哼哼,一唱就忘记了时间,越唱越高兴,因为不断的接近着完美,不断的接近着歌曲自身的标准,不断的改正着自身的缺点,不断的得到潜意识的奖赏,咋能不高兴呢?这就能够理解,孩子们总是在玩儿,总是想要去玩儿,总是给你谈条件去玩儿,而从不想去做作业。因为他快乐!而玩儿才是真正意义上的“学”,那才是他真正的人生,他将来在社会上能力的体现,而所谓的学习成绩却不见得!教育的又一原则:教育在于打开思维,在于展现自我,在于张扬神性,在于突出特长!

谁如果能够把孩子教育的个性鲜明,特长突出,果敢担当,没有框框,谁就是真正的人类灵魂的工程师!

“不”,念 否 。是否意。本意:小鸟向天飞翔,反而落不到了地上,比喻对这件事的否定。

因此“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这句话,最接近圣人的意境是:对新鲜或未知事 物进行感悟和践行,得出了暂时的看法和认知后,不断的在特定的时间 空间 环境中去重复的实践,以验证这种看法和认知,得出新的更接近客观真相的结论,虽然否定了过去的看法,但是其中的快乐无以言表!!当然圣人的意思,意会之美大语言表,说出来就离道远了。

本文由“历史历史历史历史”,原创首发!图片来源网络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