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字范文,内容丰富有趣,生活中的好帮手!
200字范文 > 陈益林工作室:基于学科核心素养的高中语文批注式阅读教学的探究

陈益林工作室:基于学科核心素养的高中语文批注式阅读教学的探究

时间:2021-12-20 09:06:27

相关推荐

陈益林工作室:基于学科核心素养的高中语文批注式阅读教学的探究

基于学科核心素养的高中语文批注式阅读教学的探究——以《老王》教学为例

厉晶晶 13625896091

(本文获金华市高中教学论文评审一等奖)

【摘 要】针对当前语文教学中重文学、重文化,轻语言的现象,本文结合笔者批注式阅读教学实践,以语言建构与运用为“抓手”,并以杨绛的《老王》为例,介绍了高中语文批注式阅读教学的实践策略,旨在以语言的建构与运用为基础,不断落实语文学科核心素养。

【关键词】批注式阅读教学 教学现状 学科核心素养 语言建构与运用

阅读,是教师、学生与文本的对话。《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我们深知,“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而当下语文阅读教学中,学生获得了大量的知识,熟知文本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但这些本应是丰富多彩的体验有时是千篇一律的。这与现在语文教学中重文学、重文化,轻语言的现象有关,教师讲授清楚,教辅解说详细,学生以听讲、摘录代替了思考,即使有自己思维的参与,也是顺着教师讲授或教辅解说。

一、批注式阅读教学的首要意义:培养学生语言建构与运用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版)指出:语文学科核心素养是学生在积极的语言实践活动中积累与建构起来,并在真实的语言运用情境中表现出来的语言能力及其品质。同时,在列出的四项语文核心素养中,语言建构与运用是带动其他三项——思维发展与提升、审美鉴赏与创造、文化传承与理解的第一项,是“语文学科核心素养的基础”。

接受美学认为,语言文字作品是一个“召唤性结构”,其中存在大量不确定的“空白点”。作为审美、对话另一极的教师、学生在阅读中完全可以通过语言进行深阅读、再创造。这正与《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所指一致:语言建构与运用,也就是在丰富的语言实践中,通过主动的积累、梳理和整合,逐步掌握语言文字特点及其运用规律,形成个体言语经验。

而批注式阅读,立足学生个性化的体验,尊重学生独创性的见解,引导学生直面文本,调动自己的语言储备、语感经验,对文本进行深层次的阅读,并把自己的感受理解、感悟评价以批注的形式写在书本上。在此基础上,生生、师生交流讨论、总结提炼。可以说,批注式阅读能够能很好地培养学生对语言的敏感性,能有效地让学生积极主动进行语言学习,逐步形成个体言语经验和言语智慧,对学生语言素养有较大提升,从而促进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发展。

二、批注式阅读教学的实施策略

(一)明确批注式阅读的规范

为保证批注及后期师生交流的有序进行,在批注式阅读教学的过程中,笔者尝试以下两点:

1.坚持“朱墨纷呈”原则。也就是既有黑字,又有红字,错落有致。文本基本是黑色印刷字体,我们在批注时需要用红颜色笔,以此保证页面的缤纷多彩及视觉冲击力。

2.建立一套约定俗称的批注符号系统。这些批注符号是与学生共同讨论后确定的,这将是一以贯之的。师生明确这些符号的作用,这也有利于后续的交流分享。比如:文章的自然段用“①②③…”标示;精妙之处用“≈≈≈”来标示;难以理解的地方用“?”来标示;层次划分用“//”来标示;有感悟的部分用“______”标示,并将批注写在边上;特别震撼的地方用“!”标示;存疑或者有不同意见的地方用“¨”标示;需要积累的字词用荧光笔标注。至于批注的字数及格式,不做过多要求及限制。

(二)培养批注式阅读的习惯

好习惯的养成需要一次次行为的强化。好的阅读习惯,也要在一次次的批注中培养。批注式阅读教学就是引导学生养成对文章作品用心批注的习惯,让批注成为打开文本的常规方式。

课前,学生可以自主阅读、批注;课中,学生可以与其他同学交流批注内容,分享切磋;课后,还要对批注式阅读习惯进行复盘回顾总结,思考批注的内容是否完善,批注的方法是否可以改进,批注后的交流是否充分等问题。杨绛的《老王》在初中阶段学生已经学习了,但是苏教版中底层的光芒板块依然将其选入。我以为,随着岁月积淀,学生在高中再次学习此文,应该有不同的感受,所以先由学生自主批注阅读。学生的质疑式批注可以概括为以下三点:1.三个“看”:“看不清”“看不见”“没看透”可以怎么理解?2.三个“大”:“大瓶鱼肝油”“大一倍的冰”“大鸡蛋”是否有其他意味?3.三个“钱”:“不要钱”“不是要钱”“攥着钱”如何深入剖析?

(三)重视批注式阅读教学中的交流分享

初步感知课文进行批注之后,就要引导学生细读文本、涵泳语词、体悟情感、领会表达方法。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要紧扣文本,对作品语言、结构和细节进行“细腻、深入、真切的感知、阐释和分析”,进行“充分阅读”,品味语言文字,感受形象,体验情感,体会语言表达的方式,对文本所蕴涵的丰富的内涵进行充分的发掘,使学生听说读写思齐发,提升其口头语言与书面语言的表达能力。

以学生在杨绛的《老王》批注时的问题为例,笔者在梳理时发现这些问题刚好可以作为“破解”此文本的突破口。叶圣陶先生说:“一字未宜忽,语语悟其神。”在字里行间阅读,倾听文本发出的“细微声响”,“逐字逐句摸索别人的行文思路”。

1.三个“看”:“看不清”“看不见”“没看透”

老王的一只眼是“田螺眼”,乘客不愿坐他的车,怕他“看不清”,撞了什么。另一只好眼也有病,天黑了就“看不见”(其实是夜盲症,杨绛的女儿送了老王大瓶鱼肝油,治好了他的夜盲症),老王是胡同口蹬三轮的当中最老实的,他从“没看透”杨绛一家是“好欺负”的主顾。他眼神不好,做人做事不凭眼睛,而是心,一颗温暖善良的心。

2.三个“大”:“大瓶鱼肝油”“大一倍的冰”“大鸡蛋”

住在破落院子里的老王是一个小人物,社会底层的小人物。然而,他的一生却有着无数的“大”。杨绛的女儿说他是夜盲症,给他吃了“大瓶鱼肝油”,晚上就看得见了。杨绛女儿的大爱心,给了老王大光明。老王回报他们的是价格相等却比前任“大一倍的冰”,还有用最后的气力送去的“多得数不完”的新鲜的“大鸡蛋”……“小”“大”之间,就是一颗善良的心与另一颗善良的心的碰撞。“小”人物的心里,装满了“大”爱。

3.三个“钱”:“不要钱”“不是要钱”“攥着钱”

杨绛一家被认为“牛鬼蛇神”时,人人避之唯恐不及,唯独老王不仅没有跟他们划清界限,还热心地送钱钟书先生去医院看腿,帮忙搀扶,并坚持“不要钱”,拿了钱还不大放心,担心他们看病钱不够。在老王人生的最后时光里,杨绛一家是他的牵挂,他送来了他所能给予的最好的礼物,并对杨绛给予了最深的理解:当杨绛转身进屋时,他赶紧止住,说“我不是要钱。”“不是要钱”跟“不要钱”不同,内涵更丰富:在自己的生命时光中,将自己仅有的、最好的东西送给仅有的朋友、亲人,最后看一眼,才放心离去。然后,善良的杨绛却解释“免得托人捎”之后,老王还是决定接受了,于是“攥着钱”,好让杨绛安心。“攥着”那于已无用的东西,为的只是让身后的人坦然、安慰。

学生运用多种批注方式,将已经积累的语言材料之间建立起联系,整合成有结构的系统,旁征博引,却又发自内心,准确流畅地表达出了自己的所思所感所悟,高质量地完成了学习活动。

批注式阅读教学注重教师、学生与文本之间的平等交流,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教师与文本、学生与文本之间,相互信任、启迪、借鉴、悦纳,在文本材料和言语活动之间,培养学生形成良好的语言习惯,进而完成知识意义的建构。

当然,语文核心素养的培养是长期性的系统工程,它需要我们广大一线教师的努力与坚持。对此,批注式阅读教学有着独特的作用。它是时代所趋,真正地将学生作为课堂的主人,让学生发挥着主体能动性、积极性。同时,批注式阅读教学的过程,锻炼了学生的语言梳理与整合能力,锻炼了学生口语交际、表达交流能力,提升了学生思维品质。作为一线语文教师,我们仍需坚守课堂主阵地,以语言建构与运用为基础,积极探索,不断激发学生兴趣,丰富学生体验,有效提升学生的语言素养,继而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

参考文献:

【1】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

【2】崔新月.批注式阅读教学的问题与对策[J].大连教育学院学报,.

【3】潘从军.批注法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应用[J].实践与反思,(8).

【4】高豫.批注阅读让语言素养之花吐蕊含芳[J].语文课内外,.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