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字范文,内容丰富有趣,生活中的好帮手!
200字范文 > 心理学家提醒:再不重视孩子的这几个童年矛盾 小心个性缺陷

心理学家提醒:再不重视孩子的这几个童年矛盾 小心个性缺陷

时间:2023-05-06 06:27:00

相关推荐

心理学家提醒:再不重视孩子的这几个童年矛盾 小心个性缺陷

很多人在成长过程中慢慢形成了许多不良的个性特点,比如懒惰、退缩、自卑等。一些家长和老师都无从下手,也有的人认为这是天生的,无法改变。这些看法都无法帮助孩子克服自身的缺点。

从心理学的角度看,这些不良个性的形成与后天经历存在密切关系,著名的精神分析学派通过对心理有问题的人进行大量实例分析,找到成年人个性缺陷的重要原因来自于早期的童年经历。其中有代表性的美国心理学家是爱利克·埃里克森 (Erik H Erikson ,1902—1994),新精神分析自我心理学派的主要代表。

埃里克森认为,人格发展的每个阶段都存在一种冲突或两极对立,构成一种危机。每个阶段有其特定任务,如果成功完成,就形成积极的品质,没有完成就形成消极品质。未成年人在成长过程中要解决的矛盾有五个:

(1)婴儿前期(0―2岁):信任感-不信任感

主要任务是获得信任感,防止不信任感的产生;

(2)婴儿后期(2―4岁):自主感-羞耻感和怀疑感

主要任务是获得自主感,克服怀疑和羞耻感;

(3)幼儿期 (4―7岁):主动感-内疚感

主要任务是获得主动感,克服内疚感;

(4)童年期 (7―12岁):勤奋感-自卑感

主要任务是获得勤奋感,克服自卑感;

(5)青少年期(12―18岁):同一感-同一感混乱

主要任务是获得自我同一感,防止同一感混乱。

这五个矛盾解决得好不好,是人的一生个性发展的关键早期经历,所以要重视人生早期的个性养成教育。为了不让孩子成年后出现严重的个性缺陷,要做到这几点:

1. 要爱孩子,而且要学会表现出来。

在孩子两岁前,父母要亲自喂养孩子,满足孩子的基本生理需要,要时常拥抱孩子,爱抚孩子,亲吻孩子。这样做的目的是要让孩子逐渐产生对父母的信任和依赖心理,从而感受到自己有安全、温暖、可靠的港湾。这种环境中成长的孩子,成年后的个性就倾向于出现乐观、开朗、信任、活跃、充满朝气和希望。因为心理学家埃里克森认为,孩子在两岁前,个性发展面临的主要任务就是发展出对父母的信任感,同时要避免不信任感的产生。所以,这段时期的父母如果把孩子交给爷爷奶奶照顾,或者请保姆照顾,虽然也能抚养孩子长大,但是孩子在与他人长期接触过程中,无法感受到父母的爱和感情交流,无法形成对父母的信任。长大后的性格就倾向于出现悲观、多疑、抑郁、烦躁、缺乏信任和安全感、胆小懦弱等。

2. 要放孩子,让孩子做力所能及的事情。

两三岁的孩子已经具备了基本的活动能力,但是还不够熟练。父母要给孩子自由,让孩子做力所能及的事情,每完成一次,孩子就会有得到成长和满足感。比如,父母可以鼓励孩子:“宝贝,好孩子都自己穿鞋,你能自己穿吗?”通过这种鼓励孩子自主做事,可以培养起孩子的意志力、自信心和进取心。埃里克森认为,这个时期的个性发展面临的主要问题是获得自主感,克服羞愧感。所以父母同时还要避免给孩子过多的限制和保护,不能因为害怕孩子受到伤害就阻止孩子的自主做事。父母要避免包办代替,过分严厉的对错误做法进行斥责,久而久之,就容易让孩子形成羞怯、多疑、暴躁等性格。

3. 要表扬孩子,鼓励孩子主动尝试。

在孩子上幼儿园后,父母和老师就要采用鼓励孩子参加各种活动,肯定孩子的言行,耐心解答孩子的问题,不对孩子进行对比,表扬孩子。做到这几点,孩子就容易形成自信、主动、计划、果断等性格品质。埃里克森认为,这个时期孩子的主要个性发展矛盾是自主感和内疚感。所以父母和老师还要避免阻止孩子主动尝试,否则就会出现被动、保守、循规蹈矩等性格特点。

4. 要给孩子机会,让孩子有事情做。

在孩子进入小学阶段,父母和老师要给孩子力所能及的任务,让孩子每天完成一定的作业,完成一定的活动,这就会形成良性循环,逐渐建立起孩子内心中的勤奋感。同时要克服自卑感,如果父母和老师给孩子的任务是无法完成的,超出了自己的能力,久而久之,孩子就会出现自卑感。这段时期要关注学校中的所谓差生,很多差生是无法完成老师的作业或任务的,这极易造成差生的自卑。

5. 要帮孩子形成内心的一致感,让孩子内外一致。

进入中学后,孩子进入敏感的青春期,这时期父母和老师要帮孩子认识到自己是老师的学生,是爸妈的孩子,自己的理想是什么,这样就能实现孩子内心的认识和客观的自己相一致,就不会出现迷失。相反,如果这时期出现了内心理想和现实的矛盾,内心想法和客观不一致,不知道自己是什么角色,就极易出现迷失自我,导致辍学,甚至犯罪。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