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字范文,内容丰富有趣,生活中的好帮手!
200字范文 > 百合地黄汤的合方思路与技巧 医案验案

百合地黄汤的合方思路与技巧 医案验案

时间:2022-02-24 14:07:57

相关推荐

百合地黄汤的合方思路与技巧 医案验案

【应用导读】

阴化于津,津源于血,津血互化为阴;阴可制阳,阳失阴制而为热,热伏阴血而伤津。

阴虚血热证以五心烦热,潮热,盗汗,颧红,形体消瘦,舌红少苔,脉细数为主要表现,辨治阴虚血热证的表现不一定都具备,只要具备其中症状2个或2个以上,即可辨为阴虚血热证。

【方药解读】

百合地黄汤是辨治阴虚血热证的基础代表方,由百合擘、七枚(14g),生地黄汁一升(70ml)所组成,方以滋阴凉血为主。

运用百合地黄汤,若是辨治阴虚血热证,最好用百合地黄汤原方用量比例;若辨治以阴虚为主,可依病变酌情调整百合用量;若辨治以血热为主,可依病变酌情调整生地黄用量;若是辨治相兼杂病,合方运用则是最佳选择。

spacespace

1.药用个性

(1)百合味甘、苦,性寒;以甘为主,苦为次。甘寒旨在生津,偏于化阴;苦寒旨在潜降,偏于止逆。

(2)生地黄味甘、苦,性寒;以甘为主,苦为次。甘寒旨在养阴,苦寒旨在凉血,甘苦寒相济旨在滋补降泄。

2.药用配伍百合与生地黄:两甘相济旨在补益化阴;两苦相济旨在泻热凉血。

【合方思路】

1.阴虚血热证与脾胃病证

(1)阴虚血热证与脾胃郁热证:病变及症状表现是阴虚血热证伴有脾胃郁热证如胃痛灼热,不思饮食,烧心。对此既要治阴虚血热证又要治脾胃郁热证,可选用泻心汤和栀子厚朴汤与百合地黄汤合方,方以泻心汤和栀子厚朴汤清泻脾胃郁热,以百合地黄汤清热凉血。

合方组成:大黄6g,黄连3g,黄芩3g,栀子14g,厚朴12g,枳实4g,百合14g,生地黄50g。

(2)阴虚血热证与脾胃虚寒证:病变及症状表现是阴虚血热证伴有脾胃虚寒证如胃痛,不思饮食,喜热怕冷,倦怠乏力,脉弱。对此既要治阴虚血热证又要治脾胃虚寒证,可选用理中丸与百合地黄汤合方,方以理中丸温补脾胃,以百合地黄汤清热凉血。

合方组成:人参9g,白术9g,干姜9g,炙甘草9g,百合14g,生地黄50g。

(3)阴虚血热证与脾胃气虚证:病变及症状表现是阴虚血热证伴有脾胃气虚证如胃痛,不思饮食,倦怠乏力,面色萎黄,脉弱。对此既要治阴虚血热证又要治脾胃气虚证,可选用黄芪建中汤与百合地黄汤合方,方以黄芪建中汤补益脾胃,以百合地黄汤清热凉血。

合方组成:桂枝9g,白芍18g,生姜9g,大枣12枚,胶饴70ml,黄芪5g,炙甘草6g,百合14g,生地黄50g。

(4)阴虚血热证与脾胃气阴两虚证:病变及症状表现是阴虚血热证伴有脾胃气阴两虚证如胃脘隐痛,饥不思食,五心烦热,盗汗,舌质红,脉细数。对此既要治阴虚血热证又要治脾胃气阴两虚证,可选用麦门冬汤与百合地黄汤合方,方以麦门冬汤益气养阴,以百合地黄汤清热凉血。

合方组成:麦冬168g,半夏24g,人参9g,粳米9g,大枣12枚,炙甘草6g,百合14g,生地黄50g。

2.阴虚血热证与心病证

(1)阴虚血热证与心热证:病变及症状表现是阴虚血热证伴有心热证如心烦,或心痛,失眠,舌质红。对此既要治阴虚血热证又要治心热证,可选用栀子豉汤与百合地黄汤合方,方以栀子豉汤清泻心热,以百合地黄汤清热凉血。

合方组成:栀子14g,香豉10g,百合14g,生地黄50g。

(2)阴虚血热证与心阳虚证:病变及症状表现是阴虚血热证伴有心阳虚证如心悸,或心痛,倦怠乏力,怕冷,脉弱。对此既要治阴虚血热证又要治心阳虚证,可选用桂枝加附子汤与百合地黄汤合方,方以桂枝加附子汤温补心阳,以百合地黄汤清热凉血。合方组成:桂枝9g,白芍9g,生姜9g,大枣12g,附子5g,大枣12枚,炙甘草6g,百合14g,生地黄50g。

(3)阴虚血热证与心血虚证:病变及症状表现是阴虚血热证伴有心血虚证如心悸,失眠,多梦,健忘,头晕目眩,脉弱。对此既要治阴虚血热证又要治心血虚证,可选用酸枣仁汤与百合地黄汤合方,方以酸枣仁汤养血安神,以百合地黄汤清热凉血。

合方组成:酸枣仁48g,知母6g,茯苓6g,川芎6g,炙甘草3g,百合14g,生地黄50g。

(4)阴虚血热证与心气虚证:病变及症状表现是阴虚血热证伴有心气虚证如心悸,气短,自汗,舌质淡,脉沉弱。对此既要治阴虚血热证又要治心气虚证,可选用黄芪桂枝五物汤与百合地黄汤合方,方以黄芪桂枝五物汤合方滋补心阴,以百合地黄汤清热凉血。

合方组成:黄芪9g,白芍12g,桂枝9g,生姜18g,大枣12枚,百合14g,生地黄50g,炙甘草12g。

3.阴虚血热证与肝病证

(1)阴虚血热证与肝热证:病变及症状表现是阴虚血热证伴有肝热证如胁痛,头痛,急躁,失眠,舌质红。对此既要治阴虚血热证又要治肝热证,可选用栀子柏皮汤与百合地黄汤合方,方以栀子柏皮汤清泻肝热,以百合地黄汤清热凉血。

合方组成:栀子15g,黄柏6g,百合14g,生地黄50g,炙甘草6g。

(2)阴虚血热证与肝寒证:病变及症状表现是阴虚血热证伴有肝寒证如胁痛,头痛,烦躁,失眠,手足不温,倦怠乏力,脉弱。对此既要治阴虚血热证又要治肝寒证,可选用吴茱萸汤与百合地黄汤合方,方以吴茱萸汤温肝散寒,以百合地黄汤清热凉血。

合方组成:吴茱萸24g,人参9g,生姜18g,大枣12枚,百合14g,生地黄50g。

(3)阴虚血热证与肝血虚证:病变及症状表现是阴虚血热证伴有肝血虚证如胁痛,头晕目眩,面色不荣,失眠,多梦,健忘,脉弱。对此既要治阴虚血热证又要治肝血虚证,可选用胶艾汤与百合地黄汤合方,方以胶艾汤补血养血,以百合地黄汤清热凉血。

合方组成:川芎6g,阿胶6g,炙甘草9g,艾叶9g,当归9g,白芍12g,干地黄50g,百合14g。

(4)阴虚血热证与肝气虚证:病变及症状表现是阴虚血热证伴有肝气虚证如胁痛,头痛,倦怠乏力,自汗。对此既要治阴虚血热证又要治肝气虚证,可选用苓桂术甘汤与百合地黄汤合方,方以苓桂术甘汤温补肝气,以百合地黄汤清热凉血。

合方组成:茯苓12g,桂枝9g,白术6g,百合14g,生地黄50g,炙甘草12g。

【验案体会】

1.慢性胃炎、房性心动过速

朱某,男,64岁,郑州人,有30余年慢性胃炎病史,5前年又诊断为房性心动过速,近因病证加重前来诊治。刻诊:胃痛,食凉加重,大便溏泻,心悸,心烦,面赤,口渴喜饮热水,舌红少苔,脉沉细弱。辨为阴虚血热证与脾胃虚寒证,治当滋阴凉血,温补脾胃,给予理中丸与百合地黄汤合方加味。方取红参10g,白术10g,干姜10g,百合14g,生地黄50g,茯苓30g,桂枝10g,麦冬24g,五味子12g,炙甘草10g。6剂。第1次煎35分钟,第2次煎30分钟,合并药液。每日1剂,分3服;二诊:胃痛减轻,心悸及心烦好转,以前方6剂;三诊:大便正常,以前方6剂;四诊:心烦止,仍有心悸,以前方6剂;五诊:胃痛止,面赤消除,以前方6剂;六诊:诸症基本解除,为了巩固疗效,以前方治20剂。随访1年,一切尚好。

用方体会:根据胃痛、食凉加重辨为脾胃虚寒证,再根据心悸、心烦、舌红少苔辨为阴虚血热,因口渴喜饮热水辨为寒夹热,以此辨为阴虚血热证与脾胃虚寒证;方以理中丸温补脾胃,以百合地黄汤清热凉血,加茯苓益气安神止泻,桂枝温阳通脉,麦冬益阴清热,五味子益气敛阴安神。方药相互为用,以取其效。

2.经前期紧张综合征

梁某,女,27岁,郑州人,经前期紧张综合征自15岁月经初潮至今,虽经中西药治疗,未能有效控制,近因同学介绍前来诊治。刻诊:经期胁痛,头痛,急躁易怒,失眠多梦,五心烦热,口苦,情绪低落,表情沉默,舌红少苔,脉细数。辨为阴虚血热证与肝热证,治当滋阴凉血,清泻肝热,给予栀子柏皮汤与百合地黄汤合方加味。方取栀子15g,黄柏6g,百合14g,生地黄50g,柴胡15g,枳实15g,生白芍15g,紫石英30g,黄连12g,炙甘草15g。6剂。第1次煎35分钟,第2次煎30分钟,合并药液。每日1剂,分3服;二诊:失眠多梦好转,以前方6剂;三诊:口苦减轻,以前方6剂;四诊:月经来临,诸症明显缓解,以前方15剂;五诊:未有不适症状,以前方20剂;六诊:月经来临,诸症基本消除,以前方治疗40余剂。随访1年,一切尚好。

用方体会:根据经期胁痛,急躁易怒辨为肝热,再根据五心烦热、舌红少苔辨为阴虚血热,因情绪低落辨为肝热夹郁,以此辨为肝热证与阴虚血热证;方以栀子柏皮汤清泻肝热,以百合地黄汤清热凉血,加柴胡、枳实行气解郁,生白芍益血化阴敛阴,紫石英镇逆安神,黄连清心除烦。方药相互为用,以取其效。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